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琨 范志芳 李煜+连明磊
摘 要: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大学的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大学教学改革问题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几个相关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阐明大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大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找出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展望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未来。旨在让读者了解我国大学教学改革,让大学教学改革的观念深入人心,也对大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推行者和实践者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教学 教学改革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从古至今,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大学既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又是一个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机构。大学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职能实施的核心活动,在中国相关政策环境下,大学教学要得以发展,其根本途径是大学教学改革[1]。大学的教学改革是指从事高校教育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按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计划,通过各种资源、政策、策略和措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变陈旧的、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使其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变化的一种实践活动[2]。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教学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而大学教育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已经愈来愈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二、大学教学改革的现状
1.大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普遍偏低,教育观念单一。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普遍偏低,一些大学教师不仅缺乏教学改革的自主意识与改革动力,而且容易阻碍大学教学改革,使开展的改革“流于形式”,“换汤不换药”。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缺失,容易导致大学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盲目跟随西方,形成所谓的“伪改革”,不仅容易误导学生,还可能错误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由于他们教育观念单一,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3][4]。
2.教学改革中学生与教师交流少,学生处于被动。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共同组成的。因此,教学改革不仅教师有责任,学生也有责任。换言之,不仅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学生也应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多交流,能促进教学的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则是普遍现象。用学生的话讲:“教师与学生有隔阂。”尤其对于所教学生,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已趋成熟,师生交流更能促进教学相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方式却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学生游离于教学改革之外,被动接受教学改革成果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导致教师的教学改革行为与方案遭到学生的质疑、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不配合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3.教材体系僵化,教学模式单一,课程更新机制缺失。目前已有的教材大多非常注重体系,教材内容的编排偏爱演绎性。这种教材导致老师的教法单一,虽突出了教学的正常程序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对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记忆和背诵。因为教师在课上已经把绝对的真理教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后再无研究的余地,大大违背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会知识、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现新知识,逐步提高思维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统一化的教学管理体制,很难产生个性显著的教师,导致教学模式单一。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没有突破传统的“单向传输——接受型”的框架,以探索问题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尚未走进课堂,教学流程就是老师跟着课本走,学生跟着老师走。有些教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循序渐进,步步启发,左右开导,将学生“请”入早已设好的圈套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时代在变,但大学的课本没变,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的陈旧落后一直存在,这与大学自身保守性密切相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校缺乏一种更新机制。
三、大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大学之大不在楼之大,而在人之大。大学承载着社会很重要的责任,其中包括知识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在这些责任中,人才培养是最核心的职责,学生经过大学教育走向社会,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是将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而科学的钻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则是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功能。也就是说,在大学的使命与职责中,通过教学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本体性功能,科研与社会服务属于大学的派生性功能。那么,大学教学真正需要改革的有哪些内容?大学教学改革的对策是什么呢?
1.制度的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制度的创新是关键。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前进的必由之路。创新体制机制,大学章程建设是“龙头”。通过制定大学章程,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战略布局,完善内部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晰学校、学院和师生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章程要“落地”,配套制度一定要跟上。全面梳理、健全完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通过一系列建章立制,形成相互衔接、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人事制度改革是核心。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贤而用之,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团队评价和个体考核并重,鼓励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进一步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瓶颈,推动教育与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和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制度改革是保障。在管理制度方面,目前高校的管理权力集中在学校领导层面,学院只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体,但权力不足,缺乏创新动力;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协调度不够,各类建设项目和平台交叉重复,存在分配不均、效益低下等问题。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必须加强部门沟通和整体谋划,整合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努力推动学校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从封闭型转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型管理。endprint
2.方式的改革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教学方式要从以前课本式转向电子式。单一的课本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取而代之的是当今兴起的多媒体。所谓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有机地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构成了信息基础结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活动都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题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这就是“填鸭式”教学。在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那么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了学习动机。
3.模式的改革
素质教育实施了很多年,那么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的教学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学校的教育,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争论得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如何处理好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成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杨江南指出,素质教育的真正障碍不在于考试的存在,而在于师资、文化与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成功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的,从专业素质、非专业素质、特殊素质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负面因子,实现学生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并为其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传统教育背景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些学生一旦踏入社会就开始出现不适应。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在现今社会中,知识更新很快,要想不落后,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较高的素养。改革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贯彻自主学习的创新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留有足够的空间。实现跨专业学习,实行自由选择和转换专业的体制,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兴趣等方面原因而自由转换专业。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机制,鼓励老师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意识。注重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再结合理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更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差距。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大批一流人才,才能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发展质量,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考核的改革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曾几何时,大学里考试就是为了拿学分,于是,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比比皆是。但考过之后,什么都没学到,这就是大学考试的悲哀。大学的考核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大学里,在考核体系上,缺少科学、合理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使教学考核在项目、内容、方式、成绩划分等环节上缺乏整体构思和设计。鼓励教师采用各种有利于检验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试考核方法。对于实验课程考核,应该采取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实验技术的考核+设计性实验考核,并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在实验成绩中的比例。对于理论课程考核,应该改变以前考评手段的单一性,将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课堂发言与提问都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并且最后的考试成绩不能占大比例。对于在校内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依据奖项的不同等级在其课程的总评成绩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对于老师的考核,要以课程评价为主。课程评价手段是教改活动的“引擎”和“风向标”。传统的课程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价,以便老师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师生共同进步。
四、教学改革的展望
大学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参与的重大事宜,是教育部、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学校学生全员参与才能实施的改革。无疑,目前的大学教学改革是风起云涌、复杂多变的,也许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甚至会与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但有革新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未来。乔布斯曾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他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也许我们的大学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但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有大学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学生进入大学才能真正学到真本领,才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技能协调统一,才能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念.对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7).
[2]肖念,孙崇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德拉高尔朱布·纳伊受.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基金项目: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贵州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011-278),贵州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研实验平台([2011]4003),贵州省教育厅2010年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0099)和贵州省科技厅2011年度社会攻关计划项目(SY20113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