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运行管理刍议

2014-04-09 04:31周一帆仲盛来赵顺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年2期
关键词:客座结题课题

周一帆, 仲盛来, 赵顺龙

(南京工业大学 a.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b.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0 引 言

高校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始终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以获得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产业技术源为主要目的,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4]。开放课题凭借“吸引优秀科研人员、联合外部丰富资源、加强基础课题研究、促进高新技术探索”等诸多优势,在国家科技部大力倡导下正获得很多高校重点实验室的青睐,纷纷设立开放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为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5-6]。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7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9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2010年通过了验收。自批准建立以来,实验室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实验室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引, 在重点研究领域设立一批开放课题,围绕“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材料制备与加工过程”、“发展以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的学术思路,强调将传统化学工程与材料、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化学工程为基础和手段,开展面向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备及应用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以解决制约我国过程工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结构与传递现象、材料制备的化学工程方法、材料的化学工程应用。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同行专家开展合作研究,以期取得一批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实验室特别鼓励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符的学科交叉和创新研究,为在本实验室中进行的科研课题提供资助。实验室设立和遴选开放课题的基本原则是:① 符合实验室的核心研究方向和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② 提倡创新,鼓励前瞻性探索;③ 以我为主、强强联合、优先支持具有国际合作背景的课题申请。为了更好地管理开放课题,实验室制定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1 设立开放课题的概况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08年设立开放课题以来,共立项93项,资助研究经费290万元。其中2008年立项8项,资助经费60万元;2009年立项13项,资助经费53万元;2010年立项15项,资助经费76万元;2011年立项11项,资助经费44万元;2012年立项12项,资助经费57万元。在所有立项的课题中,校外单位80项,南京工业大学其他学院13项。其中国外申请10项,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与医学科学研究所、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瑞典吕勒奥大学以及中国石化、扬子石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等国内知名石化企业和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均较为踊跃参与我实验室的课题申请。

随着开放课题逐年持续设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与到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讨中,实验室成为了材料化学工程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应用研究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设立开放课题为实验室开展对外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 开放课题的成效

开放课题作为实验室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日常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近几年,实验室通过开放课题的设立取得了一些成效。

(1) 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合作。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要求申请者必须与本实验室内部的固定人员联合申报,这样不仅能起到加强课题管理的功效,而且开放课题作为一个对外交流平台,为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更多对外合作的机会[7]。开放课题平台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为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学术研究、讨论和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创造条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负责人作为客座研究人员也是实验室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使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研究深度得到拓展和延伸,而且汇聚了学科精英、壮大了研究队伍、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活跃了学术氛围,不断为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注入着新的活力[8-9]。

(2) 提高知名度,为开展社会化合作研究奠定基础。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目前国内定位于化学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开始还不被社会和企业广为知晓,随着一批批开放课题的设立,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和同行关注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申请开放课题的校外或国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这些年与常熟新材料产业园、苏州纳米科技园、江苏中丹集团、扬子石化有机化工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长期定向社会化合作,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步伐也随着开放课题的设立逐步迈开。

(3) 推动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不仅是为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本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也是为了通过这种开放合作的形式,促进本领域学科建设的发展。开放课题作为对外开放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互益共赢”的举措。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4) 促进“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申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自2012年起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鼓励各类高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教支撑。由江苏省经信委、南京市政府主导,南京工业大学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过程所和微电子所等单位组建了“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面向江苏化学工业高端化重大需求,围绕产品高端和技术先进两个方面,聚焦生物基化学品高效制造、膜材料与膜过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高性能胶凝材料制造与应用等创新方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实践,着力建设江苏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核心创新载体。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心平台基地,在新材料产品研发、过程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化工节能减排起到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 开放课题工作中的问题

在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建设与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难点和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立项课题的选择、客座人员的管理以及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等[10]。

(1) 立项课题难以达到最优选择。开放课题的申请者首先会阅读重点实验室公开发布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依据指南明确支持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课题, 提出申请。重点实验室收到课题申请后将提交实验室教授委员会讨论,最终由学术委员会和对申请进行论证和分析,讨论选择决定同意立项的课题。然而,学术委员会通常是由本单位以外的知名学者担任, 很多专家都不在一个城市, 评审和讨论组织周期长、困难大, 因而加长了开放课题从申请到确定立项的评审周期。

(2) 课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开放课题从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进展的检查监督以及结题的整个过程都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进行管理。由于重点实验室每年都要设立开放课题,每个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因此经过几年累计下来,实验室需要管理的开放课题近百项,而且很多课题负责人都属于外单位,他们仅仅是通过提交年度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来决定是否继续支持该课题,这通常会导致开放课题研究人员不重视课题的阶段性检查工作,即使提交的阶段性检查报告没有达到预期成效,也较难实施激励或惩罚措施。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对开放课题进行良好地过程管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引入一些新理念、新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

(3) 与课题负责人的沟通协调不充分。开放课题平台可以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来重点实验室承担开放课题,同时他们也成为了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人员。他们给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引入了新的思维模式、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客座研究人员的合作必然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管理上也存在很多困难,① 他们只是重点实验室的客座研究人员,因此在课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一些较难操作的状况。比如他们不能及时结题或者他们结题的成果达不到实验室签订的合同要求等,尚没有有效制约措施。② 他们具体参加科研活动,享有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的研究权利和义务,既要充分发挥客座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同时又要注意技术保密,避免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外泄,产生成果归属纠纷。因此,对客座研究人员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

(4) 结题验收方式有待改进。根据“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结题时,需提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复印件以及所在单位盖章的同意结题证明。实验室将对该课题的成果进行验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2009年设立的开放课题已届研究期限。在结题进行成果验收时却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结题的成果虽有,但是并没有课题负责人署名的文章,要么是其学生署名的文章,要么是课题组其他成员署名的文章。明确成果归属问题给结题验收带来了一些难度。

4 解决开放课题运行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通过对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的建设与摸索, 结合其他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 我们逐渐找到一些方法和措施来缓解上述问题,现在供大家共同讨论[11-13]。

(1) 成立教授委员会评审组, 加强审查力度。为了能够使开放课题能够和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对开放课题申请书进行较为透彻的可行性论证,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由15名专家组成的教授委员会评审组。① 专家们审查立项申请书申报的研究方向与实验室支持的研究方向是否一致;② 对该课题的研究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 从中选择研究条件好、研究方向对口的优秀项目作为备选;③ 依据申报书的经费预算制定合理的支持力度;④ 将评审出来的优秀课题会同评审意见一同送学术委员会审批。通过成立教授委员会, 重点实验室能将开放课题的评审做的更加精细, 论证更加充分。由学术委员会委员做最终决定, 专家组意见为重要参考, 这样即能对专家组进行监督, 又能缩短开放课题论证的周期, 提高效率。

(2) 制定联合申报机制。为了更好地对开放课题进行管理, 引入了联合申报机制, 即外校申请者申报开放课题时一定要有一个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作为课题研究合作者, 既加强重点实验室对开放课题的管理;又缩短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周期, 使之成为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有机媒介。重点实验室在引入了该项机制后, 借助开放课题平台, 本校教师和地方企业通过课题的合作研究不断加深相互了解,企业对学校也渐渐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其中有一些高新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断深入, 在多重研究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 去年我校有多项合作项目入选“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学校与这些企业所在的政府也签订了长期产学研合作意向。企校合作产生如此大的经济效益, 这与联合申报的激励机制是密切相关的。

(3) 加强客座科研人员管理。通过与一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交流经验后, 发现实验室与客座科研人员及其原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合同或契约, 是加强客座科研人员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客座科研人员的立项申请获得批准后, 实验室就通过合同和契约的形式规定甲、乙双方在课题研究中的职责、要求、权力和义务, 同时在合同或契约中明确课题成果的归属、客座科研人员的考核措施以及双方的技术保密要求, 合同或契约需实验室依托单位和客座研究人员原单位共同盖章生效。明确了实验室和客座科研人员的职责和权力, 从而在具体的科研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良好合作氛围。

(4) 建立开放课题管理信息系统。随着开放课题逐年申报数量的增加,关于课题申报,中期汇报及结题管理的工作日渐繁琐,因此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开放课题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海量快捷的网络数据传输、共享技术来实现开放课题从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开放课题系统通过微型机使每一个课题申请者都能得到一个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开放课题管理系统上报材料,立项评审专家用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服务器进行在线评审,并在线录入评审意见,系统管理会将评审入选的开放课题会同评审意见一并发给学术委员会审批。课题的过程监控以及课题结题审查都可以在线完成,结题的整体资料还会被完整地存入数据库存档。通过该开放课题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开放课题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14]。

5 结 语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开放课题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能够使实验室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巨大的成效,使实验室得到长足发展。目前正值学校“2011计划”实施,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结合自身建设任务不断开拓创新,认真总结历年设立开放课题工作中的做法,积极吸取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开放课题平台的优势,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材料化学应用基础研究、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基地,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杨晓秋,刘燕美,吴 根.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管理篇[J].中国基础科学,2006(2):43-47.

YANG Xiao-qiu, LIU Yan-mei, WU Gen.Series Reports on Analys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Management [J]. China Basic Science, 2006(2):43-47.

[2] 王福涛,危怀安,李 波.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建设篇[J]. 中国基础科学,2006(1):48-52.

WANG Fu-tao, WEI Huai-an, LI Bo. Series Reports on Analys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J]. China Basic Science, 2006(1):48-52.

[3] 王炎坤,危怀安,肖红缨.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经验篇[J]. 中国基础科学,2006(2):48-50.

WANG Yan-kun, WEI Huai-an, XIAO Hong-ying. Series Reports on Analys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Experiences [J]. China Basic Science, 2006(2):48-50.

[4] 吴 根,刘燕美,张 峰.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展望篇[J]. 中国基础科学,2006(2):51-54.

WU Gen, LIU Yan-mei, ZHANG Feng. Series Reports on Analys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Prospect [J]. China Basic Science, 2006(2):51-54.

[5] 由长延.开放、流动、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探析[J].软科学,1999(1):5-8.

YOU Changyan. Open, flow and joint: State key laboratory problem analysis[J].Soft Science, 1999(1):5-8.

[6] 国家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主编.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周年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7] 郑新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 95-96.

ZHENG Xing-fu. The Matter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Work of Lab Management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4,23(1): 95-96.

[8] 章荣德,秦发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特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 96-100.

ZHANG Rong-de, QIN Fa-lan. Research Direction and Characters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1,20(5): 96-100.

[9] 章荣德,秦发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1): 95-97.

ZHANG Rong-de, QIN Fa-lan.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and promote the subject development [J]. Laborator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2000, 19(1): 95-97.

[10] 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 93-99.

DONG Guo-qiang. A Study on the Mode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5,24(6): 93-99.

[11] 龙 玲.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 120-122.

LONG L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Laboratory Oriented to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5, 24(6): 120-122.

[12] 彭 丽. 关于开放实验室的几点看法[J]. 实验室科学,2005(2) :132-133.

PENG Li. Discussion on the Style of Laboratory Opening [J]. Laboratory Science, 2005(2):132-133.

[13] 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 多种形式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和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26(3):121-124.

LI Ying-jun; SUN Shu-q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by Multiple-Pattern Opening Laboratory [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7, 26(3):121-124.

[14] 李志荣. 开放实验室建设创新的若干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24(5):18-19.

LI Zhi-rong. Reflections on the innovation of opening labs construction [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24(5):18-19.

猜你喜欢
客座结题课题
客座编辑团队介绍
《难熔金属》专辑客座主编寄语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专栏客座主编简介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厦航机队 Fl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