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楚 雄
(许昌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 许昌 461000)
生态学视角下的许昌市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
陈 楚 雄
(许昌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 许昌 461000)
以许昌市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为例,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生态三个层面审视许昌市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许昌市;旅游景区;英文翻译;翻译生态学
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是提升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许昌市旅游资源丰富,是“曹魏故都”,文化底蕴深厚,是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明珠。这对许昌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涉及到诸多方面。面对对中原文化和历史不甚了解的外国游客,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应全面考虑,才能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原,认识许昌。2009年河南省政府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同时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毗邻省会的许昌,其旅游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外国游客逐年增加,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却停滞不前,没有建立与旅游业发展相匹配的标准和要求。
随着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向,生态学的概念已进入了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生态翻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是结合生态学的观点进行翻译的研究。国内学者胡庚申教授用达尔文进化论的“适者生存”和“选择”学说,同时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整体综合”等原理来进行翻译研究。他提出了翻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1]。翻译生态学的生态,不是指自然环境的生态,而是运用隐喻的手法,将翻译生态比作自然生态而进行的整体的研究[2]。它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进行翻译[3]。翻译生态包括诸多方面,如语言本身、文化、社会和风俗等方面。旅游文本的撰写者、旅游文本的翻译者、游客、景区管理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构成了“翻译生态圈”,也称之为“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环境的内涵不仅仅包括翻译学通常所指代的交流语境,它还包括社会、文化、风俗等诸多因素。它是影响翻译者选择、适应和调节翻译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翻译者虽然受到各种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他的所有翻译活动都是翻译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果,但翻译者并非处于被动的地位。翻译者是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翻译者自身的英文功底和汉语水平、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深度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水平,都决定着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进行景区英文翻译时,首先要对文本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所蕴含的中国文化进行充分的了解,要确保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文化性;其次,要考虑到外国游客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认知,遵循英语文化的表达习惯,减少文化冲突;再次,涉及到中国文化的部分,应适当解释,简要地说明,让外国游客对相关的中国文化有大致的了解。因此,翻译者必须考虑到涉及翻译生态圈的众多因素,而不仅仅是两种文字的转换。要做到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从总体上进行把握,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担负着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等功能。只有将翻译与翻译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译文越是遵循翻译生态圈,越是符合目的语的文化和表达,越是符合读者的需求和交际需要,越能长久地存在。本研究从语言、文化和生态三个层面审视许昌市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
2.1 语言层面
翻译首先是语言层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必须在充分考虑目的语游客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从其思维模式出发,使译文准确、地道,不能仅仅是两种语言的机械对应。
从语言层面的生态环境所作出的适应和选择,要求翻译者必须要严格遵循目的语的语法和语用规则,使译文能够准确、恰当地被外国游客所理解。例如:在许昌市霸陵桥公园,把“划船”译作“Rowing”。公园内的划船,是游客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一种比赛运动。“Rowing”在英语中多用于表达划船比赛,所以此处应翻译成“Boating”。在曹丞相府景区,“保持安静”被译作“Keeping Silence”,这显然是机械地翻译,应译作“keep Quiet”。在许昌市春秋楼景区,“关羽夜读《春秋》塑像”的译文是“The statue of Guanyu read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ll night long”。其实,编年体史书《春秋》应译为“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文庙部”的译文是“The Department of Confulian Temple”,应该为“The Department of Confucian Temple”。同样是在许昌春秋楼景区的中英文导游图,对“现在的位置”的翻译是“Now Location”。这也显然是照搬的英语。“现在的位置”是告知游客的方位,所以应该翻译成“You are here”。
2.2 文化层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体现。翻译既然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那首先必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是翻译生态的主要规范环境,翻译要在文化中发展,就会受到文化环境中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4]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考虑到目的语文化的因素。同时,译文也必须很好地体现母语文化,要把母语表达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准确地向外国游客传递。
例如,在春秋楼景区对关帝庙的简介中有这样的叙述:“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景区的翻译为:“The cultural relic of Guan di Temple laid bare Guan Yu’s loyal, righteous,benevolence and valiant.”在英语中,lay bare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揭露坏的品质”,用在此处,显然是错误的。在中国文化中,关羽是正义、高尚的化身。如此翻译,完全破坏了关羽在外国游客中的形象,不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因此,直接用“show”即可。另外,在英文翻译中,只将“仁”用名词翻译,其他均用形容词来翻译,这显然不符合英语文化的习惯。因此,应翻译成“loyalty, righteousness, benevolence and courage”,这样,名词并列,遵循了英语文化习惯。
再如,曹丞相府景区的“门枕石雕刻”的译文是“The stone carving of the Ming Dynasty”。在英译中,仅仅用 “stone”来简单地翻译“门枕石”,完全无法表达我们中国文化中对门枕石的诠释。门枕石俗称门礅、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门槛内外两侧安装及稳固门扉转轴的一个功能构件,因其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应将其翻译成“The Bearing Stone carving of the Ming Dynasty”。
在春秋楼景区的简介中,写到景区“总占地面积约30亩”,英语翻译为:“it covers over 30 mu”。这完全让不懂中国文化中计量单位的外国游客不知所云。因此,翻译应用英美国家的计量习惯表达。1公顷合15亩,故翻译成“it covers about 2 hectares.”
2.3 生态层面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内涵,翻译的生态环境是翻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翻译的教育生态系统是翻译得以生存下来的保障,翻译市场生态系统是翻译得以发展的舞台,翻译的管理生态系统是翻译得以发展的保障。
首先,要提高翻译人员的培养水平,加大翻译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目前,许昌学院作为许昌市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高校,开设有英语翻译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河南省目前已有五所高校获得翻译硕士(MTI)的招生资格,本土翻译教育生态系统已初步建立。接下来,相关高校要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翻译人才的质量是关系到整个生态翻译系统的关键。只有从人才培养上把好关,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翻译的质量。
其次,翻译市场生态系统引导翻译的发展方向。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翻译文本必须结合市场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市场内涵和特点,量身定做出翻译译文。译者首先要了解交际的目的和市场、读者的需求。应根据市场和读者的需求,适时调整译文,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以旅游景区的翻译为例,译者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原特色文化,再结合英语文化的表达习惯,原滋原味地介绍景区的过去和现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国游客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中华民族产生正确的理解。
再次,翻译的管理生态系统对景区的英文翻译起着监督与管理的作用,引导翻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起到组织与协调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如旅游局、外事处应组织、协调旅行社、翻译公司、翻译工作者协会和翻译工作者讨论研究翻译的总体目标、规划、实施步骤等,制定统一的翻译标准,使翻译制度规范化。
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翻译管理生态系统尚未建立,翻译工作者的准入机制也不规范,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翻译工作者的资格审查也较混乱。许昌市的部分景点没有英文翻译,部分知名景区的翻译不全面,缺乏完整的英文翻译。这些情况都制约着许昌旅游业的发展和许昌市对外开放的进程。因此,翻译管理生态系统的建立已迫在眉睫。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深入,许昌作为紧邻省会郑州的省辖市,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这使得翻译在旅游业发展和对外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旅游景区的英文翻译必须遵循翻译生态系统的要求,译者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字功底,译文既要充分理解汉语的含义,也要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做到准确、地道,即要从语言的层面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其次,中英文化必须遵循,译文既要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也要让英文很地道,不让外国游客误解或一头雾水,即要从文化的层面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再次,翻译生态环境是个庞大的系统,涉及到诸多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担负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制定统一的翻译标准,健全译者准入制度,维护翻译市场的和谐统一,从宏观上指导景区翻译的发展,促进翻译的可持续发展。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胡庚申.关于“译者中心”问题的回应[J].上海翻译,2011,(4).
[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4.
[4]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42.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4.06.070
2014-06-26
许昌学院校内科研基金计划项目“河南省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生态研究”(编号:07)
陈楚雄(1982-),男,重庆巴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4-6341(2014)06-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