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栋
“语文是百科之母”。学习语文能培养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看出,对语文是工具这一学科性质的界定是叶圣陶先生的一贯思想。由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训练为本,语言训练是“第一性”的。
由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上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因此训练是必要的。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人往往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不错,但是如果让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或针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主要因为学生接触到的各类考试都是只需要写,不需要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语言表达的清晰与条理,语言表达的形象与生动,都是与一个人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和训练语言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就会发现很多时候都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机会,才能更快地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鉴于这一点,为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我认为应重视高中阶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且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速成,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循序渐进。我认为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遵循语言训练的三部曲,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一、读文
朗读能够促进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朗读,用心体会,感悟语言的精妙。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经常看到一些人看不懂电影、看不懂电视,以前觉得很奇怪,现在想一想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在看的过程中只是在看,没有或者说不会让自己的情感参与电影或电视的故事叙述。因此,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文章。在教一篇具体的课文时,要更多地引导学生由文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然后用生活解释文本。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而是获得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被感动,或哭或笑,产生愉悦的情感。
学生刚刚入校,对学校的环境、班内的同学、老师都有一种陌生感,说话的时候,都显得很拘谨。这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大胆说话,课上大胆回答问题,鼓励学生课前三分钟站在讲台上读文章。文章的内容可以自己自由选择,最好是包含哲理的小故事。因为积累哲理故事一方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学生乐于接受,也便于记忆,并且有一篇文章拿在手上,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依靠。这样的训练可以初步锻炼学生的胆量。
二、背文
学生是适应环境最快的一个群体。一段时间后,班内的学生就已经成为朋友,他们之间没有了陌生感,但站在讲台上,在这个特定的地方,他们多少还会有些紧张。这时,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多给学生时间适应这个特定的环境。然后对学生提高要求,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背文章,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有感情地背文章。此时学生的眼睛没有稿子可以看,看到的是讲台下面一双双的眼睛,他的目光会有些游离,想要逃避,这时就需要老师和讲台下的同学多给予演讲者鼓励与支持,帮助演讲者完成跨越。当然这需要多次练习、适应,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环节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胆量,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说话
学生能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流畅自然地背完文章时,就可以要求他们围绕一个话题说文。没有现成的稿子,没有时间自己写稿,只能短时间思考,然后说出来。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及逻辑整合能力。
此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发表见解,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拿起笔来,总觉得无话可说,为此,教师就要主动帮助他们回忆,寻找自己熟悉的、有个性的生活积累。或针对后进生贪玩的天性,让他们在“玩”中观察事物,寻找素材。指导他们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对于这类学生,要求放宽些、降低些;允许学生不按教师的题目,另选自己熟悉的题材,自己拟题,鼓励学生大胆写;甚至可以让学生随意作文,不规定字数、时间,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待作文写成以后,再加上一个切合文章的题目。这在无形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谈及训练时,曾深刻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他还说:“一曝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提出要求,并予以示范,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和小结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
四、结语
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充分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呼唤语言表达运用训练意识的回归是相当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呼唤语言表达运用训练的意识的回归,既可以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肩负起发展学生运用祖国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人格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有系统的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愈显频繁而重要,人们运用语言的机会更是越来越多。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自如地应对面临的问题,自然、清楚、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高中三年的时间把学生这一能力培养训练出来,也是做教师的最大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