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活》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节选部分。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她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热爱世界。海伦·凯勒这番真挚的感情都浸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但缺少经历的学生一般很难透彻理解这份缘于一直生活在黑暗中因而对光明充满无限追求的执着态度和纤细感情的,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呢?笔者认为采用体验式教学是良好的选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是用体验让学生进入读的角色:你能“看到”黑暗吗?教学前设置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蒙上双眼一分钟,用心体验“失去”双眼后的感受,寻问学生:你看到什么样的“黑暗”?由此导入新课,由此促进学生进入读的角色。二是用朗读促进体验:你能读出作者的感受吗?让学生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一读,品一品,然后让学生尝试朗读:你准备怎样朗读这一段文字?你能把文中的情感和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吗?之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展示。三是“三分钟想象体验”:你能写出自己的体验吗?即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本人,想象她在春天的田野漫步的情景,用语言描述出自己的“所见”,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从教学效果看,笔者设计的这三个教学环节很好地调动起和激发出学生的体验,从而使文本世界与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衔接、融合起来,因而学生能够透过语言窥视语言背后的世界。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世界的衔接与融合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语言寻找语境、感受语境的过程”(李海林语),寻找和感受文本世界,寻找和感受语境,这就是阅读的本质。这堂课的教学上,让笔者深深感到:只有着眼于学生的体验,以恰当的方法调动与激活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去感受、去玩味、去理解,这就是本真的阅读,这就是本真的阅读教学。
但是,审视平时的课堂,我们发现阅读教学或许正行走在一条歧路上:要么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的,将教学内容与阅读理解题的考点直接挂钩,原本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就这样被上成了训练考试技能的训练课;要么将学生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牵着学生的思想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将自己的思想与理解,强加给学生,阅读教学成了学生理解与学习教师的思想与理解的过程,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完全被搁置,被封藏在学生的心底。凡此种种,必然导致阅读教学低效低产,甚至无效无用。笔者认为,改变这种阻碍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的现状,其关键就在于阅读教学要恢复它本真的状态,即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必须得到足够的尊敬与保护,并在教学中得到足够的展示和释放的空间,换句话讲,本真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原初的体验为出发点,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深化或转变学生原初的体验的过程。而体验式教学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它改变了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老师“转”的畸形的师生关系,成为一道驱散教室上空重重阴云的明媚阳光。
明白了这一点,其实引导学生体验,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有时并不需要靠创设那么复杂的情境来煽动,也不需要靠设计各类繁琐的活动来强逼学生“亲历”,它需要的是教师对文本钻研的深度,并形成个性的理解,需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生活实际的把握和学生内心世界的洞察,需要的是教师对链接文本世界与学生内心世界方法的选择与确认。也许,什么都不讲,教师只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就已经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因为相对于“这一篇”文章、“这一段”语段来讲,朗读就是链接文本世界与学生内心世界最合理的通道。文本中有着很多的“这一篇”、“这一段”和“这一点”,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发现它们,并找到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与方法。如此,教师就是在学生的心底上课;如此,教师就把学生带入情感体验的世界,学生在享受文本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同时,也提升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顾云霞,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