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睿
(胜利油田 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东营 257077)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一年成功靠产品,十年成功靠品牌,百年成功靠文化。企业文化能统领人们的理念、认识、思想和行动,形成企业团队共同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大局意识,约束企业经营之路的轨迹,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在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再次证明了她的魅力。
我国石油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不但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资财富,同时也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具有油田特点的石油文化。石油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之一,担当着经济发展的重任,继承发展自己的企业之魂,对石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发展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和发展史。石油行业的企业文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被誉为石油工业摇篮的玉门油田,在恢复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为之振奋的“玉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做贡献。之后在柴达木油田开发建设中,形成了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柴达木精神”。大庆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形成了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献身”。随着石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石化集团公司、中石油集团公司、中海油集团公司将石油文化分别融入到自己的集团公司中,组织总结提炼了符合自己特色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对公司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石化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市场化、国际化等新的发展目标、战略和模式,在继承“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对公司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调整完善,确立了“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和“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以及“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中海油集团公司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化主线,把“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好的发展质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作为企业目标,把“协调发展、科技领先、人才兴企、低成本”作为发展战略。
从企业文化来看,面对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三大石油公司在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发展上都备加关注。可以看出,它们更多的是回归企业自身,突出企业自身文化特色。如胜利油田从过去的“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翁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到今天的“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企业精神;从过去的“产量能上不能下”到今天的根据市场需求定产量的生产目标;从过去的计划说了算到如今的市场说了算,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这些都突出了石油企业自身文化特色。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个性鲜明,沉淀着石油人艰苦创业的辉煌历史,凝聚着石油人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记录着石油人高歌猛进的现代步伐,浓缩着石油人勇于创造的高超智慧,折射着石油人璀璨耀眼的未来图景,是石油企业的精神标识和价值根脉,也是石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发展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根脉所在。纵观当今石油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文化秉性独特。每个行业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情况不同,其发展必然有着自己的脉络,其文化必然有着自己的秉性。石油文化形成于石油,壮大于石油,既体现了石油人独特的文化素养和悠久的文化内涵,又代表着石油企业干部员工共同的信念追求和价值目标;既经受着“青天一顶、碱滩一片”等地域自然环境的锤炼,也饱尝着油地独特人文环境的浸润;既沉淀着“三老四严”“三个面向、五到现场”油味十足的优良传统,也镶嵌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新时期、新时代的精神结晶。石油文化大至文化内涵、文化语境、文化伦理,小至文化案例、文化故事、文化标语,石油企业文化始终闪烁着特色鲜明的“油性”,渗透着独一无二的个性,成为石油人独有的精神标识和魂魄界碑,焕发了石油人独有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2.文化基因稳定。在几十年的发展积淀中,石油文化包含的核心价值,历经一代代石油人传承践行,已成为石油企业恒久不变的文化基因,深入骨髓,溶入血液,薪火相传,对推动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石油文化的恒久性,在于其深深植根于石油,其所倡导的文化理念、承载的价值观念、包容的文化事象、衍生的文化符号、塑造的文化载体,无不体现着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主流观念、风俗伦理,无不反映着石油人的所想所思、所关所注、所喜所乐。正是扎根于石油沃土,取材于石油沃土,石油文化才拥有了最牢固的根脉、最广博的基础。石油文化的恒久性,还在于其深深融入于石油企业。历经50多年的润化同化后,如今,石油企业的发展宗旨、责任遵循、目标追求,无不体现着石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石油生产炼化的一环一节、一丝一扣,无不契合着石油文化的规范,遵循着石油文化的约束;干部员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践行着石油文化的精神,追寻着石油文化的伦理。正是融入石油企业这片沃土,石油文化才拥有了最恒定的践行,最持久的浇灌。
3.文化胸怀广阔。石油企业文化从形成发展到成熟壮大,始终植根于变动不居的外部环境,始终经受着多元文化的碰撞洗礼。在石油企业形成之初,会战干部员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地域特点。石油行业工种繁多,每个行业都有着不同的专业差异。军营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医院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长期并存共生在企业内部。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石油企业文化坚持以广博的胸怀、开放的胸襟、超拔的姿态,吸纳包容,寻找交集,主动融合。坚持以为国找油、为国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全面凝聚了油缘、地缘、血缘多重伦理关系,扭集了油情、友情、亲情多条情感纽带,形成了一元为主、多元共生的统一文化体系。
虽然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取得非凡成就,然而,文化建设毕竟是细水长流的系统工程。新时期、新环境、新任务,需要继续加强对石油文化系统研究,把握其内在特点和建设规律,保持活力效力,持续提升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加强梳理创新,增强文化引领性。文化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作用,就必须要学会与时俱进,创新常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思想观念多元多样,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交锋,石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受到冲击,核心理念有所松动。石油企业文化自身的创新发展,已不能与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已不能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已不能与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同步。要坚持正视挑战,勇于迎接挑战,加强文化创新,始终对照时代主流精神、企业发展需要、员工思想实际,对文化理念、精神内涵、文化案例、文化符号等,进行全面梳理总结,系统优化创新,使之接地气、懂民心、体民情,增强文化认同,培育文化优势,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引领发展重要作用,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自主性。
2.突出文化个性,加强优势转化。虽然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但我们更应看到石油文化独有的个性和优势,树立文化自信,谋求文化自强,做好文化优势转化。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加强主流价值宣贯,使之入心入脑,成为干部员工共同的思想遵循、价值规范、言行标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优势。坚持文化软实力与制度硬约束相结合,用文化的凝聚力、约束力,弥补制度规章的不足,排除潜在障碍,增强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管理优势。发挥文化育人树人强大职能,不断用核心价值观培育人、激励人、凝聚人,努力培养一批懂业务、负责任、受尊重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优势。
3.增强文化包容,融合文化差异。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石油企业根据自身持续发展客观要求,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范围、深化层次、拓展领域,越来越多的石油队伍走向国外市场,与异域文化发生了碰撞交流。文化差异带来的思想差异、行为差异、意识形态差异,给诸多石油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影响。面对不同风俗、不同伦理、不同价值观念的异域文化,要坚持“他为我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方针,尊重包容,求同存异,认真对待不同文化碰撞,广泛吸取优秀文化元素,注重合理范围内的文化交流碰撞,延展自身经纬,汲取精华活力。积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文化,吸纳先进理念,融合先进制度,丰富主流价值观念,开拓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品质,保持文化体系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形象,推动企业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4.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品牌形象。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民众在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能否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责任担当、精神文明的重要指标。对于国内石油企业,要提升形象,塑造品牌,就必须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切实树立起负责任、勇作为、受尊重的核心价值观念,切实把安全环保、绿色低碳等社会责任体系纳入文化核心理念,作为员工一言一行的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予以宣贯推广。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切实树立起大企业有大担当、大集团有大作为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