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罗丽彤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思想观念的开放,人们对于性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嬗变。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性健康和性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性道德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性观念不端正、性道德缺失、性行为失范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还将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性道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大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性观念上,极易受到西方社会的“性自由化”、“性解放”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对待性观念表现出开放的势态。这种开放的性态度,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引导,就会导致不健康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性观念,在爱情方面表现出不健康的恋爱观、强调感官需求没有性爱责任感、性行为失范等问题。
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社会成员,他们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都在逐年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在爱情方面的成熟性和严肃性。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大学生在爱情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性道德缺失,例如,对恋爱持某种错误的观点,或者在恋爱中过分注重对方的容貌、体格以及身高等外在条件等。一些大学生迷恋一夜情,有的大学生同时和几个异性谈恋爱等,这都是性道德缺失或滑坡所致。性道德的滑坡,不仅会对恋爱对象造成伤害,也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产生一定影响。事实证明,由于普遍缺乏性道德范式的约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而临因为不能正确对待性和处理两性关系等而导致性越轨、堕胎、性病、性犯罪等一系列在性生理、性心理或性行为上的问题,给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身心方面的伤害。
调查表明,随着教育观念的提升,学校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的管理日益宽松,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学生的性道德水平及规范有所下降。部分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不以为然,甚至持一种无所谓或放任自流的态度。性道德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约束着自己的性行为,而且对他人的性行为也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不良性行为会导致性疾病、怀孕等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后果。个别大学生对情爱方面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因此不能正确对待恋爱中所出现的问题,一些学生竟然得出“恋爱关系等于性关系”这样的谬误结论,这种情况进而导致性行为失范,甚至性心理扭曲的现象。
1.西方不良性文化思潮影响。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同时,也把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各种不良思潮带到了大学校园。伴随着享乐主义的思潮在大学校园里的渗透,同时又由于我国缺乏对大学生进行规范的性道德教育,催化了当今大学生萌动的性欲望。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也难抵抗“性”的诱惑,出现比较严重的性行为失范现象。由于缺乏相应的性教育措施,西方性解放思潮泛滥的结果就是,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对性知识有所了解,但性道德水平却没有提高。
2.社会管理的缺位。当前,政府及学校还没有建立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相关的政策体系,有关大学生性教育思想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与服务机制。大学生性教育和性健康课程被刻意消除,大学生不能从正规、合理地方式获取性道德和性健康教育,很大一部分学生通过电脑网络、杂志等途径得到性健康相关知识。各级政府在娱乐文化领域的管理,存在漏洞和疏忽,对于一些杂志、音像制品、网络等传播媒介缺乏有效的管理的制度与手段,不能从源头上来杜绝、黄色淫秽信息的扩散。
1.学校教育缺失。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忽视在学校课程中开设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当前大学教育仍然侧重于智育培养,忽视德育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性教育更是讳莫如深。由于对大学生的性生理与性心理方面的引导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对两性知识和性健康缺乏了解。再加上教育资源的匮乏,没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没有完善的教育系统,教育方式又过于传统,大学生的性教育教育效果微乎其微。正如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高德伟教授指出:大学校园里除了生育知识、性常识等生理教育之外,关于性方面的品德、人格教育十分薄弱。
2.家庭教育忽视。受传统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对性教育产生种种偏见,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偏差,忽视心理教育,更不愿谈及性健康和性心理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不愿主动提及有关性方面知识,对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愿正面合理回答,要么横加呵斥,要么敷衍回避。有的家长还反对在学校开设性教育的课程,认为性教育课程会“诱发刺激”孩子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调查表明,大学生性观念的日益开放与性道德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非常突出。随着知识丰富和年龄增长,一些大学生片面接触到性问题和性知识,产生不正确的性观念,对性问题持更开放的态度。由于性知识贫乏,对于性道德、法律观念的模糊认识,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责任感,出现各种不良性行为和性道德水准低下的现象。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性道德的认同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性道德具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和自我见解。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对大学生性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的缺乏、薄弱,对当代大学生性教育严重滞后。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形成的对性行为的基本规范。在大学生中开展性道德教育,既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又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恋爱观和性价值观,对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大意义。高校要充分利用相关教育资源,通过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认识,提升性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
1.优化性社会环境。性社会环境主要是社会治安、社会舆论与社会教育环境。对于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性道德的行为应给予鼓励,对而于违反性道德的行为必须予以警告与惩戒。性道德的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并且以法律的力量作为依托,用正确的道德评价和教育作为导向来净化社会的风气。
2.加强社会监督管理。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大学生迷恋网络,但是国家对于网络的监管仍然不够,导致了大量淫秽信息传播,从而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政府必须拦截淫秽信息,惩治传播者,减少对大学生的危害。此外,在我国黄碟、黄色刊物的贩卖也比较严重,加强对黄色信息的监督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要严肃对待淫秽信息的传播,严格管理音像制品、书刊杂志、网站等传播市场,彻底铲除黄色信息,这对促进大学生心灵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健全政府管理机制。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以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抓手,健全相关机制,各部门广泛参与,共同管理,分工合作,积极构建大学生性教育与服务的机制。学校及卫生部门密切联系,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监测与评估工作,以促进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政府要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与服务机构的设置,加强对大学生生殖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健意识,促进科学健康行为的建立,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这对保证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着积极意义。
1.将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该将性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培训专门的师资力量,开设性生理、性心理、性法制、性道德等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知识、性病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个人对婚姻及家庭的责任等等。
2.加强性伦理教育。加强性教育,特别是性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促使其升华人格,帮助其丰富知识,塑造情感,修正行为举止,宣扬性伦理,宣扬健康、传统、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性观念,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在性伦理教育过程中还应渗透有关性法律知识、性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提升性道德意识。让学生明白性是一种责任和伦理,而非一种单纯的生理享受。现代社会虽然主张权利自由,但性权利依然受到道德和法律的束缚。
3.开展性心理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性心理辅导,让大学生了解性心理冲突的产生及如何进行控制,使得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趋于平衡。对于失恋、不正常的性关系、婚前同居等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可以开设有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而对一些带有特殊性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提供个别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性心理,预防与克服性行为偏差。性心理教育要渗透大学生自己对性道德观的反思,促进其性道德的升华。
1.优化家庭性环境道德。个人的性道德观念的形成,首先是通过父母教育和对父母行为的模仿,父母性道德观念是否高尚,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子女面前要防止轻佻的性举止,性生活也要回避子女,要杜绝婚外性关系。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与和谐的夫妻关系,能够促进子女健康的性道德形成。
2.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性需求。在面对大学生生理反应时,有许多家长和教师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不愿正面地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家长必须得让孩子明白,有性需求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是性需求是可以克制的,要学会控制自己,除去大学生对于性的神秘感,从而建立大学生对性需求的自我防线。
3.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婚前性行为危害大,但是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危害更大。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有效采取性保护的措施,在发生性行为时要使用避孕措施,如使用安全套或者使用避孕药。这才是对孩子性健康的真正保护。只有这样教育,才是对自己与他人负责。
大学生应该认真审视校园性行为泛滥之危害性,自觉学习相关性知识,树立性道德价值观,明确自己在两性活动中的性责任感。大学生应积极参与性教育实践,并将性道德认识、性道德情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体系之中,将己经内化的性道德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
[1]曹玉凤,覃健.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0).
[2]陈 乐,唐毅红.性社会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3]白威廉,劳曼.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邹顺康.当前大学生性道德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5]康 钊.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性心理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应对[J].学理论,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