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采访整理
母乳喂养率为何会降这么厉害?
母乳喂养率这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企业营销得比较厉害,另一方面孕产妇获得的社会支持十分缺乏。2007年后,可以很明显看到纯母乳喂养率在下降,那时候只有27%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都很轻易地获得了孕产妇电话,之后会电话推销、上门推销,包括违规做一些母乳代用品的广告,在超市里打折送样品等。我们和企业沟通过,他们也都清楚《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到具体执行层面,企业考核机制要和销售业绩挂钩,就会出问题了。
中国的母乳代用品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因为管理规范,从2002年到2008年,母乳代用品销售量始终没有上升。
《办法》为何会失效?
这个《办法》其实只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够,和广告法、工商法的一些条款没法衔接。比如,《办法》中会提到违规广告,但又难以用广告法来处理。企业违规的内容也需要工商法来约束。现在《办法》落地太难了。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办法》第七条: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孕妇、婴儿家庭实施下列行为:(一)赠送产品、样品;(二)减价销售产品;(三)以推销为目的,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有条件地提供设备、资金、资料。
前两点,都不属于卫生部门的职权。《办法》落实时,没有确定具体是哪个部门来处罚,这些都需要细化。
2011年,我们出了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在新一轮机构改革过程中,相关部委职责也有所变化,如原先在卫生部门、工商部门的食品监管划归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所以需要重新修订。
现在,我们还是希望把《办法》修订后提高到行政法规的层面,能和工商法、广告法、乳品管理办法等衔接起来。
肇事奶企为何难受罚?
现在的难点是企业的监管。我们的医疗机构和人员都在体系内,有各种规章规定都可以进行处罚教育,但对企业非常难。“第一口奶”事件后,实际受罚的是113名医务人员。很多企业为什么违规,因为如果别人违规没有受到惩罚,他守规矩,就觉得吃亏了。
所以,因为监督管理不到位,企业的这种自身行动还是有可能反弹的。最好的监督应是多方位的。我们一是要继续规范医疗机构,加大培训。二要利用母乳喂养周,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三是利用12320公共卫生热线提供咨询。四是倡导出台企业自律协议,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发挥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对孕产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