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初探
——以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实践为例

2014-04-10 21:21魏影朱光
关键词:一汽集团办学校企

魏影 朱光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创建,后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深化企业改革,学校正式组建成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

2010年10月,国务院将学校承担的《政企校联盟办学模式》项目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列为高校强省高职龙头学校。

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价值链和市场的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汽车行业企业沿汽车产业价值链开设专业19个,覆盖汽车产品的研发、试制、生产、营销、服务领域,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培养的五万多名毕业生已经成为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学校采取一系列举措,创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一,坚持“两要”的办学理念。学校始终坚持“两要”办学理念,即“不能超值地满足企业用户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办学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用户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依托一汽,服务行业,全面培养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第二,探索“政府主导、校企共建、学校自励”办学体制。2009年学校由一汽集团移交给长春市政府管理,在理顺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政府主导、校企共建、学校自励”的办学体制,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

第三,形成“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一直把国家、民族和企业的建设宏愿凝聚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提出了“博学笃志、建功立业”的校训、“永求领先”的核心价值观、“改善人生”的经营理念和“革新挖潜”的创造意识,以激励教师和学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职业教育特色。

二、服务汽车产业价值链,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的专业建设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需要,不断调整与国家、地方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适应程度,积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沿汽车产业链设置专业的专业建设特色,设置汽车行业企业高技能职业人才急需的专业,不断调整和删减与汽车产业链相关性不高、没有专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停招、撤销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

学校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现有19个专业中,有5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全国唯一专业,主持开发了3个国家级的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三、确立“三高”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确立“三高”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位,突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和高层次性。按照高认知、高技能、高素质的“三高”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施人才培养,并将“三高”人才培养目标的五个内涵要素“适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

立足长远,学校以“三大通道”规划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学校按照企业员工发展的“技能通道”、“技术通道”、“管理通道”三大通道搭建育人平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依循三大通道进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发展所需的潜能,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劲足。

职业岗位的体能体魄技巧以及具备职业岗位实践中团队协作能力的毕业生进行能力素质认证,颁发《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制定汽车职业人才考评体系。

毕业生取得《第一汽车职业能力证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达到获得毕业证书的全部要求;第二,全部获得6个方面能力和素养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能力证书、品格素养证书、外语口语证书、体能体魄证书、企业实习证书);第三,在就业前的综合测评成绩在专业内排名进入前30%。

四、依托汽车行业,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多年来,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密切跟踪企业前沿需求,校企合作形成一套“校企融合”办学的长效机制。学校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集团、米其林公司、一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第二,探索弹性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的“切西瓜”模式为“剥洋葱”模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以“客户工单”为载体开展教学的,明确了工作任务、学习任务、行动目标与能力目标;以“问题和处理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客能动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项目的成功启动,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标准对接,并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五、建设系列化的开放性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学校校内实训基地32363平方米,建有理实一体化教室32823平方米,设备价值总数为7437万元。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基础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指导,学校教师把企业的新技企业将新产品工装设备设入校内装调实训基地,使基地成为汽车企业新产品试装车间,构筑了教师与学生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平台。

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校重视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企业为了实现毕业生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和培训企业员工的要求,也注重对学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根据一汽大众C6生产自动线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和“智能检测实训室”。学校与一汽集团公司共同开发以模拟捷达轿车车门生产线的自动化实训室,由一汽集团公司出资200万,一汽大众赠送2台kuka机器人,由专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安装、调试完成。根据米其林订单班的要求,米其林公司为学校投入200万元,合作开发了“米其林自动线实训室”。学校与一汽集团营销管理部共同建设了全功能、三位一体(营销、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基地,由一汽集团投资500万人民币,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用。

第二,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依托一汽集团行业优势,本着服务、融合、精益、创新的理念,在自主企业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轿车,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一汽大众的发动机、变速器、总装、焊装、冲压、油漆六个训练基地全方位对我校学生开放,近三年来接受培训的学生人数就达4000多人次,选择在一汽大众就业人数达1600人,直接进入高技能岗位的实习学生500多人,这些学生在迅速成长,很多已经成为生产骨干。

六、校企合作培养的师资队伍。

第一,对接国际标准,提升教师水平。学校与国际知名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通过与米其林及中德五家(宝马、奔驰、保时捷、大众、奥迪)SGAVE项目的合作,学习企业标准、生产工艺、管理模式、培训的方式方法,建立国际高端订单培养项目18个,促进了学校高水平国际化双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了学校教师教学水平。

第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学校坚持“和谐管理、服务管理、系统管理”的管理理念 ,构建“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开展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实行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管理和教务例会制度,建立了学校、学院、学生三级和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教学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引入了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制定并落实了《教学管理工作程序》等管理文件,形成了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制度。

第三,依托一汽集团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依托一汽集团具有我国汽车行业大量、高水平技术人员的资源优势,与一汽集团共享专家资源库,聘请李凯军等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制定的《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和培养做出具体规定。

学校将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到2020年,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全面提升服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

[1]阙明婧.黄炎培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活学活用[J].语文学刊,2013,(19).

[2]葛庆.“手脑并用 敬业乐群”的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

[3]陶筱平.对当前职业教育主要矛盾解决措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2013,(6).

猜你喜欢
一汽集团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汽大规模人事调整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一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