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雅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城市户外文字的文化意义分析*
陈 雅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旅游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户外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以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影响着城市户外空间的视觉审美、信息传播与多元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语言规范、思想内蕴、语言修辞等方面发挥影响;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现代弘扬及对城市居民的艺术熏陶。
户外文字; 视觉文化; 书法艺术; 城市文化
城市户外文字指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如各种广告招牌上的文字、门店名称、路标地名、文物古迹遗存的墨迹石刻、现代碑刻题词、文化展示设计中的艺术字体、建筑墙体文字设计、文字雕塑、宣传条幅、政府告示等等。目前关于城市户外文字的研究,主要依附于城市户外广告、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或城市地名、店名等语言文化研究中,或未被作为主体加以关注,或未考虑其整体性特征。如《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外观语言考察》[1]一文,虽聚焦于城市户外文字,但研究内容限于城市交通指示牌和路牌语言、城市户外标语、城市店名、城市户外广告语四个方面,且主要进行的是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而没有进一步发掘其中蕴含的多层次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一般紧密镶嵌于其他视觉文化形式之中,我们根据它们的语言文字共性,将它们从繁杂的城市形象背景中剥离出来,单独加以文化意义的聚焦审视,有利于相关部门深化对城市户外文字文化意义的认识,使城市户外文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作为重要的文化因子整体得到重视。
视觉文化是指“以图像为主因的,高度视觉化的文化形态”。[2](P42)人类文化的视觉认知对象包括文本文化和图像文化。视觉文化与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文化形态相区别,强调其图像性的特点。而以语言文字为表现主体的城市户外文字是否属于视觉文化形态,需要分析城市户外文字是否具有视觉文化的主要特性。视觉文化的主要特性可概括为:图像性、从时间转向空间、碎片化与平面化。[3](P121-126)我们认为,城市户外文字也具有这些特性,并且正是从这些特性上体现其视觉文化意义。
(一)城市户外文字的图像性及其审美意义
图像性是指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视觉,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的变化使人产生美感的特性。按照这个定义,城市户外文字完全具有图像性。文字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汉字本身是一种象形文字,形体基本呈方块形,以点画、线条、形体构成不同繁简、大小、俯仰、叠复、长短、疏密、欹正、向背等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数量极多,字与字之间讲究章法布置,还有正草隶篆等书体,是一种非常好的造型对象。城市户外文字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把汉字这种造型对象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单独拿出来设计,张贴或悬挂。富有创意的字形变化,加上和谐的色彩搭配,富有质感的载体材料,可以产生很强的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它与其他图像类型一样是直观感性的,它可能不具备图画的类似性,意象唤起功能却毫不逊色。例如对比企业VIS(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企业标识和企业名称,前者是图像,后者是文字。具象的企业标识以其形象性,可成为企业的象征,而文字的企业名称以其标准字体和颜色,同样使人一望便知,并且许多企业的标识采用的就是文字造型。所以,城市户外文字因其图像性而具有审美功能,设计时注意形、色、质的融合,注意与其他视觉元素的和谐统一,细致考虑形制、大小、颜色、光线、内容、特色、动静、韵味等,也能充分体现视觉上的对称、对比、韵律、均衡、变化、节奏之美。
(二)城市户外文字的空间性及其传播作用
视觉文化“标志着文化从以文字为中心、深度时间模式的理性化形态到以图像为中心、平面空间模式的感性化形态的转变”,[3](P121-126)“从时间转向空间”强调了视觉文化的空间性特点。城市户外文字是具有确定的空间性的。“城市”和“户外”都指向空间,而文字因其点、线、面的造型特点,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展开。其构成材质和附着背景,也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容量与空间环境。当然,我们应该同时强调,城市户外文字,毕竟还是文字,不可能完全消除其时间性。大部分的城市户外文字,尤其是张贴的政府公告、商品广告文案和宣传口号等,保留着它的时间性,只是相对于其他场合出现的文字,时间性明显缩短。比较典型的有高速公路两边的路牌广告。如何让疾驰的汽车内的人们,在惊鸿一瞥中,对路牌上的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是制作人苦心孤诣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压缩其时间性。时间性的压缩导致阐释深度的削平和审视距离的消减。这正好适切城市户外文字的制作目的,即为了大众传播更为广泛、有效,内容需要更为浅白、直截,从而降低受众认知的难度。所以,城市户外文字空间性意义在于从物理和心理上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加强了受众的实感体验,提高了传播效果。
(三)城市户外文字的碎片化及其多元创新
这里的“碎片化”不是指由整趋零的过程,而是指一种零碎的状态。城市户外文字往往单个的字、词、句子独立运用,相互之间缺乏中心意义的统领,不存在严密逻辑和有序规则。形式上多种多样,多彩多姿;创作主体可以是政府、集体组织、团体或个人,各施其能,各行其是;地域分布上也是线上的点、面上的块,各居其位,离散点缀。所以,城市户外文字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但这一“碎片化”不包括时间上的碎片化。因为,相对其他视觉文化类型来说,城市户外文字要多一点时间上的延续性。出于刻印成本的经济考量,加上刻印内容稳定的存留价值和刻印材料的经久耐用,人们不可能对城市户外文字进行快速改造与革新。“碎片化”赋予城市户外文字多元文化意义,碎片化意味着体量小、数量大,意味着源点多、触点也多,必然带来形式与风格上的多样化与不断创新。这与当今社会追求快速高效的时代节奏相适应,也与后现代人们追求个性、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相一致。
由此,城市户外文字具备视觉文化的主要特征,它属于一种视觉文化形态,具有视觉文化建设的意义。城市户外文字像其他视觉文化形态一样,以其散布城市空间的形状、色彩和质感,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视觉形象,体现着整个城市的视觉品味,也规定着未来的城市视觉审美。
文字千变万化的规律组合构成充满灵性的语言文化,城市户外文字具有的语言文化意义体现在语言规范、语言内蕴、语言修辞三大方面。
(一)语言规范作用
作为一种强侵性视觉语言,一种城市的公共文化,城市户外文字具有强大的传播作用与引导作用,其规范地使用语言显得特别重要。正确的语言使用彰显一个城市的严谨、有序与精致,错误频仍的语言使用则暴露一个城市的粗率、无序与散乱。在城市户外语言文字规范方面,国家、地方、行业等都出台有系列相关的法规文件和管理办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86年),《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节录)》(1999年发布,2004年修订),《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1996年11月1日,国家工商局),还有各省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的社会用字管理办法等。实施情况的评估也有《城市社会用字管理工作评估指导标准(试行)》(国家语委,1998),《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操作办法的通知》(2001年9月4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等标准和办法可遵循。剩下的问题是不同城市的具体操作与真正落实。
(二)语言内蕴的价值传播作用
在城市户外文字的语言内蕴上,不同类型的户外文字实现不同的语言价值,如文化传播类城市户外文字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彰显现代文化;商业宣传类城市户外文字可以提供信息服务,体现商业智慧;名号标识类城市户外文字可以蕴含历史脉络,蕴藏无限创意;社会管理类城市户外文字则可以引领社会文明,服务大众生活。其中,最能体现能动性的是文化传播类。一个城市应重点突出哪些文化符号?每座城市都应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定自己的文化“符号圈”[4](P100-108)系统,确定哪些是反映城市精神的中心符号,哪些是体现地方特色的稳定性主体符号,哪些是较有时代特点的边缘性符号,并且需要“以妥善协调的方式运作并拥有自己的创新机制,使该系统成为一个地域风格鲜明而与时俱进、生命力旺盛的鲜活机体。”[5](P18-21)语言蕴含的城市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应是体现传统美德、人本主义、健康积极的,使城市的人们产生欢乐与幸福感,绝对要避免出现歧视性含义、暴力倾向、粗鄙庸俗等降低城市品格的语言色彩。
(三 )语言修辞美作用
在一定的题旨语境下,同样的语言内涵,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修辞就是注意语言方式的选择,以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城市户外文字尤其能体现城市人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趣味。好的语言修辞可以提升这个城市居民的语言认知和语言运用水平,反之,则降低甚至伤害我们的语言感知力。与阿诺德·柏林特论述的美学侵害相一致:长期处于一种美学匮乏的环境中,我们的辨别力会遭到损害,知觉会变得麻木,会“限制感觉认知和身体推动性活力的发展并且加剧感觉腐化”[6](P58)。城市户外文字中语言修辞方面的语言文化意义体现在准确的词句选用、生动的辞格运用和恰切的语体风格上。词句选用要准确:贴切的用词、音韵节奏的和谐、语句的简练流畅和句式的富于变化。辞格使用可灵活多样,比喻、通感、借代、仿词、排比、双关、对偶、叠韵……巧妙运用,新颖机智。同样是爱护草坪,可以正告“绿草如茵,脚下留情”,也可用拟人修辞“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还可比兴句“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同样是川菜馆,你可以亲切宜人地用“麻辣婆婆川菜餐厅”,也可以谐音双关取名“非我莫蜀”“蜀香门地”。聪明的修辞博人一笑,且留印深刻。恰切的语体风格是指语言语体色彩与对象、环境、时代的和谐一致,如文化场所不应出现商业元素,强调现代风格的环境不宜营造古风古意。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本质是一种辅助语言交际的实用传播工具。但是,文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字体不断演变,并且在书写上形成不同的笔法、结构和章法风格,如:线条或瘦硬劲挺,或清丽稳健,或娟秀古穆,或潇洒飘逸;结构或错综复杂,或均衡对称,或欹侧多姿,章法或沉着规整,或疏密有致;整体风格气韵上亦呈现不同气象,有清秀柔美、雄强奔放、恬静高远、浑厚朴实、奇崛劲拔、绮丽典雅等等,由此建立了成熟的书法艺术体系。中国书法无色而有画的灿烂,无声而有乐的美韵,人们将人格、学养、情感赋予其中,升华出各自神采飞扬的精神境界。在城市户外文字各种类型中,书法艺术的体现程度应有差异,实用性强的社会管理类文字、大部分商业广告类文字、名号标识类文字以及部分文化传播类文字应使用标准印刷体文字,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法律规范,而大部分的文化传播类文字和部分商业宣传类文字、名号标识类文字则应该运用书法形式,弘扬书法艺术。我们可以从历史传承与现代弘扬两个角度,分析一个城市的户外文字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与体现。
作为几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国城市,尤其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往往留存着大量古人墨宝遗迹和书法典故,如浙江省湖州市,在这块地方生活过的历代书法名人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苏轼、赵孟頫、吴昌硕、沈尹墨等,其中颜真卿在湖州刺史任5年,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墨宝和碑碣,光亲撰竖立的碑碣就有20余种。对他们的书法艺术的传承,不能仅仅表现为文化节、艺术节等动态形式或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室内形式,还应该表现为城市户外文字的外在形式,使它们真正融汇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如公园里的碑廊、广场上的石刻、雕塑上的铭文等等,可以集字、传拓、补刻、撰写,使普通的城市居民在不经意间也能接触了解本地光辉灿烂的书法艺术精华。
除了书法艺术历史文物及其补遗所散发的熠熠光辉,当代新出现的城市户外文字也能在书法艺术上立弘扬之功。比如:文化场所、生活区域或公共场所安置点缀的碑刻石刻,刻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或现代核心价值观念,由杰出的书法家所书,让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书法艺术之美,与四围环境浑然统一,可使居游的人们潜移默化,心神涤荡;亭台楼阁悬挂的匾额,人文景观挂刻的楹联,为名人书家所写,位居醒目显眼之处,或寓哲意深,或写景抒情,使来往的人们默会轻读,澄心涤意;即便是商业地带的招牌广告,各式海报,也不乏书法艺术元素的蕴含。制作者放弃了便利快捷与经济省事的机器、激光、电脑的生产制作,运用书法艺术的生动气韵、无穷变化,赋予商业设计作品更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古远意境,而广大的城市消费者,也能在时尚生活中接受传统美学的熏陶,提升书法艺术素养。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文化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在视觉文化意义上因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传播作用和多元化创新作用,以其充斥于城市空间的形状、色彩和质感,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视觉形象、视觉品味和未来的城市视觉审美。从语言文化意义上分析,城市户外文字可起语言规范作用,通过语言内涵起价值传播作用,发挥语言修辞的美学作用,并以其构成比例反映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倾向。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对城市居民的书法艺术熏染。
了解了城市户外文字的文化意义所在,我们就可对其在不同城市的实现程度做具体的调查研究,并进一步了解城市户外文字与其他城市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况,分析城市户外文字建设在形式、内容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促进我国城市户外文字在城市文化生态良性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1]程 展.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城市外观语言考察——以衢州城区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
[2]赵 阳.当代视觉文化浅析[J].艺术研究,2013,(5).
[3]赵 阳.当代视觉文化的“空间逻辑”[J].天府新论,2013,(3).
[4]康 澄.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6,(2).
[5]陈 雅.地方文化符号系统的建构与创新[J].青海社会科学,2008,(5).
[6][美]阿诺德·柏林特.生活在景观中——走向一种环境美学[M].陈 盼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AnalysisofCulturalValueofUrbanOutdoorText
CHEN Ya
(Faculty of Humanistic and Tourism,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Urban outdoor text is a kind of written symbol appears in a variety of outdoor carrier in the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 which ha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visual culture, linguistic culture and the art of calligraphy. As a kind of visual culture, with its image, space and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it affects the city outdoor space visual aesthet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multivariate innovation; as a kind of language culture, it influences on the language specification,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linguistic rhetoric; calligraphy sense manifested in historical heritag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art and the cultivating of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of urban residents.
outdoor text; visual culture; calligraphy art; city culture
2014-10-17
陈 雅(1970-),女,江西兴国人, 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认知与传播研究。
H102
:A
:1672-2388(2014)04-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