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秀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启发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启发一探究”式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02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由于长期的化学教育过份注重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教”实验设计而不是学生自主设计。新课程改革不再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要逐步把“纯”化学实验转变为真实情景下的化学实验,把教师“教”设计实验变为学生“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由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主设计转变。如在学习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老师随即提问,金属钠能不能与5%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如果能,反应产物是什么?教师通过钠与水的实验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操作和化学现象,这一实验现象又引发新的实验问题,问题演变成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如此,实验便不再是教师个人的表演或展示,而是以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实验研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化学实验才是真正意义上“学生的活动”。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教师启发、学生探究的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种模式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教学目标,辅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要求把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指引学生在有序地操作的同时进行定向观察,必要时解答学生实验中的疑难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实验结束后,结合实验事实和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概括。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最终,在问题的推动和教师的引导双重作用下,学生主动、积极的获得发展,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该模式以实验教学为核心,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提出具体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为获取知识和能力而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探究,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情、学法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不断加强和提高“启发”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的基本环节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提出“启发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同时突出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操作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将学习问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创设情境即将习惯性的平铺直叙式的课堂引入情境化,将待解决的问题蕴含在具体情境之中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实验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迫切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从情感上关注这个探究课题。比如在学习新制氯水时,讲完其组成成份及各组份性质后,教师引入如下实验:往一杯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缓慢滴入新制氯水,学生观察到烧杯中红色逐渐褪去。以此提出问题,溶液褪色有哪几种可能,如何用实验证明。
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为学生的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的筛选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所需资料可由相关参考书籍、互联网及教师提供。本实验中,学生通过学习己经获得地知识可以满足实验所需,不需要查阅其他资料。
3.做出假设。针对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及收集的有效信息做出不同的假设,并对于需要实验验证的假设提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师通过对引课进行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的知识产生不平衡,而做出假设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验证方案,经同化、顺应自主的把不平衡的知识分解开并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根据旧知识,学生知道酚酞试剂遇碱变红,酸性或中性条件下无色。在该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己有知识很容易得出结论:溶液褪色是因为NaOH溶液的碱性被新制氯水中和了。这时部分学生产生疑惑,本节内容中介绍过新制氯水中的HCI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于是学生由新旧知识产生冲突,进而发现新问题,并得出假设:如果向已褪色的烧杯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红色恢复,说明是溶液碱性被中和了;如果向已褪色的烧杯中继续滴加酚酞溶液,红色恢复,说明是红色物质被氧化了。
4.实验验证。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唯一途径,它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根据课程设置,若是边讲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则可采用演示实验进行实验;若课程内容在实验室完成,则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更为适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忽略的操作,教师可故意以错误的形容呈现,提醒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化,也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相近的方式让学生上台操作,保证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安全、顺利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四、结束语
新课程强调“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获取,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必须在真实的情境和具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以得到建构。化学实验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对化学问题的敏感程度以及从旧的知识屮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有教冇学者认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的能力,即是学生能从新角度来看旧问题,并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一个技术问题。”2.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新对策的能力。事物从始态发展到终态的途径是多样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不止一个,所以,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承印,马艳红.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育学报,2007,3⑵:46-49.
[2]吕延,吕幕,洪光.工具与主体—启发式教学与对话教学探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8(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