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经济改革的精彩看点

2014-04-08 20:54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改革

晓 睿

全新的改革班底,澎湃的改革豪情,荡漾的改革激流,科学的改革设计,铿锵的改革步履,蔚然的改革胜景……展开2013年中国经济的靓丽拼图,改革所激发出的正能量以脉冲与生猛之势强力穿越与辐射其中。借助于改革势能的逆袭,传统的经济思维得以全新解构;凭借着改革基因的聚合,前行的经济脚步越发扎实稳健;依靠着改革细胞的再造,强大的经济肌体悄然华丽转身;仰仗于改革红利的释放,炙热的民众福祉获得了崭新祈盼。

营改增:喷薄的活水

对于身处微观经营活动领域的企业而言,过去一年中最感兴奋的无疑是财政税收变革所营造出的巨大红利空间。在作出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同时,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北京、江苏等12地试点一年多的基础上,自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的做法推广至全国。

根据国务院要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迅速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即“财税 37号文”),“37号文”的最显眼之处就是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营改增的范围由此扩至交通运输业、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和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服务以及广播影视服务等服务行业。

实际税负的减轻,有效刺激了企业投资的商业热情。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2013年,国内非制造业经济的商务活动指数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55%的高位,特别是在文化服务领域迸发的投资活力最为壮观。资料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18亿元,同比增长39.4%,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64.25亿元,同比增长34.86%。“营改增”所带来的经济转型效果正逐步显露出来。

承接着改革的惯性能量,国务院在2013年末作出了将“营改增”的试点扩展至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的决定。据悉,从2014年1月1日起,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企业仅缴纳6%的增值税,长期困扰和束缚交通运输业的成本重压问题将得到实质性缓解,中国物流行业将进入轻装快进的轨道。

公司注册制:永远的终结

如果说为减税和“营改增”着实卸掉了企业包袱的话,那么,以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同时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等为主要内容的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则有效拓宽了企业前行道路和商业空间。资料显示,自2009年起,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福建平潭等地整齐划一地开展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历经三年探索,新的工商登记制度具备了在全国推广的条件与基础。

公司注册制取消的直接效果就是带动了市场主体的快速扩容,在零元办公司、一元办企业已经不是神话的商业生态中,中小微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以广东深圳为例,自2013年3月1日实施工商登记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2万户,是2012年同期新登记数量的2.3倍,为往年全年新登记数量的1.5倍。而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5872万户。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联合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注册资本与财政收入在总量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注册资本每增长1亿元,就能带动财政收入增长1490万元。

简政放权:真实的解构

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更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强烈要求。为此,力推政府管理机构从事务型向服务性、从巨能型向轻盈型转换,是历届政府接传和追求的政策目标。力戒浅尝辄止的历史顽疾,也不同于以往雷声大、雨点小的实施结果,2013年中国政府对自己的解构活灵活现。

以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宗旨,新一届政府选择了大幅砍削行政审批权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宣布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开始,国家相关部委先后三次取消和下放审批权的尺度和力度步步加大,整个2013年共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资料显示,历经近7轮尤其是2013年空前的行政审批事项减持,国务院最终调整和取消了2718项行政审批项目。

政府权力的“瘦身”与政府机能的转换,置换出来的是喷薄而出的市场活力。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11月底,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同比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扩张。

上海自贸区:颠覆式创新

如同当年将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特区从而撬动起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变革能量一样,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样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含义和令人心动的未来愿景。作为“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将会诞生更多的创新基因,作为“风向标”,上海自贸区将引领中国经济发生更大的裂变。

政策的落地超乎预期。从在外商投资领域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取消核准制转为备案制,从推出“先入区、后报关”的贸易监管创新,到推进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相衔接,从推动金融等服务业六个领域扩大开放,到允许区内个人开展各类境外投资和机构境外融资,由高层直接推动的自贸区政策创新力度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从自贸区诞生至今,中央和上海市政府推出的各类大小新政共计130多项,而具有自贸区“经济法”性质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将于不久之后正式发布实施。

按照国务院“形成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政策指向,继上海自贸区之后,广东(广州南沙、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以及天津乃至重庆、福建厦门等地都进入到了自贸区试点的申请阶段。依国际经验,一国自贸区将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以从多条线路与国际自贸区相对接。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正在建设18个自贸区,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除与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还未生效外,其余均已实施。作为过去30多年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国内自贸试验区以创建与国际贸易投资趋势相一致的规则体系,无疑可以凭借更大的政策跨度先行融入国际一体化的阵营之中。

金融改革:惊人的跨越

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审视,无论是设计的内容和延伸的范围,金融领域在2013年所上演的改革故事在历史的时空中无与伦比,以致人们相信一个纯市场化的金融运行制度越来越近,一个国际化的金融躯体造型越来越清晰。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7月19日中央银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可以视为金融改革最具看点的一场大戏。伴随着这场戏幕的拉开,金融脱离实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收益倒挂的沉疴痼疾将得到清理和校正,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谈判博弈能力将显著增强,其获取贷款的交易成本将明显降低。重要的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引发的价格体系重估和利润再造从而加剧银行业的竞争,进而倒逼全行业进行深刻的变革和调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小额后大额的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路径,在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存款利率的松绑也为期不远。

作为一支劲旅和新兵,民营银行的最终落地无疑在整个金融领域掀起了不小的“鲶鱼效应”。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自此,申请设立民营银行的阵营快速膨胀。

内部强身健体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对外开放的旗杆升至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013年12月初,中央银行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区内个体工商户可根据业务需要向其在境外经营主体提供跨境贷款。”以及,“在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境外个人可按规定在区内金融机构开立非居民个人境内投资专户,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内投资。”资本项下的突破幅度出乎意料。

结构调整:洗盘式推进

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5%,煤炭价格跌了三分之一,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够买一根冰棍……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产能过剩顽症在2013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决策层雷霆般的整改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治理措施完全不同,凌厉的新政侧重于打造和培植全新的经济躯干和骨骼,以壮大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同时“管住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是高层敲定的结构调整的战略与策略。

多角度的政策发力换来了显著的成效。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6%,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94%,接近全年5%的工业节能目标。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初步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1.9%,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2.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3%,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不仅如此,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GDP和第二产业0.7和0.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

在经济增长引擎动力悄然切换的同时,消费的成长动能也日趋强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81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在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及时跟进之下,许多新的消费模式竞相登场,仅“11·11”一天的网购价值就突破了350亿元,而网购狂欢的表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新兴商业的燎燃之势,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生猛脉相。

国企改革:纵向性深入

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方阵中,多种利益主体错综交织的国有企业被视为最为艰难但又是最为厚重的改革板块,正因如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更为高超的政策设计与操作技巧。以此观之,本着强化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目的,遵循“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的科学路径,过去一年中国有企业改革在部分地带得以成功突破,整体变革获得纵向深入。

客观绩效是对国企改革的最有力支撑。财政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国有金融类企业外的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37057.8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17667.3亿元,同比增长10.5%,两项主要经营指标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国G D P增速。另据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9927亿元,同比增长14.4%。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反垄断:公正的回归

也许是时间上的耦合,被称为市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进入2013年正好落地第5个年头。然而,由于过去5年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以致各种行政性和市场性垄断横行于世,《反垄断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诟病与强烈质疑。不过,令公众没有想到的是,也就在2013年,承担反垄断职责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频频出手,乃至人们将2013年称为反垄断元年。

史无前例地对部分行业垄断者开出数额不等的罚单足以彰显决策层维护市场公正、整顿市场秩序的决心。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三星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价格垄断作出罚款3.53亿元的决定;2月份,国家发改委对茅台、五粮液维系高端价格体系的不正当行为作出4.49亿元的处罚;8月份,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以6.7亿元的罚款,这也是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同月老凤祥等5家金店价格垄断行为受到国家发改委1000多万元的重罚。

纠偏与校准的脚步没有停止。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跟老百姓密切相关,包括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不仅如此,商务部对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修改反垄断法”议案作出正式回复,称2013年将完成《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条例》的修改工作,并及时上报国务院。

新股发行:制度性再造

长达6年的“熊市”不仅让股市中的投资者伤痕累累,也迫使着决策对民众诟病最多的股票发行政策作出反思,从而无奈按下了“新股发行”的暂停键。然而,没有投资价值和丧失融资功能的股票市场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在历时一年多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度性再造引致了民众对资本市场的浓浓期待。

以市场化和法制化为取向,强化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及其责任风险是《意见》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意见》申明:“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后,发行人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同时,“发行人、中介机构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及相关法律文书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被稽查立案的,暂停受理相关中介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查证属实的,自确认之日起3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发行人的股票发行申请,并依法追究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责任。”如此训诫警示与处罚力度可谓空前。

顶层设计:战略性运筹

改革意味着涉险闯关,特别是当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同时置于各种利益矛盾交错纠结的复杂背景之中时,更需要决策者的超常智慧与英明决断以及壮士断腕的勇气。诚然,没有辜负民众的期待,堪称2013年压轴大戏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未来改革的取向作出了透彻而清晰的回答。

《决定》将经济体制改革提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部位,其洋洋洒洒60条中,牵及经济改革的近30条。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决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方面,《决定》提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决定》指出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等。

思想创新历来是实践的先导。《决定》第一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一次提出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第一次写入产权,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第一次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正是如此,《决定》被视为近30年来创新成分最多、含金量最重的高层智慧成果。

的确,宛如天女散花,《决定》点缀起了一幅中国经济改革的灿烂版图;有如定海神针,《决定》厘清了未来10年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航向;犹如天工创物,《决定》赋予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厚实能量;势如盘古开天,《决定》拉开了新一轮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幕。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