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保定市为例

2014-04-09 08:07:02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保定市双师办学

刘 洋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1]保定市毗邻京津,人力资源丰富,在京津冀地区中处于重要地位。保定市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拥有众多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近年来,保定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经历大幅扩招后,其规模日益扩大,对保定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办学理念、经费投入、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等方面,针对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不清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个性和特色的理念指导。目前,保定市个别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认为它是“压缩”的大学本科教育,或者是“拔高”的中专教育,这使得学校的整体定位摇摆不定。[2]例如,有的高等职业院校照搬普通高校的本科、专科的办学模式,从教学计划、教学实践、教学安排到实习基地建设等,均未邀请有关专家参与制定,只是参考一些普通院校的办学资料或到其他院校参观考察,然后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制订本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并没有体现出自身特色。

(二)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资金短缺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短板”。造成高等职业院校经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河北省还未建立起有序的高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政府在高等职业院校资金投入中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其经费不足,发展困难。二是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保定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和民间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较少。三是其他融资途径有限。银行向高等职业院校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也较少。经费投入不足使得高等职业院校不能及时地建设实训基地,更新实训器材,甚至影响人才的引进和专职教师的培训,从而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

首先,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沿袭了普通高校的设置体系,单纯的由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自主设定,不能及时的以市场和企业为导向,设置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有的院校开设专业时盲目跟风热门专业,难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3]存在专业重复设置的情况,尤其以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最为明显。其次,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本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分布不协调,第一、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则偏多。再次,有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往往选择设置需要经费少的文科专业,从而导致专业设置错位、重复问题的出现。

(四)“双师型”教师缺乏

师资力量短缺是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一大问题,尽管近几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首先,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其他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教学能力不强,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其次,“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需要大量既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型教师,又能够教授理论知识的博学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象说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与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4]再次,教师评价方式失衡。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更多的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三、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对策

(一)明晰办学理念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院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型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①高等职业院校要尝试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与实践训练课程,办学理念应关注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从而使毕业生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此外,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层要对本校专业教育的开展和毕业生的流向进行实际调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情况的办学方针,以正确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更好的促进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

经费的保障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切教学活动和学校机构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为了保证高等职业院校能够更好的发展,政府应当明确其经费来源。一是国家和省政府下拨的基础投资;二是院校所在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三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从而获得企业的教育投资;四是学生缴纳的学费。[5]此外,还应制定一系列的经费保障制度,以保证经费投入的落实。作为办学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自身也应集思广益,拓宽渠道筹集办学经费,更好的用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增强自身办学特色。

(三)合理设置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为原则,从本校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实训等办学条件出发,特别应注意遵守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规律,调整和设置专业。”[6]保定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按照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流向和自身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标准设置。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需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开展以培养紧缺人才为主的示范性专业和精品课程项目。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财力、物力要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要注重专业建设中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既要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又要提升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其次,专业设置要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再次,合理的专业设置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中坚力量,是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体现其师资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7]所谓“双师型”教师,既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又要有“工程师”的专业素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要从培养和引进两方面来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教师到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从而了解其所从事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引进兼职教师,把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8]兼职教师不但能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而且还能够与专职教师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促进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1996.

[1]谷利红,宋 敏.保定市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的问题和发展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6):1-3.

[2]李 伟.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19.

[3]袁劲松.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田,2013(4):181.

[4]高保连,蔡录昌.加强保定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47-50.

[5]刘仕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11):125-129.

[6]王修静.专业设置视角下安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41.

[7]张丽娜.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9:26.

[8]孟欣征.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6(12):76-77.

猜你喜欢
保定市双师办学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