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庆贺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敬业精神是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职业、对工作满腔热忱、勇于负责、积极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它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做好。一般来说,敬业是热爱和忠实于自己职业的再度升华,表现为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奉献意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中华文化素来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敬”即“尊敬”“敬重”之意,对待事业尊敬、敬重的态度;宋代思想家朱熹将“敬业”诠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敬业的外在表现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从事工作。深层次讲,敬业精神与一个人的职业观、价值观密切关联。正确的职业观要求个人择业首先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择业同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己任;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为一种热情投入的情感、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一种高尚珍贵的精神。
敬业精神既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培养高校学生具备敬业精神是提高其未来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航海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尤其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是世界航运大国。海上运输承担着我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和50%以上的国内贸易运输任务,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航运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船舶正朝着大型化、快速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全球对海洋环境保护更严格,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深入,对海员的培训与值班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让航行更安全、让海洋更清洁是航运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要求。尤其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缓慢、航运市场低迷,航运公司更加关注海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调查研究表明,80%以上的水上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而在诸多人为因素中,敬业精神的欠缺是水上事故的重要原因。
2007年5月12日凌晨,在渤海湾外中国沿海水域,圣文森特籍的中资集装箱船“金盛”轮与韩籍货船“金玫瑰”轮发生碰撞,“金玫瑰”轮上16 名船员死亡或失踪。调查表明,导致两船碰撞的主要原因是两船雾中航行时,未能按照《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即保持正规瞭望,采用安全航速航行,正确判断两船之间业已形成的碰撞危险,并及早采取避免碰撞的行动。
2010年4月3日当地时间17 时许,满载煤炭的“深能”1 号轮在澳大利亚距Gladstone 入口约50海里的Douglas Shoal 处搁浅,数个压载水舱和至少一个燃油舱破裂,造成污染。事故原因是航线调整后相关数据没有及时输入雷达,大副接班后也没有适时定位和按相关要求操作,最终导致事故。事发船上大副具有20年海上资历,其中11年为驾驶员、3年为大副海龄。
以上两起事故的发生均根源于当事船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航海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海员,职业针对性强。远洋船员工作的国际性、流动性、艰苦性、危险性等对毕业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敬业精神有特殊要求。长期以来,“两差一低”(敬业精神差、服从意识差、英语水平低)是我国外派船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外派船员的市场竞争力,制约着我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因此,要实现航运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建设航运强国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海员队伍。航海教育承担着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海员敬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从院校开始。
航海教育带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航海院校应始终牢固树立“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任务”的理念,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转化为院校的实际行动。
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利用多种渠道,了解、调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坚持每年走访企业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校企恳谈会制度,坚持每年度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以多种形式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调研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从而清晰而明确地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实现育人的工学结合上,学院坚持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加大工作力度,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模拟生产实际情境进行教学,把理论传授和实操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劳动课管理,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和劳动意识养成式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技能和素质的双提高。
敬业精神对于个人而言,是内心在职业发展上的强烈感情,是一个人的理念信念、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敬业精神的培养,必须坚持经常化、多样性。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从1996年就把“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作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面向“十二五”,学院又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学生工作主线,把培养有一技之长而又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学生作为学院育人工作的主旋律,使学生实现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向准航海职业人的转化。这样,学院教育阶段就成为学生职业准备期,在此期间,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而学院从突出育人特色出发,也把敬业精神的培养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
一方面,学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并把职业精神的培养渗透其中。学院党委直接领导开展了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与改革专项工作,以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船员人文修养、学校航海文化建设为主要推进方向,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上,借助革命传统教育月、形势政策教育课和国防教育平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知国情、明国史、懂责任。通过校史、中远发展史教育,强化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意识教育。加强职业意识教育,通过学子论坛、百草园讲座,增强学生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传承航海文明,历练职业人生。另一方面,学院充分发挥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的作用,依托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两大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道德教育和实践,学院建有校外学生道德实践基地多处,学生定期到基地服务,积极参加青岛市组织的各种大型赛事和活动,成立红飘带志愿小分队参加全市助残助困、无偿献血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加入救生协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
半军事化管理是塑造航海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有力手段,也是我国航海院校的优良传统和显著特色。不断深化和完善半军事化管理,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具有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敬业精神虽有其共性,但也会呈现各自不同的特性。对海员而言,责任意识、服从意识、法纪意识尤其突出,是敬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半军事化管理恰恰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服从意识、法纪意识的有力抓手,也是航海院校长期坚持半军事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近年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明确了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的发展目标,提炼出“教育是基础,严格是生命,制度是保障,细节是关键”的实施原则。对已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细化了“一日生活制”,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指导和交流力度,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亲和力、感染力,促进“经常性教育与经常性管理”落到实处。适时开展半军事化管理强化月和强化年活动,在学生中组织辩论赛、演讲赛、内务比赛、队列会操比赛、紧急集合、长途拉练等活动,普及半军事化管理知识。大大增强半军事化管理的可执行性,实现制度的内化。
仅有制度的内化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制度的外化。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是“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学院提出半军事化管理是“学为实用、练为精通、一切为争胜”的外在文化诉求,其目的指向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职业能力和良好的集体职业能力。要培养知情明理、令行禁止的作风,形成进退自如、从容不迫的气度,凝练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唤醒荣辱与共、忠诚团结的集体主义团队意识。不断加大对半军事管理文化内涵的提炼提升,与专业要求相融合,形成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文化特征,用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努力让学生在半军事管理中体验到忠诚团结的力量凝聚,领会到步调一致的高效迅速,感受到令行禁止的进退有度,领略到指挥若定的审时度势,感悟坚持不懈的执著顽强。
为传承和浓厚半军事化管理文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院成立学生教导团,有序推进老生带新生试点工作。2009年以来,老生配合教官很好地完成新生施训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学生教官制度,一方面,探索了精英化培养学生的途径,实验了半军事化文化管理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另一方面,学生教官群体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其他同学树立真实的榜样,激发同学们参与半军事化管理的积极性。学院通过“一年级学习管理、二年级参与管理、三年级实施管理”分级式制度设计,成立了各种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使管理融入生活,扩充了半军事化管理的内容,为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训练找到落脚点,为学生抗压应变能力、临场处置能力训练找到最好的时机。
一是在校内要把老师作为敬业精神培养的最好榜样,通过老师的榜样示范来促进学生的精神提升。航海院校要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多年来通过组织讲课比赛、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军事拓展训练、学习楷模活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教研室说课、评选师德标兵等活动,提升教师敬业爱岗、成才奉献的意识,为学生做表率;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师生同台英语竞赛等活动,密切师生关系;通过严格落实班主任、辅导员制度来为学生配备职业发展导师。
二是要积极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密切与企业的沟通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和优秀校友传授经验,重视和积极采纳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使毕业生就业后真正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中心的优势,经常安排来校进修的船长、轮机长给学生举办讲座,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敬业意识。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优秀学生赴中远有关企业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践,实地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管理氛围,开眼界、长本领。学院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航海夏令营等文化交流活动,成功组织了多批学生赴俄罗斯、韩国以及其他航海院校的交流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素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是敬业精神的基础和情感驱动力。中华民族在世界航海历史上曾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如15 世纪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矗立了丰碑。航海院校通过现代航海文化的传播促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航海、献身航海事业的职业感情,从而进一步深化敬业精神的培养。
[1]孙 宸.论高校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9(1).
[2]于 洋,周兴峰.航海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2(3).
[3]郑 磊.浅议马尼拉公约下我国海船船员的发展对策[C].//第四届广东海事高级论坛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