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四个基本认识

2014-04-09 20:37张青媛
史志学刊 2014年2期

张青媛

群众路线的四个基本认识

张青媛

在新时期,党对群众路线的基本认识应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来考虑。特别要从群众路线的群众观、领导方式和现实中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着手,分别对应透析“为民”“民主”“务实”和“清廉”四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广大领导干部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群众路线融会贯通,发挥它的精神实质。

群众路线 为民 民主 务实 清廉

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时也是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从纵向来看,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党才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从横向来看,党只有创新群众路线理论和方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防止出现苏东因脱离群众而导致的悲剧。在新时期,全党掀起了群众路线的第二轮教育实践活动。而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则需从群众路线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着手,分别对应透析“为民”“民主”“务实”和“清廉”四个基本认识,最后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一、“为民”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取向认识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仅创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还创造和变革着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1]这些论述对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来说,毫无疑问地提出党奋斗目标是“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取向问题。虽然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的代表者,但要想获得政权并且长期的执政下去,这就必定要将执政的根基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其执政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一党之私,而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从根本上说,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当然,共产党员也有自身的个人利益,但是其个人利益“不是个人任意的主观愿望和要求,而是以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为前提,为法律和政策所规定,为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2]。

2.群众路线的发展体现“为民”的价值。

党在过去的90多年里,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成就无不证明了党的最高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第一次较为完整的表述是在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3]1945年党的七大对群众路线做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将群众路线归结为两个方面: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其中群众观则表述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4]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了群众路线的两个方面,并明确指出群众观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群众路线简明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5]直到1992年的十四大,党章对群众路线才做了最完整、规范和权威的表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6]

3.群众观是群众路线的价值基础。

从群众路线内涵的发展来看,群众路线是由最基本的两个部分构成的。“两个一切”强调的是党的群众观,这表明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本质就是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一来一去一变”则强调的是党的领导如何“为民”的工作方式方法。而群众观则是重中之重,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大前提。因为只有明确“为民”的价值取向,才能保证党前进的方向是正确和光明的。具体地说,“‘群众观点’不是群众自己的观点,而是对待群众的观点,这种观点的持有者是与群众相对应的阶级、政党和精英等。‘群众观点’中的‘观点’是一种价值原则和政治理念,有无这一价值原则和政治理念成为能否与群众实现根本利益一致的根本标准。”[7]试想,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如果没有群众观,对群众没有感情,以再好的领导方式方法贯彻群众路线必将是走过场。而“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8]。

二、“民主”就是“为民”的精神原则认识

1.先锋队的领导要体现群众的意愿和参与。

“民主”就是在决策中要体现出有人民的意愿,不搞专制专断,其首要指标就是群众的有效参与。群众路线中的领导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很注意深入到民众中去。这与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有着相一致的地方。

从党历史上看,人民群众必须要有自己的先锋队领导才能实现自己当家做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愿望。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就不会觉醒。“像群众长远的利益或最高的利益,群众自身往往是看不见的,必须有党的领导,群众才不致走错路。”[9]这正如刘少奇所说:“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在人民群众解放斗争的全部过程中起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必须有自己的先锋队,而且必须有如我们党这种性质的先锋队,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才是可能的。”[10]

从党的实践上看,党必须联系人民群众,才能获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虽然党是群众的领导,但这种领导是为被领导者服务的,“领导就是服务,这就是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处理领导与群众关系的根本立场”[11]。因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12]。所以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13]

2.群众路线是一种逆向决策模式。

群众路线强调领导者或是决策者“必须主动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14]。这与西方的决策模式中的参与主体并不一样,前者要求与民众打成一片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后者则是强调民众参与的权利。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来、化、去”三个环节。

首先,群众路线要求领导者在决策前具有群众观之后,不能高踞于群众之上,要学会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这里的“深入”就是“党必须发挥群众自下而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依靠最广大的群众的力量来发现和解决问题”[15]。因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赐教。要真正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6]。

其次,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决策。这里的“集中”则是“党自上而下给予群众领导、号召和纲领”[17]。因为群众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多是从自身或者局部提出来的,缺乏宏观系统地考虑。要保证最终的决策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并得到有效地实施,则需要领导者从战略和战术、长期和短期、整体和部分等角度来进行整理、分析、批判和概括,兼顾各方利益,最终形成高质量的政治对策。同时在判断群众的意见是否正确时也要遵循这条原则:“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18]

最后,领导者将决策通过宣传和发动群众贯彻下去,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看其正确与否。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并坚持下去。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群众路线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毛泽东对此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19]所以,“党是群众的领袖,群众的先锋队。但我们在群众中党员是否成为群众的领袖,那完全不是由法律的规定,不是由于党的任命,而是由于我们的党员能够了解群众,能够牺牲自己,最忠实地为群众的利益斗争。能够说服群众,能够在长期的斗争中证明我们同志的主张是正确的。”[20]

三、“务实”就是“为民”的着力点认识

1.目前群众工作的对象出现了重大改变。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造就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变成国家与社会管理人员、经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多个阶层。同时在利益分配方式上,市场为主导的支配取向取代过去国家的统一分配。这就使得各阶层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期望出现重大调整,导致传统的执政基础即工农群众成为弱势群体,阶层差距逐渐拉大,社会上一些“仇官仇富”的心态也在蔓延。同时,在人们权利、民主、平等意识加强的情况下,民众的维权行动也与日俱增。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群众在运用法律手段和道德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表达和举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放大了彼此之间原有的矛盾,给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2.“务实”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要贯彻好群众路线就必须说实话、讲实情、干实事,一定要务实。“务实,就是坚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坚持不懈地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1],“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2]。当下,贯彻群众路线最务实的着力点就是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关键做好群众工作。

目前,对待冲突、矛盾,需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群众的利益冲突都是人民的内部矛盾,其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所以,群众工作的核心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倾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等国家经济利益重心所在的民生方面。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正确处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23]。

四、“清廉”就是“为民”的作风建设认识

1.党内的腐败问题已成影响党群关系首要因素之一。

“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最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24]这体现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更深层次就是怎么样对待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的认知问题。但在今天,党内的腐败问题已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制约群众工作的首要因素之一。

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权力腐败的问题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革命时期,党掌握的公共权力有限且不稳定,再加上恶劣的战争环境,贪污腐败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在党长期执政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的发展模式让行政权力介入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本应该拿来为人民服务。但一些领导干部亲资本而远基层,傍大款而躲群众,对群众的事漠不关心,下去调研,也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甚至还弄虚作假。在一定的程度上,“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放大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5]。“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6]。

2.以群众路线促进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与新时期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并从领导干部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要加强官德修养,以身作则,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来自各方的监督和制约。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需要对干部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约束,决不能搞特权、以权谋私,一旦发现,决不姑息。

另一方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用规章制度对其常抓不懈。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作为党最大政治优势的群众路线更应该通过制度将其固化和规范下去,使它长久地发挥功效。“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来看,群众路线虽然被视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但到目前为止,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领导者的一种工作作风,缺乏制度的和程序性的保障措施。”[27]所以,制定和完善有关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规章制度则是从组织上进行制约的重要举措。同时,除了领导干部自上而下的制度约束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群众对政府执行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以保障群众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与保持党、政府的公信力和廉洁高效的形象。

总之,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必须从“为民”“民主”“务实”和“清廉”四个方面对群众路线进行基本的认识,以便统筹好群众路线的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群关系、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16][21][22][23][24][26]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3.9,126,94,23,117,95,131.

[2]郭亚丁.坚持群众路线巩固执政基础[J].红旗文稿,2006,(12):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99.

[4][8][10][13]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54,354,343,348.

[5]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3.114.

[6]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DB/O L].[1992-10-18]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 168/64567/65446/6415682.html.

[7]李华.群众、观点与路线:“群众路线”的缘起[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11):7.

[9]董必武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4.

[11]孙文盛.领导科学与群众路线[J].领导科学, 1991,(3):6.

[1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18.

[14]王绍光.不应淡忘的公共决策参与模式:群众路线[J].民主与科学,2010,(1):48.

[15][17]李华.“群众路线”:内涵、逻辑与特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1):7,7.

[1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310.

[1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63.

[20]刘崇文.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31.

[25]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双管齐下化解矛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N].重庆日报,2013-7-31(18).

[27]景跃进.“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内涵、结构与实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6).

张青媛 中共重庆北碚区委党校 教师中共中央党校 硕士

(责编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