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4-04-08 03:02:54吴矿琴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青年教师

陈 雷,吴矿琴,郝 蕊

(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安徽淮南232001;

2.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检验科, 安徽 淮南232001)

生物化学是所有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相连接的枢纽。生物化学的内容多而抽象,理论课教学很难使同学对部分内容理解、消化,实验课的教学有效的弥补了理论课教学的不足,所以实验课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对于实验和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更高。然而现行的一些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仍存在着如下局限:比如跟不上理论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更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1],因而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对现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所有高职护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

一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辅助手段缺乏,实践课时被压缩

护理专业是文理兼收,基础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技能很薄弱,尤其是文科学生。所以在第一次上实验课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授实验的基本知识,例如:玻璃仪器的使用及洗涤,移液管及吸量管的使用及洗涤,比色法的原理,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等。甚至在实验结束之后还要讲授实验报告的书写。如此多的教学任务需要在一次实验课当中完成,不仅学生容易走神,而且对于授课教师的体力和精力消耗也很大。而且扩招带来的班级人数都较多,实验分组也较多,每一组教师都要重复讲授,因此一次实验课的时间有相当一部分都花费在不断地重复当中,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减少,教师对于实验过程中监督巡视的时间就会更少。甚至在下一次实验课时,某些学生自身水平和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对一些仪器的操作忘记,这时授课教师又需要重新讲授。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损耗,也是对实践教学时间极大的浪费。

(二) 教学模式单一

历年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实验内容简单陈旧,千篇一律,方法落后,很多都已经是淘汰的方法了。并且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实验结果早在学生的预料之中。每一次实验,教师都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和试剂、操作过程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实验方法也只有一种,学生只需要“照方抓药”,很少会主动思考[3],大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创新能力[4],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 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实验课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堂上过分依赖老师,做实验敷衍了事,纪律较差,不爱护实验用品,做实验只是应付老师。期末考核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学生不能以学习理论课的态度来正确的对待实验课。

(四) 课程体系不完善,实验教材建设力度不足

虽然生物化学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尤其近些年发展速度更快。与理论的飞速发展不对称的是教材建设速度的缓慢,更何况实践课教材。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是很早以前的教材,所以教材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我们应该重视教材的编写和更新,编写出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合理安排必要的基本实验内容,还要把本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实验内容更加有针对性、连贯性和系统性[5]。

(五) 青年教师经验欠缺,学习深造机会不多

在高职院校当中,生物化学的授课教师基本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虽然在精力、记忆力上有着明显优势,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但是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确,对学科的科学问题及发展趋势把握不够[6],教学方法比较生涩,教学技巧上不够灵活,课堂组织能力不足。

同时,在高职院校当中,青年教师大都都承担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学习时间受到限制,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经费紧张,使得很大一部分教师只能在网上看一些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能够走出去进行现场学习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本身成长缓慢的青年教师更难以得到提升的机会,导致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

二 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对策

(一) 重新制定实验课教学大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大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有的只是针对理论教学的验证,没有从头就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为了更加适应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重新划分为四个板块[7]: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板块;与后续临床课相结合的实验板块;开放性、综合性实验板块;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板块。

虽然重新编写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但是受高职院校受到学时少和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实验都可以进行操作,此时应该由教师演示或者播放实验视频供学生学习。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面,尽量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如:氨基酸的纸层析,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纯度和测定分子量,血清甘油三脂的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DNA等。

(二) 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养成整理实验流程图的习惯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实验教学都是重理论,轻实验,课堂上老师耗费很长时间去讲解理论,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等,学生完全依据书本机械的进行操作,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改进了方法,在每次实验之前督促学生预习实验,撰写出预习报告,强调预习报告不是简单的照搬实验教材的内容,预习报告上要有自己整理出的流程图,试剂的用法用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8]。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尽量不去翻阅实验教材,仅仅凭借个人整理的预习报告去进行实验,遇到难题可以及时请教授课教师,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来分析出自己的预习报告是否准确。希望以此来培养他们整理、归纳的能力,逐渐锻炼出独立操作的能力。

(三) 合理分组,要求学生参与并了解实验准备的全过程

在实验分组时,也充分考虑了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效果。男同学一般动手能力较强,理论知识稍弱,做事粗心大意;相反,女同学动手能力较弱,理论比较扎实,做事细致认真。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尽量使得男女同学的比例为1∶1。但是由于护理专业女同学远多于男同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生物化学老师必须提前与教授《医学化学》的老师沟通,找出女同学当中相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后面的分组中尽量平均分到各组。

另外,在以往每次实验的准备过程中,都是教师和实验员合力完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验准备当中来。每个教学班级40人左右,每4人编为一组,共分10个小组,每组的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都是由每组抽出2人自行准备,教师从旁指导,尤其要重视一些试剂用量,剧毒药品等方面的违规操作。在准备完之后,由每组另外2人进行预实验。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很大误差,回去之后和准备实验的两位同学沟通,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实验热情,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效果。

(四) 教师授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研室内进行试讲并相互点评

实验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学生实验课质量的高低是不容忽视的[9]。教学的主讲者是教师,而实验课的主讲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授课经验和技巧的不足是其先天性劣势,但是在接受新知识,掌握学科前沿新动态却是他们的优势;而老教师恰好相反。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在教研室内相互试讲、相互点评、互相取长补短。具体方式:先由青年教师针对实验课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然后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老教师针对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有序实施。

(五) 革新教学手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仅仅是借助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技术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精力,为教学节省了时间。建议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都是一些基本操作:层析技术,离心机的使用,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等。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使学生接触一些更精密的仪器,开发学生的潜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10]。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讲授法偏重灌输理论的弱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边操作边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那些问题,如何解决,还有那些物质也可以采用这种实验方法,从这些物质当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物质去进行设计实验。

(六) 鼓励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加强实验室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建设,派教师出去学习进修,把其他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内容和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融入到教学当中。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验室的投入不足,实验室条件比较落后,很多仪器都是超期服役。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在实验室的场地和设备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更新一些更加现代的仪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见识到学科前沿的设备。

(七) 改革实验课对理论课的依附关系,建立新型考核体系

以往人们对实验课的重视不足,认为实验就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没有把实验课当做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对待[11]。这种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对于实验课马虎了事,动手积极性不强,实验报告完全照搬实验教材,甚至出现抄袭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实验课当做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对待,有对应的学分进行考核,把实验相关的理论课教学放在实验中教授,使实验课不再受到理论课的制约,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考核方面,打破以往理论成绩80%+实验成绩20%的比例。将考核成绩改为理论考试50%+预习报告10%+实验报告10%+实验操作20%+设计实验1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对待实验教学的态度和理论教学一样,学生必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团队设计。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

生物化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技术更新快,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跟得上实验的脚步。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近三年对毕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实践技能明显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升,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培养。

随着高职学生的入学分数逐年降低,学生水平和能力越来越差,为了在教学中时刻贯穿“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学改革的脚步还要迈的更大,改革的深度也还要有一定的加强。

[1] 盛德桥.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势在必行[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3):463-464.

[2] 章喜明,黄炜,王晓华.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309-311.

[3] 高涵,王淑英,张春晶,李淑艳.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36-2437.

[4] 秦建,李苹,杨一平,王贵学,宋关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60-63.

[5] 徐丽,马莺,徐德昌,代翠红.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4-65.

[6] 李晓霞,钟启平,訾自强.青年教师在医学微生物学留学生教学中的优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15-116.

[7] 焉雯,徐世明,王宏娟.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外医疗,2008,(30):173-174.

[8] 张中林,权旭东.高职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9(3):69-70.

[9] 孙国光,吴山力,曲成刚.医学七年制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5):.

[10] 顾存林.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4(18):337-339.

[11] 张晶晶,孔凡青,魏春华,杨文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101-102.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实验课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2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