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是为了尽快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由课前状态转向课间状态,从而有效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课堂导入法,实现多元化的课堂导入形式,引导学生迅速集中精力,进行语文的学习,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是温故知新导入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温故旧学知识进而转入到对新知识点的学习这一行为十分必要。而课堂导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就可多多采用温故知新法,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旧有知识的回顾和对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为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服务。
如以《沁园春·长沙》这一课为例。《沁园春·长沙》是学生进入高一以后的第一篇语文课文,因此,这篇课文既连接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所学知识,又引出了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学习的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的独特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之前,学生就已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而这两首词无论是创作背景还是作者的情怀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师在对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便可以通过温故知新的导入法来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而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整体背诵的形式来回顾《沁园春·雪》这一首词,然后再对其创作背景进行简单概述,以此来引出新课。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2月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时写的一首词,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期,毛泽东面对苍茫大地,豪情激荡,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伟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而接下来要学的《沁园春·长沙》也是毛泽东面对着全国复杂的战争形势所写的。这首词写于1925年,在创作时间上早于《沁园春·雪》,写作背景也异常复杂。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反动势力也竭力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对革命大肆镇压。面对复杂而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并最终寻得了答案,而这是怎样的一种答案,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难得出结论。
所以,教师在讲述这一课之前,可以通过将出自同一伟人的两篇诗词进行一个串接,引导学生先对已学的诗词进行一个回顾,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以此来减轻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负担。待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熟悉的知识唤起后,教师再根据两首词创作背景的异同来进一步组织新课的学习。教师通过温故知新的课堂导入法便可以实现学生对旧有知识的稳固和对新知识的接受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是故事情节导入法。为了给语文课堂增添一份乐趣,更是为了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对课堂进行导入设置时除了采用温故知新这一导入方法之外,还可以大胆地采用故事情节导入法,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因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得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为可能,而学生一旦注意力高度集中,便能够轻松快速地掌握好所学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故事情节的课堂导入法并不可少,仍以《沁园春·长沙》为例:
初中阶段的诗词学习并没有对词牌名的学习提出要求,但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要求提高,词牌名也被列入考试范围之内。因此,教师在讲述时不可避免要对它的词牌名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讲解,但这一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因此,教师便可以从“沁园春”这一词牌名的来历出发,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这一知识的掌握。
“沁园春”这一词牌名又可称为“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它的得名来源于汉明帝刘庄的爱女沁水公主。汉明帝刘庄共有11女,但他对第五个女儿特别钟爱。于是,在永平三年,刘庄便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并特意为其修建了园林一座,名为沁园。但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却倚仗其妹贵为皇后的强势,变相地对这一公主田园进行了强夺,后人对此事多有感叹于是便在诗中咏叹,渐渐地“沁园春”便成为了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这便是“沁园春”这一词牌名的来源,而教师在讲解这一词牌名时便可以通过讲述曲折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后面内容的讲解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故事情节的课堂导入法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邓祎斐,教师,现居江西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