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

2014-04-08 06:58杨睿宇马箫
2014年4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

杨睿宇 马箫

作者简介:杨睿宇(1982.7-),重庆科技学院,讲师,四川自贡人。

马箫(1984-),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陕西咸阳人。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培养的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类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不是传统意义的“双师型”,是要符合本科层次教学能力的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如何适应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现阶段迫切需要亟待研究的。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过一个五年建设周期的努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立应用技术大学顺势而为、应运而生。高等院校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内科学、合理地找到自身定位、获得发展空间,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是高等院校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诉求。作为高等教育系统多样化发展的型例,应用技术大学的提出是应时、应需而生的。i

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是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它并不是简单的高职教育升级版,是一种大学的新的分类。这种类型的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可以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开展工作,企业可以直接使用的各类人才。这种人才拥有较为熟练的技术与素质能力,减少了企业前期的许多培训,深受企业、行业欢迎的。

目前国内的研究提到“双师型”教师,主要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本文探讨的是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应用技术大学可以作为支撑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社会对于即懂理论,又有实践,既可以传道授业,又可以参与研究生产的“双师型”教师的需要是非常大的。要真正做好让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打通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就要把好“修桥人”的关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师资,构建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

一、应用技术大学需要什么样“双师型“教师

应用技术大学是为了更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这类高校是要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条件与行业优势,强化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和技能兼备的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而,这类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是不能等同于我们传统所指的“双师型”教师,它是有自身具体特点的。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

目前国内文献中所讲的“双师型”教师普遍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是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兼备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可以认为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专业人员,而教师本身就应该是这样的专业人士。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是比一般普通高职院校层次更高,条件要求更高具有本科层次教学教研能力的应用技術大学“双师型”教师。

(二)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

1.“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品质,具有一定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身心素质、创新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育视角、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2.较长的工作专业实践经历是关键

以世界上应用科技大学办理最好的国家德国为例,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教师实践能力要求很高,他们必须在研究和开发等方面有至少 5 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事实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有,10 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他们取得教授头衔通常在 35~42 岁之间。ii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是具备学术、科研、实践等多种能力和精力的复合型教师。

3.有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拥有专业、时间长的实践经历是必备的关键,但是并不代表应用技术大学的老师就不需要理论,理论是技术的支撑。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限于专业职业方面的领域,还要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较宽较多的基础理论以及技能,以满足适应职业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应用技术大学都是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展开的教学活动及组织形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同样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例。“双师型”老师大多拥有博士学历,硕士研究生是最低要求。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师学历程度上虽然有很大提升,但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很难,有理论没经验,有经验的没学历的情况非常普遍。

4.具备良好的教学传授转化能力

具备良好的教学传授转化能力是任何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有本科水平,又需要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应该具备更高的要求,仅要求优化课程结构,使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达到一体化,还要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可以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和技能。iii他们需要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行业经验转化为教学能力。

5.能与生产现实相结合的科研能力

许多人会产生误区,即认为应用技术大学只是高职教育的升级版,老师是不需要做好科研的。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层次分类,这类高校仍然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们的科研是要与实际接轨,要落地,要融入到教学和生产过程中去的。教师积极进行有关本专业的科研活动,这将会提高专业的理论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育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另外,应用技术大学还应该以职业应用为方向开展相关的科研及开发工作。

6.有很强的市场创新能力

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而且能够与企业展开合作,能够投入社会生产,并且能与时俱进地参与到一些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鼓励教授不仅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还应该参与一些专业行业的市场生产活动。学校还鼓励教授们开的公司或者事务所入驻学校,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有点类似于我国的产业孵化基地。从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职业经验可以看到,教师只有过去的社会企业实践经历是不够的,还应该与时俱进地不断实践。这样才能够满足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教师只有参与到行业专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利用和推广,才能在教学上满足社会、学生的需要。

二、应用技术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要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就必须要有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管理办法,培养建成应用技术大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应增强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

应用技术大学要成功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要成功转型,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尤为关键的。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的建立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还需要人社部、国资委、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科研、医疗、文化、体育等全面共建共享,只有通过全盘的政策,给予学校支持,才能真正达到如国外高校要求的应用技术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德国“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较高的职业,其身份等同于公务员,他们的法律地位是由各州的公务员法决定的。iv

2.制定专门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个老师必须取得的资格。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分类的大学,针对这类高校的具体特点,应着重在教师资格准入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资格,通过制度去规范老师的“进口”,通过资格准入制度使用教师进入学校后能够适应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3.制定严格符合实际的招聘方式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招聘应该要符合此类高校的实际,除了采取传统的一通过笔试、面试、试讲等方式来进行遴选,应该从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通过起专业实践能力的测试,测试也不能仅局限于学校人员的测试,还可以邀企业、行业的专家展开测评,请学生实际感受专业教师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更好选择出符合需要的教师。

4.完善培养方式,有针对性改进培养方式

应用技术大学主要是由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而成,这类高校师资队伍普遍师资队伍高,学历人才少,博士比率不高。应用技术大学可以通过广泛全员参与培训,其中包括一部分老师校外提升,校外提升包括其他学校提升,企业培训,海外提升等,如重庆科技学院就投入了大量师资外培费用,用五年时间外送100名老师去欧洲、美洲等发达国家的对口优秀大学或大型企业培训学习,师资队伍国际化明显提升,同时给予提升学历的教师许多政策优惠,学校许多人都得到了培养。学校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青年教师“三种经历”,规定教师要到企业一线、生产实践去现场顶岗,从学历、经歷上全方面培养教师。

5.加强引进力度,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应用技术大学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它所需要的教师是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都很丰富的老师。学校除了依靠自身培养、从不同高校选拔高学历的人才外,要进一步寻找其他教师的来源渠道。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将这些经验丰富、懂技术又具备管理教学能力专家送到教学一线,可以迅速改变师资队伍结构,充实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应具有相关专业的文化理论知识,引进后还需要再进行教师岗位培训,取得教师任职资格后才可上岗。

6.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兼职教师比例

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与产业链对接,要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要让学生能直接对接到产业链的每一端,单凭学校的教学是不够的,要与时俱进了解企业所需,培养的学生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定期有企业和生产一线的人来学校传递新的东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聘请兼职教师就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应用技术大学可以可通过客座、灵活教学、定期来校等多种方式聘请企事业单位有经验、有精力的专家、技术能手来校做兼职教师,选择的时候不仅局限于生产一线,还可以在生产管理、生产保障等多种岗位聘请。

聘用兼职教师既节约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大学在聘请校外教师最大问题便是工资多少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人员都是单位骨干、中坚分子,如果过多用于校内教学,收入会受到影响,应该合理善用国家级地方拨款,给予专项资金用于聘请校外教师,同时注重在精神层面奖励、科研帮助等方面假打力度,进一步吸引校外人员来校兼职。

聘用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引进的兼职教师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带入学校,带入课堂。同时,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教研活动,可以有效促进一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重庆科技学院为了更好吸引兼职教师来校教学、鼓励各二级学院采取多种方式来校指导,在人、财、物上给予多方面的政策,吸引许多校外专家、技术能人如来校指导实验、设计,不仅局限于技术型指导,同时在安全生产管理、管理心理等多方面开展对兼职教师的聘用。

7.善用绩效工作政策,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应用技术大学大多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都在开展绩效工作改革,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善用绩效工作政策,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可以采取除学历以外,具有其他生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参加专业实践的老师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合理制定工作量计算规则,工作量的计算要不同于以外,不仅仅局限于上理论课时、对于实验课、课程指导、生产实习指导应该有一定倾斜,激发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经验告诉我们,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与地位,才能稳定这支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力度,有效促进教师的转变和提升。故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双师型”教师教学热情、工作激情,以及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学校方面应该考虑教师去企业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应给予一定补助或在晋升职称、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相对优惠的政策;制定符合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特色的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办法,以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8.支持高校自主职称评审,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倾斜

应鼓励应用技术大学开展高级职称教师评审,这类大学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应该达到教师数的50%以上,对于它们应该分类指导,特别是对于高级职称教师的职称评定不能够单纯的按照传统的科研、论文考核,应该支持高校,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给予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加入生产实践、生产指导、发明等考核要素,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倾斜,通过职称评审良性引导教师,同事还可以通过政府谢帖,对于企业来校兼职教师,在企业的职称评定、考核、晋升上给予倾斜。德国在教授的聘任上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承担更多第一线教学任务,在科研上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工作重点是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

9.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教师在行业技术中心作用

应用技术大学要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题的区域体系,通过深度的合作,促进技术的转变。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学校教师更好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技术、科研等深度合作,即能促进企业发展,又能转化研究成果,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最终学校与企业双方都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出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将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通过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局势,形成校企合作聯盟,另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与经验。如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加强教师自身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职业培训能力的同时,还应努力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和技术服务水平,形成服务企业的特色项目和行业优势,拓宽校企合作的平台。

为了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校自身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迫切需要通过强化“双师”素质意识、拓宽引进“双师型”教师的渠道、加强企业行业的合作、建立稳定双赢的培养平台等途径,打造高水平高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总之,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关系到一些地方型本科院校转型、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十分重视。(作者单位:1.重庆科技学院;2.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本文章为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成果(编号:CQGJ13C323)

参考文献:

[1]夏建国,《生态位视角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5期

[2]张翠琴 周 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探析》选自《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钟小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选自2008年12期《宁波工程学院》。

[4]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选自2011年底3期《黑龙江高教研究》

[5]翁震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授聘任体制综述——以德国下萨克森州应用科技大学为例》选自2008年年6月《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