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

2014-04-08 03:32:10
关键词:高师音乐课程

张 震

(安庆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一、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之现状

我国近代以来的音乐教育源自于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因此,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亦是如此。高师的音乐课程体系主要是以西方音乐理论作为基础,作为高师骨干课程的基本乐理、和声、声乐、钢琴、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歌曲写作、曲式分析等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均为西方音乐。关于中国音乐方面的课程只有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民族器乐等少数课程,从这些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欧洲音乐中心论”非常明显。

关于本土音乐或地方音乐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处于一种“边缘”,很少有学校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即便有,也是放置于选修课中,学时很少。这种现状在当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中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将西方音乐作为基础,赋予其客观性特征,以为这就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其次是音乐价值观以及音乐教育观念滞后,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本土音乐的“落后”,西方音乐的“先进”,这就导致了人们对本土音乐文化理解的偏见,常常带着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本土音乐;最后是音乐师资的欠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很多教师都是在“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教育观念下成长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很多的高师音乐教师对本土音乐是所知甚少,即便知晓,也是“不屑一顾”,这种师资是很难胜任本土音乐教育的。

当下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在高师音乐教育者的观念以及音乐教育实践中已经根深蒂固,这种现状无法适应当前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潮以及我国的音乐新课程改革。

二、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之必要性

1.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在音乐新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中,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突显地方所特有的人文地理及民族文化的课程成为该次改革中尤为重要的一点,这为当前的中小学校本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了创造性地使用国家提供的音乐教材资源外,还应结合本地区特点,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服务。“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自己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音乐是文化的灵魂,音乐是民族的血脉。”[1]在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继承各民族的音乐财富,从而更为深刻的理解民族精神,在行动中践行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土音乐,这包括了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音乐类型。如云南的纳西族自治县纳西古乐、东巴音乐都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之一,这些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与发展。而如今的音乐教育现实是很多人对本土音乐不了解、不熟悉、不会唱。因此,作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音乐教育负有责任将本土音乐渗透于音乐教育中,挖掘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本土音乐资源,开发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来促进本土音乐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然而,高师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源泉,如果在培养过程中未建立培养学生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机制,对于演唱、演奏本土音乐不重视,则会导致该源泉的枯竭。再者,本土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在理解、感受、热爱本民族所拥有的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愿为发展本土音乐贡献一己之力,故而,受教育者了解、熟悉、会唱本土音乐是必备基础。如果音乐教师自己不具备关于本土音乐的知识和能力,又如何能够去进行本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如何去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的音乐新课程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中进行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是进行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的前提。

2.全球化视野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诉求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阻挡潮流,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地方或本土文化极易被同质化,这是各个民族在全球化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另外,全球化大潮中,文化多元化或文化多样性发展也是急需的,因为文化同质化带来的是文化多样性的泯灭,它导致本土文化的消失,而文化多样性是保持本土文化本质的基本要求。文化多样性或文化多元化是承认不同的文化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凝结了本土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本土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所以,在全球化大潮中,我们需要的是文化多元化的存在,而不是文化同质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包含了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吸收多样音乐文化等各个部分,坚持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才能保持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又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确认了音乐教育的文化身份。

另外,在当今全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教育工作也势必强调全球化视野中地方文化与教育的融合。本土音乐生存与本土的人文环境之中,其所包含的文化烙印,是音乐教育中无法脱离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来考察和研究本土音乐的教学,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当然,本土音乐教育还需要从全球化、多元化的视野中来研究,做到本土音乐与教育思想的融合。将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进行联系与融合,从本土音乐自身特质的角度来审视音乐教学,充分探讨和利用本土音乐的特点来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本土音乐的价值,推动本土音乐教育的实施。

三、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之策略

1.因地制宜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

每个地区的高师所在地都蕴含着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记录和传递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也表达着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用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活动所表现的当地人的情感生活。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本土音乐正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境。如何将这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是高师音乐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师的音乐教育中可以组织教师对本土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采集与整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例如,让民间艺人走进音乐课堂,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们更为直接地了解当地的民间音乐,更加热爱自己的本土音乐。这对于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开发本土音乐课程资源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去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文化。其采用的方法有综合调查类、专题采风类、访问类等等,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聆听到本土音乐,并且结合自身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技术整理音乐、记录音乐,从而发现本土音乐的特色,整理为采风报告,为本土音乐的整理与传承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体现本土音乐资源引入实际音乐课堂之重要性,有利于本土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

2.建构本土音乐课程体系

自近现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一直沿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本土音乐所具有的课程体系未进行深入探讨,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与体现。在提倡建构该体系时,我们也应该多加了解各种民间音乐的教学模式,在有关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教学实例中,柯达伊提出将匈牙利的民间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收集和编写以民族音乐作为核心内容的多声部视唱练耳,以此发展学生的民族音乐思维和听觉,让学生在接受西方音乐教育模式之下,仍保留着民族音乐的内容,这样模式与内容的相结合,不失为我们借鉴的教学方式之一。

在建构本土音乐课程体系时,笔者以为需要遵循本土音乐固有的传承方式,如本土音乐传承中的即兴、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甚至还可以学习本土音乐的固有的记谱形式,如文字谱、工尺谱等,这些记谱记载着本土音乐的历史、文化传统等,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将本土音乐的真实图景展现出来,保证了本土音乐的纯正,切勿让过度改编而丧失其原本面貌的民间音乐进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否则也就失去了推行本土音乐进校园的初衷了。

3.增强本土音乐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本土音乐的文化传承最终要落实到人的问题,教育者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音乐教师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执行者,本土音乐能够走进课堂,音乐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音乐教师需要一种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热情和激情,要有一种传递本土音乐文化的敬业精神,这种态度与价值观是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必须具备的因素之一;其次是音乐教师自己要熟悉和会唱本土音乐,掌握本土音乐的基础知识及文化、社会背景;再次是需要掌握本土音乐的教学模式和相关的教学方法,在承担本土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本土音乐文化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对本土音乐教育教学的深入研讨也是高师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所在,是能够顺利进行本土音乐教育教学的保证。但由于本土音乐教育在高师的音乐教师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对本土音乐教育是“不屑一顾”,令其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因此,加强本土音乐教育教学科研,让高师的音乐教师对本土音乐教育的观念、价值观、方法等有一个了解,教育者要认真学习民间音乐,深入调查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能够把握本土音乐教育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力争用最易接受的方式来教学本土音乐,这对于促进高师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 语

在当今全球化多元文化的时代中,民族意识得到重视,而民族传统的本土音乐文化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民族身份象征和文化特质的重要性也不断得到肯定。自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受到“西方音乐文化中心论”影响,众多的音乐教育者和音乐学家在反思、担忧着本土音乐边缘化的同时不断进行探索,努力探究一套以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为核心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系。“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象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国际的文化中。”[2]只有扎根于本土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才是对尊重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最具实践意义的举措。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教学理念,正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让犹如瑰宝般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散发出其应有的光彩。

[1]洛秦.世界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J].中国音乐学,2006(4):114-123.

[2]王州.“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哲学基础[J].艺苑,2006(12):10-13.

猜你喜欢
高师音乐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音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