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入奥”失败的理性反思

2014-04-10 13:07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中国武术套路

王 攀, 王 岗

(1.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0;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中国武术“入奥”失败的理性反思

王 攀1, 王 岗2

(1.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0;2.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回顾中国武术“入奥”的历程,反思中国武术“入奥”失败的原因:国际奥委会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强势;选择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时学理研究不够;在中国武术“化”为运动项目过程中遗弃“摔技”等。指出:围绕“踢、打、摔、拿”等中国武术技术元素,分别将其“化”为相应的武术运动小项,形成“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竞技武术摔跤”多元一体的中国武术“入奥”的运动项目群,中国武术才能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入奥”梦想。

中国武术;入奥;失败;理性反思

Author's address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anxia University,Yichang 443000,Hubei,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21,Jiangsu,China

2013年5月30日新闻网报道一则新闻:“国际奥委会执委会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会,中国武术未能进入‘8进3'的行列,更别提最后的‘3选1'2020年奥运会资格了。”中国武术入奥的梦想破碎,中国在错失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入奥”的最佳机遇后期盼能成为2020年奥运会入选项目的美好愿望再次“落空”。对中国武术“入奥”失败进行理性反思,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武术“入奥”的历史回顾

中国武术与奥运会的结缘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36年,“在中国代表团赴德国参加第11届奥运会期间,随团的中华国术队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维斯巴顿等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精彩表演,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掀起一股中华国术热”[1]109。在这次中国武术的柏林奥运之行受到媒体的高度赞誉后,我国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同时,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跆拳道被列入表演项目的影响下,以及在“金牌第一”的体育发展战略驱动下,强化了中国武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愿望。

1990年中国政府牵头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的时间与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中国要举办奥运会”“中国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办好奥运会”的时间相吻合,应不是偶然之事[1]335。当时的《奥林匹克宪章》有条款明确规定,允许主办国在奥运会项目中增设一个表演项目。之后的国际武术联合会的种种活动以及武术竞赛规则的“奥林匹克化”,更是将我国武术“入奥”的战略目标公开化。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武术“入奥”目标的指引下,分别在1994年、1996年和2000年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进行修改。全国武术训练工作会议围绕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提出追求“高、难、美、新”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武术“入奥”的决心和信心。“因为,这几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修改都是建立在对奥运项目中同类项目的模仿之上。在吸取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量化指标,提高区分度和准确性,采用切块打分方式,制定指定动作和难度创新动作的标准,并鼓励创新,进而促进武术套路技术继续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2]。与竞赛规则修改同时进行的就是关于“武术奥运会设项”方案的研究。从邱丕相教授等在第5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提交论文《初探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与裁判评分模式》,到该文获得1997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再到1999年徐伟军教授等的“武术进入奥运会设项方案”研究课题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重点立项”,以及2000年的第6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武术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中蔡仲林教授等的关于“奥运设项”研究成果的入围,可以管窥武术管理部门对于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

武术“入奥”的加速推进,与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时间相吻合。2001年7月13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2001年12月28日,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式提出将武术运动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2002年4月29日,北京奥组委再次向来访的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协调委员会表达了让武术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愿望[3]。与国际武术联合会同步进行的则是中国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国武术协会加快申奥的具体行动。“当时,国际武术联合会第一时间就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申请,国家体育总局甚至还专门成立了‘武术争取进入奥运领导小组'”[3]。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就开始了依据《奥林匹克宪章》筹划并选择启动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技术改良、规则修订的实际行动。第9届全运会之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明确指出“武术若要成为奥运项目,规则必须简化,易于操作”。2003年出台了试验中的新规则(草案)强调“力争使武术竞赛规则更加科学,更符合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为争取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创造条件”[4]。

2001-2008年,中国政府、中国人、中国武术人对于中国武术入奥所倾注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都是巨大的。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里,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已经不是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所必须实现的愿望,而更多体现的是民族情感和政治需要。卢元镇先生针对武术进入奥运会曾评述:“1964年日本柔道打入东京奥运会,1988年韩国跆拳道进入汉城奥运会,于是2008年中国能否将武术带入北京奥运会,这不仅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奥运军团的竞技问题,还成为一个反映民族情感的文化问题,更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声誉的政治问题。”[5]

尽管我们的努力是持之以恒的,但由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内外在的条款限制,最终还是导致了“武术入奥”的失败。正如著名体育记者王俊璞在《武术为什么没能进奥运》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使武术享受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部分待遇……国际奥委会破例允许奥运会期间在奥运会主办城市举行不属于奥运会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的体育比赛,这在奥运会历史上还是第1次,可以说给了中国人很大的面子。无疑,这是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有关方面努力争取的结果,这大概也是能争取到的最佳结果”[6]。

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武术比赛尽管是一次世界竞技武术的展示,但它作为奥运会项目的价值仍未得到提升。这次比赛就如同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的武术表演一样,仍让我们感到无奈。“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事先要争取的结果。当我们的竞技体育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空前优异的成绩之时,武术似乎离奥运会越来越远”[6]。

告别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人对武术入奥的追求仍未懈怠。尽管已经没有进入第30届英国伦敦奥运会、第31届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机会,但我们仍对中国武术进入2020年奥运会充满憧憬。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在《武术国际化推广的现状及走向》一文中指出:“申奥信念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持久作战”“在未来的4年中,我们应力争做好2个奥运周期后武术申奥的科研攻关、技术准备、竞赛体系研制和相关材料,组织专家加强调研,总结经验,逐步完备申奥的基本条件”[7]。2011年7月5日,国际奥委会在南非德班宣布,武术、棒球、垒球、轮滑和空手道等8个项目成为2020年奥运会候选项目,但2013年5月30日武术再次落选奥运项目。

2 武术“入奥”失败的反思

武术“入奥”过程的艰辛与武术“入奥”失败的现实,再次让我们感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强势。早在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文化学家奥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就总结:“在西方文化中,人们经常用一些不适宜于犹太人的标准衡量他们……如果把我们语言中的这些词看作是唯一可能的标准,我们就会继续对他们做出不公正的评价;因此,他们有时被过高评价,有时又被过低评价。”[8]中国武术“入奥”过程中所接受的“礼遇”,正是这种文化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中的体现。以西方人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所谓的“瘦身”“不增加项目”的规约下,摧毁了中国武术“入奥”的近13年的努力(2001年开始)。正如张继生等在《单相思下的失望与希望:武术“入奥”的历史回顾和策略思考》一文所言,“2005年之后,罗格的话与其说是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美好前景的预测,倒不如说是抚慰无奈的中国人的安定剂”[9]。

奥林匹克运动是西方文化主导下的产物,其文化核心是西方人(尤其是法国人)的价值观体现。从“更快、更高、更强”理念的提出,到后来罗格的“更团结、更人性、更干净”新理念的确立,“非输即赢”的不妥协的法国精神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的“没有机会,这正是弱者的最好代名词”[10]的名言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如出一辙。反观我们在对武术入奥项目的选择时,却没有真正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理念所蕴含的文化要义。这一点在《“以反求正”的中国武术与“以正求正”的奥林匹克运动》[11]一文中就得到体现,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是不可兼容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项目的选择问题上,我们就坚定地选择了很难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武术套路,这也是武术“入奥”失败的缘由之一。

在1999年武术得到国际奥委会临时承认时,原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伍绍祖先生就曾明确说过,“武术进入奥运会,最好不要推打分项目”[6]。后来的北京奥运会项目小组成员魏纪中先生也曾指出,“一个体育大项要进入奥运会,除了国际性,还要具备安全性、观赏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的可操作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打分项目具有一定的排斥意义”。这一点未被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重视。陈宏在《武术申奥屡败屡战,这次倒在半决赛》一文中指出:“在武术自身的标准上,尚缺乏足够的国际吸引力。武术入奥只是其中的套路项目,而众所周知套路以表演和展示为主,这又是一个打分项目,给人的感觉和体操相似,即使是在国内,它也让人感觉矛盾。”[12]

2009年5月26日《扬子晚报》就曾发表《全运武术预赛冷场,竞赛规则连内行都看不懂》一文,直指竞技武术套路存在的致命问题。文章最后所指出的“现在外界人士看武术套路像艺术体操,就连武术界人士也纷纷抱怨看不懂现在的武术比赛”的警言,未得到武术管理部门、管理者的思考与重视。反而在2012年、2013年武术争取进入奥运会的进程中,仍选择竞技武术套路作为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对于中国武术而言,作为该项目的原创民族,它的发展对于我们而言都到了“连内行都看不懂”的地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那些对中华文化知之甚少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看得懂”?

中国武术“入奥”的再次失败,尽管还有其他的原因,但中国武术“化”为运动项目过程中的错误决策,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早在探讨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的萌发期,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从1997-2000年我国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看,有关武术进入奥运会项目设置的研究成果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是“武术界专家学者、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管理干部”,而奥林匹克运动方面的研究专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很少有人问津。在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中,《奥林匹克宪章》的被引频次几乎为零。我们在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的选择过程中,几乎只按武术人的理想为武术进入奥运会设置项目。

可以说,在确立武术进入奥运会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没有考虑和尊重“奥林匹克运动会”本身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没有思考过《奥林匹克宪章》在武术进入奥运会进程中纲领性文件的价值,而“《奥林匹克宪章》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管理这一运动的根本大法,是奥林匹克运动一切活动的准绳”[13],它在我们设项研究时却被遗忘。

反观新闻媒体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对于武术进入奥运会失败的问题早已有过前瞻性预测和反思。早在2001年8月10日的《南方日报》就曾发表《中国武术如果进入奥运会项目该如何设置?》一文指出:“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流传至今,基本可分为套路运动形式和交手运动形式。其中最不可能进入奥运会的是套路运动形式。这是因为奥运会竞技运动的胜负评判是完全标准化和量化的,有严格的规则限制。中国武术竞技套路运动形式关于选手在表演中的神韵、劲力之类的标准,没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是难以区分的。由于其存在较难评判、更难量化等缺陷,在比赛中难以体现奥运会竞争性、公正性的要求,因此套路不大可能进入奥运会。”程大力教授也早就认为:“我们的竞技武术并没有做好入奥的准备,单是奥运会的评价标准就是中国武术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国的散手其实并不是中国武术的东西,它原本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自由搏击。在对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奥态度上,中国式摔跤和龙舟在竞技运动化上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向奥运会推出。”[14]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的摔跤项目已经很久没有国内的正规赛事,赛龙舟当时还出现于民间的节庆文化之中。正因如此,我们在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奥运会项目的过程中,就无可奈何地选择了“竞技武术套路”。

回眸中国武术被“化”为运动项目的过程就会发现:关于我们常常表述武术技法时所提及的“踢、打、摔、拿”,在现有的武术管理体制、竞赛体制,甚至是学术研究中,“摔”“拿”都已被彻底地“驱赶”出“武术”的范畴。正是这种“驱赶”才使得我们选择武术进入奥运会时只能将目光投向“套路”和“散打”2个项目上。最具中国武术技法特色并最有可能成为奥运会项目的“摔技”,由于管理机构设置的“小武术”(套路、散打)意识的存在,以及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制约,导致其早已在当下中国武术的视野中消失。可以独立成为中国武术“入奥”项目的“摔技”---“摔跤运动”只能存在“散打”项目之中。内容和技法丰富的“散打运动”留下了少许的“摔技”,使得对抗性极强的、可以独立存在于中国武术运动项目群中的中国式摔跤被冷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武术,早就将摔跤运动排斥在武术的领地之外。这一点应与现有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有直接的关系。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化”为竞技运动,“摔技”是最好的元素;因为它应是最早从武术中“化”为运动项目的,它已经拥有了独立成熟的技术体系、竞赛模式和竞赛规则等。就笔者看来,中国武术“入奥”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未将中国式摔跤纳入中国武术项目群。

3 结束语

竞技武术套路几乎失去进入奥运会的机会,散打运动也始终未得到武术人和奥运会组织者的认可。从中国武术文化母体中“化”出的几个运动项目已到了必须对其深度反思和重新归位的时候了。依据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要求,遵循“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理念,坚守“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目标,应将搁置多年的中国武术中的“摔技”---中国式摔跤“请回”到“武术项目群”之中,也许这才是中国武术“入奥”的唯一选择。这一点,我们还需向韩国跆拳道“化”为跆拳道运动项目学习,向日本柔道“化”为柔道运动项目学习,甚至还应向小轮车成为奥运会项目学习。

对于中国武术而言,只有紧紧围绕“踢、打、摔、拿”的中国武术技术元素,并分别将这些元素“化”为满足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要求的武术运动小项,形成“竞技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竞技武术摔跤”多元一体的中国武术“入奥”运动项目群,才能实现文化意义上的“入奥”梦想。

[1] 王培,刘延兵.百年中国奥运之路[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2] 王岗,张大志.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选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6):1-7

[3] 孟凡强.武术申奥这些年:屡战屡败2008年丧失绝佳机会[EB/OL].[2013-05-31].http:∥new s.xinhuanet. com/sports/2013-05/31/c_124791955.htm

[4] 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44

[5]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27

[6] 王俊璞.武术为什么没能进奥运[J].记者观察,2008(10):19-21

[7] 虞定海,罗为民.中国武术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6

[8] 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4

[9] 张继生,张萍,何兵雄.单相思下的失望与希望:武术“入奥”的历史回顾和策略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60

[10] 江西元.中西文化本源与战略文化特性[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22-23

[11] 王岗,邱丕相.“以反求正”的中国武术与“以正求正”的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6(7):16-20

[12] 陈宏.武术申奥屡败屡战,这次倒在半决赛[N].青年报,2013-06-03(2)

[13] 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20

[14] 程大力.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44-153

Reflections on the Failure of W ushu's Entry into O lympics

∥WANG Pan1,WANG Gang2

The study reviewed the hard process of Chinese Wushu's entry into Olympics and probed into the causes of its failure into Olympics.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failure,in a sense,results from the cultural hegemony of the IOC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western ethnocentricity,aswell as from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study on Wushu and from the abandonmentofw restling skills in Wushu's development into a sport.It suggests that the technical elements of kicking,blow ing,throw ing and lock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subsports in Wushu,form ing a sports group with the multi-dimension of Wushu Form,Wushu Sanda and Wushu W restling.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dream of ChineseWushu's entry into Olympics come true.

Wushu;entry into Olympics;failure;reflection

G852

A

1000 -5498(2014)02 -0059 -04

2013 -09 -19;

2013 -12 -01

王攀(1976 -),男,湖北鄂州人,三峡大学讲师;Tel:18671741216,E-mail:495990900@qq.com

王岗(1965 -),男,苏州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Tel:13402501568,E mail:tywanggang@ 126.com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中国武术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