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十八大精神的思考

2014-04-11 12:04梁庆婷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精神政治

梁庆婷,陈 伟

(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0;2.解放军工程兵学院基础部,江苏徐州22100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十八大精神的思考

梁庆婷1,陈 伟2

(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00;2.解放军工程兵学院基础部,江苏徐州221000)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十八大精神,首先要深入领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主体为本位、以价值理性为旨归、以实践意义为诉求。其次要全面贯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十八大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既有的教学内容相融合。最后要准确把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通过设立移动课堂、构建对话模式、改善话语体系、凸显问题逻辑等方式来实现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十八大精神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志青年的代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1]

1 深入领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特征。十八大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办成大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全社会都满意的课程,首先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指导、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寻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呈现。

1.1 主体本位的彰显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秉承着“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学校、教师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个理念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社会已经由同质的单一性状态分化为异质的多样性状态,当代大学生个人主体意识提升、自我价值追求多样、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单纯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已不再能满足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理念必须回归主体自身,完成由“社会本位”到“主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结合的转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互动过程中真正成为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主体。

1.2 价值理性的高扬

技术理性的主宰使当代社会充斥和弥漫着对技术化、工具化、模塑化、程序化的追求与崇拜。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上,就是重视按照统一的要求与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同质性的人,用便于计量的考核方式达到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而忽视了不同学生群体的成长背景、价值追求、气质类型、爱好特长等,漠视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从而导致“单向度”人的出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价值理性的高扬,它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使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得到尊重和愉悦的使命,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情感的认同、意志的培养、实践的指导等方面的个体要求不被掩盖与遮蔽。价值理性的高扬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把手段的有效性、答案的正确性、利益的最大化置于首位,而是致力于为行为主体即当代大学生提供一套行动的信仰、理念、原则、目标、理想、目的等应然设定,致力于引导行为主体自觉审视行为的目的是否符合终极价值以及这种价值是否合乎人类自身的需要,致力于为行为主体擎起价值依托和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1.3 实践意义的诉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意义的诉求是主体本位与价值理性的教学理念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系统讲授,不仅仅是教材体系的课堂转化,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更加应该指向鲜活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当今社会,社会思潮多样化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公平正义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公共道德问题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专业领域、学术发展、情感道路、安家置业等问题,困扰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把握时代脉搏,指向社会实践、回应学生关切,实现教育教学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统一,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价值,才能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疏离情绪与逆反心理,才能在学生中得到广泛认同与普遍欢迎。

2 全面贯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十八大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既有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1 对十八大主题的解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对十八大主题的正确解读与准确讲授。十八大主题鲜明的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帜、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这个主题包含了三个创新点,这三点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需要丰富和强调的重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并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是在精神状态上,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理想状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保障我们事业发展、祖国富强的必要精神状态。三是在奋斗目标上,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改准确表达了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2.2 对过去五年和十年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讲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信不仅仅来源于抽象的理论,更来源于具象的感受。教师在课堂上要从理论的高度,以宏观的视野、微观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将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进行梳理与讲授,使同学们清醒的认识到,尽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但我们党和国家却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考验,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民生切实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授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要注意启发同学们思考这些成就的取得所依靠的是依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依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奠定的深厚基础,依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2.3 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把握

十八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八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学发展观是不能忽略的问题。教师要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精神实质等进行专题讲授,并可以充分运用问题逻辑推进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认同。例如:“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是其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什么是其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什么是其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什么是其根本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什么是其精神实质?”通过预设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使大家在思考、探讨甚至争鸣中达成共识。

2.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的阐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的阐释要抓住这样几个要点:一是准确把握“三个自信”的新思想。教师要将自信和自觉联系在一起,让大学生认识到“三个自信”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实现自觉基础上的自信,自信基础上的自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三是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对这一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概括为“八个必须”,教学中不仅要使大学生认同这个基本要求,还要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生力军,他们终将成为这个制度的建设者和拥护者。

2.5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探讨

当代大学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未来接班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其次要让同学们分析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目标。通过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综合比较,使同学们认识到这个目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能性。再次要让同学们知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最后要让同学们思考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们应该怎样做。

3 准确把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

十八大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3]素质教育的旨归就是要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摒弃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主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一种以对话、合作和探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文化,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对话的教育教学氛围。

3.1 移动课堂的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课堂”是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固定课堂而言的,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等社会资源,通过适时置换教学场所场景,以教师与学生交互性、学习共同体选择重组等方式,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互动性、交往性和反思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新模式,蕴涵着学成教育与养成教育并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新理念。[4]移动课堂的设计首先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社会焦点、理论难点问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经费水平与管理能力,科学设计安排适宜的教学场景。移动课堂的教学场景可以是校园一角、自习教室、图书馆、运动场、宿舍、食堂等,也可以走出校园延伸到名胜古迹、工矿企业、田间地头、兄弟院校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其次要有实践性,即对于十八大精神所强调的理论重点与社会热点,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双手去操作、用嘴巴去表达、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使学生在“在场”的实践中理解十八大精神。再次要有制度性,移动课堂教学模式长期、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于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有合理的学时安排作为基础;有一定的运作经费作为支撑;有相应的考核机制作为制约;有科学的组织方式作为保障等。

3.2 对话模式的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是一个价值传递与生成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所依据的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的对话。教育者要想使教育对象接受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必须运用有效的话语与受教育者充分、平等地进行沟通和对话。”[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话模式,是教师与大学生作为独立意识的主体,通过有效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路径彼此敞开、朝向对方,在语言与思想的交流、交锋、交融中实现观点的认同、情感的共鸣、新思想的衍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对话模式传递十八大精神,相对于以教师“独白”为主要特征的灌输模式而言,要力图实现四个转向:一是在言说方式上,由说者自言自语的独白转向说者和听者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对话;二是对话内容上,由宏大抽象的理论体系转向对生活世界的回归;三是在对话语境上,由控制与支配为主导的关闭性语境转向自由与宽容为主导的开放性语境。四是在对话角色上,教师由知识的给予者变成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协助者、支持者和共同学习者,师生之间成为平等的主体间性关系。

3.3 话语体系的改善

话语体系的中心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概念、词句、图形、数字等)和言说方式,有效传布和分享各种信息和意义,以便确定用以指导人们言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改善的首要条件是创设、选择和确定一系列与十八大精神相关的符号或术语,并使它们可以构成一个自洽的符号体系;话语体系改善的核心是提升意义预设与诠释的艺术性,即对十八大精神的能指符号或术语所表征的意义进行一定的加工,如意义预设、意义诠释、意义组合、意义连接、意义引申或意义延展、意义更新、意义再造等。值得注意的是,意义的诠释要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生活经验与内心体验相结合,要能展现丰富的生活内容与历史经验,要将十八大精神的内在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民主正义、国家的富强昌盛紧密联系起来;话语体系改善的关键是优化言说方式,即运用一定符号诠释意义的表达方式或叙述方式。教材语言是以文字为载体固定下来的文本话语,教学话语是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为载体对教材话语进行解读的实践话语。十八大精神在课堂上传播与内化的关键在于文本话语向实践话语的成功转换。实践话语以生活化的表达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艺术化的表达技巧体现其说服力量。

3.4 问题逻辑的凸显

基于问题逻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将问题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强化问题意识的同时,更关注问题的逻辑关联。以问题逻辑为链条将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问题意识的激发与产生。教师以教学重点与十八大精神的要点为切入点设置问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十八大精神“是什么”,还要启发其思考“为什么”,更要引导其思考“怎样做”。二是问题体系的建立与设计。教师在设计整门课的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分布每一个教学单元的问题,在一级问题的下面可以设立二级问题,不同的二级问题又可以附属众多三级问题,不仅单个的问题有内在的逻辑结构,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逻辑关联,从而使众多问题形成具有逻辑关联的问题体系。三是问题导向的把握与引导。在问题体系的平台上,结合理论体系与客观事实,与学生展开实事求是的探索性对话,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辨别伪命题、剖析错误思潮,引导学生对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与认识。四是问题逻辑的形成与对接。教师在设立与解答问题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采集与应对学生问题并把它们纳入问题体系,就会形成问题逻辑的良性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以大问题带动小问题,从而形成完整的问题逻辑体系。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N].中国教育报,2012-11-19(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1).

[3]蒋德勤.“移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代诉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l,(3):50.

[4]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5]邱柏生.试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话语体系支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39.

The Thinking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During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LIANG Qingting1,CHEN Wei2
((1.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2. Foundation Department, Schoo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Engineering corps, Xuzhou Jiangsu 221000)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during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irst, comprehends thoroughly the objective of“Work hard to run education to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eople”, renews the education ideas,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standard, taking the value rationality as the aim, taking the practice as the demand.Next, roundly implements the spirit of“take the moral education as a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enriches the course contents, takes personal character as basic and moral education as priority, integrates the spirit of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inally, accurately grasps the thought of“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explores the teaching new ways, establishes the motion classroom, constructs the dialogue pattern, improves the words system, highlights the question logic and so on to realize the task of“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with books, courses and students realizati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the Spirit of the Eighteenth Congress

G642

A

1672-2094(2014)01-0066-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3-12-18

本文为中国矿业大学“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十八大精神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3YBX M08)阶段成果。

梁庆婷(1977-),女,江苏省徐州市人,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 伟(1976-),男,江苏省徐州市人,解放军工程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理论课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