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教育引导研究

2014-04-09 20:37林靖
史志学刊 2014年2期

林靖

“90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教育引导研究

林靖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之训示,在当前社会,“90后”感恩意识淡薄。本文试图以“90后”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当前“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入手,分析其成因,并探讨如何从高职院校角度提升“90后”高职学生感恩教育力度,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90后” 感恩教育 高职学生 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完善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如何加强“90后”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特别是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由于诸多因素,部分“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相对缺乏,责任感相对欠缺,通过科学的研究进一步厘清其中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职院校在提升“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工作中的力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帮助在心里产生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1]。感恩教育包括认知层次、情感层次以及实践层次等三个方面。在经历小学教育、中等教育后,进入高等教育的“90后”高职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并也能够带着感恩的心态身体力行的践行相关内容,但因各种因素,部分“90后”高职学生对自身道德素质特别是感恩意识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自私自利等思想滋生,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淡漠,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等问题部分存在。

为进一步了解“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现状,本课题调查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90后”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男生500份,女生500份,收回问卷945份,回收率为94.5%。有效问卷912份,有效率为96.5%。

1.对家庭缺乏感恩。

家庭是每个人心目中最为神圣、最为温馨的港湾,亲情是人的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感情。“90后”高职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的那刻起,大多要离开熟悉的父母,熟悉的家,开始独自生活。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始终会牵挂着自己的儿女,但子女是否会关心关怀远方的父母呢?调查显示:67.8%的学生一个星期至少会跟父母通上一次电话,其中男生占总比的17.8%,从中能够看出男女学生在家庭的重要性认识上以及对父母的关注上有明显差别;68.2%的学生表示自己知道父母的生日,其中男生占比14.6%,在生活的细节等方面男女学生有明显差异。此外,在被问及父母最爱吃的食物、多长时间回一次家等问题时,“90后”高职学生给出的答案基本呈现出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特有淡漠情形。

2.对朋友缺乏感恩。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接受高等教育期间,“90后”高职学生每年有将近9个月的时间是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一同度过,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提升大学生成长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需要人际双方共同的投入,调查表明,懂得“感恩”的人会收获更加美好的友情、爱情、亲情。调查中,73.2%的同学表示特别珍惜大学的友情,愿意全心为同学、朋友付出;68.3%的同学表示会竭尽全力帮助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收获互帮互助的真挚友情成为“90后”高职大学生极力追求却又望而却步的渴望,但他们自身却往往忽视真挚感情的获取需要自我的投入与付出,更需要有知恩图报的意识及行为这一道理。

3.对学校缺乏感恩。

学校是“90后”高职学生离开父母后的第二个家,是锤炼自身,提高自我本领的育人场所。在育人过程中,学校积极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基本方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题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在被问及对学校的感受时,45.8%的同学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表示满意,53.5%的同学表示愿意向应届的高中毕业生介绍推荐自己的母校;13.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属于这个学校,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没有关系。

二、“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部分“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影响,深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在追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90后”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运行中的一些价值要求被无限放大,人的价值理念呈现多样化发展。“等价交换”“有偿原则”等规则与“无私奉献”“互相帮助”等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90后”高职学生作为新新人类的代表,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快,程度较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就更大。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使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2]。

2.在渴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期盼中,父母忽视子女的全面健康成长,使得“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基础较差。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的发展中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作为父母掌上明珠的“90后”高职学生,父母、亲人从小就给予溺爱。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最大期盼便是通过高考成龙成凤,子女在父母的娇宠下,“一心只顾着”自己的学习,弱化了感激父母、回报父母等思维的产生和表现,造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只需要顾着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考虑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等意识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家庭责任感较差,对父母、亲人不懂得感恩和回报。

3.在一味强调升学率、就业率的氛围下,学校德育教育中忽视感恩教育,使得“90后”高职学生提升感恩意识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

学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变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应承担起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重任。但当前对于学校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更多还是关注升学率、就业率,对德育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力度不够,造成“90后”高职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和集体意识差、互帮互助感低等问题存在。高职教育是“90后”走上社会前接受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系统教育学习,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感恩教育,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90后”高职学生群体的研究,充分认识到加强“90后”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引导、活动设计等多种方式全面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切实提升“90后”高职学生感恩教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感恩教育。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注重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高职院校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切实加强“90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制定出台或修改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将感恩教育放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搭建“90后”学生感恩教育的平台,充分整合包括党建思政部门、教育教学部门、后勤服务等部门在内的各项资源,调动思政辅导员、班主任等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建,共同关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发挥两课“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两课”是“90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要进一步巩固并切实发挥“两课”教育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实际教学中,要有重点地结合“90后”感恩教育现状、相关社会时事、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等增加感恩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感恩教育影片赏析、感恩专题讲座等形式,切实加强感恩教育,提升“90后”感恩意识,让“90后”高职学生知“恩”;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两课”课堂实践教育比重,将课堂教学搬到课外、拿到社会,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活动等多种形式,让课堂走进社会、融入百姓,让“90后”高职大学生懂得如何“感恩”,进一步提高“两课”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加强形式与载体设计,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第二课堂”承载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平台的创设与活动载体的设计,充分调动“90后”高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活动中学习、提高”。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建立感恩实践教育活动长效机制,通过开展“感恩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庆主题团日、设立“感恩月”系列活动、感恩主题教育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加深“90后”学生自身对于“恩情”的认知与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体现回馈社会、父母、学校、他人的意思表示。

4.加强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党建思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在政策文件引导、自身体制机制建设、活动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给予足够多的支持和关注,从而形成以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为载体的感恩实践教育活动。学生社团要进一步了解“90后”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90后”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感恩文化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感恩主题活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关怀,让爱的旋律在心中唱响,让感恩氛围融入校园[3]。

加强“90后”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繁荣。高职院校理应高度重视“90后”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根据“90后”高职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全社会应该共同行动,唤醒人们本能的感恩意识,打造感恩社会,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1]魏燕霞.新时期“90后”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2010,(8).

[2]冯琳琳,徐鹏,杨雪梅,吴玲.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 [J].宿州学院学报, 2010,(3).

[3]郝福锦.高职学生感恩意识培养探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林 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助教

(责编 樊 誉)

※ 本文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校级规划课题“‘90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3JC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