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变序教学法激活高中语文

2014-04-11 10:04罗丹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祥林嫂高中语文课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是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高中语文变序教学是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准确、深入的厘定,是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个性、学生特点的统一思考。

高中语文变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题的体现,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学生的兴趣情感,学生的情绪被点燃,感情被激发,自然会主动学习,困难自然不难,而且会有战胜困难的成就感;二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应该是沿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记叙后议论等阶梯进行。举例说明:

一.以兴趣情感为起点和突破口,变序辐射全篇

这是以学生兴趣情感为出发点的变序教学。比如,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了解文章的第一扇窗户,往往是文章中心的体现。以标题为突破口,辐射全盘,自然血液流畅,使教学进程紧凑严密,层次清楚,脉络清晰。

案例:学习《囚绿记》这一课。我没有按照常规按部就班地教学。而是通读全文后,采用变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囚是什么意思?

学生:囚禁。

教师:绿代表着什么?

学生:绿,代表着生机,生命的充盈和愉悦,代表着美丽和色彩。

教师:哪几段是描写囚绿的?

学生:第8-12段。

教师:下面同学们看下这几段内容。

学生感受到绿色的美好,有着自己的感受和体悟,成为爱绿的人。对作者囚禁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者为什么囚禁绿,有了悬疑的效果,同学们纷纷想破案,渴望得到结果,因而读书非常有积极性。

教师:“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呢?绿色就是单单指的是植物吗?“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还指什么?

学生:这是一种象征的写法。

学生:还代表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人、在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在这里插入写作背景,一般写作背景是在讲课伊始介绍,我设置悬念,变序教学,到这里课文即将结束,才补充材料,在学生达到“愤悱”状态才引入背景,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情感的跃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我对教材进行艺术加工,巧妙地变序,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避免枯燥乏味。变序教学打破由前至后的顺序,寻找课文重点部分,进行突破,缩短了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圭臬,变序整合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分散在全文却是同类关系,进行梳理整合就会使表述连贯、过渡自然,学生的认知需要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又比如要先记叙后议论,观点有所依托。

案例:学习《祝福》一课。课文特别长,有1万多字,里面呈现的内容也比较杂乱。学生并不喜欢读,怎么办?我采用变序教学,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并没有感到厌恶,反而发出上课的时间真短的感叹。

教师:祥林嫂几次不幸都发生在哪个季节?

学生:春天。

教师: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是幸福的季节,是生机的勃起,这样美好的季节,祥林嫂经历了什么?

学生:……

教师:这样美好的季节,祥林嫂却没有春天,是谁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呢?

学生1:鲁四老爷。

学生2:祥林嫂的婆婆。

学生3:课文中的我。

……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由记叙到议论,由感性到理性,文本当然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段一段分析,学生会一头雾水,学习难度加大,而变序教学,多元联系,主动建构,在解读文本的同时熏陶了情感,发展了思维。如果遇到难度大的连续单元,我也经常变序教学,把它们分隔开来,以降低难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等使命。变序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奠基。变序教学显性表现出的是对知识的打破、重组和运用,隐性的要求是创新的意识,它需要教师具有科研探究的精神,具有发现教学契机的敏锐,具有勇于打破定式的果敢。榜样的引领也让学生更具创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罗丹,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猜你喜欢
祥林嫂高中语文课文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