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世锋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焦作454000)
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定义,复合:“和在一起,结合起来”。顾名思义复合型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连接融合体;外事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门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一般而言,狭义上的外事指的是除了国家外交活动以外,其他涉外官方交往活动。本研究的外事的定义则相对更宽泛一点。我们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社团机构中从事涉外工作的人统称为外事人才。他们可以是科技领域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更可以是商业领域的。综合起来,我们把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理解为: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懂得国际外事交往礼节常识从而能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进行外事活动的综合性全面发展人才。很明显,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以扩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知识,重视学科交叉,加强实践能力为原则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历史悠久的中国正在呈现出日益崛起的态势。而作为经济主体的中国企业也逐渐的走出国门,掀起了海外扩张的新高潮,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模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时至今日,所有相关数据都显示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比如2009年中国海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波兰的高速公路项目和中国电子企业巨头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合资项目都以惨败告终。2011年中国海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一系列工程延误以及成本超支后同意向波兰方支付3亿美元的赔偿金,而且在未来三年被禁止参与波兰的任何公开竞标项目。究其原因,原TCL彩电新闻发言人、家电分析师刘步尘说:“沟通成为最大的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问题。中国人不会讲法语,而法国人坚决不说英语,导致一般情况下半个小时能开完的会,和法国人要两个小时还开不完,沟通效率非常低”。刘步尘还指出:“TCL国际化准备不足,匆忙上阵,对国外市场不熟悉,更不知道如何做品牌宣传,管理成本非常高。西方工会组织非常强大,他们常常要求破产企业按他们的工资标准,一次赔付未来若干年的工资”。窥一斑而知全豹,由以上两个案例可知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过程中,除了具体的技术和业务原因外,最大的挑战就是对业务所在地语言文化和法律法规的欠缺甚至无知。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目前复合型的外语外事人才严重短缺。宁波企业的现状可以让我们看到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短缺的问题有多么的严重。据2010年11期《华人时刊》报道,海外经营人才成为宁波人才科技周上关注度最高的群体之一,众多求贤若渴的宁波民营企业纷纷挑选千里马欲为其拓展海外事业,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很难找到帮助自己到国际市场开僵拓土的海外经营人才。随着中原经济区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也必将面临相似的问题。而现有的完全依靠专业类外语外事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海外经营人才的需求,何况一直以来外语外事类专业毕业生都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的弊病,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大学外语教学,通过提高非外语外事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外事能力,来培养大批既有自身专业背景又具有海外经营潜质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必将为海外经营人才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出路。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竞争的一大障碍。要突破这一瓶颈,使得我国企业在下一步的海外扩张中少生羁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现有的大学外语教学,不断探索高校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策略,培养出更多的基本功扎实、专业面宽广、综合素质较高的外语外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针对目前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短缺的现状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本课题组对河南省十余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基本上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学都开始于大一,在大学二年级结束。侧重于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由于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外语考试的影响,许多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学或多或少都带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即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外语级别考试,考级过了外语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思想和该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导致我们目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间接的导致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短缺。在大学外语必修课学习之后,建立合理可行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管理体系,通过后续课程中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语言与文化类课程、语言应用类课程、专门用途语言类课程等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为企业培养大批既有自身专业背景又具有海外经营潜质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当然后续课程的开展也必须辅以科学的管理、专业的师资团队、合理可行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机制。所有的机制都应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既有自身专业背景又具有海外经营潜质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为目标。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校校园外语文化氛围的主要战场和主要方式。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习外语就是练好听说读写译,或者说外语就是语法,就是单词。近年来我国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短缺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大学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在传授外语语言语法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学生在学习外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作为其主导作用的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除了记单词背语法之外,更应该去发掘和体会语料中蕴含的该语言所独有的哲学思想,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如在TCL案例中中方人员遇到的在谈判中法国人由于不愿讲英语而造成沟通障碍降低沟通效率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对外国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心态方面的摄入,我们的中方人员早应该对法国人对法语傲慢心态有所准备。另外大学外语文化第二课堂是外语课堂教学主模式的延伸和有效的补充,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要进一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对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巨大需求,我们就必须在不断强化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大学外语第二课堂或课外教学环节,创造全方位的立体的学生时时刻刻能感受其中的外语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外语教学都是千篇一律,不管学生能力高低、基础强弱,更照顾不到学生的专业类别和兴趣爱好。这也是导致大学外语教学成效不佳,重要外语外事人才短缺的重要诱因。因此,就学生外语基础而言,本课题组希望通过该研究能探索出一条根据学生外语程度分级教学、培优补差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级教学,低级班的学生重点培养语言技能,以语法语言知识学习为主;而对于高级班外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培养重点则在于外语交际能力,语言文化能力和对外语母语国法律习俗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通过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提高外语学习效果,培养复合型的海外经营人才。另外外语教学也必须照顾到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对于那些具有涉外潜质的专业如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一定要通过相应的大学外语教学制度如大学外语后续课程,必须选修课程等来强化其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熟知所学外语母语国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和一般社会心态。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显然国家已经意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巨大需求。河南省作为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封闭、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强中原经济区内高校的对外交流,合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公派、自费、交换生等留学途径加大学生和各界人士的派出力度,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除了以上这些常规途径外,我们也不妨尝试下一些新的途径比如和国外大学在河南省域内进行合作办学甚至直接引进他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制度通过开办分校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既有坚实专业基础又有外语外事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对本校专业进行国际标准来进行评价和认证,从而把自己的人才培养和国际直接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化不管是学语言学技能,国际化的实质是理念的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是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意识和视野,通过培养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等国际精神和国际人格特征,来为国家和企业培养优秀的外语外事人才。
本文在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过程中遭遇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短缺的背景下,探讨基于现有的大学外语教学的中原经济区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发现目前我省复合型的外语外事类专业毕业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大学外语教学制度,通过开设合理有效的后续课程,进行分级分类教学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对外交际能力,以此来缓解我国企业对外扩张过程中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紧缺的局面。从学校和政府层面来说,加大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意味着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加大学生的派出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力争打造省域内高校国际化教育的新局面。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在政策上迎合和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也必将缓解我国国际经营人才短缺的压力,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原经济区企业海外扩张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1] 孙聪颖.TCL海外并购遭巨额索赔收购夕阳产业成包袱[N],北京商报,2011-03-22(B01).
[2] 宁波急需拓展海外事业人才[J],华人时刊,2010,(11):91.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07-08.
[5] 南世锋.河南高校基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校园文化构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