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歌简论

2014-04-11 08:49胡传淮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船山性灵遂宁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歌简论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清代蜀中遂宁张氏家族,是著名的诗歌世家。其家族以科第起家,播声四海,驰名乾嘉诗坛。其家族有诗文流传至今者,多达50余人,一家男女尽能诗,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他们在创作上以诗歌为主,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张问陶为最,被誉为“巴蜀元明清第一大诗人”。文章对清代遂宁张氏家族诗人、诗作进行了探讨。

清代家族文学;张鹏翮;张问陶;张问安;诗歌探讨

清代蜀中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诗歌世家,在其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张鹏翮、张懋诚、张勤望、张顾鉴、张问安、张问陶、张问彤、张问莱、陈慧殊、林佩环、杨古雪、张问端、张问筠、张知简、张知雄等以诗文、书画著称于当时的文化名人。在文学上家族中成就最高的张问陶是性灵诗派的中坚力量,为性灵派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中的“张氏家族”特指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张氏家族从始见于史传的张鹏翮算起,历时二百余年,宗族繁衍,文才相继。张氏家族发迹于明初,发展壮大于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至张问陶时,家族诗人达到顶峰。张氏家族祖籍湖北麻城孝感乡,明洪武二年(1369)迁徙至蜀中黑柏沟。因此确切地说,本文所介绍的张氏家族为“清代蜀中蓬溪黑柏沟张鹏翮、张问陶家族”。为行文简洁,文中一般简称为“张氏家族”。张氏家族是清代一个颇有特色、颇有文化成就的家族,在学术与文学方面亦有不凡的造诣,可以称得上是官学两优。然而迄今为止除了少数学者对张鹏翮、张问陶的诗歌做过一些研究外,张氏家族其它成员的研究,还是空白,还没有一篇系统研究整个张氏家族诗歌的学术论文。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张问陶为中心,从整体上探讨张问陶及其家族成员的诗歌,以期客观评价张氏家族在清代诗歌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张氏家族诗人基本概况

清代蜀中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号称“诗人世家”。从张鹏翮到张问陶,张氏家族世代诗学传家,渊源有自。遂宁张氏家族重要诗人有:

张鹏翮(1649—1725),清代遂宁黑柏沟人,字运青,号宽宇,张船山之高祖。康熙九年(1670)考中进士,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系清代著名政治家、治河专家、书法家和诗人。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第五卷云:“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厉中外,早著循声”;“诗亦绳实简质,自是正声。”清代学者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孙桐生编《国朝全蜀诗钞》、李调元编《蜀雅》、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当代胡传淮编著《张鹏翮诗选》《张鹏翮研究》《蓬溪诗存》以及清代、民国《遂宁县志》录有其诗歌。清代《四库全书》和当代《续修四库全书》收录张鹏翮著述多部。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载有其生事成就。

张懋诚(1667—1737),张鹏翮长子,张问陶曾祖,官至工部右侍郎、通政使,工诗。

张懋龄(1675—1725),字与九、希龄,张鹏翮次子。官江南淮安府山安河务同知。清代孙桐生编《国朝全蜀诗钞》录有其诗歌;清代《蜀雅》、当代《历代蜀词全集·续编》录有其诗词,俱清新可诵。

张勤望(1694—1757),字孚嘉,号莲洲,船山之祖。官山东省登州府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工诗善文,光绪、民国《遂宁县志》录其诗多首。

张勤淑,字友勤,张懋恭(张鹏翮三弟张鹏举子)之女。适江苏吴县举人吴冲,随丈夫宦游江南,后家居江苏省宿迁县。同女诗人倪瑞璇唱和之诗甚多。

张顾鉴(1721—1797),号冰亭,字镜千,船山之父。善诗文,清代诗人曹学诗将其比之为白乐天和陆放翁。张顾鉴同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史震林、许瑗为少年诗友。

张问安(1757—1815),字季门、悦祖,号亥白。船山之兄,与船山同致力于诗,诗才超逸,有“二难”之目。清代著名书画家王学浩在《亥白诗草》叙中云:“但觉其语淡而味腴,节短而韵长,盖将于韦孟之外,另辟一径,以与唐人争席也。”清代光绪时遂宁知县傅亦舟序云:“亥白诗钞古藻纷披,遗音孤戛;沉郁顿挫,卓有本源。”张问安季弟张问莱云:“余伯兄亥白、仲兄船山,皆以诗名于世。”清代蜀中著名学者李星根撰《张亥白先生传》云:“遂宁相国(张鹏翮)以经济显名于仁皇帝之朝,迄先生五世矣,而独昌其诗。兄弟竞爽,旗鼓相当;虽天才雄放,文采风流,照应四国,若稍稍逊乃弟一筹;至于抚山范水,刻画杜陵,唐突康乐,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殆有过之,无不及焉。”可见世人对张问安诗歌评价之高。胡传淮编选《张问安诗选》,载有其事迹。卒葬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黑柏沟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

陈慧殊(1755—1783),字缃箬,清代浙江省海宁人,为江西省南安府同知陈亿第三女。少聪明,善诗文,父母视其为掌珠,故以“慧殊”名之。乾隆三十九年(1774),张问安与陈慧殊在湖北汉阳结婚。婚后,夫妇感情甚笃,月夕花晨,唱和频仍。乾隆四十八年(1783)九月十五之夜,慧殊病逝于汉阳。陈慧殊之诗,意境新,画意浓,构思巧,用语工。清代诗人王廷璋赞扬陈慧殊为从来闺秀第一,云:“惜不为男,此翰苑才也。”张问安在《悼亡》诗中云:“一时胜事湘南北,博得人呼女翰林。”

张问端(1752—?),字淑徵,船山堂姐。适江苏省无锡丁阆洲(号藕仙,曾任甘肃省循化同知),诗作数量不多,拈花微笑,神韵均在不言中。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张鹏翮玄孙。生于清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1764年6月26日),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山东省莱州府知府。嘉庆十九年三月初四日申时(1814年4月23日下午3至5时),因患噤口痢病逝于苏州山塘街寓所。逾年归葬蜀中故里黑柏沟两河口,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金桥镇翰林村二社唐家湾月亮坪,其墓毁于1959年。2014年张问陶逝世200周年之际,在温勉双、胡传淮呼吁支持下,船山墓重新修复。其生平事迹载于《清史稿》、《清史》|、《辞海》。当代胡传淮编著有《张问陶年谱》、《张问陶研究文集》、《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等,有助于张问陶研究。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天才踔厉,价重鸡林,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亦是巴蜀地区元明清三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大诗人,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蜀中诗坛,东坡之后,一人而已。

林颀,字韵徵,号佩环,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清代才女、著名女诗人,船山之妻。其父林儁,号西厓,官至四川省布政使。林颀生长于蜀中,幼承父训,勤学工诗,为蜀中才女。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张问陶与林佩环在成都盐茶道署中结婚。《清代闺阁诗人征略》、《清画家诗史》、《晚晴簃诗汇》、《国朝全蜀诗钞》、《国朝蜀诗略》载有其事迹或录有其诗。

张问彤(1768—1832),字受之,号饮杜,船山从弟,少负俊才。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考取拔贡。乾隆五十七年(1792),四川乡试解元。嘉庆元年(1796),荐孝廉方正,补四川省什邡县教谕。晚年,授山西省和顺县知县;山西巡抚欲留其在省垣,以备顾问,以知州升用,不久病卒。问安、问陶、问彤合称“遂宁三张”。在京师时,问彤与朝鲜著名学者柳得恭交游,《燕台再游录》有载。

张问莱(1775—1838),字寿名门,号旂山,船山季弟。历任浙江省候补主簿,署理浙江嵊县、鄞县典史,吉安、太平、余杭县丞,加捐五品衔。张问莱在浙江省历官十五年,清正廉洁,甚有官声。工诗文,善楹联。卒葬蓬溪县金桥镇黑柏沟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

杨继端(1773—1817),字明霞,号古雪,清代四川广元县长东路高城堡(今广元市旺苍县普济镇)人,后迁居南江县长池坝(今长赤镇)。蜀中女诗人、书画家。古雪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杨玺,系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官至苏州府水利同知、署松江府知府,爱士恤民。古雪天资聪明,有“咏絮”之才,故号“古雪”。四岁识文字,十岁知声律。十九岁与张问莱结婚。夫妇情笃,与亥白、船山兄嫂姊妹唱和甚多。生平载《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全清词钞》、《益州书画录续编》、《遂宁县志》以及当代胡传淮编著之《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赤城春秋》《芝溪集》等文献。卒葬蓬溪县金桥镇黑柏沟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

张瑶缃,字怀芸,船山堂妹。善诗文,同林佩环、杨古雪唱和甚多。其生平事迹载《国朝全蜀诗钞》、《遂宁县志》、《巴蜀历代名媛著作考要》。

张筠(1768—1787),即张问筠,张问陶四妹,张鹏翮玄孙女,工诗善文。船山在为其堂姐张问端《淑徵诗草》所撰序言中称:四妹张筠善诗。后来,张筠与汉军高扬曾结婚,受高家虐待和欺辱,乾隆五十二年(1787)卒于北京,年只二十岁。张问陶与乾隆五十三、五十五年两次撰诗哀悼张筠。

清代遂宁张家,一家男女尽能诗,有诗文传世者,达五十多人,为实至名归的“诗人世家”,名扬国中,为古今中外诗坛所罕见。

2 张氏家族现存诗作数量

张氏家族诗人辈出,诗作繁富,据清代及民国《遂宁县志》、《遂宁张氏族谱》等书籍统计,张氏家族诗人撰有诗文集40余部:

张烺撰有《松龄老人笔记》1卷。

张鹏翮撰有《治河全书》、《兖州府志》、《遂宁县志》、《奉使俄罗斯行日记》、《冰雪堂稿》、《如意堂稿》、《张文端公全集》8卷。

张懋诚撰有《通政诗集》1卷。

张懋中撰有《阐幽录》1卷。

张勤淑撰有《翠荇斋吟草》1卷。

张顾鉴撰有《近花窗诗稿》、《耐舫近稿》、《撷芳集》等诗集。

张问安撰有《亥白诗草》8卷、《小琅嬛诗集》4卷。

陈慧殊撰有《香远斋诗稿》1卷、《香远斋词》1卷、《倚楼集》1卷、《寄愁集》1卷、《墨香小品》1卷;与问安倡和,有《画阁联吟集》、《花间倡和集》。

张问端撰有《淑徵诗草》。

张问陶撰有《船山诗草》20卷、《补遗》6卷。

林颀撰有《林恭人集》1卷。

张问彤撰有《饮杜诗集》2卷、《饮杜文集》1卷。

杨古雪《古雪诗钞》1卷、《古雪续钞》1卷、《古雪诗余》1卷、《古雪集》3卷。

李清淑撰有《绣佛斋诗草》1卷。

张知廓撰有《砾存小草》4卷。

张氏家族诗人现存诗作6000余首。其中,张问陶最多,计3500余首;张问安次之,840余首;张鹏翮第三,600余首;杨古雪,近500首;张问彤,200余首;陈慧殊,100余首;其他诗人,计200余首。

3 张氏家族诗人诗学主张

清代为中国古典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时代,开创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在诸多清诗流派里,性灵派为最能代表“清诗”面目的、最有价值的流派。著名诗人袁枚、赵翼和张问陶,并称为清代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他们支撑起了清代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使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氏家族诗人多为性灵派诗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抒“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鹏翮诗歌主张性灵,李调元《蜀雅》说“文端论诗,以性情为主。”

张问陶受高祖张鹏翮影响甚大,主张“抒真情”、“倡风雅”,是乾嘉时期宣扬极端自我表现论最集中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张问陶主张诗歌要独创、要有自我、要有真情,反对模仿。因此船山称“好鸟鸣春尚有情”(《论诗十二绝句》其八)、“诗人原是有情人”(《题屠琴隖论诗图》其六),因为“有情”才能写出真诗。张问陶还指出表现真性情是诗的本质,说“好诗不过近人情”(《论诗十二绝句》其十二)、“不写性灵斗机巧,从此诗人贱于草”(《题法时帆式善前辈诗龛向往图》)、“自磨碎墨写天真”(《代启答毕秋帆先生并上近诗一卷》)。因为船山主性情,故与袁枚一样批评肌理派翁方纲以考据为诗,宣称“何苦颟顸书数语,不加笺注不分明”(《论诗十二绝句》其八)。翁方纲“误把抄书当作诗”(袁枚《仿元遗山论诗》),已经远离诗了抒情的正轨。张问陶认为,诗情不是从“古人书”中所能得到的,而是从生活阅历、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所以他说:“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论诗十二绝句》其三)。又说:“关心在时务,下笔唯天真。”(《陈荫山舍人,限五古》)。张问陶于性灵特别强调“愧我性灵终是我”,张扬个性、崇尚创作的独创性。为此,张问陶宣称:“自吐胸中所欲言,那从得失争千古?”“浮名未屑以诗传,况肯低头傍门户!”(《题方铁船工部元鹍诗兼呈吴谷人祭酒》),意思是说诗人应该独抒性灵、自出机杼、诗中有人。为此,船山又从反面强调:“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论文八首》其七)。所谓“诗中无我”即缺乏个性、因袭他人,清代乾嘉诗坛之拟古者正是“诗中无我”的典型,为此张问陶讥云:“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其十),“规唐模宋苦支持,也似残花放几枝。郑婢萧奴门户好,出人头地恐无时。”(《题屠琴隖论诗图》),矛头直指沈德潜、厉鹗这些规唐模宋者,并认为依傍门户是不会出人头地的。与模拟者相反,性灵派均主张创造,以表现自己的真情与个性,张问陶亦云:“土饭尘羹忽崭新,犹人字字不犹人”,“《咸英》何必胜《箫韶》,生面重开便不祧。”(《论诗十二绝句》),所谓“斩新”、“生面重开”就是诗人所推崇的创造精神,只有做到“不犹人”,才能写出我之性灵,才能自成一家。

张氏家族的诗学主张:主张抒发真情,反对矫揉造作;宣扬表现个性,反对规唐模宋;提倡风雅,体现诗之大道,又重气。

张问陶诗论自成体系,承前启后,对袁枚性灵说的不足进行了补救,从而使性灵说得到发展,这是张船山诗论的新贡献。

4 张氏家族诗歌思想内容

张氏家族诗歌思想内容广阔,可分为:

4.1 关注社会民生

主要包括反映民瘼、揭露时政的诗歌。张鹏翮、张问陶等张氏家族诗人,一生关注国事,关心现实,张鹏翮为官清正,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写了不少先忧后乐之诗。张问陶具有民本思想,高喊“宦海名场都领略,才知高雅是农夫”;“我爱寻常百姓家”,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贫民,这是所有乾嘉诗人中所仅见的,这些民主思想的火花,下启龚自珍、魏源等近代思想家和进步诗人。《船山诗草》中,有不少专门描写、赞美劳动群众的诗歌,如山民、采桑女、长年、舆夫、店主、佃户、田户、羌族儿女、秀才、老僧、老卒、娼优、舟师等,在张问陶诗歌中均留下了剪影。张问陶还写了不少赞扬农民起义的诗作,他的《宝鸡题壁》十八首,泛传天下,得杜甫《诸将》之遗意。“白莲都为美人开”,赞颂了白莲教起义女首领王聪儿,很是大胆,其卓著之胆识,超越了当时所有诗人。

4.2 描写自然风物

主要包括南北壮游途中所写的纪游诗和辞官归隐之后所写的田园诗。张氏家族诗人,如张鹏翮、张问陶、张问安、张问彤、张问莱等,一生足迹遍天下,经历事多,生活丰富,纪游诗、山水诗极多,张问陶更是“逢山赠一诗”。张氏家族诗人,其山水游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表现大自然的气象、神采、风景,也传达出他们的性情品格、理想志趣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与冥想,体现出明显的家族继承性。

4.3 表达仕隐苦闷

主要包括言志述怀、慕佛思道,现仕隐矛盾的诗歌。如张问陶《壮志》诗,表现了少年张问陶以身许国、匡时济世的雄心壮志。

4.4 抒写个人情怀

主要包括绵绵爱情、浓浓乡情、深深友情。张氏家族诗人描写情感之诗,无不发于至性至情,加之才学渊博,笔力奇恣,故诗歌的韵味深厚,沉挚感人,张问陶写兄弟离别之情,情文并茂,颇为感人,佳句、秀句时常可见。

5 张氏家族诗歌艺术特色

张氏家族诗歌艺术特色主要有:

5.1 直抒胸臆

张氏家族诗人在诗学理论上倡导真性情,诗中有我。在实践中也做到了这一点,平淡自然,意在真我,他们的诗,总是从肺腑中流出,有感而发,不事矫揉造作。张氏家族诗歌大都是性情的自然流露,如张问陶的《绿岸》云:“丹青影里放扁舟,山水都从枕上游。岸草沿流绿无缝,遥村点染露红楼。”以清新自然、音韵和谐的语言,描绘出春天江南妩媚动人的山水,宛如一幅以青绿为底色的秀色可餐的风景画。

5.2 感情浓郁

如张问陶《得内子病中札》,缠绵悱恻,抒写了诗人与妻子的伉俪情深,读来感人肺腑。张问安的《悼亡》诗,催人泪下,堪与元稹媲美。

5.3 多用白描

张氏家族诗人诗作,多用白描手法。如张鹏翮《遂宁城》、《题灵泉寺》,张问陶《还家诗》等,运用白描手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张问陶《出栈》,用的是白描手法,却写得情景如画,机趣横生。潘清《挹翠楼诗话》云:“张船山太史诗纯用白描,《宝鸡题壁》十八首,久已播人口,皆自出新意,独写性灵,真不为古人束缚者。”

5.4 气势雄健

清代《归田老人诗话》载:“张问安,字亥白,船山兄也。诗魄沉挚,如《剑门关》诗,少陵以后无敢作者。”张问陶《巫峡》诗,前两句生动地描绘巫峡风光的特色;后两句笔锋一转,“云雨巫山十二峰”虽然美如芙蓉,然而“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岩无数重”。气势更加磅礴,意味更加隽永。此诗将巫峡刻画得山明水媚,气象万千,脱尽古人咏巫峡诗的窠臼,而另成一格,气势雄健,可与伟大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媲美。

5.5 意象灵动

张问陶《过黄州》,在构建意境时,用词、修辞都十分讲究,船以“蜻”形容,是“一叶”,又是“独归”,写人感受夜寒用“寒浸春衣”,说明这种寒不是风造成的,它潜滋暗长,全方位地到达人体,这些用词都造成了境幽人亦幽的效果。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又造成了月色如梦、人的感觉亦如梦的效果。静是有人活动的静,动是没有喧闹的动。行为、心理、现实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诗的意境整体。

6 张氏家族诗风形成原因

张氏家族是一个文学家族。其文名绵延,人才辈出。在清代形成了一个家族创作群。这个家族创作群,以张问陶为中心,周围辅以张问安、张问莱、张问彤、张问端、张知简、张知雄等,而张氏女性成员也参与到创作中来,形成张氏文学家族的一个亮点,使得这个家族创作群闪耀西南。

张氏家族人才辈出,诗歌创作兴盛,成就斐然。探讨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

6.1 外因

良好的地域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与科举文化、丰富的藏书,是张氏家族文学,尤其是诗歌兴盛的主要的外因。遂宁从唐宋以来就经济富足,文化发达,众多的书院和藏书形成了遂宁浓郁深厚的地域文化。遂宁子弟在科举、文学、艺术等方面创造出了辉煌成就。在这样的地域文化氛围中,遂宁也产生出不少文化家族。张氏家族从明代以来在科举、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辉煌成就固然与家族成员自身努力不可分,与遂宁地域文化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遂宁的地域文化是张氏家族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

6.2 内因

张氏家族形式多样的家学与庭教、家族成员广泛的交游以及张氏家族浓郁的家族观念,是张氏家族文学兴盛的主要的内部原因。张氏家族成员同遂宁其它文化家族之间的交游,亦对张氏家族的诗风、文风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氏家族诗才代出,在很大方面得益于素风清节、忠孝仁义的家风。张氏家族虽以科举起家,科甲蝉联,二百余年保持门第不坠,但张氏家族“贵而不富”,世代为官,世代清贫,家规甚严,勤俭持家。张鹏翮官至宰相,性格恬淡,不事生产,没之日,家无余资,宅舍惟竹楼数间而已。长子张懋诚四顾茫然,幸蒙雍正帝赐白金千两治丧,方能扶柩回籍安葬。

生活影响诗风,固张氏诗作当然不会追求华而不实、辞藻靡丽的诗风了。清风素节的俭朴生活,使得张氏家族诗歌具有平淡自然的艺术特色。

张鹏翮位高权重,声名显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其崇高的政治地位和优越的经济条件,张氏加强家族教育,光大家族文化,跻身于清代著名文化世家的行列。他们读书著述,繁荣了家族文化,亦为清代乃至中国的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张鹏翮.张文端公全集[M].遂宁:光绪八年(1882)刻本,1882.

[2]张崇阶.遂宁张氏族谱[M].遂宁:民国十三年刻本,1924.

[3]王懋昭.遂宁县志[M].遂宁:民国十八年刻本,1929.

[4]张问陶.船山诗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胡传淮.张问陶年谱[M].成都:巴蜀书社,2005.

[6]胡传淮.张鹏翮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7]胡传淮.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

[8]胡传淮.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周哲良

I207.2

A

1672-2094(2014)05-0045-05

2014-06-05

胡传淮(1964-),男,四川省蓬溪县政协编审。研究方向:清诗、巴蜀文化。

猜你喜欢
船山性灵遂宁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遂宁地区健康成人外周静脉血PLR参考区间的建立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遂宁高新区
杂说书家之性灵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论浅释(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