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往”因素浅析

2014-04-09 23:16温余荣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温余荣

【摘 要】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校某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机制,以进一步理解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建设性建议。本研究发现:在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的关键要素和前提条件;在其思政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共同承担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任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思政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力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交往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务院和团中央颁布了一些文件,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该校该系按照国家、北京市和校党委的要求,完成自身办学育人使命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对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有利于把握工作规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1.概念界定

对于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本文采取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进行界定,即其实然状态中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按照国家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 “三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按照北京市和该校党委的要求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关思政教育。

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应用了质的研究中的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形成理论。

3.研究对象与抽样

参与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师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而笔者亲身参与其思政教育的过程,能够全面深入了解其中的人和事。质的研究的目的是就某一个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般采取“目的性抽样”,选取能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作为样本。所以笔者选取熟悉的该校该系部分教师、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普通学生作为样本。

4.研究资料的收集

扎根理论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一定的理论框架才能形成。本研究通过个别访谈和焦点团体方法了解参与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教师、大学生的相关情况。以参与型观察为主,深入到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场合,在参与过程中对他们期间的表现、活动的环境、涉及交往的人员进行观察。搜集其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产生的策划、会议记录、新闻稿、文学作品等文字材料和期间使用条幅等实物。

5.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类属分析

通过互动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世界,从他们的视角出发对他们的实践行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类属分析。通过比较凸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一般人的归类习惯,能对资料进行系统的组织,突出资料之间的异同,对有关主题进行强调。通过对原始资料的阅读、登录、编码,对他们之间的类属关系反复斟酌和分析,确定了本研究的类属关系,如图1所示。

三、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我获得了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用因素的理解,即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素及其意义。

1.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素

通过分析,发现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素涉及了督导、教学、课外活动三个方面,贯穿并在这三个方面发挥作用的内在因素是在这三个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是在这督导、教学、课外活动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进了督导、教学、课外活动的有效进行,促进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正是在督导、教学、课外活动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得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并得到发展。

在这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既是其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在其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内容和效果,在研究对象的理解上看决定了其思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效果,在研究者的验证中也能确认在督导、教学、课外活动当中人与人交往的内容与效果是评价其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1)督导。在该校该系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对大学生的督导,以及学生之间的督导,促进了大学生思政素质的持续、稳定的提高,期间不间断的、涉及面广的督导活动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处于一个不断上升,全面发展的状态。

①学业与生活。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业与生活的督导,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教师对于自身思政素质的期待和要求,体会到教师在学业与生活的自律、努力,使得学生在学业与生活上能不断受到反馈、感召并逐步调整自己对于学业与生活的态度和行动,逐步使得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与学业、生活融合在一起,发生内外双重变化,而同学之间的督导则为教师的督导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铺垫和促进作用。

②语言与行为。通过教师对学生语言与行为的督导,使得学生的思政素质的发展与个人日常的言行紧密结合,在一言一行中感受到规范,特别是受到教师矫正的言行能够体会到该言行的影响并获得规范自我言行的心理动力,而学生之间的督导则将学生的言行纳入到自我教育的机制之中,使得学生言行规范成为学生的共识。

③思想与心理。通过教师对学生思想与心理的隐形监督以及各种形式的辅导(现代通讯、面对面),使学生对自己的思想与心理有相当程度的自觉,进而反思自我的思想与心理,对自我进行不断的调节,学生之间的思想与心理的督导则为学生之间获得相互认同与支持创造了根本土壤,从而使学生逐步达到思想与心理的和谐、平衡状态。

(2)教学。该校该系教师通过在两课、专业课、讲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大量知识并在这些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认知,并通过自身的体会启发大学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识传播与实现过程。在这一知识传播与实现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最终使学生对教师获得认同,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知识获得进行思考的基本概念、命题,并对教师的思想渗透发生内在反应,产生对自身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与重新整合。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该校该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生动、具体的舞台,通过鼓励学生在系内外参加和开展贴近学生,受学生欢迎的课外活动,学生在这些过程中获得较为深切的身体、思想、心理体验,其言行受到情景化审视,学生的学业与生活特点得以呈现,是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展现过程,也是检验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重要机会。

2.探讨:“交往”的地位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获得了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督导、教学、课外活动三个方面作用因素的解释性理解。本研究通过对三个作用因素的剖析进一步发现,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因素当中,“交往”作为三个作用因素当中共同发挥作用的互动机制,成为三个因素发挥作用的内容和效果的基本互动形式,“交往”在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成为关键要素贯穿了督导、教学、课外活动三个方面,同时成为发挥作用的实际存在机制。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理解,在该校该系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行树立“三观”、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如安全保密纪律等,这都要求大学生思想、精神、心理的改变、投入和体验,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业、生活、课堂、课外,体现在一言一行当中,从而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互动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而作为平等主体的交往,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气氛中进行才容易把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到主体之中,而交往则是主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实现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成为实现三个作用因素的关键要素而存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不同的交往主体之间有着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理解,采取的具体方式,渗透的具体内容各有特点,这也使得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效果依赖于交往的内容与效果,其中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占据优势地位,在交往主体之间也居于优势地位,并在思想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导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交往始终贯穿了教学、督导、课外活动等三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如果在这三个方面没有交往的过程,则这三个作用因素容易陷入形式而没有实际的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持续力量,交往在该校该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的地位十分关键,是作用机制中的关键要素,是该校该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引擎和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