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教育与文化功能探析

2014-04-10 05:59李慧竹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博物馆校园

李慧竹

(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250100)

博物馆文化,从广义上可理解为博物馆及各类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机构所发挥的社会功能的总和;狭义上则可指博物馆在服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创造,通过保护、收藏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与自然物证,开展系统的整理、研究,推出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及相关知识读物、纪念品、宣传品,向公众提供研究、教育、欣赏及休闲、娱乐方面的服务等。[1]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作为校园附属教育设施,无论在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与所有博物馆一样,高校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基本功能,担负着传承、发扬博物馆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但同时它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如何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教育与文化功能,一直都是高校博物馆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博物馆文化功能的定位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校园文化所反映的正是其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这种校园文化功能,是生活在校园之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学子们于这种环境之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博物馆融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功能于一体。在教育、研究等方面,其功能要强于其他博物馆,但又有别于严格的课堂教育,具有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的本质特色;而在休闲娱乐方面,功能又弱于其他博物馆,强调展示内容的知识性、学科性,起到辅助课堂教育、开拓科普领域的功能。对于博物馆在校园之中的这种定位,应以共同的文化特性为基点,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一)互动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员工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也是活动于校园之中的所有人共享的。要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校园文化功能,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博物馆员工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广大师生的参与和关注;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宣传等一系列日常业务,都要围绕着本校师生的学科领域、艺术修养、思想道德等方面做文章,使他们感受到博物馆就如同校园广场一样,可以随时踏入,随意亲近,而不是一间间被各个学科所支配的教室和实验室,这是一个属于他们的公共空间,既可休闲娱乐、拍照留念,又可增长知识、启迪心智。在这个空间内,他们或可看到与其密切相关的展示内容,或可参与这些内容的收集和制作,还可如同主人一样向来宾介绍这些内容,更可为博物馆的发展提出更多的要求和建议。博物馆也依托文化的强大向心力,吸引广大师生的参与,并借助这种推动力,在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等各方面都向更高水准发展。

(二)渗透性

校园文化象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这种文化不是灌输式的,也不是快餐式的,更不是说教式的,而是一种触通心灵、催人向上的健康风气。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上要取得这种效果,必须要在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把握主流性,营造高品质、高水准的展览触动和吸引观众,以积极主动、平等参与的理念为观众服务,使广大师生在休闲欣赏的心态中,感受和接纳博物馆所独有的文化魅力。在文化的熏陶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在知识素养、进取精神、风度气质等各方面都有普遍提高。人可能会遗忘某次课堂的讲授内容,但这种慢慢浸透滋养出的素养,却往往会伴人一生,这就是文化的穿透力,作为博物馆工作者就应努力当好文化使者。

(三)传承性

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及思维方式,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会传承下去。校园本身是一个流动的社区,对于博物馆来说有着不断定期变换的观众,每年都有老生离去、新生入校,而校园文化却是在不断地传承着,经过若干年的积淀和发扬,底蕴不断加深、加厚。博物馆正是可把学校自身深厚文化底蕴传承下去的最好场所,如何挖掘这些文化,如何展示这些文化,如何传导这些文化,已成为博物馆持之以恒的正常工作。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不仅是组织学生走入博物馆这样简单,而是要把他们当做校园文化的承受者、创造者、传接者,把我们所营造的博物馆文化倾注给他们,使他们自发、自觉地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因此博物馆要致力于对校园文化精华的收集和提炼,梳理发掘现有文化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关联,情缘、师缘、学缘、地缘、史缘,丝环相连,在陈列展示中注重体现出来,增强观众的呼应和共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些文化的所有者,用真心来接受并传承下去,由此博物馆工作者也成为了文化的传递者。

二、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从校园建设来看,高校博物馆是高等院校的附属教育设施之一;同时博物馆自身也具有着收藏、研究、教育三大功能,这使得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地位越加突出,高校博物馆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以教育为本这一基本点。因此高校博物馆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应以此为中心来进行,积极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发挥教育功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陈列内容注重专业性和普及性

高校博物馆与所属高校的性质相关,以专业博物馆和综合博物馆为主,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等等,专业性很强,对于本校学生的课堂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而山东大学是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校博物馆也拥有着校史、文物、书法等多方面内容,但还是有所侧重的,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已创立三十多年的考古系成就斐然,曾有四次考古发掘实习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因此校博物馆的专业性重点也体现在考古教学上;同时,作为田野考古的教学成果,数以万计的出土文物提供了丰富的藏品资源,不仅可以使理、工、医等学科的本校学生了解基本文物知识,还可以使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耳闻目染齐鲁礼仪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蕴。我校博物馆的部分精品文物还曾远赴日本、美国、欧洲等地展出,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对学生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极大地促进了文物考古知识的普及,甚至不少学生还成为了业余文物爱好者。

(二)讲解方式要注重学术性

大学生们普遍知识面丰富,素质较高,这是优点,但也有恃才自傲的特点,喜爱评价他人,轻视他人,所以面对这样的群体,讲解员更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的建立,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尤其是对文物知识的讲解,既要深入浅出,还要让同学们能够掌握到专业的术语和常识,如介绍商代青铜酒器时,不仅要让同学们了解它们的功能,还可以通过它们的出土情况,阐述商代的葬制和习俗。在解答各种相关问题时,要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传授给他们知识,语言逻辑一定要严谨,不要作似是而非的回答,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们的尊重。我校博物馆一直很重视讲解人员学识素养的培养,陈列宣教部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考古科班出身,有的还在攻读博士,这种讲解条件是一般地方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学生们也感觉到受益匪浅。

(三)展示方式要注重可参与性

普通博物馆的观众面向整个社会,与此不同,高校博物馆的观众面相对较小,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才是高校博物馆的主人,在我们曾做过的问卷调查活动中,可以强烈感受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我们的交流既坦诚又热忱,这本身就是一种参与。但我们还是感到,我们给与学生们参与的机会太少。对于他们的参与,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鼓励他们自己来管理博物馆,培养有兴趣的同学做引导和讲解,他们既可以是考古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其他专业的学生,由我们来培训,参与进来的学生越多,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也越好做;另一方面,是增加展览中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的项目,促进他们的参观兴趣和效果,这一点由于各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不同而有差异,理工科的动手内容更多一些,但如果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尽可能去发掘,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比如将田野发掘中一件破碎的陶器全部取回,再由学生们来拼对粘补,他们对陶器的质料、形制、烧造方面的认识一定会深刻得多。当然,同学们的动手项目一多,参观秩序和引导上就难免增添麻烦,但从参观效果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高校博物馆,有责任和义务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努力将博物馆教育融入于校园文化之中,促进高校博物馆校园文化功能的提升,使独具魅力的高校博物馆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特色名片和亮点所在。

[1]张文彬.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博物馆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博物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