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第二中学
老师,你不是来“打酱油”的吧
林甸县第二中学王晶
他是一位成绩一直位居班级末尾,日常表现也不好的学生——上课不听讲,经常一上课就打瞌睡;课间经常惹是生非,几乎不听任何人的招呼。可以这么说,对校纪班规,他几乎从来不顾及,差不多都触犯过一遍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一个才上了一年中学的孩子,就已经迅速成为所有老师心头的“结”,每当提起他,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摇头。
这确实是我从初一下学期接手这个班时,班上全体科任老师给我做的介绍。这个孩子,就是这个班中最突出的代表。
我知道,就在一学期时间里,这个班的班主任是换了又换,到我,已经是第五任了!倘若我是学生,也会有点不知所措,更别说这些孩子!
中途去接别人的班,我心中自然有一些疑虑,又听说班中有这样的学生,当然也就多了一些惶惑和隐忧——根据先入为主的意识以及自己教育经历中的惯性力量,我们通常都会这样来理解,认识这个班级与这些孩子:班级是典型的问题班级;学生是典型的问题学生!
接手后,对班级46个孩子,我先注意观察,然后择时择地,逐一谈心。一周下来,大致将学生分成了三类,并针地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辅导办法:
1.对一直热爱学习,又比较自觉的孩子,多进行信心鼓励和目标引领;
2.对那些不够自觉,但还愿意学的则予以重点关注帮扶,加强目标和方法引导;
3.而对那些基础薄弱,成绩和表现都比较差的则重点强调习惯,首先对基本的习惯和常规进行强化。
一周下来,他们并不像我所听闻的那样恐怖,多少都有了一些变化。我很高兴地鼓励他们,他们也很高兴。
班级里,我说,“你们都能够听我的安排,比较自觉地按照我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这一周下来,你们都做得不错,事实证明你们有很大的潜力哟。那为什么之前一学年里,换了这么多班主任,你们都没能共同改变班级的面貌呢?”
出乎我的意料!三个层次孩子的想法几乎一致:“我们原来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不过新来的老师对我们不冷不热。他们恐怕没有几个是真心来教我们的,他们还不是觉得这是个苦差事。”
我一怔,原来如此!
接着,那个“最有名”却一直沉默的孩子,咬着嘴唇问道:“老师,你不会也是来‘打酱油’的吧?”问完,他的脸有些发红,大家一阵哄笑。
我再一次怔住了,望着围在我身边的这一群孩子,我陷入了沉默——原来他们是这么可爱,是这么真诚!
我坚定地摇了摇头。
原来,他们早已从不同的渠道打探了我的来历!在第一周的时间里,也只是在试探我,看我会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们!
原来,孩子们对于前面的几任班主任,从一开始的热烈企盼到逐渐失望,最后彻底放弃,都是因为对老师缺乏认同感!都是因为班主任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心,没能让孩子们放心、舒心!
再联系科任老师说的那些话,更加肯定了我的想法:一个学期以来,尽管班主任换了又换,都没有起到作用,都没有促进班级的根本改变,一切都源于师生之间,在惯性思维的驱使下,不自觉地强化了彼此之间的不认同!
想到这里,我对这个班级的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怎样管理这个班,怎样带领这些孩子前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班主任都没能把科任老师和学生的心凝聚起来,都没能把真心交予孩子,都不能让十二三岁的孩子放心,又何谈班级建设的效益?
一段沉默之后,我拍拍他们的肩膀,让他们围成一个圆圈后再伸出右手,我把我的右手放在他们的手底,盯着他们的眼睛,严肃地说:“如果你们以后能够像今天这样真诚、这样对自己负责,本老师愿做这个班级中‘打酱油’的终结者!从今天开始,我要改写班级的‘酱油历史’,我愿和大家一道成为‘酱油’的酿造者!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好的‘原料’!这是承诺!我们用一个月来检验效果,大家愿不愿意?”
“好”,孩子们一阵欢呼!
自此,我每天都以实际行动践行我的承诺,早到校,晚离校。和所有科任老师逐一沟通,达成共识,不计“前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变化,专门准备一个记录本,收集科任老师对孩子们的表扬、鼓励的话语,尤其是对那个“最有名”的孩子的评价。还瞅准一切时机和他们谈心,陪他们听他们认为最难、最不喜欢听的课。课下当面组织科任老师,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交流意见,表扬听课认真和学习状态有改变的,鼓励那些学习困难的,请学科老师们重点帮助他们。
就这样一天天、一周周,坚持,再坚持。孩子们下了课,也不喜欢在楼道里疯跑了,逐渐开始有人围在我身边,听我谈话,问我问题。还有人开始悄悄地拿走我的水杯,到开水房给我接来温度适宜的热水。
一个月后的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3个大字“打酱油”后,便静立一旁,什么也不说。孩子们一开始很诧异,接下来有小声的议论,然后便有孩子冲上讲台,在“打酱油”后,写上“不!”,又有孩子冲上来擦掉了“打”,还有孩子冲上来在“酱油”前补写“酿”,最后有个孩子冲上来,擦掉了所有内容,正当大家感到疑惑时,这个瘦小的女生镇定地拿起粉笔,踮起脚,使出全身力气写了两个字“争气”,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掌声!
这是他们企盼已久的心语,这是我们师生之间,在一个月共同前行中的认同和呐喊。
我就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的坚持和以后的班级发展表了态:“我会一直坚持,坚持到所有老师都认为咱们班级变了,同学们变了,班级的卫生、纪律、学习、仪容、出勤五面流动红旗都回来,永远不再走,彻底把‘酱油史’变成‘光荣史’。我期待大家监督我,督促我,陪伴我!只要大家需要我,我会坚定地陪大家走过这3年快乐又充实的时光!”孩子们的掌声再一次响起。
发生在这个班级的故事促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定向思维,先入为主,不付出真心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只有擦亮眼睛,去分辨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捕捉或创造教育的契机,才能对学生形成真正有效的影响和帮扶。
而这一切,都必须将师爱植根于学生的心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师爱的温度,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和认同,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他们心底的偏见,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E-mail:lili79928@163.com
笠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