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生态文化传统文献研究综述

2014-04-10 17:01关春玲温惠淇
关键词:萨满教萨满满族

关春玲,温惠淇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满族生态文化传统文献研究综述

关春玲,温惠淇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环境污染程度的逐步加深,生态文化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吸引了多方学者的研究和探索,十八大报告也独立成章对其进行阐释,凸显了生态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上看满族文化和生态有着不解之缘,多年来学界侧重进行了萨满教视角下的满族生态文化研究、满族社会民俗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研究和东北满族生态文化综合研究等。

满族;生态文化;研究综述

满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和其他珍贵的民族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遭遇着文化流失与濒危灭绝的现实状况。许多学者心怀对满族文化的热爱和对满族文化日渐式微的濒危状况的不舍之情,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对满族文化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抢救性研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拯救和保留了满族传统文化,同时也从不同维度针对满族先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与进一步的挖掘和剖析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萨满教研究视角下的满族生态文化传统研究

富育光、孟惠英的《满族萨满教研究》一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萨满教信仰传统。在此基础上,富育光在《萨满论》这一重要著作中,以满族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满族社会在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渔猎、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相关内容,并分析了萨满教与氏族社会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关联性。萨满神的观念、神的形象,尤其是天穹观念、地神崇拜是最早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天文地理知识的萌芽。萨满通过神术、宗教迷狂体验、萨满服装、造型、舞蹈、神器,尤其是神鼓的形态和使用,神词和神歌等萨满象征艺术,表达了自然崇拜的情感的升华,是对生命和命运的神圣礼赞。郭淑云的《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中,作者以宇宙观、灵魂观和气运观作为解析维度,并将萨满教与天文学知识、地理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相结合,全方位地解读了萨满教的相关内容和具体思想。吴世旭在《满族民间信仰》中,深刻地解读了满族先民与自然环境之间微妙的关系。满族先民在萨满教传统的指导下,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图腾的崇拜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满族先民的行为和思想,其中的神话、禁忌和仪式等也都从不同的侧面保护了自然环境,使其免遭破坏。姜小莉《试论满族萨满教对东北地区民间信仰的影响》一文研究了狐狸、黄鼠狼、刺猬、蛇等地仙信仰的影响,地仙信仰吸收了萨满教信仰中的神职人员、跳神仪式和动物崇拜的内容。富育光在《萨满教与神话》中,深刻揭示了通古斯语族的民族的多神崇拜的特征,以及掩盖在林林总总的神话背后的内涵。通古斯语族的民族主要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富育光尤其着重分析了满族的神话内涵,大部分北方神话都源于萨满教,萨满教为北方神话提供了人物原型和背景原型。满族的萨满教女神神话在众多神话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深入分析满族萨满教女神神话的产生条件及其流传,也为北方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生提供了确凿的依据。满族萨满教女神神话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以天神阿布卡赫赫为代表的自然女神类,以奥都妈妈为代表的创世女神类和以柳树妈妈为代表的始母女神类。这些内容丰富的神话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每一种神话都离不开自然的力量,自然环境与满族神话和满族先民共生共存,繁衍至今。黄任远的《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研究》认为,满族的萨满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祖先崇拜和萨满崇拜。神话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神话是人们以原始思维来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二)神话是崇拜文化、万物有灵论的反映;(三)神话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四)神话与萨满文化之间具有理论上的关联性。王忠的《论满族萨满神话传说》,分析了满族萨满神话传说的象征和寓意,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无限敬畏,尤其是对渔猎生活中依赖的动物的特殊尊崇。许多神话传说充分反映了满族先人对一同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的特殊感情。赵阿平的《满族语言与萨满文化》,揭示了满语中蕴含的深刻的萨满文化思想。自然神灵崇拜语词、图腾神灵崇拜语词的词义引出满族语言与宗教信仰观念,萨满祭司词语引出满族语言与宗教信仰礼俗。满族语言是满族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满族萨满文化的反映者。作者通过分析具有满族萨满文化特征的满语词汇,深刻地揭示出了满族语言与萨满文化之间微妙的联系。古颖的《满族萨满神话的民族性研究》一文,从北方冰雪神话与南方洪水神话的对比中,深刻地揭示出了不同的气候造就不同的文化这一客观规律。基于这一客观规律,古颖论述了满族萨满神话与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之间密切的联系。动物神话则反映出了满族的渔猎文化特点,崇拜与畏惧并存。满族人喜爱白芍药花以及祭拜柳树的民间习俗,则体现出了满族萨满神话情结。

景超、景体渭的《论萨满跳神的文化架构和心理特征》,以及石侠、杨绍奇的《原型需要的魔幻表现:萨满跳神的原型理论探究》一文,指出了萨满跳神仪式的形成基础:低级的社会形式、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作者以万物有灵论和惧感文化心理为核心,建立了同这些对象之间动态的文化图式。陈旭的《萨满仪式中法器的运用及文化象征意义》一文认为,萨满使用的神鼓、神琴、神剑、神鞭、铜镜、铜铃等在宗教活动中具有特定的象征功能和象征意义,萨满利用这些神器与神灵进行沟通,传达出人们的祈愿,在自然世界、人类世界以及神灵之间寻求高度的统一。陈旭的《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文化所体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一文,深刻剖析了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文化得以形成的基础,她把这一基础归结为游牧和渔猎的经济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缘氏族社会。在底蕴丰厚的萨满精神文化世界里,处处流露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纽带关系,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满族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尊重和保护原始生态意识。杨晗在《北方民族萨满教的生态伦理关怀》一文中,主要从满族萨满教的有灵论信仰、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和图腾禁忌等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和阐释了满族萨满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文化意蕴。此外,还将满族先民崇尚的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荣辱与共的生态环保理念与当前生态道德建设相结合,这对当代社会的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标榜作用。

二、满族社会民俗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江帆在《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一书中,在兼顾民俗学与生态学的基础上,详尽地阐释了站在生态学的平台上如何认知满族民俗文化的认知体系、符号体系和信仰体系。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东北满族的民俗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生态文化内蕴。这种渗透于满族民俗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之道彰显了满族先民的经验与智慧。栾凡的《东北传统民俗的生态特征及其启示》一文,作者主要从东北满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精神习俗两方面分析了在以渔猎经济为基本生产方式的前提下,东北满族先民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生态特征。孙雅致在《满族服饰文化中的灵物崇拜》一文中,作者另辟蹊径,从服饰的角度深度剖析了满族先民精神文化领域所流露出来的饱满的民族宗教色彩和鲜明的灵物崇拜思想。郭淑云的《满族鸟崇拜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一文,详尽地阐述了鹰、喜鹊、乌鸦等鸟神崇拜神话、信仰和习俗。鸟类在满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鹰是满族先民的捕猎帮手,喜鹊、乌鸦在满族萨满神话中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一系列的鸟崇拜文化造就了满族社会丰富的民俗文化。作者通过分析满族鸟崇拜文化以及满族社会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示出了满族先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郭翠潇在其《满族的鸦雀崇拜》一文中,分别从三个部分充分阐述了满族的鸦雀崇拜文化:神话传说中的鸦雀形象、满族人崇拜鸦雀的原因及鸦雀崇拜的区别。作者从满族先世肃慎生活的地理环境等角度,分析了满族先人喜爱鸦雀的原因,鸦雀自身的习性和特点也使他们具备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先知先觉的能力、保佑的能力以及沟通人神的能力等等,这些都为满族人的鸦雀崇拜情结奠定了基础。努尔哈赤曾下令用索伦杆敬饲乌鸦,皇太极专门圈地在盛京的东北角饲养乌鸦,这些措施均起到了保护鸟类生存的作用,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与生态价值值得现代人的深思与学习。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乌鸦偷吃粮食等恶习与依靠粮食生存的农耕社会背道而驰,因此受到了众多民族的厌恶,但是满族社会对乌鸦的崇拜和敬仰一直延续至今,满族人讲求道义与不忘恩情的优秀品质也随之突显出来,并成为满族社会的内在文化精髓。汪丽珍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上的《满族萨满文化中的萨满与鹰》一文,作者透析了萨满教与鹰之间的密切关系,阐释了鹰作为图腾崇拜中的重要内容,在与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根基的萨满教的和谐互动中,对满族的社会生活与精神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此文中,作者从萨满与鹰的传说入手,引人入胜,并概括出众多神话中的共性,使非人的存在物、自然物、自然力具有类似人的动机和情感。在对鹰神话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后,挖掘出了产生这些神话的根本原因。作者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万物有灵观念以及鹰的特性等角度分析了鹰神话产生的胚基,为我们呈现了更为清晰与明朗的满族图腾崇拜文化。作者还从鹰神祭礼、祝赞词以及服饰文化等方面多视角地阐释了萨满与鹰之间微妙而独特的关系,展示了满族社会底蕴丰厚的萨满文化与鹰图腾崇拜文化。满族社会一直受万物有灵思想的牵引和指导,笃信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灵魂,这种观念制约着满族先人对自然万物的摄取与破坏。与此相比,现代社会在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下,对物质生活无节制的贪欲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缺乏信仰、观念等思想意识的指导与制约。满族社会的鹰图腾崇拜从侧面起到了保护鹰的生息与繁衍的作用,为东北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乐在《和谐统一的神、人、自然——满族神树崇拜的文化解读》一文中,作者对满族社会柳树崇拜的原始哲学中蕴含的人与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剖析。刘乐从柳树与氏族繁衍的密切关系中探源满族社会崇拜柳树的原始哲学,并从满族先人祭拜柳树以期保佑家族繁衍的目的中凸显柳树的神圣地位。此外,对皇宫和民间祭柳仪式与习俗的对比描写,彰显了满族先民从上至下对柳树的原始崇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柳树作为保婴女神而存在的内在原因,使我们对柳树的形象与民俗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神树崇拜的原始哲学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通天观,其通天、通神的观念深入人心。李自然在《生态文化与人: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满族文化与东北富饶的自然环境和渔猎为主的生产方式之间的密切联系,透过两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究了满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致以及由只求生存到讲究享受和礼仪。放眼于生态学角度,这条发展脉络充分地体现出了满族传统饮食文化在变动中有恒定、在多元中有统一的生态消费特征。喻权中的《长白山神话与中国北方诸族的文化取向》一文:肃慎族鬼魂归属之地为长白山应是从肃慎至女真直至满族一脉相承而来。长白山为其圣山。

三、东北满族生态文化综合研究

金启棕的《满族的历史与生活》、杨锡春的《满族风俗考》、赵展的《满族文化与宗教研究》、张佳生的《满族文化史》和《中国满族通论》等透彻地研究和分析了满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生产、天文历法等各个方面。胡东林在其散文集《鹰屯:乌拉田野札记》中,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满族社会文化的点点滴滴,作者从满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内容饱满而丰厚的满族社会风貌图。与此同时,作者融合了生态文明的视角,深刻挖掘了满族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生态内蕴。范庆超在《满族文化的生动记录生态文明的深切呼唤》一文中,对胡冬林的《鹰屯:乌拉田野札记》散文集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分析,作者从介绍散文集的创作背景入手,层层递进式地展现了满族社会的文明与风貌。作者从生产方式的视角概括出了满族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并以满族人在捕鹰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奇思妙想”作为充分的论据。满族人对鹰的崇拜和敬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满族先人的壮志豪情和英雄气概。此外,作者引用了生态整体主义创始人——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的名句,凸显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在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引导作用。满族的古老民俗“春夏不留鹰”中便深刻蕴含着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满族先人遵循自然规律,不干涉鹰的繁衍生息,维持生态平衡,为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孟秀在其文章《满族文化现代样态刍议》中,作者开篇介绍了满族文化存在样态变迁的背景,以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主要的历史分割点,清晰地阐释了满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由衰落到回升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引用克莱德·伍兹在其著作《文化变迁》中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处于恒常的变迁之中”这句话阐明满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连续性与变化性等。满族文化受到其他民族以及外来民族的双重影响,加之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其文化存在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作者在文章的尾段提出了进行满族文化抢救性研究的发展思路,即科学、理性地对满族文化的现代存在样态进行解读与分析,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的自觉。坤新、日晨、谭洪宗在《满族伦理思想析论》一文中,撷取了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伦理思想作为切入点与落脚点,强化了其对中华民族伦理文化财富的重要贡献与作用。作者主要从社会生活、婚姻礼俗、风俗习惯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深刻剖析了蕴含于其中的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规范着满族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其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约束力。满族先人对狗和乌鸦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狗肉的禁忌以及对捕猎乌鸦的严格限制等否然性的道德伦理约束对动物的繁衍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文以满族萨满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满族生态文化传统综合研究为基本出发点,整合与梳理了现有的研究文献与研究成果,这对于发扬满族文化、传承满族文化以及促进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想[M].徐辉,顾建新,何曙荣,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富育光,孟惠英.满族萨满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富育光,王宏刚.萨满教女神[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4]王宏刚,富育光.满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

[5]富育光.萨满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6]富育光.富育光民俗文化论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7]富育光,郭淑云.萨满文化论[M].台北:学生书局,2005.

[8]郭淑云.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9]赵志忠.萨满的世界:尼山萨满论[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X37

A

1674-5450(2014)01-0022-03

2013-11-0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GJZ20131019)

关春玲,女,辽宁桓仁人,东北林业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

【责任编辑 杨抱朴】

猜你喜欢
萨满教萨满满族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萨满教研究概述
黑龙江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遗存调查与保护研究
关于麻扎文化形式的研究综述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满族剪纸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