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晶明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泰州225300)
旅游区位理论是研究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交通的空间格局、地域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旅游场所位置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理论[1]。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性及其区位综合状况较大程度地影响着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开发,具有良好区位条件的区域往往凭借其优势区位因子而得以优先快速发展。泰州市“州建南唐,文昌北宋”,旅游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加之又位于长三角经济辐射地带,发展旅游的条件突出。如何运用旅游区位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泰州市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促进其旅游业发展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泰州市的旅游资源共有7个主类,18个亚类,48个基本类型,226处旅游资源。据统计,至2012年末,现有泰州市旅游资源中已经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9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2]。江苏省旅游景区“二十强”之溱湖风景区以及千岛菜花风景区、黄桥红色旅游区、古银杏生态旅游风景区等特色资源在全国或全省皆具有较高知名度。资源富集、种类繁多为开展多样化旅游提供条件,市场上观光、休闲度假、生态、艺术、会展、民俗、工业、乡村等不同旅游产品可以满足不同游客个性化需求,这促成了泰州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旅游市场区位主要表现在旅游目的地所在区域的居民本身出游能力以及距离主要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的距离[3]。2012年泰州市常住人口达506.3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 574元,城市居民人均旅游次数为0.83人次,人均旅游总消费802元[2],城市居民旅游热情持续高涨和旅游消费不断增长,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同时,泰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16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全国四大旅游核心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本区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发达,居民人均收入高,出游人数以及出游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优越的市场区位因子为泰州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发展空间。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要冲,交通区位的地理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上水陆空三维一体。表现在:泰州处于沿海与长江“T”型产业带的结合部,沿江、宁通、宁靖盐高速公路与新长、宁启铁路构成的路网覆盖全境;长江、淮河及引江河水系水上运输、水上旅游发达;江阴及泰州长江大桥两桥飞架南北以及扬泰飞机场的建成使用与航线拓展使得泰州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构筑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这使得泰州旅游的区内与区际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游客集散性良好,“进得来,出得去”,舒适度高。
旅游业的发展并非无序和自发,它需要政府的引导、协调、支撑,需要政府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随着泰州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窗口形象的形成,来泰旅游人数的剧增,泰州市政府为了更好地营造泰州旅游健康文明的人文大环境,推动旅游业合理有序发展,专门制定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以期实现旅游业由新经济增长点转变为第三产业支柱,并使泰州成为旅游大市、强市的目标[4]。为此政府搭台唱戏,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泰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或资源,是地区旅游业持续旺盛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泰州旅游的主打产品是以溱湖会船和千岛菜花两节推动,短期内游客在人员层次和规模上集聚效应明显,但是随着旅游节的落幕,现有已开发的其他类型旅游产品则难以吸引和留住游客,拳头产品和精品项目缺乏,产品结构单一,一日游游客居多,过夜游客较少;同时又由于本地区已经开发的诸多旅游产品中,产品研发水平较低,产品雷同现象多,同质化竞争激烈,品位不高,不能适应和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2012年泰州市全年接待游客总数为1 467.17万人次,其中境外人员10.13万人次;旅行社地接国内游客中,接待人数排名前五的省(市)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 ,所占接待总数比例分别为52.4%、27%、8.4%、3.4%、3%。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泰州旅游国内市场的比重过大,国外市场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而国内客源市场中,省内客源的比重偏大,超过了总量的1/2,省外客源分布单调、构成面狭窄,市场广度和深度开发不够,远距离客源市场及海外入境旅游市场有待大力拓展。
从城市到景点的距离以及景点到景点之间的距离远近,路况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客源在区内的流动[5]。泰州旅游资源种类虽然丰富多样,但分布普遍存在小、散现象,片状、大规模、大容量的“拳头产品”较少。再加上一些景点处于开发初级阶段,资源价值未能真正体现,游客回头比例低,而且游客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用于景点与景点间的位置迁移上。景点分布较散这一区位缺陷造成了泰州市旅游业资源强势和产业弱势并存的局面,成为制约泰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泰州旅游起步主要是依靠与周边城市串线打入市场,逐步为外界游客认知并参与的,发展至今也就是十几年的历程,旅游业起步晚。现有旅游景点中存在不少因历史归属的不同而分属不同地方管理部门,而各管理部门又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造成了景点开发的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无序发展。泰州旅游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来领导和规划旅游业整合促销、规范旅游市场发展、协调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等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这严重影响了泰州旅游资源配置效果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目前全国旅游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部分来自于以家庭、朋友、个人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消费群,旅游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越来越强。泰州旅游应以不同于周边旅游发达城市的异质资源为基础,做好资源的功能和区位划分,突出自身特色,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和层次,打造属于泰州旅游的品牌。如继续全力打造以湿地会船为代表的水乡文化游、以梅兰芳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游、以黄桥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千岛菜花为代表的乡村游、以“皮包水、水包皮”为代表的习俗游、以赛事为代表的体育游、以医药为代表的工业游等异质优势品牌,同时积极拓展这些品牌的内涵和外延,迎合消费者不同需求,满足他们对泰州原生态特色资源的需求,均衡旅游淡旺季区别,实现泰州作为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要想塑造和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必须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度的发掘。既要对市场宣传手段进行创新:如与影音、文字等宣传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聚焦品牌进行大篇幅原创报道;向工商部门注册旅游品牌商标,保持独有性;利用专门化网络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有效互动方式创新宣传手段、提高宣传营销效率等。又要强势营销开拓市场:首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巡回促销推介形式,巩固提升现有近距离客源市场,开拓远距离新兴客源市场;其次策划筹办大型团队游览活动,以活动造声势,以优惠聚人气,以事件扩影响,以营销树品牌,如“水城慢生活”青岛市民游泰州旅游专列的开通和“百万幸福老人游泰州”仪式的启动;再次壮大泰州地接市场力量,协助外来旅行商做好泰州旅游新品路线推介工作;还可以借助便捷的水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对运输所能覆盖城市的营销,特别要做好像北京、深圳等远程高端市场的开拓营销工作。
交通区位与客源区位联系密切,游客在客源地与旅游区之间及旅游区内流动的通达度,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泰州市旅游交通网目前的通达性较好,具有一定的辐射、集聚和拉动作用,但是与其长三角周边发达旅游城市相较,在城市轻轨、城市和乡村公交、航空线的城市覆盖、铁路线的城市覆盖、高速公路交通网、景区标识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城市和乡村公交系统的落后以及区内乡与乡之间存在的不良路况,直接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景区与景区间的通达性,这也是造成泰州市许多地区旅游业处于低度开发状态、游客数较少的原因之一。泰州市需继续完善交通区位因子,积极发展城市轻轨,努力扩大水陆空交通所覆盖的城市面,修建好联系乡与乡间的交通道路,完善景区标识体系等,提升旅游交通网络的通达度,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保驾护航。
旅游发展全局的稳定和有序,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泰州旅游业要发展,要改变无序管理的状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进行体制改革,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授予较高的权责,总览有关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如统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综合协调旅游业发展中管理部门的权利交叉,引导好旅游投资和融资平台建设,做好各项规划,搞好泰州旅游老品牌,积极培育新亮点,制定实施好旅游企业优惠和奖励政策,扩大旅游市场宣传和配套措施跟进,优化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等,只有全市旅游发展一盘棋,才能促进泰州市整个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提升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区位因子作为某一地区的旅游业成长的条件,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进行旅游业开发和发展规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区旅游业要善于利用优势区位因子,积极对非优势因子加以屏蔽或改进,择高避低,真正实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
[1] 李明瀚,梁华,保贵昆.基于区位理论的轿子山旅游发展定位分析[J].中国外资,2013,(299):197-198.
[2] 泰州年鉴编纂委员会.泰州统计年鉴2013[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3.
[3] 刘苏萍.基于区位理论的贵州旅游业发展探析[J].旅游经济,2011,(7):159-160.
[4] 施晶明.基于SWOT分析下的泰州旅游业发展战略选择[J].今日财富,2009,(11):7-8.
[5] 郭伟,朱彦玲.基于区位理论的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6):10-11.
[6] 宋聚英.浅析旅游业发展的区位理论[J].成功(教育),2012,(18):283.
[7] 刘丽梅.旅游业发展的区位理论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3,(1):15-18.