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党的文风建设的历史贡献

2014-04-09 20:37柴丽丽
史志学刊 2014年2期

柴丽丽

毛泽东对党的文风建设的历史贡献

柴丽丽

文风体现党风,党风决定文风。作为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奠基人,毛泽东不仅重视文风建设,而且一直为培育和弘扬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优良文风而努力。毛泽东关于党的文风建设的思想实践,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榜样力量和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不同程度存在的不良文风尤其是一些党政机关的文件、领导干部讲话和理论文章的“长、空、假”进行批评与反思,重温毛泽东关于文风建设的历史性建树意义重大。

毛泽东 文风建设 转变路径

毛泽东关于文风建设的思想脉络

文风,顾名思义,就是文章或讲话的风格,是文章、著作或讲话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一定时期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中国共产党内,文风指的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在文章讲话中的体现和反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萌芽于大革命时期,成熟于延安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首先是以革命党的姿态,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采取“拿来主义”,以学习苏联的方式来进行革命的。他们十分渴望到俄国去“全面了解共产主义,把在俄国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组织”。因此,从最初的党的政治报告和《决议案》中,都能够感受到当时那种热烈而质朴的文风。比如在实施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上,完全照搬俄国革命的方式实行城市革命来带动农村乃至全国。当城市革命失败后转向农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反映在文风上的突出表现,就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对中国农民运动的考察。这两篇文章都是在党内出现“左”的和“右”的倾向的背景下完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自己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和对中国农民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他们的经济地位、生活状况以及对待革命的态度的分析,以朴实的语言,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文风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我们的朋友,民族资产阶级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右翼是我们的敌人,一切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等则都是我们的敌人;中国的农民运动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中国过去革命斗争成效甚少,根本的原因在于敌友不明。

由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困苦环境,我们党没有时间和机会对文风建设进行总结梳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统一战线建立了,我们党才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机会对文风建设进行回顾与反思,对党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行为进行整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延安整风运动。而整风运动中与文风建设相关联的则是整顿文风。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学习运动,也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党八股》就成为我们党最早的最具针对性的关于文风建设的历史文献。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当时党内存在的不良作风,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却以为全面理解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并指出:“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毛泽东说:“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做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针对这一不良作风,毛泽东提出了要实事求是,善于把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党员教育的解决方法。

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揭穿这种老八股、老教条的丑态给人民看,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这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不过,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又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一些浅薄的知识分子食洋不化,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奉为圭臬,脱离中国实际,照抄照搬。这种洋八股、洋教条反映到共产党内,就是党八股。毛泽东认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文风问题不只是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路线的问题。改进文风,首先要端正思想路线,讲话、写文章都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文件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毛泽东并不反对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但他更提倡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那种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语言。为了培育清新的、活泼的文风,毛泽东还选录了列宁、季米特洛夫、鲁迅著作和六届六中全会文件中的四段文字作为范本,供大家研究、借鉴。他希望大家“分析各人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毛病切实改掉。

毛泽东的文章代表着他的文风,并且引领了一个时期的党风与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毛泽东选集》中,仅抗日战争到建国前这一期间,他不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做战略上的思考,而且在文字上总是亲自动手动笔辛勤耕耘,写下了诸多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新闻类稿件,这些文稿文献不仅反映了我们党政治上的成熟,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党在文风建设上由拿来主义到实事求是的飞跃。

毛泽东对党的文风建设的重要建树及其特点

1.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要命题。通过实践,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这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良好文风的最早觉醒。以后,他又针对许多同志脱离中国实际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情况,特别是针对王明等人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指示及苏联经验神圣化,盲目机械地加以执行,结果使中国革命一再遭到挫折几乎陷于绝境的情况,指出一定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得到全党的普遍赞成,提高了全党克服教条主义、端正文风的自觉性。此后,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并深刻阐明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这不仅成为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而且成为倡导实事求是良好文风的前提。从此,在政治上思想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成为我们党内文秘工作的一个独特的要求。

2.站在哲学的高度,科学认识和概括了学风、文风和党风问题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既是党风问题,也是世风问题。它既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理论修养,也反映着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更体现着他们的整体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文风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实质上是对客观事物和读者的态度问题,是世界观方法论问题。对政党来说,好的文风,对于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于树立国家机关工作者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进而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学风、文风、党风三者是辩证联系的,缺一不可。学风、文风的转变,一方面是党的作风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改进自身作风时必须具备的态度。好的学风和文风,既是我们改进自身作风的必须具备的态度和方法,也是改进社会风气的途径之一。古往今来,凡逢盛世,文风不免浮靡。习近平关于文风“短、新、实”的精辟论述,成为我们改进党风的一个缩影,具有生动的实践和示范意义。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与智慧的海洋。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指出,广大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必须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使自己真正地转变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文风建设中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文风并不仅仅是文章的文字形式和语言表达,它的实质是对读者、对群众是否足够地尊重。如果没有优良的文风,那就会将人民群众拒之于门外,这是和党的群众路线、贴近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毛泽东认为要解决好空洞枯燥、言之无物的问题,只有问计于民,用群众的感受去体会社会,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关注,用群众的角度去审视现实,大兴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之风,大兴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之风。唯有如此,文字才富有思想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文风才能生动活泼起来。

4.气势宏伟、文采横溢的个性特点源自一个领袖人物的自信和坚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既是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文风形成既经过学生时代的桀骜不驯,也经过乡间老表的戏弄嘲讽,既经过战争年代的艰苦磨难,又经历过挑灯夜读的书海泛舟,近代中国的积弱与屈辱,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贫困,在他的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正是他对中国的了解,对真理的追寻,对道路的认定,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风。从早年的《咏蛙》到黄河彼岸的《咏雪》,从为新华社撰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到《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的诗文已成大气磅礴且高屋建瓴;从《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到《别了,司徒雷登》,他的文章嬉笑怒骂,亦庄亦谐,举重若轻,读起来常常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从反“围剿”时创作《渔家傲》二首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的文风平实,丰富多彩,有时候大江东去,有时候泉水叮咚,有时候如诗人江边行吟,有时候又像老者炕头说古,娓娓道来。毛泽东的文章都是很带感情的,不管是评论还是讲话,不管是新闻稿还是随笔,都表达了一种真情实感。他把文字作为一种工具,在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所爱所恨、所思所悟。

毛泽东关于文风建设的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回顾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思想,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始终锲而不舍地探索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加强党内优良文风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永恒主题。“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党的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体现在文风上,就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文风。这是使民族精神获得发展,把党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动力。对于每一个领导者来说,优良的文风都是自己的能力、胸襟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搞好调查研究是端正和树立良好文风的基础和前提。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最一般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早在2010年5月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就批评一些党政机关的文件、领导干部讲话和理论文章文风“长、空、假”,称“文风不正,危害极大”。而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代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则内容充实、形式朴实、语言平实,反映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倡导平实文风、平实作风的新气象。文贵务实。要摆脱“长、空、假”,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加强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是端正和树立良好文风的不竭动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和强调脱离群众的危险,并且做出了在全党进行以为民、务实、清廉和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赋予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新的时代内涵,阐明了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我们党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最新思想认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四,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党风,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改进党风需从改进文风做起。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文风建设。学风同文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人云:“文如其人。”李大钊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都是作文与做人的一致性。文风是学风的表现形式,改进学风是改进文风的基础。因此,改进党风需从改进文风做起,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

第五,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端正和树立良好文风之本。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提出的,是在与“左倾”“右倾”错误斗争中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成为我们端正和树立良好文风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毛泽东书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孟艾芳.点评红色山西.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3.

[5]贺国强.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6]高新民.延安整风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7]延安时期大事记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柴丽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领导能力培训中心

(责编 高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