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媒体化汉语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①

2014-04-08 12:29:03郑艳群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汉语多媒体

郑艳群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0.引言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成熟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以来,技术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实质性发展,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作用和影响也越发深远②本文的讨论基于2006年以来相关期刊文献。我们曾对之前的相关研究作过汇总和综述,参看郑艳群(2006a、 2006b)。。可以说,汉语教学多媒体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比如,词汇教学的释义中常采用以图释义的方法。但是,当前多媒体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副作用(甚至是负作用),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的汉语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形式和应用方法,这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伴随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从经验性的认识,迈向理性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产生更高的、应有的效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重视多媒体环境下的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多媒体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大支撑理论。我们将挖掘其与多媒体技术间相关的规律,用以对目前的多媒体汉语教学加以指导。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多媒体技术盲目地崇拜,或不恰当使用及过度使用,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副作用,最终影响到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影响多媒体汉语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强调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恰如其分地、科学地、有针对性地使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充分发挥多媒体汉语教学的优势,并不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关键在于加强教学设计。多媒体汉语教学设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应用问题。努力提高多媒体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是展现多媒体汉语教学魅力的所在。比如,郑艳群 (2010)曾提出 “多媒体驱动学习” (Multimedia-Driven Learning,简称MDL)理论。认为MDL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多媒体技术构造的虚拟语言学习环境中,由一种媒体的利用或多种媒体的综合利用来提高语言输入效率和效果、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引发语言输出动机和效果,从而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并培养第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目的在于强调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促进多媒体化汉语教学的早日实现。

1.应大力加强多媒体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多媒体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形式,它不能因为教学形式的改变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的研究。它的理论支撑依然是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1.1 以汉语语言学理论为指导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第二语言教学是研究教授和学习语言规律的科学。前者研究语言是什么,后者研究语言怎样教和怎样学。然而, “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赵金铭,2004)

首先,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多媒体汉语教学所吸收和利用。例如,汉语中的一个量词可能有多个不同的义项,不同义项下的可搭配名词,以及量词用法会有所不同。以 “把”的最常用的两个义项是 “用于有柄、有类似把手的器具”和 “用于用手可以抓握起来的东西”来说,典型的适用名词如 “~牙刷、刀子、勺子、雨伞、梳子、叉子”和 “~花生、米、钉子、糖果、沙子、小麦、豆子”。据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适用名词分区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并在各区中的具体名词物体旁标注名词词形。那么,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所学名词的认知,也容易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把量词意义和用法的学习结合起来。

其次,关注并利用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及其有关成果,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搭建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的平台和接口。例如,在汉字教学中,以部件的思想开展汉字教学,那么在具体汉字显示中就可以根据已有关于汉字部件划分的研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部件标示,以区别于其它部件,这些手段对外国人认读汉字、了解和学习汉字的结构,对于开展汉字部件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外语教学法流派最直接的理论基础。而教学法流派均与语言学理论相关,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教学法流派都是直接以语言学为基础的。比如,听说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那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就不仅要强调语言的内容和意义,更要注意用技术手段强调句型结构教学的目标;交际法以社会语言学为基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展示真实的、有意义的交际情境,使学生从理解诠释、人际沟通和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力图使学生处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交际氛围中。

1.2 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外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机制,阐述社会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以及输入、交互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作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强调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获得的重要性。而 “输入假说”更是提醒我们要重视输入的内容和输入的方式。我们知道,理解语言离不开语境,当语境与话语的关系密切时,理解就容易发生。那么,由多媒体展现的直观形象的内容去了解语言点的形式、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使用条件,与单纯用言语形式讲解和文字描述相比,可以事半功倍。例如,讲解汉语不同的环境、场合下打招呼的用语是不同的,那么可以通过典型的画面并标注出打招呼用语的方式 (如两人走在路上打招呼可以用“你好!” “吃了吗?”在会场等打招呼用 “你好!” “早上好!” “你来了。” 等), 甚至点按文字处可以听到发音,这样的输入方式便是高效的可理解输入。因为这些场景都是大家熟悉的,其输入方式与几百字的有关 “打招呼”的文字描述相比,易懂、易学、易掌握,尤其对于那些没有阅读能力或阅读能力有限的汉语学习者。

另外,多媒体技术既可以促成显性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潜移默化地辅助隐性知识的学习。有实验证明:显性知识比隐性知识更容易引起学习者对目标知识特征的注意,并且能产生更好的即时效应和延迟效应。 (赵以,2009)据此,我们在讲解 “哈达”一词时,先展示名词 “哈达”,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文字处理功能强调 “献-哈达”这一动宾式常用搭配动词来促成学生有意识地控制加工,又展示藏族妇女双手托着白色哈达准备敬献的图片,这样的多媒体形式与语言和文字描述相比则更直观、形象,内涵信息展示也更完整。那么,学生不仅容易掌握显性语言结构知识,也容易通过潜意识行为去了解隐性语言文化知识 (藏族人物、服饰、动作等)。

1.3 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事实上,许多经验性的多媒体汉语教学应用,都可以从教育学理论中找到根据;而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可以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汉语教学实践。

1.3.1 多媒体与情绪情感效应

教育学理论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态度的一种主观体验,它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关于人的基本动机理论,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动力。情绪情感有多种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动机作用,动机可以促使人产生行为。情绪情感可以影响人的许多行为,如对知觉的选择、对信息变化的监视、对工作记忆效果和思维活动的影响等。积极的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可以使认识活动更加深化。许多汉语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如下的作用,正是基于上述理论。比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轻松的环境等等。

那么,多媒体汉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参与下开展理智活动,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汉语教学中运用图片释义或展示语境,就是为学习者提供借以获得视觉表象的手段。而根据加涅的理论,我们知道视觉表象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记忆编码和存储形式。又如,多媒体课件屏幕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图文选择和布局等,朗读课文的时候,配合课文的内容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以视听 (声像)的形式引入课文要讲解的语言点使用场景,用以提示语用环境等,都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反之,如果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当,则可能产生焦虑紧张的作用,影响学习效果。

1.3.2 多媒体与多感官刺激和选择性知觉效应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产生多感官刺激效应和选择性知觉效应。

首先,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多种媒体的运用可以引发多感官刺激,并且视觉的作用大于听觉,视听并用有利于学习者对事物及其规律形成完整的认识且对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是有利的。据此,汉字教学中用醒目的大号字体展示汉字的形,用声音播放展示汉字的音,用动画形式展示汉字的笔顺书写,用文字展示汉字的构词或例句,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形音义的全方位信息。总之,学生在一定的环境里,在科学、系统的刺激和训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重视视觉刺激,调动多感官刺激,甚至利用加强刺激、反复刺激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习,还有助于强化记忆,加深印象,巩固所学。除此之外,语言学习强调真实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其中视听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真实的语言,实用性更强。

其次,选择性注意理论又分视觉选择性注意和听觉选择性注意。根据选择性注意理论,人在知觉的时候并不是对所有的信息都进行加工,人有选择性知觉的能力。以视觉为例,当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用特殊的色彩、变换文字的字体或字号 (加粗、放大)、加边框、加背景色、使用动画的时候,就会引起学生对某个部分的注意,这种选择性知觉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就会引起特殊的加工,甚至是深加工,那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多媒体汉语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应用,正是依据上述指导思想。例如,把重要的内容 (如本课讲解的句型)放在屏幕 (界面)的视觉中心(屏幕/界面物理中心的左上,而非物理中心)或屏幕的黄金分割点上 (郑艳群,2009);在要讲解的汉语特殊句中,把当前要讲解的 “把”“比” “被”等字、词或短语用醒目的红色标记,或加红色边框 (边框加粗可以更醒目),在文字下面加一定粗细的下划线等,就是通过引起对必要特征的知觉,使学生产生选择性知觉,起到强调教学重点或难点的作用;又如,用冷色和暖色分别代表同一话题的褒义词和贬义词,这时多媒体文字色彩的应用可以起到区分和归类的作用;需要讲解重要内容时突然播放一个声响,录像播放中突然暂停或在某帧上加字幕、或使用圈画标记,乃至配合教师讲解等,都是常用的引起注意的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由上述教育学理论产生的多媒体教学效应可能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当选择性知觉发生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入工作记忆,学习者会从中获得满足感,以致影响到他的情绪情感,进而学习者就会具有持续的兴趣继续从事选择性知觉。

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是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的,无论是语言学理论,还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都为多媒体汉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三大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有机地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从整体上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加强多媒体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应进一步强调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当前,无论从硬件技术条件,还是软件技术看,多媒体汉语教学已经从探索阶段,发展到了广泛应用阶段,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人们已经从初始阶段对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中一般性或常规的应用,以及感性的和凭经验认识,进入了现阶段产生一些规律性的应用、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状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问题,否则对技术盲目的崇拜或不恰当使用,将导致其副作用的膨胀,最终影响到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强调其科学性和针对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现状,掌握和发现面向汉语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与汉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并探讨其中的规律。

2.1 与汉语知识的特点和汉语技能教学的需要相契合

汉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但具体的应用不应是盲目的,而是要有明确目的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坚持面向 “问题解决”,探寻与多媒体技术适切的结合点。明确问题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特定的技术帮助我们解决特定的问题,或解决情绪情感问题,或解决效率效果问题。现阶段的汉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从教学的角度总结和归纳了一些通常或代表性的多媒体应用方式。如汝淑媛 (2011)介绍了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法意义的展示、语法规则的练习、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三个教学阶段,起到有效辅助作用;吴双 (2009)认为,写作前期导入话题及启发文思,中期写作练习,后期作文讲评都可以应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贾益民等 (2008)指出,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善用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课中应通过教育媒体的使用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目的语环境,课后应鼓励学生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言语训练。

多媒体汉语教学中技术的应用要与汉语知识的特性和汉语技能教学的需要相契合。汉语知识的特性是汉字形音义一体,句法形式相对简单,词汇学习是难点,还有语音及声调问题。汉语技能教学的需要就是听说读写及其综合能力培养。近年来,汉语教师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例如,Bai(2003)认为,利用视频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在语境中锻炼语言技能的机会,常常可以使课后作业更有效;郑艳群等 (2006)研究了图片用于汉语名词释义的各种表达法,并揭示了名词语义类别与图片表达方法之间的关系;袁志芳等(2008)研究了形容词图片表达方法;卢娜等(2008)研究了动词图片表达方法;郑艳群(2008)认为,语法意义的表达和语用环境的说明宜用图像的方式,而句法格式的展示和说明用公式则简洁而有效;吴双 (2009)认为,可以通过情景提示的方式在写作教学中启发文思;于涛 (2010)提出,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课件与讲解、展示与板书、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问题;汝淑媛 (2011)指出,多媒体在创设语境时,也应遵循语法自身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等等。以上都是针对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汉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成果,其中的关键是汉语语言点与技能的结合,尤其需要多媒体技术的契合,方显其实效。

2.2 与不同的学习者特征相契合

以学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是当今语言教学的立足点。它告诫我们,应重视学生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学生为本,不是口号,而应落到实处。然而,学习者特征千差万别,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特别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汉语水平,以及文化背景。Bai(2003)的调查显示,多媒体练习容易被学生积极接受;蒋以亮(2008)认为,当学生汉语水平低且母语背景复杂时,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世界同一的概念(如科技汉语中的科学概念),无需考虑他们由于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认知上的差异;易明 (2007)认为,资源建设中有关多媒体运用的方式方法应使用有效的手段来吸引他们;薛馨华等 (2008)指出,多媒体的运用应该考虑到学生文化背景的不同,针对国别化教学时,文化背景不同,学习方式和方法可能不同。郑艳群 (2012a)指出,媒体的运用应该考虑到学习的个体化因素,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学习爱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能等背景。

2.3 与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特性相契合

多媒体技术包括声音、图片、文字、动画或录像等相关技术。不同多媒体具有不同的特性。教学中,不应只凭借经验多,而应以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来选择多媒体。

汉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重与不同类型的多媒体特性相契合。汉语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经验。例如,周红平等 (2007)指出,视频资源有助于学生回忆情境中的细节,特别是适时地使用录像暂停;王飙 (2009)分析后认为,影视作品的原始语言决定了它们主要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视听说教学,而美术片可以以精读教材编法编成初级视听教材;袁伟 (2011)总结了某网站上汉语教学课程中媒体信息选择的结果,如音频主要集中在生词发音、会话阅读、赏析等方面;李向农等 (2012)认为,想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注意在不同的授课环节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此外还通过调查对学生喜爱的媒体资源作了排序。

3.应高度注重多媒体汉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多媒体驱动下的汉语教学设计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下产生的,是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能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不在于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加强多媒体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和高效性。这里,围绕MDL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3.1 开展多媒体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丰富了教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丰富了汉语教学模式。多媒体汉语学习理论研究最终是要揭示多媒体环境下汉语学习的过程,以及与学习者特征之间的关系;而多媒体汉语学习理论研究最终要落实到汉语的教学设计,并能直接指导教学的开展。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多媒体驱动汉语学习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行之有效和可推广的学习与教学模式。教育技术的应用融入教学设计的全部过程,这是整个教育界在信息时代应有的态度和面临的新任务。

具体地说,我们首先要弄清一些基本问题,如,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汉语学习是否一定会优于单编码条件下的学习。如果说双编码是优于单编码的,那么是否因为双编码理论认为人脑中信息表征不仅有言语的还有表象的,并且这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建立联系的。当然,这些需要理论支持和实验验证。其次是编码问题,或者说如何编码 (或编码的有效性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 (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需要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或什么样的组合形式来表征,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或什么样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

只有通过研究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才能科学地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给出相应的教学措施和建议。例如,郑艳群 (2009)的“先听后视” “先视后听” “试听同步”正是训练听力的不同手段,与以往听力教学过程相比,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更注重背景知识的利用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模式的意义正是在于它是科学的、相对规范的、可重复和可推广使用的,可以保障比较稳定的教学效果的。

3.2 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和整合研究

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汉语教育和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不仅需要大批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更需要思考如何保障汉语教学质量。资源建设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张建民(2007)认为, “提倡人人制作课件,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优质、免费、共享的课件库、例句库、练习库等多媒体素材库和资源库就显得非常必要。MDL研究应致力于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直接服务于汉语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在汉语教学的不同方面、根据不同需要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动画和视频媒体的应用就显得薄弱。这种需求与获得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中对视频素材或资源的需求,是由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二是视频素材的获取渠道不够顺利,虽然目前数字视频容易由教师自己拍摄获得,但拍摄质量不理想、特殊场景或特殊需求不易拍到、加工繁琐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仍然困扰和影响教学的有效开展。

从多媒体的应用来看,教学中对视频媒体的产出与需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王飙(2009)分析了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从成品影视资源中选取适合教学用的素材,以听力教材编写法编写影视视听教材;以精读教材编写法编写精视精读教材的理念,这无疑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教学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案。然而,这种方式是为教材编写服务的,仍不能解决教学中日常的、大量的、对教学中语言点或文化点中使用视频媒体的问题。而制作高成本、高质量的视频媒体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因此,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建设或开发 “以语法点为纲,参照交际项目的多属性标注方法”可以成为一种全面解决教学需求的、必要的、可行的视频媒体教学素材建设、加工和利用的方案。在建设的过程中,以语法教学为纲 (或交际项目为纲),在成品的影像资料中搜寻录像片段,按照语法教学大纲 (或交际大纲)标注其语法点 (交际项目)。对最难和最易词汇,根据它们在词汇大纲中的等级标注相关信息,用以构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可用的、以视频碎片为单位的视频教学资源库;在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照听力教材编写法和精读教材编写法对录像片断中的场景描写、人物对话编写、文本中的语言点进行标注及释义,根据文化大纲标注文化点、标注拼音、编辑字幕,形成 “视频碎片-语言点-交际项目-文化点”多属性标注且相互关联的教学资源库 (郑艳群,2012b)。

3.3 开展实证研究以检验多媒体教学效果

我们还必须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对照,以及运用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多媒体汉语学习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教材和教学设计,同时不断修正前人对多媒体汉语教学的认识偏差。如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MDL教学方式的适用情况;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对MDL教学方式的适用情况;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语法项目对于MDL的适用情况。

已有学者开展了关于不同媒体设计技术的有效性实验,如Chun(1996年)的研究表明,德语阅读学习中,应用文字、图像、视频形式的词汇注释,词汇习得的效果更好。而汉语的这方面研究还相当薄弱,有待开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项目。

4.结语

在多媒体技术进入汉语教学领域的初始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或期待主要集中在展示方便、灵活、快捷、节省教师时间,能够起到形象、直观、生动、清晰的作用,学生感到轻松、舒适、有趣、有积极性等方面;而现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思考:多媒体技术在哪些方面并以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怎样的多媒体表达方式才是有效或最优的?不同的教学法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是怎样的,以及从理论上分析它是如何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产生作用的?从汉语教学多媒体化,迈向多媒体化汉语教学,这是一个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一个飞跃。而成熟的标志是全面依托多媒体技术,使汉语教学在多媒体技术平台上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更优和最优。我们相信,开展与多媒体汉语教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将会有利于多媒体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支持汉语教学。

多媒体化汉语教学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它将以MDL理论丰富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突破传统语言教学的瓶颈。它将建立起一个多媒体化汉语教学的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为汉语教学开启一个新的局面。

贾益民,熊玉珍 200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华文教育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1):21-24.

蒋以亮 2008 边听边记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6):62-68.

李向农,张晓苏 2012 留学生“汉语口语”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5):1-5.

卢 娜,郑艳群 2008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动词多媒体释义研究[A].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79-584.

汝淑媛 2011 语境理论与多媒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以简单趋向补语的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4):113-115.

王 飙 2009 中国大陆对外汉语视听教材评述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2):252-261.

吴 双 2009 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41-46.

薛馨华,陈 申 2008 网络教学的文化环境[J].世界汉语教学(3):99-104.

易 明 2007 全球第一家网上孔子学院[J].中国远程教育(4):75-78.

于 涛 2010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的整合研究——对我国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3):21-25.

袁 伟,黄彦铭 2011 基于网络的对韩“观光汉语”教学模型设计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3):97-101.

袁志芳,郑艳群 2008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容词多媒体释义研究 [A].数字化汉语教学进展与深化[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73-578.

张建民 2007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从事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6):13-14.

赵 以 2009 论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对习语学习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161-163.

赵金铭 2004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75.

赵立影,吴庆麟 2012 基于知识反转效应的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86-89.

郑艳群 2006a 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1).

— —(主编)2006b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85-108.

———2009汉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41-42,155-157.

———2010媒体驱动和多元互动的汉语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04-408.

———2012a对外汉语教育技术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66-69.

———2012b多属性标注的汉语口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及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5):34-39.

郑艳群,陈文慧 2006 HSK名词图片表达方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4):107-115.

周平红,卢 强,张 屹 2007对外汉语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3):65-70.

Chun, D.M.& J.L.Plass 1996 Effects of multimedia annotations 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0(2):183-198.

Bai, J. 2003 Making multimedia an integral part of curricular innovation[J].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38(2):1-16.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汉语多媒体
学汉语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15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