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本科生培养计划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2014-04-10 01:37:37袁新华周志平盛维琛胡杰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

袁新华 周志平 盛维琛 胡杰

摘 要: 当前,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必然需要作相应调整。作者就当前我国工程类本科生培养计划国际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国际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工科本科生 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 国际化

培养计划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落实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他环节的根本依据,是指导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文件,是深化教学改革,固化和发展已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稳定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话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必然要做出相应调整。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而且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这是各国高校人才培养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在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增进了解,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同时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能够顺应新的发展形势,革新人才培养计划,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如何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将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糅合和体现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对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体现国际化理念,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还比较少,各高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什么是教育国际化

所谓的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在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2]。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想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总而言之,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把握和发展教育。而培养计划的制订,就应当考虑如何体现这一目的,在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中发挥作用。

二、培养计划国际化的误区

1.国际化教育等同于双语或全英语教学

在多年与众多合资企业工作人员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在本专业技术领域能够与国外同行交流,具有无障碍口头表达能力;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跟踪国际前沿,能准确和及时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市场动态、技术进展和国际规则等,具有快速检索和阅读本领域外语文献资料的能力;能撰写专业科技论文和行业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特别是技术报告和实验报告等技术类文件,具有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外语课程学习已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但真正能够达到国际化人才所需的既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语言工具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英語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开阔国际化视野,达到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毋庸置疑,双语化教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国际化教育并不等同于双语化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当前某些高校在制订或修订工科本科生培养计划时,过于强调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的作用,甚至将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写进培养计划修订指标体系,规定必须有多少门双语或全英语教学,不顾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层次高校、不同类别学生之间的差异,造成教师讲课云里雾里,学生听课稀里糊涂,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2.国际化教学等同于照搬国外课程体系

与我国高校的工科本科生课程设置相比,欧美国家在国际化课程设置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而我国高校在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上则比较重视专业性和系统性[3]。修订工科专业培养计划时,必须适应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做出调整。但随着教育国际化潮流的兴起,很多人认为直接将国外的课程体系设置照搬过来就是最彻底的教育国际化,于是在制订和修订工科本科生培养计划时,全盘参照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原版引进国外课程和教材。一些高校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就是定位为引进了多少门国际课程和教材,招聘或聘请了多少位国际师资(包括有海外学历的人才),并对其进行量化考核。结果丢失了自身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造成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同时无法真正掌握国外教材中的先进技术。

教育国际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引进国外师资、教材、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这主要是服务于出国留学的需求。我国近年来有很多高校开设国际班,并以此作为招生的优势,号称课程与国际接轨,学分与国外名校互认,并认为这是最真的、最彻底的国际化教学。但其实这是国际化教学的初级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无法也无必要按此模式进行。国际化教育的第二层次,是在教学中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国内课堂教学,组织高校校长、教学骨干到海外培训,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国内的教育教学国际化改革。第三阶段的教育国际化,则是双向互动交流,即我国有学生出国留学,同时国内的教育也对国外的学生产生吸引力,让他们愿意到中国做交换生或接受我国大学学历教育。这是教育国际化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真实意图。毫无疑问,要实现第三阶段的国际化,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课程体系,使高校国际班变成“出国留学预科班”,而应该在保留自身课程体系特色的基础上,重视国内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高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以此为荣,作为招生的噱头。

3.国际化教育等同于外教教学

国际化教育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这既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访问学者等方式培养国内教师,又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师资实现。对于一些前沿性较强的学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本领域的国际专家学者给国内的学生开设课程,介绍国际上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方法和成果,拓宽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国外著名大学的教师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这对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国际融合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高校一提到国际化教育,便不顾自身条件,不管外教水平如何,纯粹是为了请外教而请外教。花费了大量经费请过来的外教既无某一专业领域的任何影响力,又无任何教学能力,结果纯粹变成了学生的口语、听力教师,对实现国际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意义不大。

三、关于培养计划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1.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接轨

国际化的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不仅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要了解世界他国文化,并能够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大量的具体工作,最开始就是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因为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育质量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上。只有引进课程,教育国际化才能真正启动,收到实效。但在国外课程选择方面,一定要优势互补,汲取中西教育文化的课程优势,同时保留我们对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和学习,以及深度方面的优势。在制订工科本科生培养计划时,既要考虑我国高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课程设置上又应及时补充本专业国际最先进的前沿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加入国际内容,将课程的视角扩展到全球范围,使课程体制与国外接轨,进而制订出拥有自主特色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国际化教育培养方案,使得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措施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符合区域优势,更加符合我国特色。

2.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接轨是實现本科生培养计划国际化的前提,但要把培养计划国际化真正落到实处,还取决于培养计划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国际化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在实施培养计划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一定要及时补充本专业、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不断更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选用教材时可考虑选用国外原版教材的部分章节,国外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更新快,体现时代的发展,选用该类教材可以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同步。另外,各高校还可以积极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中国进行短期讲学交流,直接讲授学科、专业领域的最先进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培养计划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同步国际化。

3.教学方法的国际化

教学方式的国际化是实现培养计划国际化的最后一步,当前高校教学理念正从传统教学中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多边活动,逐渐转向现代教学中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许多高校尝试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改进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努力加强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践学习、科学研究、创业训练等培养环节,强调实践性环节,密切教学与社会的联系,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监测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侧重点,进行简要讲述、详细讲解、自我学习和网络学习等多层次教学,同时构建相匹配的课堂表现、分组讨论、大作业、PPT讲解和试卷考试等全方位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培养大批国际化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发展和抓住历史机遇的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制订适应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我国高校工科本科生培养计划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制订过程中,各高校、各专业不可“一刀切”,不能盲目跟风,将培养计划的国际化等同于照搬国外课程体系,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等同于外教教学,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地实现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接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借鉴和教学方式的国际化转变。

参考文献:

[1]冯红琴.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理论,2011(3):253.

[2]周燕,刘舒.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J].江苏高教,2011(2):90.

[3]刘正良.发达国家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8.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资助(JGZ2011A043);江苏大学“842T工程”精品课程项目(2012842T02)。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培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