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琛,孙 敏
1.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闵行,200062
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安徽成为著名的产茶大省。安徽茶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安徽茶文化源远流长,但安徽茶叶在全国的产量、出口量和出口额近几年均在不断下降。本文从HACCP角度出发,对安徽茶叶出口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对策。
安徽名茶众多,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屡次荣登全国十大名茶;霍山黄芽、雨花茶也堪称茶中极品。绿茶、红茶、花茶是安徽省的主要出口类型。近年来,尽管安徽茶园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增长较慢,在全国茶叶产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1990年,安徽茶园面积为1 187.33km2,占全国面积的11.2%。尽管2012年面积增加到1 496.67 km2,但占全国的比例却下降到6.6%。就产量而言,1990年安徽茶叶产量为53 581吨,占全国产量的9.9%,2012年产量虽增加到95 374吨,但在全国的比重却下降到5.3%,位居全国第七。就出口而言,虽然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波折,但安徽茶叶出口量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安徽省茶叶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到1.07亿美元,是2010年的两倍,比2011年增长34.76%;出口量为33 241吨,较2011年增长14.04%。
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到欧洲和日本,但欧盟和日本却不断更新进口茶叶安全卫生准入要求,导致安徽茶叶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越来越苛刻。2002年,欧盟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标准,茶叶农残检测种类从29种猛增至62种,我国茶叶出口量由此开始迅速缩减。2008年,又一波更严格的新农药残留标准开始实行,170种农药新增到违规榜单上。这些新增农药中有许多是在我国被广泛使用、过去不予控制的[1]。日本的要求也日益严格。2006年,日本颁布的《食品卫生法》中规定对食品中的农业化学品残留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81种农业化学品中的残留量做出了限量要求。2012年3月,日本再次修订三唑磷的最大残留计划,三唑磷最大残留限量由0.05 ppm降低为0.01ppm[2]。在绿色壁垒面前,安徽茶叶出口暴露出如下问题。
从欧盟和日本食品管理制度来看,受限制最多的是农药。安徽省主产名优高端茶,欧盟和日本则是高端茶的出口主要对象。高端茶讲究高品质,但由于安徽茶园规模小,加之技术和设备落后,农药使用极不规范,导致农药使用效率低、残留量大,茶叶出口受阻。
安徽茶叶生产以小型自营农户为主,户均种植面积仅667m2,年均加工量仅10吨。这给茶叶生产加工带来很多限制:首先,茶叶种植和加工缺乏技术指导和标准检验,致使茶叶工艺粗糙,杂质过多,尤其是冷藏、存储技术落后,致使茶叶易变质;其次,茶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生产投入高、利润低;最后,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农户、小企业主忽略产品包装、市场开发和广告宣传,致使竞争力弱、销路狭窄,缺少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和出口量的下降。
茶园小而分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安徽,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小而分散使得监管机构很难统一监控农药、设备、操作等情况。每户平均667m2的种植面积使得监测工作繁琐耗时,疏漏在所难免。因监管成本高、难度大、力度不足,茶叶加工卫生不达标的情况时常发生。
安徽茶叶中不乏名茶。1915年,祁门红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90年江泽民将其作为国礼赠予前苏联领导人。2007年3月,胡锦涛把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绿牡丹作为“国礼茶”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但是,安徽茶叶却大多有名无牌。市场上号称“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名茶的茶叶很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什么品牌的茶叶是正宗名茶。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指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它是世界各国有效地确保加工食品安全的卫生管理方法之一[3]。国际标准CAC/RCP-1《食品卫生通则1997修订3版》将HACCP定义为: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4]。与其他食品安全认证不同的是,HACCP体系更加侧重于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进行规范,从关键点入手予以监控。首先,由专家小组识别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包装这一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其次,确定风险关键控制点(CCP)和控制点限度;最后,制定有关纠偏措施,并进行监控。
首先,鲜叶采摘环节是毛茶经过加工而成茶叶的关键环节,鲜叶和辅料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成品茶质量,因此从源头对出口茶叶进行把关是保证质量的有效方法。出口企业应对鲜叶和辅料的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等进行严格监控,设定每种指标的可行限度,淘汰不达标的原辅料,使用达标的或者经处理达标的原辅料。其次,在杀青和揉捻环节,涉及的危害主要来自工厂卫生操作状况。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SSOP要求进行操作[5-6],勤洗手,勤换工作服;机器要保持洁净,内部残留茶叶要清除后再开始下一轮生产;掉落的茶叶要重新处理,直到达标。最后,茶叶的包装技术、包装材料都应经过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认可,采取无菌包装方式,避免胶水、包装材料有害物质超标而造成绿色壁垒[7]。茶叶贮存仓库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茶叶霉烂变质引起的损失。不同类别的茶叶对环境的要求不同,有条件的企业应分类贮藏。
3.2.2 辅助措施
HACCP体系是建立在安全卫生生产基础之上的。首先,应该改善茶厂的卫生条件,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厂房、机器要定期彻底清洁,不留死角;机器中残留的茶叶应清除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生产;生产人员应保持双手、工作服清洁;掉落的茶叶要经过卫生处理达标之后再与干净茶叶一起存放等[8]。其次,加强人员培训,培养职工主动实施HACCP的思想意识,以保障实施效果。有的企业申报HACCP只是出于完成任务的心态,认证体系流于形式;有的企业对HACCP精髓的理解有偏差,导致效果不明显;有的企业对关键点(CCP)把握不准[9],CCP过多或不足,影响卫生认证的效果。为了保证HACCP的有效实施,政府需加强对HACCP体系的宣传,企业应和政府一起培训员工的卫生安全知识。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倡导各国在食品行业运用HACCP认证体系。欧盟率先推行这一认证标准,美国则规定未经该体系认证的进口食品不能进入本国市场。我国于2002年发布《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认监委2002年3号公告)》,开始进行HACCP认证试点[10]。HACCP体系作为一种食品安全卫生认证规范,既是发达国家建立绿色壁垒的一种手段,也是规范出口食品卫生,促使生产商提高产品质量、更新生产技术,让人们的饮食安全更加有力的保障措施。在发展中国家建立HACCP体系,能在避免绿色壁垒的同时,提高自身生产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经过HACCP认证的产品能够顺利达到绿色壁垒的要求,避开出口障碍。为扩大安徽茶叶出口贸易额,出口茶叶生产商需要建立HACCP认证体系。
2012年3月,安徽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与中国检科院合作成立了黄山茶叶质量安全研究中心,目前可开展40项茶叶卫生检验项目,2013年1月全部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首次现场评审[11]。茶叶检验不用再运送到外省,企业可以节约运费,缩短库存时间,茶叶在运送过程中受潮霉变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有了技术作保障,HACCP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便能更加顺利。
安徽境内高校、研究院众多,具有优厚的科研条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致力于茶叶种植、加工的研究以及制茶机器的研发等,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安徽农业大学设有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开设有专门的茶叶系,拥有两个茶叶研究所、一个茶叶重点实验室以及茶树品种园、试验茶园、茶叶加工厂、天然产物中试车间等研究设施,实验室科研用房超过2 200m2。科技为CCP和CCP的临界值设定提供了支持,使专家小组能及时监控风险。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有利于经营者建立HACCP体系,有利于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管、统一指导。建立HACCP体系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这种成本对小茶园来说成本较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而大型茶园相对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建立HACCP体系可以降低茶叶种植、生产成本,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接近国际水平,从而使安徽茶叶自有品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因此,应主动推动安徽茶叶产业整合,促使其不断朝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立HACCP体系仅靠茶叶生产者显然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应提供技术和融资支持。技术方面,政府可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在大型产茶区,如黄山产茶区,建立像黄山茶叶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这样的实验室,让专家对企业的指导更直接,企业对专家的反馈渠道更通畅;融资方面,政府可以提供专项拨款,也可以用间接的方式,鼓励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有意向建立HACCP体系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我国茶叶被绿色壁垒挡在门外的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量,茶叶科研工作者在对茶园进行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应着力研发低残留农药,制定因地制宜、因种制宜的农药使用方法,引导种植人员科学种茶。在加工、贮藏、运输环节中,应积极发明新设备,开发新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方面降低毛茶的农药、重金属、微生物残留量,另一方面缩小加工和包装环节产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茶叶生产过程中要对每个关键点进行牢牢监控,对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和纠偏措施。遇到新问题要及时修改关键点的数量和应对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风险。要随时关注国际食品卫生安全动态,一旦有国家变更食品进口标准,就要敏感地联系本地茶叶生产。对我国茶叶出口影响较大的变动,如欧盟和日本出台新标准,经营者和专家要及时修改HACCP标准,尽可能将绿色壁垒缩减到最小。
[1]Commission Regulation(EC)No 1419/2008.Regulations[S].Brussels: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8
[2]宋勇.安徽茶叶出口的问题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4):39-42
[3]王志刚,翁燕珍,杨志刚,等.食品加工企业采纳HACCP体系认证的有效性:来自全国482家食品企业的调研[J].中国软科学,2006(9):69-75
[4]CAC/RCP-1.食品卫生通则1997修订3版[S].国际食品法典委员,1997
[5]周洁红,叶俊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HACCP应用的现状、瓶颈与路径选择: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8):55-61
[6]杨英华,邓放明.浅谈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HACCP管理体系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50
[7]朱豪迪,鲁小东.四川茶叶出口问题浅析[J].当代经济,2009(6):144-145
[8]陈勋洛.当前安徽出口茶叶卫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茶业通报,2002,24(3):6-7
[9]王秋霜,凌彩金,柯乐芹,等.HACCP管理体系在茶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2010(2):198-200
[10]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S].北京: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2002
[11]朱晓艳.黄山茶叶质量安全研究中心通过CNAS评审[EB/OL].[2013-12-12].http://www.westlaketea.com/html/2013/02/05/12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