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生,杨红英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200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掀起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浪潮。高职院校在多个层面展开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论及课程改革模式时,《意见》强调“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成为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理工科类课程教学改革中收效良好。但是,像高职英语这样的通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容乐观,高职英语课程仍没摆脱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如何让高职英语教学使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都满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项目导向”一般是指项目化课程改革。[1]“在职业教育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做事的过程为内容,以学习者为主体,是我们项目课程的开发模式”。[2]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标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对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的结合度和相关性;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师资的转型升级,促使他们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有利于促进校企在人员交流、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于2010年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基本要求》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延续过去以语言知识讲授和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这一目标将很难实现。如果不能给高职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将很难培养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项目化是一种以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对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分析、浓缩和提炼,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工作项目,并依据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流程和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组成项目课程模块,构建对接未来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4]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习活动与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紧密联系,学生在这种“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学习过程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升了职业素养。因此,进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地实现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厌学、怠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辛苦,教师好像什么都教了,但是学生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不少学生反映“怎么进了大学,英语反而越学越差”。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读书”的人,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个性张扬、不因循守旧、不屑陈规陋习、敢说敢干、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厌倦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语言课教学套路,学习英语的热情普遍不高。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不同于以学科知识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它是师生共同努力完成的具有实际价值的项目教学,而“项目”可以是加工一个零部件、完成一项服务、解决一个问题、甚至是纠正一个错误,学生一般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加以完成。这一切都与职业领域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密切相关。这种教学设计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来看,都有利于解除学生的束缚,发挥学生的专长,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求。在项目化的学习过程中,师生角色产生了根本转变:教师主要承担指导、监督、评价的职责;学生是真正的参与者、实施者,寻找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将它们转化成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这种“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改变学生“厌学、怠学”的不良心理。
2010年公布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公共英语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功能,指出高职英语“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应该为专业教学提供服务,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高职英语往往被禁锢在公共语言基础课程的圈子里,对教育对象的变化和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关注较少,忽略了其服务功能,导致高职英语课程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课程项目化根据职业能力培养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展开课程设计。它与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和个人的职业能力需求紧密联系,将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紧紧地绑在一起。高职英语不能独立于专业之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以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应该遵循各专业对应的工作过程要求。这是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课程服务性的有力保障。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职教育英语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5]2010年颁布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指出,“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的,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
上述两份《文件》都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依归,强调实践性和服务性。各高职院校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展开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成绩斐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对高职英语课程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怎么改,看法不一,做法也不一。有的将该课程作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公共课;有的将其定位为一门能力课;有的强调读写能力,以能不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为标准;有的强调听说能力,以能听会说为目标;有的干脆强调“听说读写译”。不管侧重哪方面,基本上都忽略了与各专业教学的横向联系,对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和素质、怎样为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怎样与专业岗位实践结合、怎样体现课程的服务功能等问题着墨不多,相应的措施不力、效果欠佳。看似在进行项目化改革,事实上没有领会项目化的精髓,闭门造车,导致课程定位不准。
2010年的《基本要求》指出“各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设置高职英语课程,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概念。基础英语是行业英语的前提与基础,行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提升与依归。[6]因此,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与顺序编排要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与岗位工作流程相吻合。基础英语内容要向行业英语自然过渡,或者将行业英语知识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课程设计要结合专业教学和行业实践,这是《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对英语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时遵循“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理念,对内容和顺序进行重新设计,重构出很多项目和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所设计的项目进行操作,但是他们对“项目”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简单地把教学项目等同于工作项目,把情境教学等同于项目教学,各项目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源自教材,教学顺序也是以教材的章节顺序为序,教师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以满足项目化改革的需要。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依据学科体系进行编写,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各专业的知识联系并不紧密,与工作过程或专业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项目活动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关键步骤,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所展开的一系列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根据项目活动的需要,学生的活动场所有很大的灵活性。完成项目活动可能涉及到资料查阅、社会调查、成果展示、实践操作等步骤。活动场所可能涉及教室、图书馆、学生寝室、实训中心,甚至是工作现场。要完成项目任务需要多种教学资源协同配合,比如专业实训室、情景实训室、模拟实训室、网络资源、英语音像资源、语音设备、录音录像演播设备等。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建设实训实践场所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并没有将诸如高职英语这样的公共课程纳入考虑的范围。
课程项目化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现行高职英语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与项目教学侧重过程的特点严重不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不能给予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问题不能提供及时反馈,大大削弱了评价的导向功能和“反拨”作用。
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是多元的,既需要高层次的科研、外交、翻译人才,也需要能满足各职业领域一线需要的掌握“实用、够用”英语技能的人才。从事汽车行业,不仅需要懂得公共英语,还需掌握汽车行业英语;从事医药行业,需懂医药行业英语;从事金融行业,需掌握金融行业英语,这样才能成功实现涉外交流。不同专业就业去向不同,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不同。有的侧重读写能力,有的侧重听说能力。同样是汽车行业,车间生产岗位可能要求员工能读懂英语图纸和说明书,识别英文零部件名称、机械工具名称,而对外销售岗位可能要求员工有较好的英语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定位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社会需求分析和行业调研,真正深入行业或企业考察和了解英语工作岗位的分布和不同工作岗位对英语水平的不同要求,了解各个专业及其人才特点。制定适合专业特点、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把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就业去向结合起来,提高英语教学与专业、职业、行业的结合度以及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和服务性。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项目开发。课程设计要依据社会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项目开发要与行业实践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紧密相关,体现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项目开发不可能仅依靠一个或几个只懂英语的人闭门造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凭空编撰出来。这项艰巨的任务必须依靠行业、企业和相关专业的协调配合,整合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以研发团队的形式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社会力量的参与对提高团队课程设计和项目开发的能力至关重要。团队应该由一线的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通英语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团队需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和需求分析,需要对项目有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理解,需要动用校企双方的资源对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总结和升华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符合行业要求、利于学生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方案和项目任务。这样才能使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资源建设是课程项目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有合适的教材、图书音像资料、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项目化课程才可以顺利开展教学。英语课程项目化改革需要有足够强大的信息源供师生在进行项目活动时开展咨询决策,要有真实的、具有专业背景的、充满职业氛围的项目活动与实施场所供师生进行项目活动实施和成果展示,并方便对项目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加强跨专业合作,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实具有专业背景的图书音像资料,升级换代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开通互联网资源,构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等措施有利于师生进行项目活动时进行咨询、决策和计划。虽然各个学校的不同专业都建有一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但是,主要供本专业使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实训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按需使用,这样可以大大加强英语教学与各专业教学的结合度,促进项目化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和实训资源的使用效率,使专业课程教学和公共课程教学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具有发现问题、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现行高职英语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方式基本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定学习效果。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使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建立以侧重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为主的效果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各方面的监控和考核,能够及时地肯定成绩、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职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研究成果,继续推进高职英语项目化改革,使其一步一步接近改革目标,以赢得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肯定。
[1]马成荣.职业教育要做到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的三维对接[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1(3):1.
[2]张 健.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8.
[3]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N].光明日报,2007-12-10(11).
[4]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31-36.
[5]杨淑侠.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教学设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53-154.
[6]宋梅梅.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深化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