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演奏(唱)中的音乐预见性*

2014-04-09 03:06蓝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乐谱预见性音乐作品

蔡 军,蓝婷婷

(1.温州大学 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325000;2.泰顺育才初级中学,浙江 泰顺325500)

音乐预见性是对即将演奏(唱)的音符、乐谱具有预见性的能力,也是对即将演奏(唱)的旋律具有预判和前瞻的艺术感觉,这种思维是乐感能力之一。演奏(唱)的音乐预见性,能使演奏(唱)者意识到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从而科学正确地演绎乐谱中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每个段落,进而良好把握乐谱发展方向与趋势倾向。演奏(唱)中音乐预见性思维的欠缺,会影响音乐的表达。对演奏(唱)音乐预见性思维的分析,探究乐感能力培养路径,对于提高演奏(唱)者音乐素养及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音乐预见性能力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后天培养与训练,从而形成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射性的艺术能力。

一、音乐预见性及其类型

“预见性”在心理学上也可称为一种“反应”,心理学将这种反应分为“反射反应”(不受大脑控制)、“本能反应”(天生的自然反应)及“后天反应”(后天的训练培养)[1]。音乐预见性是指演奏(唱)者在演奏音乐作品时,对平面的乐谱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自身的音乐学习经历和经验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音乐的发展进行预判和推测,并结合音乐发展的规律,正确地演绎出音乐中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乐段的发展方向。这种对音乐发展具有的先遣性感知或前瞻性能力,被称为演奏(唱)中的“音乐预见性思维”。

音乐预见性是对即将演奏(唱)的音乐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测,因此,会影响或者作用于正在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演奏(唱)者因为音乐预见性的缺乏,会影响技巧的发挥、破坏乐曲的流畅性甚至整首乐曲的情感表达。若演奏(唱)者能充分运用预见思维,那么,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品鉴,就能在规定时间、规定的拍子、规定的时值里发挥出来,从而表现出音乐蕴藏的内涵情感,形成自己的演奏(唱)风格。音乐预见性时常伴随在演奏(唱)之中。比如,在即兴读谱演奏(唱)时,我们会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下一小节的乐谱,看着这一节旋律总是想着下一小节的音符等。

这种思维活动,也是乐感能力的体现。而对演奏(唱)者乐感思维的培养,又离不开演奏(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比如,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对音乐作品体裁和风格的分析,对作品内容所要表现意境情感的体验等。因此,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对于发展音乐预见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演奏(唱)者音乐素养的高低决定其演奏(唱)中音乐预见性思维水平的高低。依此,大体可将演奏(唱)中的音乐预见性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经验性预见

经验性预见,即根据直接感觉、经验所作的预见。音乐预见性能力在不同演奏(唱)者间具有较大差别。有些演奏(唱)者先天音乐素质较好,接受能力比较强,预见性思维也比较快,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乐曲的走向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推测。

经验性预见具有片面性,通常不能顾及整体,缺少对一些不定因素的考虑。比如,在演奏贝多芬音乐作品时,很容易照着思维的惯性联想到这位音乐家在失聪后创作的作品,其风格都是超凡悲怆、内心蕴含无穷的情感而又具有破坏性力量的,却往往容易忽略他年轻时期的作品中饱含热情和憧憬、心旷神怡而令人神往的音乐格调。所以,不能片面性地按照以往的学习经验,对作曲家的音乐风格进行“随意”预判,这样不容易准确把握作品蕴含的情感。可见,在演奏(唱)中,仅凭经验性预见难免会对乐曲的理解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因此,它属于一种初等的、低层次的预见。

(二)创造性预见

音乐中的创造性预见,是指演奏(唱)者要有创新意识,对将要演奏(唱)的乐谱具有新颖的认识能力。毕竟,没有绝对一成不变的事物,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所以,创造性预见意味着,演奏(唱)者预见音乐趋势的走向也没有固定的定论,是随着客观事实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演奏(唱)者要以灵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对音乐语言要熟悉,以便结合自身音乐素养进行调整。特别是在涉及曲式分析、复调、和声、作曲等演奏(唱)内容时,通过对各种谱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乐谱的走向和发展无法呈现定向的状态,特别是音乐结构的不同以及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的不断深化,我们在即兴读谱时或接触音乐作品时,必然面临大量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演奏(唱)者必须以灵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音乐,发挥创造性预见,综合考虑音乐中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从而演绎出每个音符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音乐预见性的特点

(一)或然性(可能性)

预见性是对“将来”的思考与分析,仅仅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的预测,这种预测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成为现实。音乐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传达感情的声音艺术,而乐谱是给予音乐强大生命力的载体,音乐家们在乐谱上所标明的每个音乐表情术语并不是没有来由,都有着特定的内涵。因此,运用预见思维理解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就显得极为重要。要尊重音乐作品中的表情术语,无论是器乐的演奏还是声乐作品的演唱,只有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乐谱,才能科学而准确地预见音乐的发展趋势,表达作品的情感。然而,作曲家的写作意图难以估摸,因为演奏(唱)者的预见性思维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它是在遵循了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对音乐发展趋势进行的可然性分析,其中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模糊性

演奏(唱)者的预见性思维的模糊性,体现在它只是对音乐活动的未来预测。因为,音符的走向和音乐的发展,只是一种被预测的趋势,演奏(唱)者的预判不一定就能准确无误。预见性思维既然是对乐句、乐段、乐谱以及音符走向的可能性的预测,那么它就具有不确定的特点。预见性思维的模糊性证明了这种思维的局限性。虽然存在局限,但是演奏(唱)者仍然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手段。

(三)随机性

随机性是偶然性的一种形式,是不可预测的。其实,没有规律本身也是一种规律。音乐的预见性思维,是对未来音乐趋势的预测,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与影响。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演奏(唱)者对乐曲所作出来的预见性、前瞻性探索,可能不能够完全表现出来,这就是演奏(唱)者对未来预测表现的随机性。这种预测能否按照演奏(唱)者的预测成为现实,又或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表现了演奏(唱)者乐感思维对未来预测的随机性。

(四)灵活性

在开始演奏或演唱之前,演奏(唱)者潜意识里产生微妙的心理活动,或者一旦预见性思维开始运作,对音乐的发展做了铺垫式的想象,音乐预见性就会对所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产生指挥与引导作用。但是,这种思维能动的特点,说明预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音乐发展现实引起的变化而自我调整。而这种预见的灵活性体现在,它可以随着日常音乐训练而灵活变换。因此,要求演奏(唱)者不断变通,运用预见性思维的灵活性逐渐提升未来预见的准确度。

(五)心理定势性

音乐思维的预见性受到自身音乐素养的制约,同时演奏(唱)者内心的心理因素也会对预见性思维产生影响。心理定势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而于此提出的“心理定势性”特点是指,以往的音乐认知对后继演奏(唱)行为的影响。心理定势性是音乐预见性思维的一种障碍。其容易让音乐演奏(唱)者在从事熟悉的音乐活动中相当熟练,但它也容易束缚演奏(唱)者的思维,使他们只用常规的办法处理问题,而不求创新性的突破,造成思维的模式化和框架化,妨碍思维灵活性的有效发挥。例如,有的演奏(唱)者在音乐听觉与视觉平面读谱的训练方法上,仍旧根据自身以往的方式与经验解决问题,墨守成规,不讲究灵活和变通,从而导致演奏(唱)者的学习模式跟不上音乐发展的需要。

(六)情绪性

从音乐心理学角度来看,情绪对演奏(唱)者知觉产生很大的影响。音乐预见性思维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情绪性特征。在演奏(唱)过程中,情绪或可对音乐实践活动产生负面效应。例如,演奏(唱)者在心理素质较差、身心紧张情况下,其从事的音乐活动自然会受到影响。当独立识谱即唱或展示自己技能时,他们便会表现出紧张、慌乱、措手不及、头脑一片空白等慌张心理及肢体失控等系列反应,负面情绪使他们继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屡次丧失信心,从而严重影响整体的音乐活动。这些紧张的因素都会使演奏(唱)者的肌肉紧张、思维活动受到限制,这种负面的情绪将会影响演奏或演唱。进一步看,人的心理现象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因此,了解演奏(唱)者在演奏(唱)过程中的紧张心理成因,对于排除“因情绪效应而影响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开发音乐潜能”[2]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演奏(唱)者音乐能力和原有学习及训练经验不适应,个人音乐素养及自身技能、对音乐要素感受角度不同而导致的学习经验不尽相同,积极或消极的自我价值感等情绪效应,都会影响演奏(唱)者的音乐预见性。

三、音乐预见性与乐感培养

音乐预见性的能动性,是体现演奏(唱)者音乐感受力的重要元素。通常所说的“乐感”,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总体性的表述,缺失任何一种音乐要素,都将影响乐感的完美表达。在演奏(唱)过程中,提升音乐感受力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乐感或欠缺乐感,都将直接影响演奏(唱)者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等方面的发挥。提高音乐素质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演奏(唱)者的音乐感受力。从本质来看,乐感就是美感,没有乐感或者欠缺乐感就会丧失美的体现。

进一步看,作为一种乐感能力的重要元素,音乐预见性也是衡量演奏(唱)者乐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演奏(唱)者对音乐作品首先要有感性的体验,需要对作品的性质、特点、风格及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对作品作者和创作背景及作品音乐结构、创作手法、写作特点等作尽可能深入的理解,如此才能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较为相对准确的音乐预见性思维,从而逐步培养乐感能力。音乐预见性中的“后天反应”可通过音乐训练与培养逐渐获得,结合上述音乐预见性特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音乐预见性思维,进而提高演奏(唱)者乐感能力。

(一)努力提高音乐素养

决定演奏(唱)者音乐预见性思维或对其品质产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演奏(唱)者本身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传统经验等,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直接体现出演奏(唱)者的音乐基础和技能技巧。如果演奏(唱)者专业理论知识面窄、经验不足,锻炼不多,练习较少,就会对自身的预见性思维活动产生负面作用。

因而,演奏(唱)者要尽可能多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巩固音乐基础知识,提升音乐基本技能,培养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从而在接触音乐作品之前提前做好准备,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创造性地预见音乐的发展趋势。例如,辨别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具有怎样特点,与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相比又具有怎样的不同?如果缺少对不同时期历史背景、人文生活、社会经济等内容的详细了解,就很难分辨产生于不同时期的凝聚智慧的音乐作品,它们在音乐风格、音乐元素、创作手法等方面到底有何不同。而对这些的理解又将影响演奏(唱)者音乐预见性思维的有效发挥,进而影响乐感能力的提升。所以,音乐技巧和技能水平固然重要,而个人的音乐素养与文化沉淀也不容忽视。

(二)增强读谱能力

识读乐谱是提高演奏(唱)者音乐预见性的前提性因素。倘若演奏(唱)者不具备一定的读谱分析能力,其音乐的理解与表达就会遇到很大阻力。视谱,就是分析并理解乐谱中如音符、休止符、各种表情符号、力度、速度标记等符号。构成音乐的各个要素,都要通过演奏(唱)者的识别与领悟到位完整地表达出来。只有通过长期积累,具有良好的读谱习惯,视谱的能力才会提高。而识谱能力增强了,演奏(唱)者内心的思维意识才会增强,才会在准确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培养潜意识里被忽略的音乐预见性思维。

掌握良好的读谱习惯和较高的读谱技能,可提高演奏(唱)者的音乐预见性。无论是读谱视唱还是钢琴视奏,都要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形成以音乐思维为依据的内心感觉。演奏(唱)者要利用音乐理论知识,考虑音乐作品里构成与影响音乐的几大要素(如旋律走向、节奏变换、情绪对比、风格形成等),读谱实际上就是对接触到的乐曲中所包含的音乐语言的理解和诠释。以下面这一首视唱曲谱[3]为例,拿到谱例的演奏(唱)者可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前瞻和预见的心理意识。看拍号和调号,注意三拍子的音乐表现特征,区别它与二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节拍韵律的对比;再看有调号,是否有标记升降记号的变化音,判断变音的形成、解决与消失,判断带有变音记号的音,属于调式自然音还是调式变音;最后,判断该旋律属于民族调式还是西洋调式,大调性还是小调性。

其次,分析各种节奏组合及形态。节奏是乐曲的骨骼,是构成音乐鲜明特色内容的重要框架。谱例中出现了多种组合的节奏类型,如二拍附点节奏、二八节奏、三连音节奏、休止符等;每一种节奏都有自身不同的时值比例、轻重缓急、发展趋向。

再次,注意旋律起伏。注意上行旋律与下行旋律带给人心理上情绪变化的对比,特别是曲谱中第9~11小节音之间的跨度很大,尤其要把握音准,演奏(唱)者应及时用眼睛的余光扫视下一小节的乐谱,提前做好准备,最好做到“意”在唱先。另外,还要考虑调式变音的倾向性等因素。

最后,演奏(唱)时,内心注意把握恒定的速度,掌握力度的强弱变化。随着旋律的走向,表现音乐的发展变化,达到知识技能与音乐表现力的统一。

因此,只有培养良好的视谱习惯,演奏(唱)者内心的思维意识才会增强,才能在准确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培养音乐预见思维。演奏(唱)者要尽量将预见性思维的最后呈现和音乐实际发展之间的差距减少到最小,准确而科学地演绎音符的走向和变化。这就要求演奏(唱)者在前瞻和预见时,要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突破固有思维定式,另辟蹊径,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探索音乐的奇妙发展。

(三)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

音乐预见性思维影响着演奏(唱)者的决策,演奏(唱)者思维活动又直接作用于音乐预见的效果。演奏(唱)者若具有创新的意识,可以激发创造性预见,增强乐感思维灵活性,从而有助于自身发现演奏(唱)中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演奏(唱)者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寻找事物间的联系点。在探索音乐的过程中,演奏(唱)者需要不断唤醒和增强内心中微妙的潜意识,锻炼和发展预见性乐感能力,使以后学习更具有效性和科学性。相反,如果演奏(唱)者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较强的创新意识,遇到问题只会按照以往陈旧的经验和办法去解决,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乐曲的表现上,那么理解和表现音乐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四)拓宽鉴赏渠道

音乐预见性思维是有真实依据的,并非无根据的武断。演奏(唱)者需要拓宽鉴赏渠道,通过聆听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根据自己内心呈现出来的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感。科普兰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4](P261)培养包括音乐预见性思维在内的演奏(唱)者乐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重视日常学习中音乐基础和音乐技能两方面的结合训练,不断提高演奏(唱)者鉴别音乐作品内容的能力。可以通过反复聆听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积累音乐素材,加强耳朵对音乐中各个要素的听觉能力训练,久而久之,演奏(唱)者对音乐基本要素就不会陌生,并能产生良好的内心听觉,从而可以对乐谱上各个符号做出快速的预见性反应。这种后天的关于“音乐预见性思维”的相关训练,包括如大量接触实际的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各要素、结合乐谱做理性与感性结合分析、加强音乐美学特性认识、感悟音乐中表现的形象与性格,等等。逐渐提升自身的音乐知觉能力,全面发展与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可以有效排除演奏(唱)过程的心理定势、稳定情绪,排除预见性中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总之,拓宽鉴赏渠道,可以促进形成一种“本能反应”的音乐预见性思维。

四、结 语

培养且具备音乐预见性思维,对演奏(唱)者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也是音乐表演者在二度创作音乐、演绎音乐时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预见性思维是体现演奏(唱)技能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过对音乐作品理解和认识的长期训练后,逐步形成的一种演奏(唱)中的“后天反应”,以及对乐谱的平面和立体的“反射反应”,是逐步形成的专业技能的本能反应。预见性思维又是乐感能力的一种体现。如果演奏(唱)者能够充分发挥音乐预见性思维作用、充分利用这种思维解读音乐作品,自己就能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习惯,从而根据音乐内容感受、理解、表现音乐,进而提升自身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音乐预见性思维,演奏(者)要敢于灵活地突破原有思维框架,优化思维,如此才能对音乐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和准确的预测。当然,培养音乐预见性思维与发展乐感能力,离不开音乐实践活动,演奏(唱)者要把实践与音乐理论有效结合,将理性知识与实际操作性练习融为一体。

[1]高继才.音乐的预见性与笛子风门技术的运用[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2).

[2]陈卉.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0).

[3]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教程(修订版)(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4]宁念申.写在音乐边上[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猜你喜欢
乐谱预见性音乐作品
山之高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乐谱:放飞梦想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基因密码乐谱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