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区居民心理科学的普及

2014-04-08 06:42:06杨健方珏
考试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

杨健 方珏

摘 要: 本研究试图了解社区居民心理科学的普及状况,寻找普及心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自编张家港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情况问卷、防御方式问卷调查及访谈社区工作者,选取张家港市长安社区、万红社区、沙工社区等社区居民,发放问卷300份。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对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及社区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情况等,共收回有效问卷278份。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有27.9%的人防御方式不成熟,70.3%的居民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64.8%的人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在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量上,36~45岁社区居民需求最高,为38.5%,其次为25~35岁和46~59岁,分别为24.3%和23.8%,60岁社区老人需求量最低,为13.4%。有59.5%的人认为,如果遇到心理困惑,希望接受心理专业人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如社区心理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化、心理科学知识普及率低、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强。因此研究者认为,目前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比较迫切,社区可以通过规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内容及标准、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途径让心理科学深入人心。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心理健康知识 普及途径

一、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必要性

(一)人们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心理疏导。

快节奏的生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倍感压力,增添了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如工作和生活上碰到的各种难解问题、小孩学习成绩不理想、邻里关系紧张、夫妻家庭矛盾、婆媳关系不和谐、空巢老人等,因而产生紧张、焦虑、失落、抑郁、情绪激动等状态。多数人因各种原因,情愿独自苦咽,并长期受到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社区在心理科学普及方面有其便利条件。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综合群众基础机构,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形成的社会网络,居民比较集中、居民信息通畅、管理便捷。从社区建设层面来说,一个健康发展的社区势必要求成员的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心理需求,因此,心理健康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是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社区为单位,由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健康规律,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保障和促进人群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心理知识普及。它能够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培养沟通技巧,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三)社区心理科学普及对居民具有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

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联系中生存,这种人际间的关系是每个人发展必需的要素,也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基本需要。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所面临的内在需要就是“归属”和“认同”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人才会有健康的发展,不然,人的发展就会受阻,发展不健全,就会产生心理疾患。研究表明,相同的压力情境对不同个体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同,那些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的个体,一般有着较多的、同时也是较为和谐的“社会关系”,他们能够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等较多的支持,相比那些很少获得类似支持的人的心理承受力更大,身心也更为健康。

二、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现状

(一)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1.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需求状况。

关于对居民“让您感到困扰的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31.2%的人选择“工作压力大”;22.5%的人选择“身体健康欠佳”; 30.3%的人选择“子女教育问题”;还有7.8%的人选择“家庭关系不和”;5.3%的人选择“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困难”。在对“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方面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指导”备选答案的选择中,比例最高的是“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占到被调查者的 28.7%;其次是“个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控制”,占到23.6%;紧跟其后的是“工作压力应对”,占19.6%;之后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占18.7%。

2.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

利用“如果您遇到了心理问题,您是否愿意接受社区提供的心理咨询”等问题,调查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度,37.4%的被调查者选择“十分愿意”,几乎占被调查者的一半,说明对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这种形式,居民的接受程度还是不错的;35.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愿意”;还有 27.4%的人选择“了解情况后愿意”。这一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社区居民愿意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愿意接受,选择犹豫。

3.居民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目前,关于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途径,48.5%的人从电视中获得;34.7%的人从网络中获得; 22%的人从报刊书籍中获得;17.2%的人从广播中获得;24.7 %的人从社区或城市宣传栏中获得;13.1%的人从手机短信中获得;6.2%的人从其他途径获得,如微信。关于“是否参加过社区举行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咨询活动?”,36.4%的人“我不知道社区是否开展过这项活动,所以没有参加”;33.8%的人“社区开展过这项活动,但是我没有时间参加”,23.6%的人偶尔参加;6.2%的人经常参加。在“目前您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的选项中,仅有24.7%的人选择“社区或城市宣传栏”。由此可见,心理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心理服务活动不积极。

4.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需求状况。

对于“您愿意接受下列哪些人所提供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与教育工作”,有 43.0%的居民选择心理学专业人士;23.7%的人选择心理志愿者;15.5%的居民选择阅历丰富的年长者;12.4% 的居民选择精神科医生;12.1%的居民选择社区干部;16.5%的居民选择社会工作者,还有5.2%的居民选择其他人员。

(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状况。

1.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

通过跟社区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到,目前张家港部分社区已经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谈话角,有些社区还聘请了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作为社区兼职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中很多也持有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但是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为数不多,大多数社区还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

2.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

在“您的社区中,您觉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首要工作任务是”的选项中,有30.5%的人选择心理健康知识宣传;20.3%的人选择举行心理健康讲座;18.2%的人选择团体心理辅导;19.6%的人选择一对一的心理健康咨询;7.2%的人选择网络咨询;4.2%的人选择心理健康热线。说明社区居民期待不同形式的辅导。

3.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效果。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如公益性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咨询)作为社区的一项工作任务,您认为对居民工作、生活有无帮助”调查结果显示:53.3%的居民认为“有促进作用”; 25.2%的居民认为“作用不明显”;18.3%的居民认为“没有作用”;还有3.2%的居民选择“负面作用”。这一现状说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还需增强。

(三)社区心理科学普及存在的问题。

1.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规范化。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在国外早有共识。如美国要求专业人员具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教育学博士学位,欧洲有些国家要求从业人员有博士学位,有些国家要求有硕士学位和临床经验。在本次调查中,已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均没有专业心理工作者,只是依赖兼职人员和志愿者。这种情况说明,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化、规范化,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

2.心理科学知识普及率低,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强。

在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社区中,心理知识的普及率低,很多人对社区宣传心理知识不清楚,对社区精心设计的心理教育活动参与率低。在和部分居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居民表示只听说过心理健康这个词,或者知道几种不健康的表现,即其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必然影响到其参与相关活动的行为,造成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另外,防御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7.9%的居民的防御方式不成熟,即遇到问题,通过争吵、攻击等方式处理,严重影响人际关系。

三、社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方法和途径

(一)应成立相关部门,规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内容及标准。

可以考虑设置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隶属于某一个部门,依托现有的医疗和精神卫生机构,出台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服务内容及标准,制定服务行为规范,建立和完善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大对心理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和把关工作,将心理健康服务市场正规化,从而保证这项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同时,与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进行长期合作,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应当同时拥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精神疾病的诊断和心理治疗技能,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者一般包括心理教育者、社会工作人员、护士和精神科医师等。因此,应该根据各社区的不同情况,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各高校及医院的相关资深人士对各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合格人员进行比较正规的培训,组建起专业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三)普及心理健康理念。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宣传材料,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宣传橱窗、传单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2)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来社区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及免费咨询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小常识和常用心理健康保健方法。

(3)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如在社区播放心理知识宣传片、心理影片、教育影片等,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面,丰富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

(4)组织大型专题咨询、专题文艺晚会等活动,以此营造社会关注和支持的氛围。

2.服务方式可以多元化。

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方案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在不同人群中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

第一,进行预防和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可以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强化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支持干预,主要面向社区弱势群体,如为贫困群体、儿童、老人、孕产妇和社区矫正人员等提供心理服务,对个体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困扰、工作压力、社会适应不良、婚姻家庭关系等问题提供咨询。

第三,提供危机心理干预服务,危机事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失恋、丧亲、突发事件等。

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会谈,同类人群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测试等。

(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需要由政府牵头,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好社区心服务工作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考虑成立社区心理健康协会,加大对心理辅导设施的投入,如心理测试软件、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硬件设施;提高社区心理工作者的工作待遇,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大力支持其进行课题研究等,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从业信心。

总之,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构建“以人为本”的宜居社区,社区的“心理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更应当重视精神健康,提高居民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居民的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
江苏省南通市区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乡镇居民的现状与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11期)2017-01-06 11:48:06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24期)2016-12-29 00:00:00
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案例研究
当代旅游(2016年8期)2016-12-19 13:39:04
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
基于问卷调查的居民社区安全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2:16:27
浅析提升石化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相关策略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成因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1期)2016-06-06 05:56:47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1:06:24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5: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