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志刚,周海宁,范芳玲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大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及实践
——以韶关学院为例
颜志刚,周海宁,范芳玲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社会企业在国外蔚然成风,尤其是国外年轻人热衷于从事社会企业的工作。然而社会企业在中国才刚起步不久,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对这个新生事物的认知及实践情况如何,社会企业的出现是否是国内众多社会公益组织的改革发展之路?韶关学院成立的公益组织“一张明信片的力量”发展历程,解答以上疑问。
社会企业;大学生;社会责任
2012年10月韶关学院诞生了一个公益组织,它的出现颠覆众多大学生对传统公益组织的认知,短时间内这个公益组织延伸至全国三十所高校。这个公益组织为什么能够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国内众多大学校园活跃的公益组织具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了促进更多类似于韶关学院“一张明信片的力量”公益组织的出现,让更多大学生创立的公益组织发展的更好,以更好的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故此文结合韶关学院“一张明信片的力量”发展历程,给予大学生从事社会公益的一些建议和经验。
(一)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紧跟时代潮流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如今已经在党和国家发展方针上明确指出,今后会在制度、法律、社会环境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的创造力,释放社会组织的活力提供社会服务[1]。大学生积极在社会企业领域展开学习与实践,正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紧跟党和国家发展步伐的体现。
(二)有利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社会活力
我国社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服务性政府的建设,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高涨,推动了非营利组织公益创新的热情,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社会企业渐渐成为实践热点,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创新模式。如羌绣、爱的分贝、金太阳等在中国发展比较好的社会企业[2]。但是相比于国外社会企业风起云涌的发展势头,中国的社会企业还属于初期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大学生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一定能够在全球社会企业创业浪潮高涨时,创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企业,增强社会活力。
(三)实现人生理想,创造社会价值
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的关注点主要在那些被传统企业和市场忽略的角落,这里不仅蕴含着大量机遇,还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社会企业的特殊性就是利用商业手段整合社会资源,从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3]。从事社会企业工作的人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社会价值。
(四)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就业机会
社会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平台,在促进就业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国家社会企业行业在可接纳劳动力的容量上有着相当大的需求,但是社会企业领域目前却存在着人才短缺的困境。然而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加剧,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们有必要放宽视野,为求职增加就业机会。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情况,我们开展了《关于韶关学院学生对社会企业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活动,收集了韶关学院324名学生对社会企业认知情况的信息。
在调查中了解到,324名学生中,只有48名学生知道社会企业,93名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企业,56.48%的学生对社会企业的概念很模糊,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楚慈善机构、社会企业、和营利性企业的区别。
大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的途径,55.56%的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企业,占总数23.15%的学生通过学校讲座或者课程教授的方式,只有3名学生是通过报纸接触到社会企业,还有20.37%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方式了解。
同时,324名学生中有72名学生表示信任社会企业能做到完全回馈社会,81名学生不能信任社会企业能做到完全回馈给社会企业,141名学生持怀疑的态度;324名学生中有129名学生认为以社会企业作为创业的初始目标可行,有117名学生不确定可不可行,剩下78名学生认为不可行。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企业认知情况:
(一)对社会企业的认识不足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还是很模糊,社会企业理念在大学生群体心里不够深入。同时,虽然近年来社会企业开始受到重视,但总体上整个社会特别是政策当局、学术界、主流媒体及相关人群,对社会企业的认识尚不足。许多从事社会组织、公益事业、社会服务等相关职业的人也对社会企业不了解,一些采用社会企业运作模式的组织和个人也不能正确的把握什么是社会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企业在大学校园的传播。
(二)对社会企业的公益性持怀疑态度
调查数据表明社会企业的公信度比较低,大学生对于社会企业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表示怀疑的人数占多数。因为社会企业活跃在公益与市场之间,使得许多人对社会企业的公益性存在疑惑。主观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社会企业的正确认识;客观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规范导致的社会信任不足及公共伦理危机的消极影响,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健全,社会责任尚未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此外,由于公益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社会企业也缺乏必要的自律和监管,使得个别社会企业的不规范运作导致公信力下降,加剧了人们多社会企业的怀疑。
(三)大学生接触社会企业的机会少
大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的方式不够多样,通过网络了解占了多数,但只是从概念上粗浅的了解,不能深入的学习社会企业的理念和发展。同时,也说明社会企业理念在校园影响不深,在大学教学体系中未受到重视,还有待于进一步宣传和开发,学校可考虑将社会企业作为一门课程,普及和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企业的认识。
从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企业认知不深入,存在疑惑。关于社会企业知识的传播迫在眉睫,把社会企业发展的意义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使大学生能正确看待社会企业,提高对社会企业的信任度,并主动成为社会企业的员工。
(一)蚁力服务社接触社会企业的过程
2012年暑假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周海宁同学骑行去西藏。在成都到拉萨两千多公里旅程里的所见所闻,让他萌发一个想法,通过实际行动发动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关注西部教育的行列,成为西部教育的关注者。旅途结束回校后,他联合周边几位好友,将单车旅途中所拍的照片制作成明信片,发起“一张明信片的力量”公益活动。在韶关学院举办第一次活动之后,主办团队发现这个公益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之间受欢迎程度很高,于是主办方决定发挥大学生群体巨大的资源,陆陆续续地将活动复制推广到其他高校,在国内多所高校举办义卖活动。活动受到社会上各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同时也得到了韶关学院颜志刚老师的关注,在他的建议和支持下一张明信片的力量公益活动参加了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并成功通过广东省省级立项。在这次创业计划大赛之后,成立了蚁力服务社。
在参加韶关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中,项目导师颜志刚老师向服务社的成员们教授了社会企业的知识,并在他的推荐下,蚁力服务社的负责人参加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学习到许多关于社会企业的知识。
(二)蚁力服务社发展目标定位为社会企业的原因
1.国内NGO资金匮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已经使传统的国外捐赠者减少了对中国的资助,而中国的慈善家和基金会等新生国内的捐赠者尚未能填补这块资金空缺。除此之外,郭美美事件之后,国人对公益体系普遍不信任,因此,国内一些NGO的资金来源越来越少,为了能够顺利实施项目,一部分NGO正从市场化和商业化入手,继续提供其服务,并实现财政的可持续性。蚁力服务社希望能够通过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取得盈利,解决慈善资金匮乏的问题[4]。
2.大学生公益模式新发展
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着很多公益性的小团体,比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义教服务队、西部支教服务队等等扶贫助弱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发展所需资金都是通过募集捐款、学校补助等方式进行筹资支持活动,除募集捐款、学校补助外,小团体们都会遇到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蚁力服务社也遇到资金匮乏活动无法进展的困境。于是,发展目标定位为社会企业,在经营模式上转换,希望通过学习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解决服务社遇到的困难,同时帮助解决社会问题。
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取得巨大成果,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收入分配不均、环境的恶化、城乡差距的加剧和可能危及国家稳定的社会悬殊等等社会问题。政府在短时间内甚至在长时间内无法合理解决这些社会难题,社会企业正为通往可持续发展探索着另一条道路,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实现解决社会难题的夙愿[5]。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蚁力服务社成员身为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助力于解决这些社会难题,而走社会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一条合理的道路。
(三)蚁力服务社在实践社会企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团队管理能力差
蚁力服务社成员大部分是学校里面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能力的佼佼者,队员之间多数是互相要好的朋友。虽然助于团结,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不能快速形成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有成员大四毕业无法继续留在学校工作,流动性比较大,不够稳定,领导者缺乏有效的方式管理好团队成员。
2.市场经验不足
蚁力服务社的核心项目一张明信片的力量,最主要是要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明信片。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学生在设计产品时过于主观臆断市场需求,难以深入分析市场信息,无法准确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降低了他们产品开发的命中率,使得很多下大力气设计出来的产品得不到买家的青睐,错过了商业机会。
3.经验与胆识不足
创业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由于经验不足,眼光有限,难免欠考虑。社会企业这个领域创业的难度更大,除了要顾及市场赚取利润之外,赚到利润之后用于实现社会价值这方面也是一个挑战,一不小心就会被大众质疑是在利用公益的幌子赚钱。
4.产品缺乏创新性
新兴媒体的盛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传统行业的发展,传统书信来往的交流方式逐渐被人们遗忘,现在明信片行业的春天只存在于特定领域,而蚁力服务社的团队成员们无法在赋予明信片更多价值的情况下,只能找到简单的几款明信片投放市场,创新度严重不足,团队向前发展步伐缓慢。
5.对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研究浅薄
团队成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企业家,他们只是做着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或者实践一种使命,或者是在做慈善,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创新的做法。但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正在践行社会企业的发展模式,更不会以社会企业家的态度去严格要求自己,目前蚁力服务社的成员们仍处于稚嫩阶段。
(一)积极从各种渠道去了解社会企业的知识
当下创业领域,社会企业创业板块热度不减。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保持着敏锐的眼光和快捷触角,积极从各种渠道去了解学习社会企业知识。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积极推广社会企业知识普及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好,每年都会定期邀请社会企业家过来开讲座,还参加了友成基金会“创业咖啡”项目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合作开设的社会企业创业启蒙学分课网络公开课。除开在学校方面学习社会企业创业知识之外,还可以报名参加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的社会企业技能培训项目。了解社会企业信息的资源无处不在,大学生们应该做社会企业的用心人。
(二)保持创业激情,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业受挫韧度
大学生创业群体开始时往往是激情万丈,不惧任何困难,不经过市场调查等等的前期工作马上着手进行,遇到挫折之后不去想着怎么去解决这个困难,反而开始以各种理由退缩。低估了市场回应,高估了自己的创业想法,而且大学生的创业抗风险等抗压能力很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容易被困难浇灭[6]。社会企业领域创业比常见的盈利性领域创业难度要大的多,如果大学生们在创业热情和创业行为无法很好的结合,有可能损害到一个好的社会企业创业项目,对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影响[7]。
(三)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盟
社会企业家都擅长于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盟。社会上很多社会组织通常都很弱小,仅靠自身的所掌握的资源是无法很好地生存的。他们必须依靠一个更为广泛的支持网络才能发展壮大,因此,社会企业家只有精于建立其支持网络才能获得成功。成功的社会企业家都善于建立合作网络。他们善于结交有助于项目开展的人,他们会主动与之交谈,并尽一切努力与对方合作。社会企业家们不拘泥于某种意识形态,他们会主动发掘身边存在的潜在的支持者。对于他们正在努力解决的各种问题,社会企业家们不会接受简单的一面之词,他们会经过调查和实践验证,以有效整合资源[8]。
社会企业在我们中国是一个新生物,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在当前社会大环境对社会公益的信任度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更应该勇于运用所学知识,走在实践社会企业的的前列,利用商业手段去整合社会资源,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一张明信片的力量只是一个开始,它的成功运作定会给更多大学生做一个榜样作用,引领诞生出更多类似于这样的新型公益组织。少年强,则中国强。普及大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企业的实践能力,符合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
[1]王名,朱晓红.社会企业论纲[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2):1-31.
[2]安德烈·雷恩.青年社会企业家基金会2012社会企业报告[N].公益时报,2012-11-6(15).
[3]查尔斯·里德比特.社会企业家的崛起[M].李凡,译.北京:环球协力社,2006:45-65.
[4]上海财经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21世纪社会创新研究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学院.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发展报告[EB/OL].[2014-05-20].http://www.21innovation.org/2012/.
[5]张帆.中国NGO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
[6]廖卓彦.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9(5):230.
[7]谢家驹.新愚公移山:十个社会企业创业者的故事[M].香港:社会创业论坛,2007:32-50.
[8]付鸿彦,廉晓洁.社会企业家与公益创业、社会创新[J].人民论坛,2011(32):1-100.
College Students’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 Enterprises——Taking Shaog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 le
YAN Zhi-gang,ZHOU Hai-ning,FAN Fang-li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As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China,the concep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s also spreading fast.Study and research on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 the spread of ideas in social enterprise oper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depth.Taking Shaoguan University as a sample,to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cogni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social enterprise by introdu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group and social enterprises.Simultaneous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social enterprise;college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
G642.4
A
1007-5348(2014)09-0151-04
(责任编辑:薄言)
2014-06-25
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蚁力服务社”(1057613-042)
颜志刚(1966-),男,广东海丰人,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创新与创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