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的策略类型

2014-04-11 06:29:17关英明
关键词:歉意陈述面子

关英明,代 钰

(1.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教务处,辽宁 沈阳 110034)

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的策略类型

关英明1,代 钰2

(1.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 教务处,辽宁 沈阳 110034)

致歉策略是实施致歉言语行为的指导。分析、研究1000多个现代汉语致歉语例,概括出致歉言语行为的六大类策略:陈述冒犯事实、解释冒犯原因、表达歉疚情感、提出补偿措施、保证改过自新、请求对方谅解。其中,表达歉疚情感策略是直接致歉策略,细分为认可责任、直接表达歉意和表达悔恨、痛苦,其他五大类策略是间接致歉策略。

致歉;言语行为;策略

“交际意图是言语交际行为的目的,也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动机。”[1]在落实致歉意图的过程中,致歉方需要做出致歉话语策略的选择。我们依据对1000多个现代汉语致歉语例的分析、研究,抽象、概括出致歉言语行为的六大类策略:陈述冒犯事实、解释冒犯原因、表达歉疚情感、提出补偿措施、保证改过自新、请求对方谅解,其中,表达歉疚情感是直接致歉策略,其他五大类是间接致歉策略。下面分别阐释。

一、直接致歉策略

致歉方表达歉疚情感是实施表达类言语行为,属于实施致歉言语行为的直接策略。表达歉疚情感策略还可以细分为认可责任、直接表达歉意和表达悔恨、痛苦策略等。

(一)认可责任

责任是致歉方因为自己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该承受的担当。致歉方认可责任是承认有该做的事没做好,其中有自己的过失且愿意为这过失尽补偿义务。认可责任可以减少受歉方的不满心理,降低其受冒犯程度。认可责任包括接受别人指责、表达自我过失、明确表示承担责任,承认错误等。如:

例(1)背景:电影《万家灯火》中,老太太(胡智清母亲)和又兰(胡智清妻子)吵架,气走又兰,自己也搬到侄女家去住,致使胡智清家不像家,胡智清又因被诬陷偷钱包而挨打,随后被汽车撞伤,失踪了几天。老太太觉得这些都是因自己而引起的,都是自己的过错,因而致歉。

“唉,都是我不对!”(又难过又后悔)

此例中,老太太觉得自己作为母亲、婆婆,没能处理好婆媳关系,致使家庭不和睦,而使儿子接连遭遇不幸。她觉得对不起儿子、对不起这个家,虽然自己是长辈,仍然在深深的歉疚促动下,主动认错,包揽过去所发生不幸事情的责任。

(二)直接表达歉意

致歉方直接表达歉意是因为有冒犯行为或没尽到责任情况的存在,因而直抒胸臆、表达歉意。直接表达歉意情感的标志语有“赔罪、道歉、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等。此策略是致歉言语行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也是大家最娴熟的策略,此处不做赘述。

直接而明确地表达歉意对致歉方来说,“面子”损失较大,但因为一些常用的致歉标志语已泛化为礼貌语,所以,出于礼貌而实施的致歉言语行为,不但不会损失“面子”,而且还会为自己增加“面子”,如“对不起,失陪一下。”“人际交往中,说话人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了体现自身的礼貌素养,也往往会倾向于多使用‘对不起’等的礼貌语言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特别是在实施容易造成冒犯的行为或者有违社交礼仪规范的行为时。”[2]

(三)表达悔恨和痛苦

致歉方因为自己的冒犯行为或未尽到应尽的责任、义务,使受歉方蒙受损失或伤害,往往会产生悔恨、痛苦等情感。致歉方表达这类情感,相当于告知受歉方自己处于痛苦煎熬之中,也相当于处于一种被责罚状态之中,以此来宣泄负面情绪并且平衡受歉方已经失衡的心理,从而实现致歉的目的。如:

例(2)背景:电视剧《北京青年》中,何东“重走青春”后回到北京,才得知父亲病重。几天后父亲去世。何东觉

得父亲是因为思念自己才得的病,又看见母亲难过,认为这些都是自己造成的,为此向母亲致歉。

“妈,你听我说。这件事我特别内疚。我知道是我的错,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那么做。”(哭着,跪在母亲面前)

此例中,何东认为自己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向母亲真诚致歉,首先表达了自己内心特别痛苦、悔恨的情感,然后运用其他致歉策略,进一步加强致歉语力,最终得到母亲谅解。

二、间接致歉策略

间接致歉策略是致歉方并未直接、明确地实施致歉言语行为,而是通过实施其他类别的言语行为间接、委婉地实现致歉交际意图的致歉策略。“道歉并不只是那些含有‘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等字眼的话语,而是所有从功能上起道歉作用的话语。”[3]“Searle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之所以能传达出多于或有别于话语字面意义的含义,他所依靠的是他和听话人之间的共有知识,这其中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以及听话人所具有的一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4]间接致歉策略包括陈述冒犯事实、解释冒犯原因、提出补偿措施、保证改过自新、请求对方谅解。

(一)陈述冒犯事实

致歉方陈述冒犯事实是实施陈述言语行为,对冒犯事实的陈述相当于承认自己造成了这个冒犯事实,而冒犯事实正是实施致歉言语行为的原因,它的存在往往会引发致歉言语行为。所以致歉方陈述冒犯事实隐藏着一种态度,间接传达了他内心潜藏着的歉疚情感。多数情境下,致歉方会顺势明确表达歉意;一些情境下,由于致歉双方身份、地位的差别等特殊情况,致歉方不便明确表达歉意,只能“点到为止”。当然,由于只是“点到为止”,没能明确表态,致歉语力弱、效果差,所以受歉方需要自己的分析、推理,才能体会到致歉方陈述冒犯事实的言外之意。如:

例(3)背景:小说《一地鸡毛》中,杜老师(小林的老师)因病到北京,投奔小林,在小林家吃晚饭,引起小林老婆的不满。在小林送杜老师离开的路上,杜老师向小林致歉。

“我一来,给你添了麻烦。本来我不想来,可你师母老劝我来看看你,就来了!”

此例中,杜老师和小林是师生关系,不宜直接向他表达歉意,所以通过陈述冒犯事实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歉意,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恰当的。如果杜老师直接向小林道歉,作为学生,他反而承受不起,会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不自然。

陈述冒犯事实有时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如用时间、空间、指示词语等方式替代需要提及的道歉事实而不做详细的述说,这常常在交际双方都清楚冒犯事实的情况下使用。如:

例(4):冲:“(惭愧地)今天的事儿,我真觉得对不起你们。”(曹禺《雷雨》)

例(5):徽因:——请原谅我!——那一年在剑桥——(王惠玲《人间四月天》)

用替代方式,第一,可以避免重提冒犯事实,避免可能对受歉方造成的二次伤害,也避免可能对致歉方形成面子损失。第二,能够替代的冒犯事实基本是交际双方都清楚的,替代后不影响双方的正常交际,但对于交际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等则不清楚具体冒犯事实,所以,替代方式有保护致歉方、受歉方隐私的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双方的“面子”,降低了冒犯的程度。第三,使用替代方式可以简化话语进程,突出致歉言语行为的语义中心,毕竟陈述冒犯事实不是语义核心。第四,使用替代方式往往是用于非即时(延时)致歉言语行为中。

(二)解释冒犯原因

致歉方解释冒犯原因是实施解释言语行为,他至少有三种语用效果。第一,承认冒犯事实的存在。因为只要为冒犯行为进行解释,就预设了冒犯事实的存在,如果冒犯事实不存在,解释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第二,可以降低对受歉方的冒犯程度。冒犯程度决定着致歉成功的难度,冒犯程度越高,则致歉成功的难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因为冒犯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受歉方对补偿需求的大小,补偿需求大则不易满足,致歉成功的难度就大;补偿需求小则容易满足,致歉成功的难度就小,所以,降低对受歉方的冒犯程度是降低致歉成功难度的根本。如果致歉方没有对冒犯原因作出解释,受歉方不排除会认为致歉方是主观上故意的冒犯,如果受歉方是这样认为,那么他(她)会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冒犯(这里暂不考虑影响冒犯程度的其他因素);如果致歉方对冒犯原因作出解释:或者是主观上非故意的冒犯,或者是客观上无可奈何造成的冒犯,那么受歉方会认为情有可原,受到的冒犯不大,特别是有客观上无可奈何的原因时,因为每个人(包括受歉方本人)都会在生活中遭遇一些始料不及、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当受歉方接受了对冒犯事实产生原因的解释时,他(她)会将自己遭受冒犯的程度降到很低,甚至觉得无所谓冒犯。第三,能够补救致歉方的面子。致歉言语行为虽然能够平复致歉方的不安心理,但因其中有认错、认罚、请求原谅等负面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致歉方来说这是种损失“面子”的行为。通过对冒犯原因的解释,致歉方可以为自己找到免除责任或部分免除责任的理由,使自己免于实质性致歉或者相对容易地完成致歉,从而保全“面子”或少损失“面子”。如:

例(6)背景:小说《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寿辰上,颂莲(陈的小妾)当众亲了他,让他发了脾气,颂莲为此难过,陈几天后向她道歉。

“那天的事,你伤心了吗?主要是我情绪不好,那天从早到晚我心里乱极了,也不知道为什么,男人过50岁生日大概都高兴不起来。”(把颂莲搂过来坐在他腿上)

此例中,陈佐千是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儿,是颂莲的丈夫,而且已经是五十多岁了,颂莲只是陈的小妾,且年纪不大,两个人在身份、地位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即使陈佐千在众人面前严重冒犯了颂莲,他也不愿意采用直接的方式致歉,因为那样会严重有损他的“面子”。但由于他还是喜爱颂莲的,所以采取了间接的致歉方式,主要是解释了冒犯颂莲行为发生的原因,并非他主观故意。这种方式既符合他的身份、地位,维护了他的

“面子”,也安慰、补偿了颂莲,收到了预想的致歉效果。此例中,解释冒犯原因、陈述冒犯事实、表示关心策略组合使用,后两种策略也是间接的。

(三)提出补偿措施

致歉方提出补偿措施是实施提供言语行为,这一表达方式主要表现为提供物质补偿和提供精神补偿。

致歉方提出补偿措施是对其冒犯行为造成后果的补救以及对其未尽到义务的补救。补偿的前提是有损害或不足存在。补偿措施正是为了满足受歉方因被冒犯而遭受的精神、财产损失,能够满足受歉方的补偿需要,使致歉方更易获得谅解。提出补偿措施是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和真诚致歉的表现,属于“对症下药”的策略。补偿措施应该针对有损害或有不足的事实提出,可以是精神补偿,可以是物质补偿,也可以使二者兼有。这里的物质补偿一般是种补偿承诺,并非真正意义的补偿,所以有些受歉方只有得到真实的物质,才能完全谅解对方。

1.提供物质补偿

物质补偿是对受歉方身体、财物所受损失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补救,如赔偿相应的物品、等价的金钱、提供必要的救治等,也可以提供双方接受的其他利益、帮助等做替代性的物质补偿。如:

例(7)背景:电影《逃亡》中,董少爷猛按一声汽车喇叭,吓了吴三妹一跳,摔坏了手中拿着的娃娃,董少爷因此致歉。

“对不起,对不起!真对不起,把你吓了一跳,泥娃娃也摔坏了,让我再买几个好的洋娃娃赔你,好不好,姑娘?”

此例中,董少爷与吴三妹本是陌生人,他见吴三妹美貌,不怀好意地想接近她。他借鸣车笛惊吓她,然后积极道歉来接近她,所以致歉显得很诚恳,运用了多种策略,其中包括提供物质补偿。因为他把吴三妹手中的泥娃娃吓掉到地上,摔坏了,所以他有针对性地提出“让我再买几个好的洋娃娃赔你”,这就很容易得到受歉方的谅解。董少爷这种“通情达理”的道歉表现极具迷惑性,容易得到受歉方的原谅及其好感。

2.提供精神补偿

致歉言语行为本身就是对受歉方的一种精神补偿。汉语致歉言语行为中,有一些独有的精神补偿致歉策略,如对受歉方的关心、安慰等都是一种精神抚慰,是精神补偿措施,只不过这些策略致歉表达委婉,致歉语力弱。如:

例(8)背景:小说《边城》中,端午节时,爷爷带翠翠进城,去大河边看赛船,后来爷爷离开去和老朋友喝酒,未能及时回来接翠翠,翠翠不高兴了,爷爷说:

“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

此例中,爷爷做事不妥当——去喝酒,没能及时接翠翠,但他作为长辈,不宜直接向孙女道歉,所以就对翠翠闷闷不乐的状态表示关心,补救自己的过失行为,从而对翠翠的不悦心情做出补偿,希望得到翠翠的原谅。

(四)保证改过自新

致歉方保证改过自新是实施承诺言语行为,致歉方保证“改过”,是预设了其有“过”在先,做出改正错误或不再重犯的保证,是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悔改的表现,也是愿意服从受歉方约束的一种态度。“自新”是致歉方对自我的重新塑造,保证“自新”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与以往的过失划清界线,同时,也是就以往过失对他人的某种补偿。致歉方改过自新的行为和态度可以间接表达歉意。如:

例(9)背景:电视剧《心术》中,实习生宗小满把一个重症病人放在走廊,自己去打游戏。刘晨曦(宗的老师)知道后,勒令宗小满退学,宗小满向刘晨曦致歉。

“刘医生,刘老师,我错了,我......我再也不打游戏机了,我向您好好学习,我好好学,我好好学医。”(先跪下,后又站起来,低着头)

此例中,宗小满在认了错以后,首先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悔改,保证再也不做,此处是“改过”;而且保证跟老师好好学医,这正是一名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此处是“自新”,以一反一正两种行为的保证来向老师致歉,恳求老师的原谅。

(五)请求对方谅解

致歉方请求受歉方谅解是实施请求言语行为,它的前提是有冒犯行为存在,正是因为有冒犯行为发生,致歉方才有必要请求谅解。而且请求谅解往往是在致歉方做了一番致歉努力后,进一步加强语力的策略。请求谅解是把有过失的自己交由受歉方裁决,决定权在受歉方,相当于致歉方把自己的“面子”交给受歉方处置,这能够充分表达致歉方的致歉诚意,也可以提升受歉方的心理优势。此外,“请求”本身就是一种贬己尊人的行为,所以,请求谅解表现出致歉方很谦卑的姿态。如

例(10)背景:电视剧《北京青年》中,何南找梁经理取消合同,梁经理不同意,何南与他大吵一架,之后又把梁经理约出来吃饭,并为此事向他道歉。

“梁经理,之前是我不太懂事,还请你多多原谅。”(站起身)

此例中,何南是年轻人,梁经理是父亲的同辈人且比较熟悉,何南因自己之前的冒失行为致歉,首先承认自己的缺点不足,然后请求对方原谅。

“语言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关系。一方面,人创造了语言,对语言有支配作用;另一方面,语言又能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以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及自身的规则方式与理解方式,影响、制约人类的思想行为。”[5]言语现实中,使用单一策略致歉的情况比较少见,往往是使用两个或多个致歉策略共同完成一次致歉言语行为,也就是由多个言语行为复合成一次致歉言语行为。

[1]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6.

[2]关英明.致歉语对不起的言语行为类型[J].北方论丛,2014(3):67-70.

[3]谭占海.言语交际中的道歉策略[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28-30.

[4]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6.

[5]于全有.语言本体论之语言本质观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2):1-4.

【责任编辑 王凤娥】

H109.4

A

1674-5450(2014)06-0084-04

2014-07-05

关英明,男,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文学博士;代钰,女,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歉意陈述面子
虚假陈述重大性
[正宫·叨叨令]雾
陈述刘
心声歌刊(2018年4期)2018-09-26 06:54:14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丝路艺术(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
某贪官的面子
杂文选刊(2018年2期)2018-02-08 18:42:55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中华诗词(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心愿之选
时尚北京(2017年1期)2017-02-21 16:34:45
面子
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面子
小说月刊(2014年2期)2014-04-18 14:06:44
日出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