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伟,侯龙真
(1.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2.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韩国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经验与启示
郭 伟1,侯龙真2
(1.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2.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韩国成人教育在促进农民社会流动、实现角色转化的过程中,注重激发进取精神、获取政府支持、开展职业训练、关注弱势群体与培育后继农民,有效促进了农民的社会流动。借鉴韩国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成功经验,我国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革新农民思想观念、培育农业转移劳动力、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培养新生代职业农民为重点,全面促进农民的社会流动。
韩国;成人教育;农民社会流动;经验;启示
韩国仅用30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城市化,顺利使农民实现向城市市民和职业农民的角色转化。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农民的社会流动呈正相关,韩国城市化进程的实现正是得益于其成人教育对农民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工业化时期,韩国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振兴农村的新村运动,这一时期也是农民向城市迅速流动的主要时期。作为新村运动核心的农民教育,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次:正规教育课程中的农业教育;由农村振兴厅和民间团体开展的农民教育;由民间组织开展的农村社会教育。[1]韩国成人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使农民顺利地实现脱农转城,并由此得以进入政权系统或第二、三产业中的专业技术领域。韩国农民不仅完成了地理意义与社会意义上的社会流动,而且还带动了下一代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转变。同时,为了实现农民社会流动的整体性,韩国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大力举办老年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等。进入新世纪,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韩国成人教育以农业后继者培训为重点,吸引年轻农民回流。由此可见,成人教育是加快韩国农民社会流动的助推器,在促进农民社会流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加快农民社会流动、推进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借鉴韩国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激发进取精神,革新思想观念为动力
受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韩国社会等级分明,上层社会养尊处优,底层社会希望向上流动。但由于长期受传统社会体制的压迫及宿命论思想观念的束缚,社会底层尤其是农民阶层对自己向上流动的信心不足。同时,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朝鲜战争使韩国民众丧失了自信心和进取心。[2]为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向上流动的信心,韩国依托成人教育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开展“新村运动”。在“新村运动”之初,成人教育号召农民发扬“勤勉、自助、合作”的民族精神,鼓励农民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与技术;向农民宣扬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意识到教育是获得一份好工作、实现向上流动的捷径。“新村运动”开展的第二年,农村各地纷纷兴建村民会馆,将其作为成人思想教育基地,教育形式多样,如奖勤罚懒的正面激励教育、组织集体学习的灌输引导教育、树立模范的价值示范教育以及情感互动教育等。[3]这样通过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使受“宿命论”束缚的农民再次觉醒,使他们认识到只要不断努力,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就能够顺利实现向上流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成人教育。
(二)以获取政府支持,依靠法律政策支撑为保障
韩国成人教育对农民社会流动促进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引领与保障。一方面,成人教育的开展得到政府所提供的财政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社会流动。韩国政府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将相当部分的政府预算投资于教育发展,教育部的预算在全部政府预算中约占17.6%。[4]政府对农业和农民教育的财政支持使得农村成人教育得以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和农民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合理社会流动。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的开展以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撑为保障,引导和带动了农民的社会流动。1962年制定《农村振兴法》,明确界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保障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顺利开展;1980年制定《农渔民后继者育成基金法》,注重对农渔民后继者的培养与教育;1990年制定《农渔民发展特别措施法》,确立了农渔民后继者与专业农户的教育培养制度;[5]1998年将《社会教育法》修订为《终身教育法》,对全民学习和教育问题做了具体规定。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政府规定,高等教育招生时必须保证录取一定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农村学生不仅全部免费,政府还提供奖学金。这一政策也使得高等教育向农民敞开了大门,增加了农民提高素质与实现社会流动的机会。1998年,韩国实行“学分银行制”,农民获得通过自学接受非正规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韩国政府不断调整成人教育政策来提升农民素质。2005年,农林部改革传统的农民教育形式,首次提出实行农民培训券制度,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同年,农林部出资3.5亿韩元支持培训券制度的示范与推广。一系列有关农村教育与培训的法律法规、政策成为韩国成人教育得以开展的坚实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社会流动。
(三)以开展职业训练,提升就业技能为重点
根据韩国《职业训练基本法》的规定,职业训练是指为了使勤劳者能够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而实行的训练。韩国有时把职业训练作为下层民众的技术教习,有时把它作为发展国家经济的基础实力的养成,有时把它作为提高个人社会地位的途径。[6]开展职业训练、提升就业技能是韩国民众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途径。受儒教“学而优则仕”的影响,韩国传统社会并不重视职业训练的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化,由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上脱贫致富这一强烈愿望的驱动,大量农民纷纷涌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职业训练才成为政府和民众的焦点。为了解决农民较低的文化技术水平与较高的城市产业要求之间的矛盾,韩国开始大力倡导职业训练。1963年9月,《产业教育振兴法》颁布,这就使职业训练有法可依,成为成人教育发展划时代的标志。随后,韩国又进行一系列成人教育改革,使职业培训办学形式多样化和职业资格多层次化,如创设“国家技术资格制度”,吸引大批学历较低甚至没有学历的农民参与职业培训。随后韩国逐渐形成一种没有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就不能就业的社会观念。职业培训普遍提高了农村转移人口的素质,为城市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加快了城市化进程。[7]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个人而言,职业训练为他们扎根城市奠定了物质基础。就业技能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农村转移劳动力自我开发的动力,增长了他们能够适应技术革新和产业变化的职业能力,提高了他们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使他们更容易得到晋升和适应岗位的转换。
(四)以关注弱势群体,实现社会融入为原则
农村弱势群体向上流动困难重重,社会融入更面临层层障碍。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是韩国农村最主要的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加快韩国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流动、实现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韩国成人教育在保障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农村老年人教育方面,城市化使大批年轻农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韩国更加重视农村老年人的教育问题。教堂和寺庙在农村各地兴办老年学校,促进了老年教育的迅速发展。大韩老人会是韩国最大的老年教育机构,在农村地区发挥着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解决老年人和年轻人间的价值冲突,培养老人适应现代农村社会的能力和重建老年人融入现代农村社会信心的作用。同时,“老年人资源开发计划”等项目的开展,增加了老年人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的机会。在妇女教育方面,政府建立妇女教育中心,民间妇女组织或者宗教团体开展的农村妇女教育也十分普及,主要开展农村妇女的职业训练、文化教育及生计教育。农村妇女教育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增强了她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其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代际流动的可能性加大。在残疾人教育方面,2000年韩国完成了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及职业康复法》的修订。2007年韩国政府颁布《对残疾人等的特殊教育法》,规定“国家及地方自治团体设置残疾人终身教育设施,并构建不同生涯周期残疾人的教育支援体制”。[8]韩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和关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流动的整体性,增强了农村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的能力。
(五)以培育后继农民,吸引青年务农为补充
城市化致使大批农业人口流入城市,而农村地区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农民越来越少。据统计,进入新世纪后,韩国农民中60岁以上的占48.7%,50岁以上的占20%左右,40岁以下的只占3.5%。农民后继者不足、老龄化问题突出成为困扰韩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新时期培育后继农民,吸引青年农民返流成为韩国的重要任务。韩国政府规定,未满40岁的青年农民可以申请成为农业后继者。通过“加分选录制”来选拔农业后继者:满分为750分,其中热爱农业者加150分,有相关学历并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加150分,有务农经验的加100分,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加150分,能够提出未来生产经营和发展规划的加150分,农村妇女加50分。这一制度的施行,使得大批优秀的农民后继者通过接受成人教育,成为农业专门人才。同时,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包括农业专门大学、农科大学、农协专门大学等在培养专业农民、农业技术员、农业经营骨干技术员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系列以农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成人教育或培训有效实现了农民职业的水平流动。与此同时,为了引导更多青年农民流向农村,韩国农业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免收学费,开设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课程,学制三年,学成后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务农者,将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为了激发青年回流务农的热情,农渔民青少年培育财团组织青年到海外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文化。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韩国已投入2.4万亿韩元支持青年农民培训,每年培训5 000个正在从业的青年农民,每年吸引4 500个青年支援农村发展。[9]
(一)开展思想教育,转变传统观念
思想观念的改变会影响农民社会流动的方向,如在“知识无用”的思想观念下,人们会倾向于避开向知识分子阶层流动;在“地位至上”的思想观念下,人们会倾向于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教育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韩国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唤醒了农民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提升社会地位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向上流动的信心。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只有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才能使他们不断地适应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我国要借鉴韩国思想教育、精神动员的有益经验,依托成人教育来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择业观是指农民对职业的主体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意向,这是影响他们顺利选择工作、实现社会流动的前提性因素。[10]成人教育应首先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消除他们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职业评价。这样农民在社会流动中才能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实现合理的社会流动。其二,城市生活观念的传播。农民文化心理这一精神层面的转变是实现社会流动、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环节,成人教育应向农民传播现代城市生活的文明习惯,改变他们已有的落后观念,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与思想上的升华,如将城市生活常识与生存方式等价值观念传达给农民,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减少与城市文化的不相融之处,提高文化素养,顺利实现城市融入。[11]其三,回乡创业观念的树立。当前背景下,农民由农村向城市的社会流动成为大势所趋,难免造成城市拥挤、农村空虚的状况。成人教育应帮助农民树立回乡创业的观念,帮助他们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流动,确定正确的社会流动方向,使他们认识到回乡创业的价值与前景,从而避免落入社会流动的跟风大潮中。
(二)倡导政府参与,保障农民合理流动
韩国政府重视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为实现农民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有力支撑。与韩国相比,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流动的规模大、数量多、形式复杂。农民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是一项涉及流出地和流入地、农村和城镇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协调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为有效促进农民的社会流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需要倡导政府的参与,依靠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为农民的合理流动提供相应的保障。其一,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宣传功能,利用成人教育的舆论辐射力量,提高政府对农民社会流动问题的重视程度,使政府认识到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进行统筹规划,整合用工单位、学校、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确保流出地和流入地培训的衔接性。其二,倡导政府加强成人教育法制化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等,将对城市务工农民的培训作为一项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为农民的社会流动提供相应制度保障。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城市用人单位应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在不耽误务工人员基本收入的前提下,确保他们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其三,成人教育在农民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发挥有赖于一定的资金支持,为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集培训基金,建立各种专门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机构,对无力支付培训费用的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为农民的社会流动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成人教育依靠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完善的政策与经费保障,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民的合理流动。
(三)注重就业培训,提高转移再就业层次
相关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越高的个体流动的意愿就越强烈,改善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可能性就越大,实现社会流动的几率就越高。[12]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越倾向于社会流动,尤其是长距离的向上流动。基于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流动转移动力不足的现状,成人教育应将提高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与受教育水平作为重中之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一,增强职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由于进城务工农民流入的单位不同,从事的职业有别,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也各不相同,所以职业培训内容应具备针对性与实用性,以提供某一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素养。成人教育还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技术操作要求,有效地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使务工农民获得切合社会发展与自身需要的技能。其二,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人教育应坚持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原则,使务工农民在参加职业培训课程之后,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直接进入就业岗位做准备。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布使务工农民所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成果得到认可,从而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新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积极性,也为他们就业层次的提高奠定基础。其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由于农民流动人口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也相去甚远,再加上工学矛盾突出,因此,针对他们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要充分利用夜大、函授、自学考试以及远程教育等形式,采取面授、自学与答疑辅导等方式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培训效率。
(四)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流动的整体性
为了加快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流动的整体性,应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数量庞大、群体复杂,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与就业技能偏低,面临着被边缘化与社会排斥等问题,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成人教育应整合自身资源,关注农民、老年人、妇女和残疾人等农村弱势群体,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首先,开展成人教育活动,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能力和素质。农村弱势群体只有接受教育,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素质,增强生存与发展能力,获得创造与增加收入的机会,并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为此可以开展有利于农村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的成人教育实践活动,如“对口扶贫支教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等,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其次,拓展成人教育功能,满足不同弱势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对于渴望融入城市、实现社会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人教育应重视他们的社会流动问题,增强他们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补偿教育;对于老年人,成人教育应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知识型、休闲型和保健型文化教育,增加他们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的机会;对于农村妇女,成人教育应开展相应的生计教育与文化教育,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与生活适应能力;对于残疾人,成人教育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注重对他们的潜能开发,使他们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适合自己的工作。再次,培养农村弱势群体的自强意识,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成人教育在关注农村弱势群体技能提高的同时,也应注重转变他们心理上的消极观念,帮助他们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提高适应能力与社会竞争能力,使他们树立改变生活现状的信念,在自身的努力下不断进步,增加社会流动与社会融入的机会。
(五)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造就农村人才队伍
为了应对新世纪农业人力资源不足,韩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培育后继农民,解决由于大批农村人口的向上流动所造成的农民后继者不足、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事实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应借鉴韩国的经验,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造就农村人才队伍,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人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培养。其一,转变新生代农民的思想观念。部分新生代农民由于缺乏城市第二、三产业所需的知识或技术,在城市中生活举步维艰,根本无法永久性居住。鉴于此,应通过成人教育向他们传播回流务农的理念,培养他们热爱农村、致力于农村建设的乡土情怀,让他们知晓成为具有专业生产与经营能力的职业农民也能大有作为。其二,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务农青年、返乡学生与新生劳动力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后继力量,虽然他们的农业知识与经验不足,但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较强的学习能力。成人教育要针对他们开展相应的农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致力于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合作的技能型、专业型新生代职业农民。其三,提升新生代农民的学历层次。采取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正规教育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使他们学习系统的农业技术知识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非正规教育推行农民田间学校培养模式,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其四,拓展新生代农民的管理技能。新生代农民有着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若真正实现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则必须获得全面系统的农业教育。成人教育除了要对他们进行农业生产领域的培训之外,还要进行土地规划与利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以及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技能。这样,通过成人教育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有利于解决大批农民流向城市之后产生的农村遗留问题,吸引新生代农民回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更加合理的社会流动。
[1][8]丁晓昌.瞭望世界的风景: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报告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98,200.
[2]杜丽华.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经验及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11(20):178-181.
[3]李 策.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民思想教育的途经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47-51.
[4]韩国教育概况[EB/OL].http://chn.mofa.go.kr/worldlanguage/asia/chn/main/index.jsp,2013-10-14.
[5]高翠玲,王德海.韩国农民培训的经验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2):197-198.
[6][7]孙启林.战后韩国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323,120.
[9]李水山.新时期韩国农民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J].职教论坛,2005(6):55-59.
[10]刘奉越.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使命[J].职教论坛,2006(10):37-39.
[11]陈维华,陈 醒.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成人教育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90-192.
[12]张 宇,肖凤翔.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2(34):4-7.
TheExperienceandImplicationofAdultEducationinPromotingFarmers’SocialMobilityinSouthKorea
Guo Wei,Hou Long-zhen
Adult edu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promoting farmers’ social mobility and realizing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in South Korea.Under the supporting and guidance of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adult education promotes the rationality of farmers’ social mobility, by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paying attention to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and subsequent farmers’ training.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current reality, adult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hould also reform the farmers’ ideas, train the transferred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and cultivat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South Korea; adult education; farmers’ social mobility; experience; implication
G725
A
1008-6471 (2014) 04-0092-06
2014-06-28
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人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策略研究”(编号:12YJC880057)和2014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研究——基于社会流动视角”(编号: HB14JY069)的研究成果。
郭伟(1983-),男,河北景县人,河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