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三事忠告》的现代价值*

2014-04-10 13:21仝晰纲
关键词:庙堂忠告文史

仝晰纲

(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014 )

张养浩《三事忠告》的现代价值*

仝晰纲

( 山东师范大学 齐鲁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014 )

《三事忠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箴书,是元代名儒张养浩所著《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的合称。《庙堂忠告》是张养浩为身居庙堂之高的显官们提供的施政建议,也是对自己担任礼部尚书兼参中书省事期间从政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心系天下的情怀;《风宪忠告》是张养浩针对监察官员弹劾、纠察等日常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执法为公的精神;《牧民忠告》是张养浩为地方县级行政长官提出的从政建议,针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内容,阐述了自己的为政理念,字里行间充溢着勤政爱民的思想。《三事忠告》体现了张养浩深厚的文化素养,“至君泽民”的理想和忠于职守、敢于直言的精神,反映了张养浩一生追求天下大治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它虽然距今已有700余年,但仍有值得借鉴的现代价值。

张养浩;《三事忠告》;官箴;现代价值

《三事忠告》也称《为政忠告》,是元代名儒张养浩所著《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的合称,与北宋陈襄的《州县提纲》、南宋吕本中的《官箴》、真德秀的《西山政训》等著名官箴书齐名。《三事忠告》体现了张养浩深厚的文化素养,“至君泽民”的理想和忠于职守、敢于直言的精神,反映了张养浩一生追求天下大治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理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它虽然距今已有700余年,但依然对当今社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庙堂忠告》的心系天下情怀

《庙堂忠告》是张养浩为身居庙堂之高的显官们提供的施政建议,也是对自己担任礼部尚书兼参中书省事期间从政经验的总结。历代对掌握政权的高官们称呼不一,如秦汉之丞相、相国、三公,唐宋之中书、门下、尚书等。元朝则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他们都是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张养浩在《庙堂忠告》里对他们如何治国理民的建议可分为修身全节、识贤用贤、重民保民、远虑应变和为相之道五个部分。

1.修身全节

《庙堂忠告》把“修身”列为首条,足见对修身之重视。张养浩认为,官至将相已为人之极品,荣耀之极同时也是衰弱之始,只有善于修身,方能永葆荣耀,否则会加速衰落。他说:“惟善自修者,则能保其荣”,“廉以律身,忠以事上,正以处事,恭慎以率百僚”,就能“令名随焉,舆论归焉,鬼神福焉”①[元]张养浩:《庙堂忠告·修身》,《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4页。。也就是说,作为宰辅,做到“廉以律身”,才能久居相位。在《庙堂忠告》中,张养浩还以孔明、元载为例,为当政者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教材。三国时期的孔明为相20余年,无尺寸之增于家,鞠躬尽瘁,死于国事,至今受到民众的爱戴;相反,唐朝的元载,唯利是图,被抄家时仅发现的胡椒就有800斛,虽卓有政绩,却遗臭万年。人生短短几十载,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要因为财富、酒色、逸乐这些身外之物受到羞辱,而要廉洁奉公、忠心事上,公正地处理政务,谨慎恭敬地统率百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一个称职的宰辅。

《庙堂忠告》强调:只有修身,才能全节。宰辅身处君王与百官之间,面对险恶的官场环境,个人命运可能瞬间就会改变。宰辅之职,关系重大,才识兼备方能称职。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还要有卓越的才能才会脱颖而出。自身既要有才能,又要有合适的职位,才能使自己的才智得到施展。作为宰辅,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需要面对的抉择很多,而每一个抉择都事关重大。作为宰辅,不要受声色、宫室、珍异、车服的诱惑,而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所以宰辅们忠直为国者居少,而阿谀奉承自私自利者居多,这是人趋福避祸之本性,但却与宰辅的职责不符。真正的宰辅,无惧灾祸,以历代的圣贤为楷模,忠直奉公,正以处事,统率百官,为朝廷的大计考虑,而不应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即便是不容于君王,身受辱害,亦在所不辞。

2.识贤用贤

张养浩在《庙堂忠告》中,以建造宫室和缝制裘衣为例,说明人才合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富丽堂皇的宫室,需要能工巧匠的合力才能完成;天下本没有纯白的狐狸,却有纯白的衣裘,是聚集了每只狐狸白毛的缘故;天下之大,事情繁杂,非宰辅一人所能处理,“必欲一身而兼众人之事,虽大圣大贤有所不能”*[元]张养浩:《庙堂忠告·用贤》,《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5页。。所以,要聚集各种人才合力。那么,宰辅们怎么挑选合适的人才呢?张养浩认为,“询诸人则知之,察其行则知之,观所举则知之”*[元]张养浩:《庙堂忠告·用贤》,《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4页。,也就是说首先通过咨询他人,举荐合适的人才,宰辅们再观察被推荐者的德行,然后对这个人的才能和品质作出一个综合的判断,如果符合标准就可以任用,否则就只能放弃了。宰辅们有一颗公正之心,才能获得真正的人才。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如果只为自己考虑,肯定不会荐举比自己优秀的人才,不然他们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不荐举人才又没法实现天下大治的理想,这该如何取舍呢?张养浩的建议是:宰相要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要看清自我,胸怀宽阔,以天下大治为己任,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要嫉妒他人的才能和担忧自己的职位,发现自己不能独自承担宰辅的职责,就举荐人才帮助自己完成使命。宰辅们要避免对自己的才能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和自夸,阻挡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出力。只有真正放低自我,才能吸引各类人才为朝廷效力,才会君臣相安,臣僚和睦,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国家。

3.重民保民

重民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君王将天下万民交托给宰辅,宰辅身兼如此重任,如果只知道享乐而不管天下黎民的生死存亡,这不是违反祖先们的遗命和破坏君王的国家基础吗?所以宰辅们在接受君王授予的高官厚爵的时候,要意识到自己此时所担负的治理天下的重任。“国之所以昌,四夷之所以靖,朝廷之所以隆,宗庙社稷所以血食悠久者,微民不能尔也。”*[元]张养浩:《庙堂忠告·重民》,《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5页。国家的安定,边境的平稳,朝廷的兴盛和宗庙祭祀的持续时间,都在于自己重视黎民百姓的程度。因此宰辅们要怀有重视万民的胸怀,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民众的利益不受侵害。“闻其害而除之,睹其利则举之,牧守非其人则易置之。”*[元]张养浩:《庙堂忠告·重民》,《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5页。当百姓受到某种灾害困扰的时候,就要想尽办法来排除掉;当看到某种举施对百姓有好处时,就要想尽办法来推广;当发现地方官员不称职的时候,就尽快调换使百姓不再受其迫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大治,重视黎民的安危,才能使江山永固。

4.远虑应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政者尤其要深谋远虑。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中,能有长远眼光的并不多。常人只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而不知道通过日常观察来推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并提前准备好对策来应对它们,所以常人不能作为宰辅。那么,身为宰辅,怎么才能有效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呢?“惟君子为能见微知著,思患而预防之。”*[元]张养浩:《庙堂忠告·远虑》,《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6页。宰辅不能遇到事情才抱佛脚,而要提前判断事情的发展方向,并能提出应对策略。进一步来说,具体到治理天下,国家出现不好局面都是先前忽略太多日常小事引起的,所以无论是君王还是宰辅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慎言慎行,见微知著,不能掉以轻心。“大抵自古国家之所以不治,臣子之所以不轨,固非一朝一夕之积,良由今日以某事为小过而不谏,明日以某人为小罪而不惩,日引月深,不自知其祸乱之成也。”*[元]张养浩:《庙堂忠告·远虑》,《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6页。张养浩认为,君王既然拥有最终的裁决权,就得不因为自己的宠爱而乱加赏赐,不因为是自己的旧部而授予超过他们实际才能的官职,不因为是自己的亲信而和他们说低俗的话语,只有从上到下,严格遵守尊卑观念,才能避免祸乱的产生,天下才能大治。那作为臣僚的宰辅们应该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远见之识呢?张养浩认为,身为臣子要从君王大局考虑,处理日常事务要谨慎,要从长计议,只有虚怀若谷才不会使自己的心智被蒙蔽,更好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宰辅不仅要有远见,而且还要能随机应变。宰辅处理天下大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任何事情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果事情按照常规模式发展,还可以用常规方法来应对;如果碰到不按常规发展的事情,那就要宰辅以应变的才能来应对。正确的程序应该是,先判断事情的真伪,再去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措施。千万避免只根据谣传而不顾事情的实情来处理的情况。既然处理的事情具有突然性和不合规律性,就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用老思维、老方法来处理,这就需要宰辅具有随机应变的才能。自古以来,能安然应对突发事件的大臣,都具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说,真正的大臣是国家的柱石。身为宰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柱石。

5.为相之道

《史记·陈丞相世家》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张守节正义:《史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598页。这里面的“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很好理解,就是说宰相要处理好边境事务,对内要重民保民,统率好百官共同治理天下。那前半句“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该如何理解呢?“燮理阴阳”并不是说宰相具有超能力,发挥自己的超能力来干预自然规律,而是说天地之气与人间之事存在着某种关系,当宰相能辅佐君王处理好政务的时候,就能使天下百姓心安,百姓心安就会促使天地之气顺畅,也就实现了阴阳调和的目的。天降灾异可以反映民生的艰辛,可以发现政事的得失。“切尝即是以思,宰相所以调燮者,非能旱焉而使之雨,雨焉而使之旸,要不越尽人事以来天地之和而已矣。”*[元]张养浩:《庙堂忠告·调燮》,《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6页。总的来说,宰相不要因为出现灾异而感到彷徨,而是要处理好自己的政事,使天下百姓获得益处,也就调节了阴阳之气,宰辅们不要盲目地追求天道而忽略了人事,要弄清谁是本谁是源,只有解决好本源问题才能真正调节好阴阳。

张养浩在《庙堂忠告》中对宰臣劝谏君王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宰辅们具有卓越的远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劝谏君王,这是最好最有效的劝谏方式。其次是利用各种接近君王的机会,如觐见时、讲读时或者闲居时,把所要劝谏的事情说清楚,再对君王提出自己的对策。这时候要准备好各种对策,让君王自己选择。要是宰辅感觉由自己劝谏不妥,可以请德高望重的大臣来帮助自己劝说君王。下策就是平时与君王游玩享乐时劝谏,即便是君王勉强答应,也不能保证会有良好的效果。宰辅们对君王的劝谏话语不能对外泄露,不然小人们会借机向君王进谗言,使自己面临不必要的危险,也就验证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元]张养浩:《庙堂忠告·献纳》,《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9页。的古话。

宰辅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名声而不付出。作为百官之长的宰臣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具有心系天下的情怀,一心为天下操劳。天下之事,虽然不可能只靠自己,但是作为百官之首,宰辅要以君王和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统率群僚,任劳任怨,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为君上分忧。只有自己依法处理政务,奖善惩恶,才能使天下心悦诚服。既然宰辅统率百官奋力前行,其中出现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为官员,犯下错误就要接受处罚,这时宰辅就要勇于承担责任,替下属分担,而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既然是共同肩负治理天下的重任,就要彼此团结协作,遇到问题也要互相分担,不能让自己的下属独立承担罪责。以此类推,普天之下共同进退,就不需为士大夫的气节而担忧了。

二、《风宪忠告》的执法为公精神

《风宪忠告》是张养浩针对监察官员弹劾、纠察等日常工作提出的要求,包括严于律己、台谏合一、监察原则、监察方法等。它集中体现了执法为公的精神。

1. 严于律己

监察官要履行好自己“纠奸绳恶,以肃中外,以正纪纲”*[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自律》,《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7页。的职责。“夫所谓严,如处子之居室,一行一止,一语一嘿,必遵礼法,厥德乃全。跬步有违,则人人得而訾之矣。”*[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自律》,《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7页。如果监察官员利用朝廷对自己的信任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利用权势从事“巧规子钱,或盗行盐帖,或荒躭麯蘖,或私用亲属,或田猎不时,或宴游无度,或潜托有司之事,或妄兴不急之工,或旷官第而弗居,或纵家人而不检”*[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自律》,《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7页。,如果违反其中的一条,就已经违反了风宪的职责。所以“言责者”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而广之,整个朝廷都严以律己,开诚布公,这样会出现“弥奸贪,戢侵扰”*[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自律》,《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7页。的政治局面。

廉访司官员所到之处,会使平时作恶太多的当地地方官员紧张不安,担心自己被人揭发检举。地方官员为了隐蔽自己的恶行,就会找廉访司官员的亲近之人来为自己解围。廉访司官员亲近之人一般为“书吏”、“奏差”、“总领”、“祗侯”这些监察官员的左右亲信。廉访司官员不仅自己要公正廉明,还要严格约束亲信左右,使他们不能为地方官员们“弥缝私罪”。《风宪忠告》认为风宪官员上任的时候,要召集所属吏员对他们训话:“‘彼之官重者廷授,次者省授,又次则吏部授。大小虽殊,无非国家臣子。为人臣子,奸污不法,人孰汝容?夫纳贿营私,所得甚少,所丧甚多,与其事败治女,曷若先事而教之为愈哉!吾之此言,虽若薄女,实厚女也;虽若毒女,实恩女也’。苟能如是谕之,吾知退而必有率德改行、易凶恶为善良者矣。且刑罚不足致治,教之而使不犯,为治之道莫尚焉。圣人谓不教而杀谓之虐。又闻治于未然者易,治于已然者难。”*[元]张养浩:《风宪忠告·示教》,《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遵循儒家传统的为政理念,在上任之初对所属官吏进行劝导,使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风宪忠告》还告诉“执宪者”要向古代清官学习,严以律己,不搜刮地方财富,随行官吏才能以己为榜样,真正履行自己纠察不法的职责。要避免地方官员为监察官员接风洗尘时,与官员随行的书吏奏差同堂而坐,喧哗笑谑,以致于彼此百无忌惮。司法官员应该严格要求下属,并且要设法禁止属吏利用权势谋取私利,只有如此才能使其“精锐消沮,威福不张于外矣”*[元]张养浩:《风宪忠告·按行》,《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9页。。监察官员只有真正管理好自己和亲信左右,严格守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执法任务。

2. 台谏合一

秦汉以来,历代都是台谏分立,各行其职,御史台掌管纠察官吏,肃正纲纪,谏院掌管朝廷得失。元朝开创了台谏合一的先例,不再专设谏官,而是谏职由宪台官、监察御史兼而行之。监察御史姚天福认为,“监察职当言路,有犯无隐”*[元]苏天爵辑:《元文类》,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第379页。。御史中丞崔彧言:“臣以为台官皆当建言,庶于国家有补。”*[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4039页。可见在元世祖期间,台官和御史的职责已经合二为一,在《风宪忠告》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张养浩认为:“台宪之职,无内外远迩之分,凡有所知,皆得尽言以闻于上。虽在外,苟知居中者非人,纠而言之可也;虽在内,苟知外官者不法,纠而言之亦可也。大率惟务尽公无私,斯得之矣。”*[元]张养浩:《风宪忠告·纠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1页。他还说:“荐举之体则宜先小官,纠弹之体则宜先贵宦。”*[元]张养浩:《风宪忠告·纠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1页。可见,台宪官员不仅拥有纠弹不法的本职,而且对内外官员都可以纠察,监视范围大大增加了。“小人虽有小过,当力排绝之后乃无患;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则当为国家保持爱护,以全其德。”这是北宋铁面御史赵抃的名言,张养浩认为这是言官应该遵循的原则。对待小人和君子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小人虽然有自己的长处、优点,也不能举荐他们,如果小人管理台宪机构,后果就不堪设想;君子如果犯有危害不大的小错,不要轻易给予罪名,使其数十年的自身修养,毁于一旦,所以要多注意保护君子。

《风宪忠告》强调台宪官员有责任为国家荐举人才:“夫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盖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周知,亦非一人所能独成,必兼收博采,治理可望焉。故前辈谓报国莫如荐贤,真知要之言哉!”*[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荐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荐举贤才,上报国家,下惠黎民。“今夫富者之于家,有田焉,必求良农使之耕;有货焉,必求能商使之贾;有牛羊焉,必求善豢者使之牧。何则?盖彼拳拳于治家,故不得不求其人也。况受天下之寄、任天下之责者,乃不知求天下之才共治之,岂其智之不若彼富者哉?由其为国之心未尝如其为家之心之切故也。”*[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荐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

《风宪忠告》还强调了荐举人才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应该避免任人唯亲。“世常谓风宪非亲不保,非仇不弹;又有身为宪佐,风御史荐己就升者。”*[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荐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监察官员千万不要利用自己手中权势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其次,要秉公惟才荐举人才。“廉而且干,虽有不共戴天之仇,公论之下,亦不得而掩焉。苟非其人,虽骨肉之亲,公论之下,亦不得而私焉。”*[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荐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荐举人才的最高境界是所举人才不必自己认识,只要听闻其才就可以荐举。“盖求则不必举,举则不必识矣。故古人有闻而举者,有见而举者,有举仇者,有举亲者,有集为簿者,有拜其剡者,有书之夹袋者。”*[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荐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举荐人才要不避亲仇,唯才是举,才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必为人才的缺乏而感叹。

3. 监察原则

元代对唐宋以来的三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废除了以审判活动为主要职责的大理寺,刑部的司法权和御史台的司法监察权得到扩大,原大理寺与刑部之间的监督制衡权全部归于御史台,形成了御史台直接监察刑部司法行政活动的局面。这在《风宪忠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张养浩认为,要真正行使好监察司法行政活动的职责,要注意两点:一是注重询访,二是明慎用刑。

注重询访。官员通常以先入之言为主,而不注重悉心询访,不能通晓事情的真正起因、发展过程和事情的隐情及内幕,也就无法做出公正判罚。《风宪忠告》建议“悉心询访。小而一县一州,大而一郡一国,吏孰贪邪?官孰廉正?何事病众?何政利民?豪横有无,风俗厚薄”*[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询访》,《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在询访的基础上,再详细综合进行考核,仔细推敲,真情就不能被隐瞒了。所以监察官员不能只听地方官员的一面之词,要仔细询访所到之处的一切相关信息,再详加考核、推敲,才可以对所处案件进行判罚。在询访过程中,如果发现官吏廉正执法,就要“即优之,礼貌之,荐举之”*[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询访》,《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就能达到“则为善者劝矣”的良性循环局面;如果发现贪污不法的官吏,即使是位至极品,也要“即蔑之,威拒之,纠劾之”*[元]张养浩:《风宪忠告·询访》,《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8页。,有效遏制官吏的恶性。只有对自己管辖之内的任何事情都能知晓,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

明慎用刑。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明慎用刑。《书·立政》中“庶狱庶慎”*[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60页。、《书·吕刑》中“非佞折狱,惟良折狱”*[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黄侃经文句读:《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00页。和《易·旅》中的“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狱”*[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周易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05页。,蚩蚩之氓,除非不得已,无人愿意为盗。盗贼里面也有“长幼疏戚之分”,作奸犯科的人群中也有“夫亡夫在之殊”*[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审录》,《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9页。,对待他们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怀有好生之心,并且还要仔细询访,“恒宽而不亟促,恒哀矜而不忿疾”*[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审录》,《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9页。,不要着急做判罚。只要怀有好生之心,并且切实善待罪犯,就是“冥迷凶险之徒”,也会感受到这种真切的关怀,使其真实地反映其犯罪经历,使案情得到真相大白。张养浩认为,监察官只要口威心善就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口威就能获得事情的真相,心善就能不轻易害物。 “久系之囚”可能对先前官吏处理不满而隐瞒实情,此时应该召属自己心善精干的卒吏,慢慢诱导,使罪犯详细阐述事情的始末,再参照原有的记录,使事情的真相得以重见天日,这样就不会诬陷好人了。如果州县之内没有良吏,那么就不能相信和依据原先的案情记录,监察官员要重新追查这个案件,使实情不受隐瞒。由此可见,监察官毫厘之差,都会关系到囚犯的生死存亡,所以要慎重用刑,遵从圣人“功疑惟重,罪疑惟轻”和“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之言,真正履行好自己的监察使命。

4. 监察方法

元代实行台谏合一,谏官之责由御史台兼而行之。在至元五年建立御史台时,元世祖就曾对张雄飞等台官明确指出:“台官职在直言,朕为汝君,苟所行未善,亦当极谏,况百官乎!”*[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820页。《风宪忠告》对言谏有什么建议呢?首先,言谏是有风险的,“入焉与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至于发人之奸,贬人之爵,夺人之官,甚则罪人于死地,一或不察,反以为辜,则终身无所于诉”*[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奏对》,《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1页。。言官的危险和艰难都是源于自身职责,以致于“人之所趋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其次,居官尽责,不能逃避。讽劝虽有风险,身为言官,不能逃避。要“平心易气,惟事之陈。理诚直,虽从容宛转而亦直;理诚屈,虽抗厉激切而亦屈”*[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奏对》,《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1-232页。。也就是说,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以理服人,除非事情紧急,不得采取“攀栏断鞅、曳裾轫轮”*[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奏对》,《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2页。这样的极端劝谏方式。

纵然言官面临着风险,也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为国家和黎民而获罪,是一种荣耀,而不是耻辱。即使面临缧绁、荆楚、斧钺的处罚都要义无反顾,如“子路之结缨,宜僚之正色,王景文之与客弈棋,刘祎之自书谢表,魏元忠之闻赦不动”*[元]张养浩:《风宪忠告·临难》,《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2页。,这都是千古流芳的君子所为,值得效仿和学习。

《风宪忠告》认为,人的生死是古今常理,为子死于孝和为臣死于忠,都是千古流芳。人短短一生,君子应该认为正直有时受到牵连是必然的,小人得势是偶然的。君子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荡于富贵,不蹙于贫贱,不摇于威武,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元]张养浩:《风宪忠告·全节》,《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33页。。君子虽困于一时,却千古流芳,只有如此,才能上不负天地,下不负所学,无愧于古之君子。

三、《牧民忠告》的勤政爱民思想

《牧民忠告》是张养浩为地方县级行政长官提出的从政建议。《元史·选举志》规定了地方官吏考核的五项标准:“凡选举守令:至元八年,诏以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均五事备考,为上选。”*[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038页。终元一朝,基本都是遵循元世祖制定的“五事”考核标准作为郡县官吏考课的基本内容和升降标准,张养浩在《牧民忠告》中,针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内容,阐述了自己的为政理念,字里行间充溢着勤政爱民的思想。

1.爱民与教民

张养浩秉承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强调培育仁爱之心。爱民如子,则为民之术油然而生。“心诚爱民智无不及”条这样写到:“赤子之生,无有知识,然母之者常先意得其所欲。厥理无他,诚焉而已矣。盖诚生爱,爱生智。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有不及。吏之于民,与是奚异?诚有子民之心,则不患其才智无有矣。”*[元]张养浩:《牧民忠告·拜命》,《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1页。

为任一方,要心中怀有百姓,真正关心、体贴百姓。“民病如己病”条中写到:“民之有讼,如己有讼;民之流亡,如己流亡;民在缧绁,如己在缧绁;民陷水火,如己陷水火。一切疾苦,皆如己身当之。虽欲因仍,不可得矣。”*[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听讼》,《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4页。

关心、爱护百姓,要特别重视“恤鳏寡”。“鳏寡孤独,王政所先,圣人所甚悯。其聚居之所,暇则亲莅,或遣人省视,若衣,若粮,若药饵,吏不时给者纠治之。”*[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宣化》,《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7页。当遇到灾荒时要设法救助,使他们能够存活下来。灾害发生之前,要提前预备。“视其轻重,必有术以处之。或私帑之分,或公廪之发,或托之工役,或假以山泽,或己负蠲征,或募籴劝粜,或听民收其遗稚,或命医疗其诊疾,凡可以拯其生者,靡微不至。”*[元]张养浩:《牧民忠告·救荒》,《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0页。做到临危不乱,井然有序。

重视对民众的教化,是儒家理民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周]孔子:《论语·尧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52页。民既“富之”,就应该“教之”。张养浩认为,人保暖无教,则近于禽兽。基于此,他在《牧民忠告》中专设《宣化》条,强调教化百姓,告诫地方官“学校乃风化之本”*[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宣化》,《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6页。,要重视教育,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

2.劝农与救灾

《牧民忠告》中的“劝农”,类似于孟子见梁惠王所宣传的“勿夺其时”。其文曰:“农之勤惰,一岁之苦乐系焉。其所当为,有不待劝者。时因行治,视其辍工废业者切责一二,傍近闻之,必知自励。常见世之劝农者,先期以告,鸠酒食候郊外,数日络绎迎视,远近骚然。至则胥吏僮卒不下数辈,赂遗征取,下及鸡豚。名为劝农,其实扰之,名为优之,其实劳之。大抵劝农之道无他,勿夺其时而已矣。其余繁文末节,略之可也。”

张养浩在《牧民忠告》中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劝农之弊,提出了有效的劝农方法。书中指出现实中的有些所谓劝农,就是赤裸裸的勒索,“赂遗征取,下及鸡豚”*[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宣化》,《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6页。,严重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违背了劝农的本质。

张养浩曾在堂邑为官,当地受蝗虫侵袭比较严重,在《牧民忠告》中以捕蝗为例阐述了怎么治理灾害。“故事,蝗生境内,必驰闻于上,少淹顷刻,所坐不轻。然长民者亦须相其小大多寡、为害轻重,若遽然以闻,莅其上者群集族赴,供张征索,一境骚然,其害反有甚于蝗者。其或势微种穉,则当亟率众力以图之,固不必因细虞以来大难于民也。故凡居官,必先敢于负荷,而后可以有为。”*[元]张养浩:《牧民忠告·救荒》,《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20页。虽然每种灾害处理方法和救灾措施上有区别,但其中共同之处就是“亟率众力以图之”。

发生灾害后,要及时上报给长官,并根据实际情形来消除灾害。发生了灾害,要考验长官的智慧和担当能力,所以张养浩特别强调:“古凡居官,必先敢于负荷,而后可以有为。”劝导地方官要敢于承担责任。

3.简讼与息盗

《牧民忠告》中单列“听讼”为一节,足见对“词讼”处理的重视。张养浩认为词讼产生的原因是:“人不能独处,必资众以遂其生”*[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听讼》,《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3页。,而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导致词讼的产生。面对词讼,应采用“五声听诉讼”来作为听讼的方法。“五声听诉讼”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听讼主要的原则是公正判罚,不牟私利。牧民官不要以“恃能听讼为德”,而要“救过于未然”。

为保证听讼的正常进行,要对干扰听讼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第一,防止胥吏对百姓“舞智弄民”、“情伪混淆”*[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听讼》,《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3页。而获取利益;第二,“勿听馋”,牧民官此时要“平心易气”,根据实情依法处理,千万不能中了奸人的诡计;第三,亲戚家族间的诉讼,“宜徐而不宜亟,宜宽而不宜猛”,这样就能很好的化解纠纷;第四,听讼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强多欺弱,富多吞贫,众多暴寡,在官者多凌无势之人”*[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听讼》,《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3页。;第五,针对“待问者云集其门”的情况,“命一能吏,簿其所告,而日省之,而日遣之”,就能实现“讼庭阒然”;第六,如有涉及不是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情,不能“擅加榜掠”;第七,发现有“妖言惑众者”,立刻“假以别罪罪之”,不要连累无辜,“勿使蔓为大狱”*[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听讼》,《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4页。。

张养浩认为听讼要有“凡民疾苦,皆如己疾苦也”的心态,切实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早日使百姓脱离水火之中。更值得注意的是,张养浩认为:“凡牧民者,其勿恃能听讼为自足也。”“无讼者救过于未然,非以德化民者,未易臻此。”*[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听讼》,《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3页。强调消弥诉讼,比听讼能力更为重要。

张养浩认为盗贼都是为生计所迫才选择这一行业:“人之良,孰愿为盗也?由长民者失于教养,冻馁之极,遂至于此,要非其得已也。尝潜体其然,使父饥母寒,妻子愠见,征负旁午,疹疫交攻,万死一生,朝不逮暮,于斯时也,见利而不回者能几何人?”*[元]张养浩:《牧民忠告·慎狱》,《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8页。所以,长官只要深切体会民众不得已为盗的原因,才能为他们感到惋惜和哀悯,而不是为抓捕到他们而高兴。

抓捕盗贼不难,使百姓不为盗贼就难了。消除盗贼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采取“广耳目,严巡逻,戒饮博,几游聚”*[元]张养浩:《牧民忠告·慎狱》,《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9页。的措施,在其产生前就严加巡查。中间采取“或旬或月,即命尉行境以恐惧之”*[元]张养浩:《牧民忠告·慎狱》,《张养浩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219页。。要想从根本上防止盗贼出现,就要遵循“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周]管仲:《管子·牧民》,《诸子集成》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1页。的理念。长官要督促百姓勤劳致富,百姓生活富足后,就会知道礼义廉耻,以后就不肯成为盗贼了,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盗贼。

(本文写作中,马玉富出力甚多,特此致谢!)

Modern Values of Advice on Three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by Zhang Yanghao

Tong Xigang

(Institute Of Qilu Cul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250014)

Collective title forAdviceonGovernanceofthePeople(Mumin Zhonggao),AdviceonLawandDiscipline(Fengxian Zhonggao), andAdviceonManagementofAffairsatCourt(Miaotang Zhonggao ) written by Zhang Yanghao, the famous scholar in the Yuan dynasty,AdviceonThreeAspectsofAdministration(Sanshi Zhonggao) is, in history, a celebrated book of mottoe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follow.AdviceonManagementofAffairsatCourtis the policy proposals put forward by him for high officials at the imperial court, and a sum-up of his political experience in handling official affairs while he was Minister of Rites and held concurrently office in the Secretariat, reflecting the breadth of his vision by keeping the whole world in mind; andAdviceonLawandDisciplinecontains his requirements for impeachment, maintenance of order, and other routine work of the supervisory officials,incarnating his spirit of law enforcement for public justice; whereasAdviceonGovernanceofthePeopleis the policy proposals suggested by him for local county chief executives and magistrates, and expounded his idea of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overflowing with his diligence in government work and his love for the people.AdviceonThreeAspectsofAdministrationgives expression to his profound 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his loyalty to duty and forthrightness in opinion in “serving the monarchy and bringing benefit to the people”. All this embodies Zhang’s life-long pursuit of the ideal of a great order across the land, and he did at the same time proposed viable method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deal of his as well. ThereforeAdviceonThreeAspectsofAdministrationstill bears its modern values worthy of reference though seven hundred years have now elapsed since its first appearance.

Zhang Yanghao;AdviceonThreeAspectsofAdministrationSanshi Zhonggao); mottoe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follow; modern values

2014-11-15

仝晰纲(1962—),男,山东郓城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

K240

A

1001-5973(2014)06-0112-09

责任编辑:时晓红

猜你喜欢
庙堂忠告文史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画与理
职场忠告
从“庙堂”走向“民间”
卢迈行走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从江湖到庙堂:风电产业一线深度调研与价值发现(下)
给少女的十点忠告
老园丁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