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老教师都难以把握,年轻教师更是常常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把握好教学设计中的主干问题,阅读教学就会变得有思路有质量有生气。
举个例子。《鸿门宴》里面的人物繁多,事件错综复杂。教学这样的篇目,一时间真的会让人无从下手。我听过一些教师教这一篇目的公开课,总觉得他们在阅读教学设计时缺少了什么。缺少什么呢?他们的教学有情节分析,有性格分析,但就是主题分析不鲜明,他们缺乏的是跟主题有关的主干问题设计。
《鸿门宴》跟主题相关的主干问题应该是什么呢?有人从刘项两人的性格入手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从文本内容的侧重来看,性格问题似乎并不是作者想要突出的。文本笔墨着重的是刘项双方的文争武斗,作者着力要揭示双方阵营的某种反差。如果细细比较刘项各自部下的表现,那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项羽集团,真正能够给予项羽帮助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季父项伯为了一己之私,连夜通风报信,被刘邦糖衣炮弹击中,而后成为刘邦集团的有力外援;都尉陈平于刘邦逃脱之际出去召唤刘邦,眼见着张良众人密谋逃跑,却不积极采取行动,任由刘邦“置车骑而去”;而亚父范增,作为项羽集团的核心成员,是一个真正能为项羽未来考虑的人,可惜有点师心自用,与项羽的沟通不够,同时,作为一个谋士,盘算也很不周密,在一个小小的宴会场所,竟未能挑选一个武艺超群的刺客去结果刘邦,而令良机痛失,遂成千古恨事。而刘邦集团则不同,为刘邦出死力者甚众。谋士张良“为韩王送沛公”,大难临头却心怀忠义,谈吐间胸襟坦白,行事时缜密周到,可谓殚精竭虑义薄云天;参乘樊哙有勇有谋,闯帐护主,外在看似粗俗鲁莽,内里却是心细如发,正是他,硬生生把刘邦救离虎穴。在这场斗争中,刘邦就是因为身边有这样的一些追随者,才化险为夷,最终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所以,从这点上看,正是双方阵营的人心向背决定了鸿门宴的结果。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类似“项羽的手下支持项羽打刘邦么?”“刘邦的手下面对重重杀机团结一致么?”这样的跟主题相关的主干问题,让教学的内容始终围绕着这个“什么”展开,既把教学的内容积极整合起来,又能够让学生深入到文本深处,最后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获得文本深意。也即,通过《鸿门宴》的学习,让学生获得“得人心者得天下”“能否用对人决定事业的成败”“人心齐泰山移”等良好的教益。
但我们要问的是难道涉及主题的问题才是主干问题吗?其实不是。何谓主干问题?主干问题就是涉及文本某方面的整体内容和实质的问题。文本是由那些方面组成的呢?有研究者有一个非常简洁的说法,那就是文学文本是由“言、象、情、志”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的,其本质“言”属于形式,其它三方面属于内容。也就是说,要提主干问题,不仅仅是涉及主题,也即“志”的主干问题,还有涉及“言”“象”“情”的主干问题。比如,《鸿门宴》中关于“象”的主干问题就是“这篇故事的情节是怎么变化的”,关于“情”的主干问题是“作者在这篇故事中对项刘两人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关于“言”的主干问题是“这篇故事形式上有哪些特点”。
事实上,阅读教学的主干问题设计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具备的。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所需要设计的主问题一般不只一个,并且文体不同所设计的主干问题可能还不一样。比如,文学文本就有“言、象、情、志”四个方面的主干问题。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文本特点,围绕文本的基本要素,设计几个主干问题,然后围绕这几个主干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探讨,这样我们就能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文本本质,完成阅读教学目标。
王舟勇,教师,现居浙江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