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淑芳
(平顶山学院 文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副词“常常”和“往往”辨析
卢淑芳
(平顶山学院 文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从国家语委语料库中提取语料,重点分析“常常”和“往往”在句法分布上的特点和使用限制,从而构建两者的使用环境。从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提取语料,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这对近义副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偏误程度。结合以上两类分析以期对现代汉语近义词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近义词教学提供参考。
“常常”;“往往”;近义词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近义词语,这为我们细致描述事物和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得体、准确地运用近义词语在能够有效交际的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
郭春贵(1997)指出:“任何一种语言,如果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那么他们必定有不同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1]汉语中常见的“常常”和“往往”是意义相近的副词重叠形式,有相同的句法功能,也都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我们也发现,留学生在使用这对近义词时存在着混用、误用、句法错误等现象。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结合中介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构建两者的使用环境,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和现代汉语近义词辨析有所帮助。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985)[2]、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4]的共同看法是:“常常”表示动作的重复;“往往”是带有规律性的总结。同时,也辨析了二者运用的时态和语用功能,但在句法功能的描写上不够深入和细致。
陆俭明、马真(1985)、周小兵(1994)[5]、寿永明(2002)[6]、史金生 (2004)[7]、沈桂丽(2006)[8]、王宇培(2006)等在两者的语义、语法、语用上进行了描写和总结,研究开始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但是究竟两者在使用时受到某方面限制的可能性有多大,总体的使用空间如何,还没有进行过研究。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库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求细化这对近义副词的研究,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和解释力。
本文现代汉语方面举例所用语料来自国家语委语料库。数据分析所用的语料中,含副词“常常”的语料是1781条,含副词“往往”的语料是2321条。所使用的中介语语料是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提取的含“常常”语料是479条,含“往往”的语料480条。
1.语义功能上
“常常”是客观陈述事情或行为动作的经常性和频繁性。例如:
⑴卢平终于实现了自己苦苦追求的愿望,她常常情不自禁地微笑。
⑵作者那种调侃、那种反讽,常常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
“往往”是主观总结事情或行为动作发生具有某方面的规律性。例如:
⑶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往往沿袭着自己幼年的
宗教模式,保留着本族的宗教传统。
⑷实际上社会的与文化的环境的调适,与物质的与生物的环境的调适,往往同时发生。
两者在语义上的区别就在于:“常常”是客观陈述,“往往”是主观总结;“常常”指动作发生的频繁性,“往往”指动作发生的规律性;“常常”带有“经常这样发生”的意味,“往往”带有“总是这样发生”的意味。
2.语义指向上
2.1“常常”指向其后面的句子成分,但指向性有强弱之分。
2.1.1重点指向动词成分。如例(1),语义指向“情不自禁地微笑”,重点是“微笑”,表明经常情不自禁地微笑;例(2)指向“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表明作者的行文风格经常让读者会心微笑。
2.1.2指向做主语的名词前的修饰语。“常常”和其他成分共同构成定语修饰主语时就指向做主语的名词前的修饰语,而不是整个句子成分。例如:
⑸据有关专家测定,常常操作于厨房的家庭主妇肺癌患者超过常人八倍。
这里的语义指向是“操作于厨房的家庭主妇肺癌患者”。
2.1.3若宾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指向谓语后的句子强,指向动词的指向性弱。例如:
⑹我还常常想到,人在生病的时候,别人问候一声都是好的。
语义指向上,“常常”可以指向谓语可以指向修饰语也可以指向宾语。作为时间频度副词,其表示的是动作发生的时间限制和频度,因此,和谓语的空间位置相对最近。
2.2“往往”一般指向谓语前面的状语、谓语后面的补语、宾语前面的定语,重点是动词前后的修饰语。
2.2.1指向宾语前的定语。
例⑶指向“自己幼年的”,表明沿袭的宗教模式是“自己幼年的”而不是其他的。
2.2.2指向谓语前的状语。
例⑷指向“同时”,表明前面的两种调适都发生,且是“同时”发生,语义指向重点是修饰动词的状语成分上。
2.2.3指向谓语后的补语。例如:
⑺在新时期文学思潮起伏消长的发展过程中,青年作者往往走在前列。
因为“常常”强调的是动作发生的频繁性,因而语义指向是以动词为核心的整个句子成分;“往往”强调的是动作发生的规律性,因而其语义指向是修饰限制动词的成分。因为有了这些成分,才显示出动作发生的一贯性。
3.句法分布上
3.1谓语前
3.1.1“常常”可以放在任何形式的谓语前面,而“往往”一般不能和不附带任何条件谓语动词直接组句。
“常常”可以单独修饰谓语,例如:
⑻上级领导对他这个称职的军务干部是满意的,可是近几年他自己却常常内疚。
提取的语料中,“常常”和单独的谓语即光杆谓语组成的句子有80条。此外,“常常”也可以提取出来单独成为一个分句,起到强调作用。例如:
⑼“常常,她突然塞到我兜里一把花生,或是板栗。”
“往往”放在光杆谓语前时,“往往”之前必需要有状语成分。这种光杆谓语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例如:
⑽这样把净化礼仪与祓除疫病结合起来,往往奏效。
⑾许多孪生子之间引起死亡的疾病也往往类似,这提示了确实存在着遗传因素。
⑿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的事又往往如此。
⒀在不同的工业结构中,主导产业往往不同。
⒁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往往不同,也就是说,做功的快慢并不相同。
在“往往”语料库中,单独做谓语的成分中,其中动词谓语有39条,代词谓语有3条,形容词谓语有8条,共50条。
“往往”也可以修饰已经定型的短语或成语。例如:
⒂这是因为总觉得农村戏容易搞成一般化,如用纯写实景往往费力不讨好。
⒃艺术语言不如科学语言有一定的规范可以遵循,它往往因人而异。
这样的句子语料中有15条。
在口语中出现时,一定要在“往往+光杆谓语”前加上状语表示限制。如:
*我往往睡觉
星期天我往往睡觉
第一个例子不能成立是和“往往”的语义功能有关,第二个例子能够成立就在于有了状语使得动词的发生有了限制,从而产生规律性。
3.1.2“常常”可以和动宾离合词和动宾词组结合,而“往往”一般不行。当宾语前面有定语修饰限制时才可以使用“往往”。例如:
⒄商店和居民常常发生矛盾。
⒅青年们细心揣摩顾客心理,分析行情的变化,发现顾客往往有两个特点。
例⒄中“常常”和动宾词组结合,如换上“往往”就不成立,但在谓语前加上状语或是在宾语前加定语即
可,如“商店和居民往往会因为垃圾问题发生矛盾”,或是“商店和居民往往发生激烈的矛盾”。同样,例⒅如果去掉宾语前的定语“两个”也是不成立的。因为“往往”是主观的规律性总结,必需陈述清楚事情事实或行为特点,显示出表述问题的明晰和具体。因而我们也总结出“往往”的语义指向是动词前后的成分和宾语前的成分。
3.1.3若修饰形容词谓语时,形容词前后一般要有修饰语构成谓词性结构。因为形容词一般接受程度副词来修饰,对于时间副词来说,不能直接修饰形容词表示形容词本身性质和状态的变化。但是副词可以连用来修饰限制形容词,因而形容词前后出现程度副词或补语句子就能成立。例如:
⒆而写文章就不然,词汇常常广泛得多,句子常常比较复杂,前后比较连贯。
⒇事实上,普通班的学生纪律往往要差一些,学习基础也不好,教师常常要费更多的精力。
“往往”语料中形容词谓词性结构做谓语的有54条,和上面的形容词单独做谓语的8条语料比起来,占绝对优势。
3.2动态助词选择和搭配
“常常”语料中动态助词的搭配比例如下:
和“着”共现的语料有114条,和“了”共现的语料有47条。两者的比例是2.4:1。
“往往”语料中动态助词的搭配比例如下:和“着”共现的语料有61条,和“了”共现的语料有44条。两者的比例是1.5:1。
“常常”和“往往”都是与“着”共现的多,与“了”共现的少,基本不能与“过”共现。但“往往”与“了”共现的相对比例要比“常常”高。这是因为“着”表示的是进行体,“了”表示的是完成体。“常常”可以用在任何时态,而“往往”只能用在过去和现在时态。
3.3与补语的搭配
王宇培(2006)认为:“‘常常’可以与结果补语外的所有类型补语搭配。‘往往’可以修饰整个述补短语而不能单独修饰其中的动词,不能修饰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9]
1781条语料中,“常常”与各种补语的搭配比例如下:状态补语33个;数量补语21个;时间补语3个;趋向补语41个;可能补语14个;处所补语42个;程度补语8个。可见,和“常常”搭配的补语类型中趋向补语和处所补语所占比例较大。
2321条语料中,“往往”与各种补语的搭配比例如下:状态补语23个;数量补语17个;时间补语6个;趋向补语58个;处所补语21个;程度补语8个。可见,和“往往”搭配的补语类型中趋向补语和状态补语所占比例较大。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常常”和“往往”在搭配补语时都和趋向补语搭配比例较大,另外,状态补语和处所补语也都是经常搭配的类型。
4.位置上
4.1两者都可出现在句首统摄全句。
4.2出现在句中时,作为时间副词要位于语气副词和关联词之后其它副词前。当范围副词“都”带有语气功能时可以放在“都”之后同时自身也获得方式功能。
4.3和否定副词“不”共现时,“常常”可前可后,“往往”只能放在前面。
4.4都可放在时点词和时段词前面。
4.5“常常”可以放在句末,单纯指动作行为多次发生;而“往往”通常不能易位于句末。
(一)提取的含“常常”的479条语料中,偏误句子有146条,偏误率为30.48%。
1.谓语问题
1.1谓语缺失
留学生由于没有很好把握副词“常常”的语义特征,就会在写作中缺失谓词。例如:
⑴在电车上常常很多人,跟北京的公共汽车一样。
1.2谓语位置偏误
从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不管“常常”语义上是指向动词、指向修饰语还是指向句子,与谓语的空间位置相对总是最近。也就是说,“常常”和谓语之间如果有成分一般是状语成分。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和谓语位置有关的偏误。例如:
⑵*我们常常关于国际形势进行讨论
⑶*上课的时候常常声调念得不对。
例⑵可以表达为“我们常常讨论国际形势”,例⑶可以表达为“上课的时候声调常常念不对”,或是“上课的时候常常念不对声调”。这些偏误都是和谓语位置有关系。在语料中有35条这样的偏误句子,占总偏误的23.9%。
2.动态助词使用偏误
中介语中,“常常”和“了”共现的偏误语料有12条,占总偏误的8.3%。例如:
⑷但是他的水管常常坏了,所以他的女仆很不高兴。
⑸我已经买了一台彩电夏普晚上我常常看电视了。
例⑷中陈述“他的水管常常坏”的事实,强调“坏”的频繁性。“了”表示的是完成体,因为不是陈述“水管坏了”的事实,故不用“了”。例⑸和例⑷一样,陈述事实的辖域不一样,因此,不能用表示完成体的“了”。这类偏误在中介语语料中占有一定比例。和助词“过”共
现的偏误有1条。
3.语义偏误
时间频度副词“常常”表示的是动作发生的频繁性和经常性。因此,如果不表示动作发生的频繁性时用了“常常”就是不理解它的语义,就出现了语义偏误。例如:
⑹*我要去中国的时候,父亲常常向我借了一笔钱。
⑺*这天下午我们常常去基督教堂。
这类偏误在语料中有21条,占总偏误的14.4%。
还有一种情况是,该用“往往”却用了“常常”。“往往”是对动作发生规律性的总结。因此,当语义上有这样的表达需求时就要用“往往”而不是“常常”。例如:
⑻*因为常常儿子,当父母的时候,也犯错误,跟自己父母犯的一样。
例⑻要表达的意思是“因为往往当孩子当上父母时也会犯跟自己父母一样的错误”,带有经验性的总结,用“往往”比较恰当。又如:
⑼因为这些专门的词儿在每个方言表示不一样的意思,所以两个从不一样的地方或者省来的荷兰人一起聊天时常常会发生矛盾。
这样的偏误在语料中有5条,占总偏误的3.5%。
综上,在中介语语料中,留学生使用“常常”的偏误主要集中在语义偏误、位置偏误、助词偏误三方面上,总的偏误率还是偏高。
(二)提取的含“往往”的480条语料中,偏误句子有88条,占总偏误的18.33%。
1.谓语问题
1.1谓语缺失
和“常常”一样,留学生由于没有很好把握副词“往往”的语义特征,就会在写作中缺失谓词。例如:
(10)*金钱问题往往家庭破裂的主要原因。
1.2谓语位置偏误
从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分析中,我们发现“往往”一般不能和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谓语动词直接组句。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和谓语位置有关的偏误。例如:
(11)*我们普通人,就是说一般过日子当中没有大的温饱问题的幸福的人会往往追求吃绿色食品。
(12)*但其实很难,因为人类是往往懒的。
这些偏误都是和谓语位置有关系。在语料中有18条这样的偏误句子,占总偏误的20.45%。
2.动态助词使用偏误
中介语中,“往往”和“了”共现的偏误语料有11条,占总偏误的12.5%。例如:
(13)*我觉得如果人要控制人的话,以后会有后果,这个后果往往很悲惨了。
(14)*所以子女和父母对话时或者商量某件事的时候往往发生了矛盾。
“往往”只能用在过去和现在时态,以上两例都是对将来的预测,不能和表示完成体的“了”共现。这类偏误在中介语语料中占有一定比例。在中介语中没有发现和助词“过”“着”共现的偏误句。
3.语义偏误
语义上的偏误都是该用“常常”而用了“往往”,属于典型的副词“往往”过度泛化。这样的偏误在语料中有48条,占总偏误的54.55%。
(15)*我往往感到孤独,想跟母亲一起吃饭聊天。
(16)*我也像普通的青少年那样喜欢流行歌曲,也往往带着MP3在休闲的时候拿出来听一听。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留学生使用“往往”的偏误率并不高,偏误主要是集中在语义偏误和句法位置两方面上。
通过偏误分析我们发现学习者在使用这对副词时,一是对其语义的把握并不准确,出现了较高的语义偏误;二是因为对汉语副词的句法特征把握不好,出现了句法位置上的偏误;三是对汉语特殊的动态助词使用把握不到位,出现了偏误。
在二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提高课堂中对各自使用环境特别是两者自身语义特征的讲解和训练渗透。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用外语翻译它们,因为简单的对应翻译只是意义上的大致重合,在使用上还存在相当多的不同。建议在教学中,重点分析两者的语义特点和句法功能,创造情景对话,增加学生的训练机会,从他们的偏误中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因为位置偏误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二语词典编纂中,要重视句法功能上的特点描述和语用限制。
[1]郭春贵.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J].世界汉语教学,1997(2).
[2]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周小兵.“常常”和“通常”[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6]寿永明.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2).
[7]史金生,胡晓萍.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语文研究,2004(2).
[8]沈桂丽.“常常”和“往往”[J].湘南学院学报,2006(6).
[9]王宇培.现代汉语表频时间副词常常和往往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责任编辑 杨抱朴】
H08
A
1674-5450(2014)06-0080-04
2014-06-07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SJGLX272);国家语委科研项目(zc125-68)
卢淑芳,女,河南汝州人,平顶山学院教师,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