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刍议

2014-04-10 21:21吴东红向勇刘北
关键词:塞利积极情绪幸福感

吴东红 向勇 刘北

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被访者的各种回答引来了观众的吐槽;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面对央视主持人“你幸福吗”的提问,干脆地回答“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被访者的各种回答均引来了全国人民关于幸福的大思考,在反映了人们对于幸福的强烈诉求,那么究竟幸福是什么呢?

一、幸福研究的心理学缘起

幸福从来不是一个古老的词语,但作为一个话题却是历史悠久。20世纪中叶,“幸福”经历了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后进入心理学科学研究的领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发展中,个人的需求层次从物质需求水平出层次开始在不断的提高,让人们的关注点在经济学家提出的生活质量的概念基础上发展了生活质量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促使人们开始考虑人类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开始关注人类的天赋和优势发展,主张将心理学引向探索和促进人类性格力量发展和美德完善的轨道,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树立起了积极心理学的大旗。他提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发现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以及个体与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幸福、健康,促进社会繁荣。

二、幸福的三元素及相关研究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将幸福分为三个不同的元素即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基于塞利格曼幸福三元素的研究,国内外出现了很多心理学领域对幸福的研究,包括如下三元素。

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SWB)。主观幸福感基于快乐论提出的,该理论以“快乐就是幸福”为核心观点,强调幸福是快乐的主观心理体验。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即主观幸福感依赖于评价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的标准;是一种综合的评价,包含了上述提到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方面。

主观幸福感是研究幸福感的第一个概念,已经得到广泛而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然而这一研究范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它过多的将关注点与快乐的情绪联系起来。二是对幸福的测量太偏重于生活满意度。人们在对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回答时更多的取决于回答问题时的感觉良好程度(70%)以及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判断(少于30%)。

2.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 being,PWB)。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eudaimonic)提出的,认为幸福应该是个人潜能和本质的实现,而不是单纯的快乐体验。幸福是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转移的,是客观的,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来福(Ryff)和凯斯(Ryff&Keyes)提出心理幸福感有如下六个维度:个人成长、生活目的、自主、控制和良好友谊、自我接受。其中,对人的健康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对追求生活目的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然后是对自我的尊重和掌握。

3.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SWB)。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关注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质,而积极的组织系统则很少有研究者谈及。个体是以社会集体和社会结构为基础的,会面对众多的社会挑战和任务。在对社会幸福感的研究中以个体在社会领域的社会关系和任务为关注点,关注个体的适应状况。社会幸福感是唯一一个从社会层面来研究个体幸福感的。

凯斯把社会幸福感定义为个体对自身与他人、邻居及社区间关系的程度的感知,具体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社会接受、社会一致性、社会整合、社会实现和社会贡献。这五个维度均考察个体与社会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将快乐定义为幸福是是主观幸福感的观点,更侧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而将人的潜能的实现作为幸福感的看法,则是从个人的发展角度对幸福进行全是,是与现代心理健康概念比较接近的。而社会幸福感则从人的社会存在的角度去考察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关注的是公共领域。随着研究的进展,心理学领域未来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必将是将上述三者进行组合。

三、幸福的五元素

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五元素概念的理论。他认为幸福不能仅仅由生活满意度来操作或定义,也不能过多的依赖积极情绪,更不能不考虑人们的终极追求,因此他提出了幸福的五元素,构成了自由人的终极追求,每个元素都必须具有三个特征:(1)这个元素对幸福是有贡献的;(2)许多人把这个元素当做终极追求,而非追求其他元素的途径;(3)这个元素的定义及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排他性)。包括: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这个元素仍然是研究幸福的基石,包含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将生活满意度仅作为积极情绪的一个因子,而不是将其放大为幸福感的唯一重要指标。积极情绪要靠个体的主观来评估,主要感受是现在。投入(engagement)。投入也是需要个体的主观来评估,但是对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顾。意义(meaning)。这一元素是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有主观成分,也有客观的成分,从历史、逻辑和一致性的角度出发冷静客观的评判时可能会得出与主观不同的感受。成就(accomplishment)。他认为成就往往是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分为短暂和长期两种形式,成就为其短暂形式,而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即是长期形式。人际关系(relationship)。他认为积极关系很少见于孤独,积极的人际关系对幸福带来深刻的正面影响,在孤独这种积极关系欠缺时便会带来负面影响。

塞利格曼认为,在增加了成就和人际关系之后的幸福概念更加丰满,它不仅包括良好的感觉,还包括个体真实存在的意义、良好的关系和成就。这样一来,人们做出各种人生的选择便都是为了尽量得到所有的这五个元素。

四、幸福五元素的启示

1.概念统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对于幸福的概念一直是模糊不清,各执一词,也因此无法更好的测量。

幸福五元素的提出使得概念得以统一,指标体系简化。在塞利格曼将幸福定义为五元素之后,我们发现它涵盖了以往三元素的所有内容,并将之整合和丰富,包含了个体自身、个体对自己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质量的评估等。概念统一使得其操作性增强,在面对诸如“你幸福吗?”的调查就可能更有据可依,不再迷茫。

2.测量方法统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取向的研究者们共同推动了幸福感测量研究的发展,但是幸福感测量这一领域同幸福概念一样长期处于一种分化的状态。因为幸福感的概念被随心所欲的解释,就导致了测量理论的无支撑,测量结果的“无根感”较为明显。

塞利格曼的幸福五元素提出之后,明确之处五个元素是可以单独定义和测量的,是具有可操作性和排他性的。这就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结论更有依据性,对测量结果的解释标准统一,研究结果更加令人信服。

3.增强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研究幸福感、解释幸福感、测量幸福感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幸福感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塞利格曼指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无论是从人文关怀,还是从技术手段都可以根据幸福的五元素进行幸福感提升的训练。

4.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启示。幸福研究涉及到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赵汀阳认为:“人文知识的基本问题不是真理问题,而是幸福问题”。实际上所有科学的终极目标必然是造福人类。

在塞利格曼提出幸福的五元素之后,就能够很好的解释伊斯特林悖论。并非个人收入和国家收入越过,对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的影响越大。这是因为增加了成就、意义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其他的因素,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如果帮助其他人谋得生计、建立家庭、创造自己的意义和目的,捐赠财富获取社会认同等,这些可能会比增加收入带来的幸福感更强。伊斯特林悖论在幸福五元素的概念下得以更好的解释。

在政策与幸福的关系上,更是应该考虑幸福的五元素。公共政策的出台多来源于数据,而这些数据如果仅仅是金钱、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话,那么或许政策好坏也只能以它对创造财富的帮助来衡量。但是财富与幸福感的关系却又非直线关系,那么这个公共政策的制定就不能仅考虑财富、GDP这一指标,而应考虑是否包含了幸福的这五个元素。

2010年3月温家宝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精神需要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虽然力求提供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但是让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去验证,这将鞭策我们促使我们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2]肖永春.幸福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赵昱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黄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心理幸福感研究.科技风,2008,(12).

[5]苗元江.陈浩彬.白苏妤,幸福感研究新视角——社会幸福感概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8,(2).

[6]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塞利积极情绪幸福感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超长披肩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伴随前葡萄膜炎的Behçet病的影响
幸福感
水晶石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