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这么一座城市

2014-04-08 23:20
看天下 2014年18期
关键词:活生生播音员话筒

想象有这么一座城市。它很庞大,有很多街道和高楼大厦。当地一个电台的播音员,每天热情洋溢地在广播里给大家播放摇滚乐,谈论天气,把你的声音传遍街头巷尾。

但是这座城市里生活的大部分人都是僵尸,他们不说话,没表情,对广播充耳不闻,甚至连“呃嗷~~~”的声音都不发出。他们只是默默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间行走,死气沉沉,如同一片笼罩在城市上空灰蒙蒙的雾霾。

当然,这个城市里也有活生生的人,可能数量还不少。但他们住得很分散,互相并不认识,相比起大量的僵尸群来说,显得微不足道,彼此隔绝。他们就好似滴入浴缸里的一小滴蓝黑墨水,很快就会稀释到看不见了。

播音员喜欢对着话筒讲话,他知道这个城市里的活人一定可以听到。可他偶尔也会想,如果能够听到这些听众的反馈,跟他们面对面交流,那该多美妙。可惜这些活人的声音孤独而渺小,隔开几步都听不见,更别说传到播音员耳朵里了。所以他只好在播音的间隙趴在窗边,俯瞰街道,试图从这浩浩荡荡的僵尸大军中找到活生生的人类身影。

终于有一天,这个电台播音员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他披上外套,推开门,走上街道。播音员穿过汹涌的僵尸群,穿过高楼林立的商业区,穿过压抑灰暗的中心广场,穿过车辆飞驰却无一辆停留的高速公路,离开了这个城市。

他在郊区找到一处小花园,不算大,屋檐被漆成了天蓝色,还有浅黄色、淡紫色和粉红色的花开在篱笆上。园子里有两堵被雨水浇斜的土墙,一畦刚开花的蔬菜,一架坐坏了的木秋千上落满蝴蝶;一口清凉的水井,一根绑着彩色风筝的烟囱,以及一棵绿叶肥厚的大树。

播音员打开话筒,对全城发布广播,把花园的坐标告诉城市里每一个人,然后放了一个大大的烟花。烟花非常漂亮,它蹿升到半空,突然绽放,百十道五颜六色的光芒穿透了雾霾,照亮整个城市。

播音员知道,僵尸对这些是无动于衷的,只有活人才会注意到他放的烟火,并且能循着烟花绽放的轨迹找到这个小园子。这是他的目的。

播音员亲自榨了柠檬水,在草坪上铺了野餐布,每当有人路过这个小园子,他会邀请他们进来一坐,笑眯眯地问他们吃板刀面还是馄饨,顺便还可以讲讲故事。对了,他超喜欢讲故事,也超喜欢听故事。尽管听众的数量比在城市里的僵尸听众要少太多,但毕竟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类呀。播音员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情,看到他们的嘴唇蠕动,比起电台话筒来说可要生动多了。

屋檐下有许多小板凳,来的客人每人可以搬上一张,各自坐下,吃吃喝喝,谈谈笑笑。篱笆门是永远半开着的,随来随走,来去自由。播音员只有一个要求,离开的时候不要把门带上,因为可能还有别人要来。

说不定有一天,小院子也会人满为患,声音嘈杂,不再幽静。不过至少目前,播音员觉得还算惬意,觉得这一切都非常美好,他像浮士德一样感叹:“多么美呀,请让我停留一下。”

他没办法在小园子里呆很久,不得不回到城市,继续那一份播音的工作。但播音员时不时会跑过来,在树下的秋千晃悠一下午,與朋友们谈笑风生,互相讲叙听来的故事,直到夕阳把树叶全部染成金黄。那些树叶就像美国的棱镜计划一样,在叶脉上记录着曾在树旁被讲述的故事,因此永不凋零。

猜你喜欢
活生生播音员话筒
盘“活”语文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要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秀”自己
拿黄瓜当话筒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
自制大话筒
美声话筒
无聊,跟Siri聊天
莲蓬话筒
完形填空训练
基层播音员的自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