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不断修正和完善的科学史”上的课堂探究

2014-04-08 05:12林艳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胚芽鞘科学史生长素

林艳华

摘 要 为克服实验室紧缺、生物实验耗时长等问题,需要一种新的课堂科研方式。通过思想实验,可再现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让学生体验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源流,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的发展和完善的渐进性。这种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了探究性学习氛围,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探究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认为:“探究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作为探究的科学和探究活动,在中学科学教育目标中应当给予优先注意的是前者。”可见,强调探究本身并不是目的,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内容符合了施瓦布的观点:更加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生物学史,促进学生了解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的总体规律。但是,目前的探究性学习仍有较多问题:首先,探究学习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大量实验器材。调查表明,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更为匮乏。其次,探究学习需要实验操作,比直接讲授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当下高中教学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升学率,教师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

为此,我们提出,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思想实验,让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再现生物学史上的重要实验过程,营造实验探究的学习氛围,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有效利用科学史探究的具体课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在生物科学史上极具代表性,我们以此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再现生物学史上的重要实验的思路、过程及结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实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

1.上此课之前,学生对该课内容知道了什么

通过第一、二册的学习,学生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懂得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初步具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能力。

2.教学活动设计的安排中,主线思路是什么?

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用好教材中的科学史资料,将探究性学习的主线贯穿在整节课中。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明线: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暗线:科学的研究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展示两幅向光弯曲的图片,引导学生。

观察:两株植物在长势方向的区别?

推测:受什么外界诱惑的影响?

学生做出假设:

决定向光性的最重要的植物部位是尖端。

尖端下部弯向光源生长。

学生实验验证(你设计,我实施):

探究一:①验材料(胚芽鞘);②单一变量、对照原则;③可作图说明;④分组设计,1人记录并发言)

1928年温特的实验:用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能引起去掉尖端胚芽鞘的弯曲。

结论:导致胚芽鞘弯曲的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向下传递。

学生反思:到此实验是否严密?该怎样解决?

学生设计出对照实验,进一步的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的确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IAA)。

1946年,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化学本质就是IAA。

回归知识:根据以上推导以表框的形式让学生做如下关于生长素发现的总结。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尖端下部光刺激的作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弯曲生长的原因:不均匀的生长素含量不同作用大小不同,含量多的生长得快(向光抑制物的作用)

得出结论

探究二:自己思考快速提炼向光生长的原理。

教师设空,学生自己看书填写,课件呈现生长弯曲练习反馈,并总结: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采用现场PK:规定时间阅读教材,一组提问另一组快速回答(可以补充),但停顿或者答错扣分,运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把课堂当赛场,可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最大发挥学习潜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3.考虑该课内容主要知识结构的呈现

依据理念:有效的课堂板书应具备网络型,以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联络,便于在课后归纳总结。

4.反思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本案例的精华在于对生长素发现科学史的处理。从时间维度(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展示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暗含有对生物学事件的理解与思考:从形态水平(弯曲)→细胞水平(背光侧细胞长 )→生化水平(生长素)→分子生物学(生长素和抑制物如何进行调控的?)→正在进行研究…。阶梯板书图示的知识结构,逐步呈现了科学家探索历程,体现了新教材理念,启发了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潜能。

蘇格拉底所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思想实验,并不需要学生真正去实验室操作,只需要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与科学家设计比较,并由教师引导讨论,然后再以各种事例启发,引导他们逐步接近正确的结论。这种探究的思想实验非常适合生物科学史教学。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只是的自主建构》,科学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胚芽鞘科学史生长素
76 份冬小麦品种(系)苗期耐旱性鉴定筛选研究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用小麦胚芽鞘进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的系列探究
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作用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研究
浅谈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
科学有意思
——“科学史上的今天”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