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桂彬
摘要: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数学创新能力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探究 创新
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数学创新能力则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和认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在知识的海洋里进行探究,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探讨出新的解题思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的能力并不是靠教师的讲,学生的听而提升的,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亲自体验,通过思考得出真知。在课堂上,使学生形成“超前思维,敢于向教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要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说,学生要能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提出应该给谁定义和如何定义等等,这样做的优点,能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训练。
作为教师,我始终知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因此在课堂上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例如,我在讲“同类项”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同类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两个单项式,它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各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例如:-5xy与2xy,第二种是合并同类项,指的是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应遵循的法则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同类项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并让学生找规律,发现所含字母必须相同,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而与字母的顺序无关,而我在以前讲“同类项”这节课时,一般是先把同类项的定义、合并的方法提出,然后向学生讲解例子。后来我经过反思发现,学生虽然能记住简单的例子,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记,他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听起来就觉得枯燥无味,而且也不能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二、不断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各种能力,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性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然而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简单的知识,它更是一门具有生命的学科,学生只有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经历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各种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例如,我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要求学生把它应用到板报、宣传栏以及用在联欢会、文艺晚会的布景上,或者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格局等。又如,我在讲到“长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知识,并把美术、生产常识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经济美观实用的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教学时还可以开展各种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己掌握的技巧,把画、剪、折等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并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当我在讲“三角函数”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测量旗杆影子底部的长以及夹角,求旗杆的高等,当他们需要解决这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或物,又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适应的这一类问题时,他们便发现此时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并能够紧紧抓住学习的重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运用网络等媒体,供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资料进行学习,让他们学会收集信息,并及时统计,以便将来解决更多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我在讲“圆周角定理”时,如果直接讲述圆周角的定理,学生只会形成浅显的认识,很快就会忘记,我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圆周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定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因此我自己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我移动教具,当到圆周角顶点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位置关系。学生在通过观察后,发现有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学生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有什么关系?我先让学生进行猜想,最后得出结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通过学生的论证,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了常规的思维模式,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就要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是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长时间的设置悬念,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同时对教师的基本功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得到强化。作为数学教师来说,自己本身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更应该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要保护好学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新发现,从而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数学教师要灵活多变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去观察和探索,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在当前时代更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只有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9(10).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