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传统体育保存现状及发展研究

2014-04-10 06:52:32潘宏伟崔性赫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赫哲族民族传统

潘宏伟,崔性赫

一唱起《乌苏里船歌》那优美舒展的“赫尼那调,总会让人想起生活在我国东北三江流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有赫哲族人口4000余人,赫哲族人口虽少,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创造了灿烂文化的民族,明朝时赫哲族是女真的一支,至清初始以“黑斤”、“黑其””、“赫真”、“奇楞”、“赫哲”等名称见于文献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质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反映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例如插草球、杜烈其,赛桦皮船,赛雪橇,打冰磨,赛托日乞、挡木轮,拔大葱,玩嘎拉哈等活动,集民族性、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体,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财富。赫哲族体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向外辐射,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体育的冲击,赫哲族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面临着严峻困境,为此,保护与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赫哲族传统体育状况

1.1 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历史源流分析

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起于何时,虽无稽可考,但从被誉为赫哲史诗的民间说唱文学伊玛堪的描述中看,历史实为悠久。在赫哲族尚处于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为了维持部族的生存发展和抵御其他族群的攻击,他们崇尚武力,崇拜英雄,于是一些实用性体育活动便在渔猎生产和相互征伐的战争中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孕育了民间体育活动的胚芽。随着历史的演进,其又从原始形态中分离出来,最终形成了意在强身健体并带有竞技和娱乐色彩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赫哲族先世古来就有骁勇善战之称。《新唐书》记云:“惟黑水顽强,……人劲健,善步战,喜射猎……。”从赫哲史诗伊玛堪里更能直接窥探出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风习之盛。《杜步秀》故事里的杜如虎尼德都,5、6岁就被天台山仙人紫热格尼妈妈接至山中练习武艺。《土如高》在讲述元末明初时代的一个故事里说道:有五位公子,每天来与贝子土如高一同玩耍,做叉草球之戏。由此可见,赫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根据生息地的地理、历史条件和自己的喜好,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形式,有些项目如摔跤、射箭、滑雪、叉草球等早就盛行于民间,只是赫哲族偏居东北一隅,又无文字,故其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绝少见之于史籍。

1.2 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

目前,已知的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有40余种,它们大多来源于渔猎生产生活和古代战事之中,有着浓郁的民族遗风和活泼健康的形式,经挖掘推广,成为现代赫哲族人增强体魄、激发勇敢进取精神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方式。在目前的项目中,叉草球、鹿毛球、杜烈其、挡木轮、赛托日乞等活动开展的尤为活跃。

1.2.1 叉草球 该运动源于赫哲族原始的渔猎生产生活之中,赫哲人善于捕鱼,尤善叉鱼。为培养孩子们叉鱼的兴趣和技巧,开展的一种集娱乐和提高渔猎生产技能的体育活动。该活动原是将一个草球扔到水里,一个人用长杆在水中拨打草球,使其在水中游动。叉鱼者用叉来叉水中的草球,叉着即为得胜。后来是让草球在草地上向前滚动,参加者掷叉将其叉住。以叉中多少定胜负。还有一种方法为射准,在地面竖一草靶,参加者站在5—10m外,投鱼叉射靶,每人投5次,以投中靶多者为胜。

现在这项体育活动,已成为有标准场地、器材和一整套规则的赫哲族体育竞赛项目。叉草球比赛是在一块六个相连(每个长 9m、宽 8m)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狭长空地上进行。空地由一条中线将其划为两边各有三个长9m、宽8m和一个无限延长的场区。中线和另外6条场区横线上与地面垂直设置7道栏网,网长8m、宽0.50m,拦网垂直高度 2.2m。竞赛时,参赛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分成两个队,人数相当,每个队选出一个自己的指挥。参赛的人,每人手拿一把叉。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在场地中线两侧的场区站好后,由先获发球权一方的 1名队员将草球掷向对方,对方叉不中来球,要向后一场区后退,掷球一方向前推进拾球再掷,对方叉不中再退。若叉中来球,双方交替互叉,如此反复,直至一方将草球掷落于对方无限延长的决胜区内。草球落于哪方无限延长区,哪方即为负队。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1.2.2 杜烈其 杜烈其,赫哲族语意为争夺的意思。它是集跑、跳、摔等多项技能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赫哲族传统文化内涵,与赫哲族历史及风俗有着本质的联系。

该项体育活动,在相关史籍上虽无记载,但从上个世纪赫哲族群体间流行的程度上推断,杜烈其是赫哲族部落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们尤为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从其竞赛的形式上看,它不失为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勇敢精神,锻炼体魄,运用智慧的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杜烈其比赛,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在一块空地场区内进行跑、跳、摔等攻守竞技。攻方攻入守方营垒或一方使得另一方队员全部出局,比赛即告结束,率先攻入营垒或使一方队员全部淘汰出局为胜方,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1.2.3 鹿毛球 鹿毛球,这项体育活动,是赫哲族狩猎部族少年儿童用獐狍野鹿等兽毛搓成圆球,由众多儿童在摘院内用木棍或“冰崩子”挥击拨打的游戏。早先打鹿毛球,只是在地上随意争抢滚动,后受赫哲族另一传统游戏“叉草球”的影响,转而变成了网上争夺的体育项目,也有了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裁判方法。

鹿毛球比赛,在一块四个相连(每个长15m,宽10m)的标准场区和两端无限延长的下场空地上进行,空地由一条中线将其划为量变各有两个长15m,宽10m的一个无限延长的场区。中线和另外4条场区横线上与地面垂直设置5道拦网,网长15m,宽0.5m,拦网垂直高度2m。比赛用球为圆形,用鹿、狍等兽皮搓制,球体直径12cm,有一定硬度和弹性。击球器具(即球拍),由硬木楲制,形似赫哲族冬季捕鱼工具“冰崩子”,用熊皮条,鹿筋(也可用胶丝绳替代)结成网状圆形,直径约25cm,球拍总长120cm。

竞赛办法:比赛双方队员(每队3-5人),在场地中线俩侧的场区站好后,由先或发球权一方单手掷发球。挡球进入对方场区后,对方队员可持续拍击球;击回来球,双方交替互击,若来球落地,本方须向后一场区后退,对方推进至前一场区,接着由推进方拾球再掷,如此反复,直至使球落入一方无限延长的最后一个场区,一局比赛即告结束。球落入哪方最后一个场区,哪方即负,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1.2.4 挡木轮 挡木轮是赫哲族民间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它源于赫哲人造船时有人把原木锯下的木片,在河岸边随意掷滚的游戏。后来有人将木轮在路上或者较宽敞的空地上掷滚,对面有人用木棍拦挡,掷够约定数额,在相互交换。经过挖掘整理,今天的“挡木轮”比赛,已称为经济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

挡木轮,是在一块长方形平坦空地上进行的,比赛双方各有两个制木轮队员和两个抄网手。比赛时,一方 2人在相距40m的两块拦网后边掷滚木轮,对方2人手持抄网在场区中线上的两只渔船上拦挡木轮。之滚进对面网兜内的木轮的3分,抄网抄到木轮装入鱼篓里记2分,场区内争抢到的木轮计1分。挡木轮比赛,每个掷木轮队员有10个木轮,依次掷完40个木轮,一局比赛即告结束,采用两局积分决胜制,按比赛双方掷滚进网兜、装入鱼篓和争抢到的木轮数量累积总分决定胜负。

1.2.5 赛“托日乞” 赫哲人善使犬,故史上有“使犬国”、“使犬部”之称。“托日乞”是狗挽的雪橇。历史以来直至近代,我国各民族唯有赫哲族使用“托日乞”运载猎、货物或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样赛“托日乞”在赫哲族群落里也就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俗。

赛“托日乞”少则一条狗,多则七、八条或十几条。“托日乞”的制作方法是:用两根约一寸五分粗,长约 9尺的柞、榆、桦等硬质鲜木做雪橇底,将两头约 2尺处砍薄,揻成中间平、两头上翘的长弓形,前后各有两根立木为雪橇腿,高约一尺半左右,上面与雪橇底相对用两根长木和四根横连接起来,宽约一尺七、八寸,横上铺树枝条即可。套狗的方法是:将一条系在雪橇上的长绳栓在一只经过训练的头狗上,其余的狗各带脖套(皮圈)用短绳前后有序的栓在长绳上。

此风俗在街津口的历史最为久远和盛行,无论是历史上的“狗驿站”,还是近现代日常的生产生活,“托日乞”的历史作用和它的实用性、独特性及比赛的趣味性,都被众多专家看好并有着极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 除以上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外,赫哲族还有鱼王较力、顶杠、拉杠、打脚力、走五道、冰磨、闯下坡、划船、摔跤、射箭等众多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泼健康,深受人们喜爱。

2 赫哲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1 加强对赫哲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

(1)要从赫哲族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及传统习惯和原始项目的活动形式等方面入手,到原始文化风貌保持完好的民族聚居地区去实地考查,挖掘、收集、整理原始素材,并进行数字化保护、电子录像和科学管理。(2)要从原始素材中去粗取精,筛选出反映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个性,具有娱乐健身价值高的、适应性强的、易于广泛开展的项目进行改革创新,组织培训专业人才,强化训练,提高技能,形成规模,普及推广。(3)要充分发挥体育杠杆的社会功能作用,组织赫哲族民间体育运动会,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学习,不断提高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

2.2 加强赫哲族体育文化的交流

赫哲族传统体育,是赫哲人依靠自己的心灵智慧创造出来的灿烂民族文化,它的每一个项目,都倾诉本民族的某一历史故事和蕴含着自己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格和价值观念。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赫哲族体育将和赫哲族服饰、赫哲族音乐等一道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和体育竞赛表演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而这种体育文化的交流将进一步紧密地结合举办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做到“文体结合,体育搭台,经贸唱戏”。赫哲族体育文化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成为经济交流的先导、媒介或载体,成为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交往,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充分发挥赫哲族体育的经济、文化、政策等功能。

2.3 建立“赫哲族传统体育基金”,保证赫哲族体育活动有序开展

赫哲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自身活力不足,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而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要增加民族体育经费,就必需加大国家经费投入的增长率。为此,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披露现状,引起关注,形成社会共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说明当前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滞后状态,以引起社会各界、各阶层、各行业的高度重视,争取得到多方支持,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设立“赫哲族传统体育基金”,让全社会都对改变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保证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稳定、有序的开展。

2.4 大力推赫哲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突显赫哲族体育特色

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该民族居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文化产业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资源,我们要使这些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财富,促进赫哲族传统体育向着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此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旅游。我们既可以借助赫哲族传统体育旅游搞活经济,又使得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旅游的活动中得到发展。选择一些民间性、娱乐性、观赏性较强的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叉草球、杜烈其、快马子、挡木轮等项目,在旅游区开展富有民族风情特色的各式各样的传统体育活动。这样人们既能领略到赫哲乡极富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秀美山水,又能感悟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以体育旅游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促进赫哲乡经济发展。

2.5 加强与大众传媒的结合,提高赫哲族传统体育知名度

民族传统体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将会吸引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注意力,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速度,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覆盖面,影响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和行为,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迅速推广和普及。所以赫哲族传统体育与大众传媒的积极结合,是推广和普及赫哲族传统体育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2.6 把赫哲族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中,强调要“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因此,要把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大,中、小学正常的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因地制宜,既可各有特色,也可以有所侧重地积极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除了把赫哲族体育活动列为教材外,还可以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这是培养赫哲族体育骨干,发展传统体育活动的一个有效途径。

2.7 在汉人集聚区积极推广和普及赫哲族传统体育

目前一些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本民族生活、居住区域内还有所开展,在汉人生活、居住的集中区域开展不多,所开展区域较狭窄。在汉人生活、居住的集中区域积极传播、推广、普及赫哲族体育。(1)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交流、传播,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和认识,增进感情的交融,展现真正的民族大团结;(2)汉族人口众多,分布面广,又多处在经济发达地区,对赫哲族体育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大有益处,而且,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应为各民族人民所分享。

3 结 语

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自身突出的民族凝聚价值、独特的教育、健身、娱乐、竞技功能及审美追求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情感内涵,它反映出独特的民族个性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赫哲族人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地的经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在:(1)有的赫哲族体育项目已失传;(2)大部分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少,参与的人群也在减少;(3)赫哲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功能退化等。今天,赫哲族人不再以渔猎为生,许多特有的民俗也渐渐消失,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现代文明的空前挑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要按照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努力提高发展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群众性,从而达到提升和推广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目的,使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独具体育特色的风姿,展现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面前,并丰富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进而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宝库做出应有的贡献,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新的风貌。

[1]舒景祥.中国赫哲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

[2]刘 敏.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2.

[3]赵德龙,潘宏伟,崔性赫.黑龙江赫哲族传统体育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99~101.

[4]方哲红.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9):42~43.

[5]兰润生,等.试论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源流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306~308.

[6]王亚琼,顾晓艳.水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09(6):64~68.

[7]崔小良.新时期赫哲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6):83~86.

猜你喜欢
赫哲族民族传统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幸福家庭(2022年2期)2022-05-14 16:26:43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3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