温旭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上海 200241)
书院制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的策略研究
温旭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上海 200241)
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辅导员由于受到缺乏危机的实践教育和模拟演习、恢复机制不完善和心理辅导工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没有形成完善的校园危机应对策略。近些年来,书院制管理模式在我国一些高校中陆续实行,例如:社区化管理、丰富的博雅教育课程和完善的导师制等。作为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可以充分发挥书院制模式的优势,建立新的、更加完善的高校校园危机应对策略。
书院制;校园危机;辅导员;策略
近些年,随着学生自杀、食物中毒、打架暴力等校园危机事件的频发,对校园危机的应对策略研究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辅导员又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扮演最直接、最亲密的角色,这就需要对辅导员进行校园危机的应对提供策略性指导。书院制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本文主要基于书院制的特色对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的策略方法进行研究。
所谓高校危机,笔者认为是指高校在日常运行中,受到外界事件或自身原因的影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严重干扰正常教学、管理秩序,或者造成学校财产损失、危及师生人身安全,需要高校管理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解决的事件。
对于校园危机的分类,笔者以校园危机发生的性质作为划分标准,总结出以下校园危机的划分(见表 1):
表1 高校校园危机依据事件性质划分
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大学校园的高关注度和大学生群体的高活跃性等原因,决定了校园危机不仅具有不可预测性、危害性、两面性、不确定性和扩展性等危机所具有的一般特性,还具有互动性、易感性和群体性等特殊特性。(1)互动性。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与关注。这种公共性使得高校危机更易引起社会反响,更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产生危机的“放大”或“辐射”效应。[1](2)易感性。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育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在危机面前,大学生相对缺乏防范意识和抵抗能力,更容易受到暴力事件的攻击。(3)群体性。大学校园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高校和大学生之间往往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危机处理者容易由此而产生说服无效、指导不力的状况,致使校方和学生之间产生更加严重的对立,通过微博、BBS等现代网络工具的使用,容易将原生性校园事件转化为群体性事件。
大学生中的一些特殊群体,由于其心理状况、特殊处境等原因成为了校园危机中的易感群体。高校辅导员必须对这些特殊学生群体进行重点关注,从而有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防范。
(一)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群体
心理困惑主要表现为失落感、自卑感、困惑感、焦虑感,主要集中于新生、毕业生、失恋学生、贫困生等学生群体。当新生面对大学宽松、自由的学习方式和毕业生在面对从学习到工作角色转换的时候,部分学生会产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引发心理困惑。据《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有48.5%的贫困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自卑倾向,容易引起心理困惑。辅导员应该对这部分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群体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心理困惑演变成心理疾病。
(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症、性行为偏离和行为偏离倾向性等。这部分大学生具有持久、牢固的与社会和他人相悖,偏离正常人格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容易做出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并影响到他们在大学的社会化,时常表现出恐慌、敏感、自我压抑、易激动等,是大学校园危机的易感、高发群体。
(三)危机事件的当事者
危机事件的“当事人”,是整个事件能够妥善处理的焦点所在,所以在身体受到伤害的同时,他们承受着来着各方的压力,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是受到危机事件影响最为严重的学生群体。在受到危机事件严重伤害之后,这些学生有可能在脑海中对危机事件发生时的场面挥之不去,高度的焦虑和强烈的恐惧感,致使其心理上不堪重负,出现异常心理反应而引起应激障碍,出现人格解体。更为甚者,因无法忍受这种心理上的残酷折磨,选择自杀、自残等极端手段来解脱,辅导员应高度关注这一群体,避免危机事件的“次发生”。
(四)危机事件的协助处理者
人们往往认为协助处理校园危机事件的学生群体经历了危机事件的处理,自身有能力协助危机事件的处理,那么自身肯定就没有问题,至少不会是校园危机的易感群体,而忽视了他们。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这个学生群体在协助处理危机事件当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 “替代性创伤”。在亲眼经历了暴力血腥、破坏性的场景之后,又出于对受害者的共情和同情,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这种损坏程度有可能会超过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心理承受极限,间接导致了各种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
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各高校由于危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缺乏危机的模拟演习、心理辅导工作机制不健全和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完善的校园危机应对机制,对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缺乏危机的实践教育和模拟演习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高校也逐步重视对大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等危机教育,但基本都停留在理论和课程的教育阶段,对于实践教育和模拟演习相对较为忽视。笔者对“沪上七校”的217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仅有9.3%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校园危机模拟演习。学生缺乏危机模拟演习的同时,辅导员也失去了应对危机的模拟演习机会,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各高校的扩招,要组织几万名师生进行危机模拟演习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例如:各高校都会利用新生军训的时间组织消防演练,但由于受到时间和人数的限制,整个演习过程大部分学生都只能观看,仅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真正亲身体验到演习过程,导致演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在没有模拟演习的预备下,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容易陷入慌乱、顿时无措的境地,不能对危机做出及时、有效地处置指导。
(二)辅导员应对危机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在校园危机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危机的有效预控和恢复离不开学校和政府、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快速恢复平衡,缺乏信息沟通则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2]但是,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沪上七校”的学生仅有14.8%的大学生经常与辅导员联系,57.3%的大学生有事(例如:请假等)才联系,有27.9的大学生几乎没有跟辅导员联系。造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疏离的原因主要有:(1)辅导员大部分时间都疲于应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疏于建立与学生的有效沟通。(2)辅导员配备不到位,由于大学扩招的速度远远超过了辅导员配备的速度,大部分高校都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即1:200。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疏离,进一步造成危机信息的沟通机制不健全,由于危机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沟通,导致造成危机背后的制度漏洞等内在原因被隐藏,有可能导致更严重校园危机的发生。
(三)辅导员应对危机的恢复机制不完善
“危机状态如不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样会给社会带来极大损害”[3],校园危机处理后的恢复是校园危机事件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此环节是不易被重视但又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恢复机制主要包括安抚补偿机制和心理恢复机制。安抚补偿机制主要是危机过后对受害者进行抚恤、补偿和其他援助,这项工作时间持续性较短,目前各高校都做得相对较好。心理恢复机制主要是对受害者持续追踪,把握发展态势,以便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心理疏导,这项工作持续时间较长,特别是心理疏导工作具有专业性,这是辅导员难以把握的,而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又极为短缺,造成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流畅,从而使得危机处理的恢复机制不完善。
(四)辅导员应对危机的心理辅导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心理辅导功能较为单一,尚未形成预防、指导、发展的多重功能。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沪上七校”仅有4.8%的大学生感觉苦闷的时候选择去心理咨询中心,仅有7.1%的大学生在碰到危机事件之后,得到过心理抚慰。这主要问题在于:(1)心理辅导工作方式以被动等待为主,缺乏主动发现危机预兆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测验仅有新生入学一次,缺乏主动、持续关注和发现危机预兆的工作方式。(2)在发现具有危机预兆的学生之后,很少跟踪追访,根据反馈信息做到进一步、更深入的辅导。(3)心理辅导形式以个体心理咨询为主,缺乏团体培训,互动程度较低,学生往往会有针对性地回答辅导老师提出的心理咨询性问题,以隐瞒预兆信息。
(五)辅导员应对危机的预警系统不健全
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下,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辅导员应对危机的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主要问题在于:(1)危机信息收集系统不健全,辅导员对校园中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诱因和危机的表象没有严密的监测系统,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危机变化的第一手资料。(2)危机信息评估系统不完善,辅导员不能有效地对一些危机前兆信息进行甄别、分类,并对有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估。(3)危机预控体系不完善,现阶段各高校所制定的危机预案很少经过实践验证,尚不完善,辅导员无法据此对危机做出损失最小的策略应对。
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实现均衡教育,为学生配备导师,并在学生公寓的基础上建立可以承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生活社区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书院制模式的优势,建立新的、更加完善的高校校园危机应对策略。
(一)以书院社区化管理为契机,提供“零距离”关怀
书院制的宿舍社区生活不仅只满足于学生身体休息的需求,更应该为学生提供讨论室、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活动交流的场所,满足学生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需求,这有助于学生适应宿舍集体生活和社会公德的养成。由此,生活社区将成为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社区就能直接得到辅导员的指导和服务,书院将学生工作的重心下移,把辅导员的办公室直接设立在生活社区。
书院生活社区化让书院师生相对较为集中,这非常有利于大范围危机模拟演习的开展,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大部分书院师生一次性都参与到演习中,降低了演习成本,提高了演习效率。辅导员办公社区化也对辅导员经常走访学生宿舍提供了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便利,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当校园危机发生的时候,办公社区化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提供“零距离”的亲密关怀,细致耐心地去关心和爱护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及时发现和跟进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反应。
(二)借助丰富的博雅教育课程,完善危机实践教育
丰富的博雅教育是书院制的一大特色,危机防范理论与实践教育是书院博雅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辅导员应借助书院制丰富的博雅教育课程,发掘书院生的危机防范能力和危机应变处理能力。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生命安全教育。辅导员可以通过专题教育、体验教育等有效形式,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有机渗透进书院生的博雅教育中,启发书院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信息安全教育。辅导员通过向大学生分析和演示各类实际的信息安全威胁,讲解和分析信息系统主要应用领域面临的各类信息安全陷阱以及各类典型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促使大学生吸取各类信息安全教训,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思维方式和日常操作习惯。[4]
(三)依靠强大的导师团队,健全心理辅导工作机制
导师制是书院制管理模式的一大特色。辅导员在书院承担着负责关心学生生活状况、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Life Coach(人生导师)角色,辅导员依靠书院强大的导师团队,平时定期接受大学生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为书院学生提供发展性的人生引导。书院的社区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心理咨询导师开展一次性咨询人数多,互动性高、互助性好的团体心理咨询。当面对校园危机的时候,心理引导是一项重点工作,但大部分辅导员尚不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这就需要辅导员借助导师团队中心理学专家的配合,对危机当事者进行适当的抚慰,减轻他们因危机而产生的焦躁情绪,有计划地化解因危机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辅导员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以书院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多层次的危机预警系统
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全新尝试,以此为契机,书院可以建立新的、更加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书院将危机预警系统分为危机预警信息系统和危机预控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灵敏、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系统是书院危机预警系统的关键,为此书院建立了以辅导员为核心,以寝室长、楼层长和心理导师为层级的三层预警系统,其中楼层长是在书院社区各楼层建立的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的心理联络员制度。在多层次预警系统的防御下,可以最大限度、最有效地收集到危机预警信息。
辅导员作为本预警系统的核心,对所收集到的预警信息有两个步骤要做:第一步,在心理导师的协助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分类、鉴别和整理,找到其中具有预兆潜在危险的信息,并分析其危害程度,必要时开展网络家长会,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第二步,辅导员根据危机预警信息系统所筛选出来的危机信息,进一步对由此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其危害程度做出判断,并进行危机等级的划分,书院据此可以较为准确发布危机预警信息,启动相对应的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五)发挥辅导员专业化优势,完善恢复处理机制
“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5]辅导员专业化是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又一特色,书院辅导员团队中的危机管理专员可以一定程度上摆脱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缠绕,而专注于危机事件的防范、处理和恢复。危机后,危机管理专员可以整合所有资源开展危机恢复工作,尽力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充分应用新媒体对危机管理进行心理引导,发布危机恢复最新动态、真相报道,积极引导正确的舆情走向。
危机管理专员不仅对直接受害者,还对救助者、受害者室友等其他危机事件的见证者进行疏导,通过主动、积极、持续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在危机中所受到的精神创伤在自身意识中进行整合,适时地调适他们的心理状态,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精神危机。最后建立起此次危机事件的模型,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危机事件的再次发生。
[1]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8):6.
[2]郑乔元.我国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38.
[3]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168.
[4]张晓.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222.
[5]诺曼·R·奥古斯丁等.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n University Counselors'Strategies to Cope with Campus Crises in the Management Mode of Academic System
WEN Xu
(Academy of MENG Xian-cheng,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management,counselors haven't formed a perfect series of strategies for campus crises due to their lack of confron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simulating exercises with crises,the imperfect mechanism of recovery,and the unsound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In the recent years,at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the management mode of academic system has been tri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like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the rich curriculum education of liberal arts and the improved tutorial system,etc.As a brand-new attempt at the mode of managing students,the advantages of the academic system can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o establish more new perfect strategies for campus crises.
academy system;campus crises;university counselors;strategies
G647
A
2095-3771(2014)04-0077-05
温旭(1985-),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书院制改革与思政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