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战略及其制定的原则
——兼论怀化开发区战略制定的紧迫性

2014-04-09 04:35:37张小成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开发区战略经济

张小成

(怀化经济开发区, 湖南 怀化 418000)

开发区发展战略及其制定的原则
——兼论怀化开发区战略制定的紧迫性

张小成

(怀化经济开发区, 湖南 怀化 418000)

开发区发展战略是开发区发展的行动纲领,事关开发区建设发展兴衰成败。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要遵循发挥比较优势、兼顾全局、效益最大化以及前瞻性、导向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新形势下加快研究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不仅是追赶效应的内在需要,是后发优势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开发区发展战略; 怀化经济开发区; 后发展地区; 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开发区的成功实践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开发区已经成为一个区域“要素聚集、产业主导、创新突破、财富聚集”的经济洼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运营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能否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科学适宜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能否实现超常规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因素。怀化经济开发区已成立近二十年,一直开而不发,停滞不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加快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已刻不容缓。

一、开发区的内涵和功能定位

1.开发区概念界定

开发区是一个范围广泛且划分模糊的综合性概念。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地区)都建有开发区。但目前各国政府或是学术界还没有对开发区作出过统一的定义,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光从名称来看,也是纷繁众多,有自由港、出口加工区、科技园、边境贸易区、保税区、投资促进区等。根据世界出口加工区协会对开发区类型的分类,世界上的开发区可以分为专门行业开发区、特殊运作开发区、局部开发区和广义开发区四种类型[1]1。在我国开发区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和国家级与省级两个层次,在性质、目标、模式上也各有差异,从而使得许多研究者在对开发区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一般来说,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为了有效配置资源,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划出特定的区域,在其中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和特殊管理的产业区域,以实现本国或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2]24也有人认为:“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扩大出口创汇,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而专门开辟的实施特别关税制度或优惠政策的特别区域等”[3]。

国内在开发区研究中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港口或海、陆、空交通枢纽)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一些特殊的开放政策,用减免关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惠方式,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利用国外资金或技术,发展加工业或经济事业,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达到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目的的区域”[4]。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金融区、科技工业园、保税区等。

上述有关开发区的定义,虽然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开发区的实质内涵,但由于表述过于具体,还不甚完善。

通过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开发区的表述,结合在国内其他开发区的考察以及本人在开发区的实践,开发区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应该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激活和引进更多更优的生产要素,使资金、技术、劳力等各个生产要素能竞相迸发、充分涌流,实现最佳配置,在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特定区域选定出一定的范围并在其中实施优惠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的经济区域。

世界各地设立开发区的初衷都是试图通过开发区这块试验田的良性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达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预期目标。我国第一批沿海开发区的设立就是为了发挥四个窗口作用,即知识的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

2.开发区的功能定位

不同的开发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作用途径、侧重点、表现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国内外开发区的成功实践来看,开发区还具备有很多共同的功能,这里我们称之为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要素的优化功能。从开发区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设立开发区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辖区内的生产要素,同时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外部生产要素,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优化这些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如劳动力,开发区内企业为了加快自身发展,提升效益,除了对一般劳动者有需求外,他们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这些人有的是从外地聘请,更多的是在本地聘请或者培训而来,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区域内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资金、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管理也会在开发区这块“洼地”中自由涌流,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天津开发区通过摩托罗拉跨国公司的引进极大地激活并优化了开发区的诸多生产要素。一是摩托罗拉通过发展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一大批天津本地企业因为摩托罗拉的配套而迅速发展,并走向了国际市场。二是推动了该区域的技术升级。摩托罗拉将大量世界领先的通讯和半导体技术带入天津开发区,其产品、技术与其母国基本同步,加快了天津通讯业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三是摩托罗拉通过执行人才本土化计划,已发展和培养一支出色的本土管理团队。与此同时,摩托罗拉还为天津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规则,通晓世界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国际人才。四是加快了天津的信息化进程。摩托罗拉自建厂以来,一直致力于用自己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动天津城市的信息化进程。如津滨轻轨、天津地铁、开发区的应急联动系统都采用了摩托罗拉的无线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2)区域经济的辐射功能。辐射是指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开发区辐射功能表现为开发区内的人才、技术、产品、信息、组织等资源聚集后,与开发区外产生一个势差,区内的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企业便沿着这种势差向外辐射,从而带动整个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3)体制改革的示范功能。体制对开发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开发区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不能吸引优质的生产要素。有了好的体制,即使没有资金、人才、技术,也可以吸引过来。没有好的体制即便有了资金、技术、人才也会失去,留不住。这里讲的体制是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开发区往往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先行区,在这里只要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都可以先行先试,非禁即试。宽容失败、敢为人先是开发区的典型特征。

(4)技术创新的孵化功能。开发区作为集聚科技创新成果和新创企业并为其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共享服务项目的系统空间,不仅自己必须单独设立企业孵化器,开发区本身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孵化器,具有对创新成果、新创企业具有较强的孵化功能。

(5)优势产业的聚集功能。开发区是智力和资本的高度密集区,各种优势要素都呈现出“马太效应”,存在着规律性的加速聚集趋势。开发区在人才与资本聚集的同时,优势产业也随之产生同类性和关联性的聚集。如苏州工业园通过入驻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促进了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演化,使苏州工业园迅速成为IT产业集聚地,2006年,园区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 388亿元,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集聚了和舰、中科、晶方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企业,形成了从IC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二、开发区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

1.发展战略的概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对战略做过如下定义:“战略问题是研究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可见战略原本是一个军事范畴的概念,“战略”用在经济领域通常是指谋划经济发展全局的策略、方针,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方向性导向性的概念,具有管总的作用。关于经济发展战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1981年指出:“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关键性对策。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关键性对策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通常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政策性等特点。

由“发展战略”的定义,可见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就是指从总体上决定经济开发区各个领域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指导原则和谋划。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即全局性、决定性和长远性。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不是着眼于开发区当前或短期的成败得失,而是着眼于未来和长远,更不是研究开发区的一些表面现象、次要矛盾,而是研究根本性的主要矛盾和长远性的问题。

2.开发区发展战略在开发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纵观国内外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凡是取得超凡成绩的开发区,无不是以科学前瞻的发展战略作引领和支撑的。开发区发展战略对于开发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开发区发展战略是引领开发区发展的行动纲领。开发区选择何种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开发区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一个好的客观科学的发展战略能将一个开发区引向良性互动的格局,事半功倍。否则则反之。对于开发区而言,发展战略就是旗帜、方向和总阀门,是开发区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开发区的灵魂。没有发展战略开发区就没有灵魂,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整个开发建设和发展将处于无序状态。

第二,开发区发展战略是制定开发区发展规划的依据和蓝本。当前,国内很多开发区成天忙于制定规划,急于修改规划。虽然从广义上说,战略、规划都是对未来发展的策划和部署,但从狭义看,发展战略是原则性的东西,管方向,是发展蓝图。规划则更具体,是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可归为执行层面。发展战略是制定规划的大思路,是规划的灵魂和精髓,处于统领地位,具有导向作用。发展战略是基础,发展规划是发展战略的落实。应当先有发展战略后有规划。因此,任何一种忽略发展战略研究而盲目制定发展规划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违背科学规律的。一个经济开发区必须先明确发展战略然后才能制定相关规划。

第三,开发区发展战略是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保障。通常而言,开发区属于后发展地区,必须采取超常战略、超常手段、超常措施,才能实现其跨越式发展。开发区发展战略具有统揽全局、科学谋划、引领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是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开发区发展战略是指向未来发展的,它必须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此要求,在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过程中,就必须遵循开发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一定原则。笔者认为,开发区发展战略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经济学告诉我们,为了正确制定一个区域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对该区域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根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来确定该区域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挥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一个开发区如果一味照搬其他开发区的产业选择和发展模式,不因势利导,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必定会丧失竞争力。如我们国家率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地方设立经济特区就是因为这四个地方具有明显的区位和观念比较优势,我们的海外华侨,尤其是侨商大都从这四个地方走出国门,他们大都有着报效祖国和家乡的赤子情怀,通过设立特区,实施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带着资金和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回乡发展。

二是兼顾全局(也称系统性原则)原则。开发区发展战略不是一个单个的子系统,而是与内外部环境紧密相连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时,必须用系统的观点把经济开发区放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加以谋划。要科学确定经济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全局中的位置,做好功能定位,明确开发区在全局发展中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及能发挥的作用。同时,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涉及的面也很宽,既有经济的又有社会的,涉及产业、文化、服务、创新、管理、融资、市场等各个领域,必须要兼顾全局,不能顾此失彼。

三是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战略的制定必须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科学的发展战略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同时更要统筹生态效益,区域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四是前瞻性、导向性、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客观要求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在对现状科学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为长远发展留有空间,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有充分的预见性,使战略具有前瞻性。又由于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处于统领地位,这就客观要求制定的战略必须有鲜明的导向性。导向性就是指要把准经济开发区的正确发展方向,战略制定要强化战略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导向功能,突出战略对经开区发展机制的导向作用,引导经开区在发展过程中能有效地把外部条件、内部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和动力。可行性是指在认真分析区情的基础上,重点摸清开发区现实的和潜在的优势、劣势,明确开发区当前所处的阶段,因时因地制定发展战略,使战略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切实可行。只有将前瞻性、导向性和可行性有机统一,制定出的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才既具有现实的压力和动力,又能够使制定的高而可攀的目标通过努力能够得以实现,振奋人们的精神,从而产生更大的源动力。

四、加快研究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刻不容缓

1.怀化开发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怀化市地处湖南省的西南部,位于湘、鄂、渝、黔、桂周边的中心地带,面积2.76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市区),人口506万人,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辖区内省级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1)湖南怀化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怀化市河西新区)成立于1995年3月,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6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同意更名为湖南怀化经济开发区,是以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和新型加工业为主的开发园区,总规划面积82.15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开发9.82平方公里。该区域与怀化市中心仅一河之隔,距怀化市客、货运站各一公里,距芷江机场仅30公里,正在修建的从怀化到芷江机场的怀芷高速一旦开通,从经开区到芷江机场仅十多分钟车程,320、209国道紧邻东北两端,沪昆高速、包茂高速在区内交汇,即将开通的沪昆高速铁路怀化客运站离该区域不到4公里,舞水一桥、舞水二桥、舞水三桥、舞水四桥、舞水五桥与怀化市中心相连,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目前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该区域坚持以构建西南五省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为发展目标,商贸物流体系获得了一定发展,已建成专业批发市场24家,总建筑面积151万多平方米,市场营业面积达36万多平方米,从事商贸物流的经营商户达3 200多户,日物流吞吐量近10万吨,初步形成了河西粮油市场、河西家电城、宝庆商贸城、湖南西部建材市场、德天家具市场、河西五金水机电大市场、河西汽配城、天凯副食品批发大市场、西南陶瓷洁具城、湖南西部商贸物流中心10大市场。2007年被中国物流采购协会选定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以正好制药为龙头的新型工业得到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13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83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9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2亿元。开发区财税收入连续五年过亿元,已成为怀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2)怀化市工业园:怀化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7月,园区位于怀化市南郊,傍园而过的舞水通江达海,区内一条铁路专线与焦柳铁路相连,是一个年轻的省级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41.3平方公里,首期7.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二期29.5平方公里扩区规划于2011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13年园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6.0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5亿元,实现技工贸收入152.6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69亿元。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导,林纸、食品、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其中怀化博雅惠农科技产业园、正清鱼腥草注射液等项目正在加速建设,投资3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已启动实施,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服务产业基地。林纸产业以40万吨浆纸为龙头,其上游连接怀化200万亩工业原材料基地,下游发展黑液综合利用、林化产品加工、粘胶纤维等项目,将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的林纸产业链条。食品加工业以娃哈哈、汇源果汁、康师傅、大康牧业等企业为核心,集聚发展了海联食品、金珠米业、小丫丫食品、绿康蔬菜等一大批企业,将形成5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新材料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湘鹤电缆、奥晟科技、华宏印务、高纯微硅粉、太阳能漆包线等新材料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建的华洋铜业、镁合金等项目达产后,可形成2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

2.怀化开发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产业发展层次低。虽然多年来怀化市提出了构建西南五省周边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商贸物流产业获得了一些发展,但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物流没有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层次不高,市场“散、小、差”问题突出,大型企业和品牌企业少,现代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特种物流中的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发展缓慢,重复建设多,尤其是家电、汽配、副食、建材等专业市场同质化严重。大型购物中心、连锁商业、网络购物、电子商务、智能化立体仓储区建设、智能化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几乎为空白。

(2)工业经济效益不高,可持续性较差。工业方面虽然围绕“工业强市”目标,获得了一定发展,但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可持续性差,产品配套差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对资源过度依赖和粗放型发展特征十分突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多,而关联性大、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极少。如工业硅、电石、造纸、水泥等行业按国家现行产业政策都属于限制或淘汰产业。再如泰格林纸生产的主产品桨板,由于市内缺乏大型造纸、印刷、包装等高附加值产业进行对接延伸,壮大其产业链,只能把产品外销,造成的结果是我们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给外地提供廉价原料。

(3)产业结构不合理。怀化经济开发区多年来主要还是靠房地产拉动,土地财政所占比重过大,没有支柱产业的带动,呈现畸形发展态势,无论是工业园还是经济开发区都存在产业布局雷同问题,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低,龙头企业少,产业规模效益尚未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滞后等问题突出,都还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产业选择随意性大,别人说什么就搞什么,没有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3.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缺失造成的影响

一是战略缺乏对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怀化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河西新区)自1995年3月成立以来,已经历经19年的发展了,一直没有高起点、高标准的战略定位,一开始就是为了开发河西,故定名为河西开发区,但是开发什么?怎么开发?主导产业是什么?分几个阶段实施?怎么实施?没有作深入的战略研究。因此,整个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建设到哪里算哪里,没有形成一盘棋的思想,很多都是眼前利益,搞零零散散的房地产开发,导致产业上不去。从省内情况来看,和怀化几乎同时设立的开发区,通过科学的战略定位,经过10多年的努力,大多已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的行列。没有科学战略的指引是怀化经济开发区19年来开而不发的根本原因。再如怀化工业园泰格林纸项目的引进,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极大地破坏了区域内生态资源系统的平衡,与当前国家主体功能区产业定位也极不相符合,像类似的企业也是在引时进没有进行战略选择把关的结果。

二是战略缺乏对开发区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在管理和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传统的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的问题依然存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实施人才战略,高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策划创意人才、现代化物流人才、高科技研发人才严重缺乏。

三是战略缺乏对开发区城市规划的影响。由于没有做战略研究,小到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也呈现无序状态,作为以物流为主的开发区货客运分流都没有做到,对城市道路和城市交通流冲击很大,城市道路结构不完善,道路等级缺乏次干路一级,支路交通流直接汇到主干路上,路网运行效率低,没有遵循“规划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地下空间利用严重不足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得到利用,没有提前规划公交站场用地、货运场站用地、社会公共停车场,严重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导致了客货运混杂,社会车辆甚至物流货运车辆挤占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造成当前的道路交通拥堵。

由于没有发展战略,对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捆住了开发区发展的脚步,严重制约了开发区的发展。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必须依靠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来加以解决。

4.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的紧迫性

首先,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是追赶效应的内在需要。追赶效应,指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要迅速增长是容易的。这种初始状况对持续增长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学里被称为追赶效应。在区域经济学里,是指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它的快速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是比较容易的。怀化作为后发展地区要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增长,避免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战略的制定。

其次,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是后发优势规律的必然要求。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chenkron,1904-1978)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所谓“后发优势”,是指相对的经济落后具有积极作用,即经济上的相对落后,有助于国家或地区实现爆发性的经济增长[5]41。也常常被称作“落后得益”、“落后的优势”、“落后的有利性”等。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并阐述了“后发优势驱动假说”,指出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可获得后发利益(Late-developing Advantage),从而具有后发优势。由于其学习成本(Learning cost)大大低于创新成本,使后发优势(包括技术性后发优势和制度性后发优势)不小于先发优势。这种由后发利益而具有的后发优势是后发地区追赶式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如:“美国西部腹地的一个内陆州——犹他州,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地处荒凉的西部,州内有35%的土地为沙漠和干旱地带,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美一直处于落后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原来贫困的犹他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0年开始,该州经济以每年超过7%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全美1.5%的平均增长率。犹他州社会稳定,教育发达,被评为美国两大最健康的州之一。美国犹他州为什么能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其原因是犹他州能够成功利用后发优势并顺利地实现了发展动力的转换。犹他州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技术模仿创新和制度移植变迁神奇地崛起了世界软件工业谷,该软件谷与“硅谷”齐名,是专门赋予电脑以灵魂的新信息产业中心,被誉为新的世界高科技重镇。犹他州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出了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具有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创造了犹他州的‘奇迹’。”[5]60同样,怀化作为后发展地区,要实现追赶效应,获得后发优势,在武陵山片区实现率先发展,客观上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结合本区域实际,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因势利导,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制定科学前瞻的发展战略。

第三,制定怀化开发区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实现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加强,虚拟经济、网络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日益加快,怀化开发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怀化开发区想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尤其是实施武陵山片集中连片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就得制定科学的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开发区发展战略。

[1]李镇远,吴冀林.开发区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金乾生.开发区创新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张林.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4]朱家新.中国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5]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EconomicDevelopmentZoneandItsCorrespondingPrinciples——OntheUrgencyofGeneratingStrategiesofHuaihuaEconomicDevelopmentZone

ZHANG Xiao-cheng

(EconomicDevelopmentZoneofHuaihua,Huaihua,Hunan418000)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s the action progra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development,which bears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development.Tak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considering overall situation,and the combining of forward-looking,orientation,and feasibility ar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in generating strateg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It is a matter of utmost urgency in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research and generating strategies of Huaihu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I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catch-up effect,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but the practical choice of realizing the leap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hu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ate-development area; leap development

2014-08-18

张小成,1975年生,男,湖南怀化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公共管理。

F127.9

A

1671-9743(2014)09-0073-05

猜你喜欢
开发区战略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50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战略
开发区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